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4.4 赤壁.doc

  •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 文档编号:762089
  • 上传时间:2020-09-25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12.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4.4 赤壁.doc》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4.4 赤壁 部编版人教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导学案 24.4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赤壁 导学案 一、预习案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习重点(二)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三)预习导学(三)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 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 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2、,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 文集 。 背景透视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 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赤壁简介: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 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 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 作。 赤壁之战: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 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

    3、中的头号风云人 物。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4.理解诗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二、探究案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

    4、但又常因 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 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 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 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 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

    5、,别出心裁。 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 要因轻敌而亡国。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 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 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咏史

    6、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 3.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4.(1)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 吴破曹时的遗物。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二、 1.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

    7、 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 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 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 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 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4.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 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 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4.4 赤壁.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2089.html
    随风2020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