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课件第2章移动通信概述.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课件第2章移动通信概述.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课件第2章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 通信 技术 系统 课件 概述
- 资源描述:
-
1、目 录ONTENTS目录0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2.1 2.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04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例如移动体(车辆、船舶、飞机或行人)与固定点之间的通信、人与人及人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等。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即为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信息灵活、高效。它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是用户随时随地快速可靠地进行多种形式信息(语音、数据、视频等)交换的理想方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2.2 2.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06 早在1897年,马可尼在陆地和一只拖船之间,用无线电进行了消息传输,这就是移动
2、通信的开端。现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而公用移动通信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1G)、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目前正朝第五代(5G)发展。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为模拟系统,以美国的AMPS和英国的TACS为代表,采用频分双工、频分多址制式,并利用蜂窝组网技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克服了大区制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虽然该系统解决了容量大和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但该系统设备制式不统一,设备复杂,成本高且各厂家生产的设备不能兼容;体质过于混杂,不易于国际漫游;业务种类单一,只提供语音业务;保密性差,通话易
3、被窃听。因而已逐步被各国淘汰。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了第一代TASC系统,到2000年之后,已全部退网,停止使用。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采用与模拟系统不同的多址方式、调制技术、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分集接收等数字无线传输技术。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提高,容量大,还能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并能与ISDN等其他的网络进行互连。但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发展,也无法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制式有美国的DAMPS,欧洲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日本的PDC,窄带CDMA等。我国的移动业务主要由“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GSM和窄带CDMA系统)”开展,主要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据短信业务,以及各类基本组合业务的“移动套餐”业务等。2.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07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3G)。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后来被更名为IMT-2000。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也提出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最受关注的3G标准有:基于GSM的WCDMA;基于IS-95CDMA的cdma2000;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第四代移动
5、通信技术(4G)。2001年进入了4G研发阶段。2010年海外的主流运营商开始进行规模建设。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4G包含TDD和FDD两种制式,其中TD-SCDMA将能够进化到TDD制式,而WCDMA网络能够进化到FDD制式。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能流畅承载视频、电话会议等业务,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2013年5月13日,三星电子宣布,其已率先开发出了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络。2015年5月29日,酷派首提5G新概念:终端
6、基站化。2016年1月7日,工信部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2017年2月9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宣布了“5G”的官方Logo。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于2018年迈出5G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的大规模商用。5G网络的速度达到1Gbps,它的主要目标是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5G将来所支持的终端不仅是智能手机,它还要支持智能手表、健身腕带等。5G并不会完全替代4G、WiFi,而是将4G、WiFi等网络融入其中,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2.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08 移动通信的分类2.3 2.3 移动通信的分类10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类型越来越多,其
7、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按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民用和军用移动通信系统;按使用环境不同,可分为陆地、海上和空中三种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不同,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按业务类型不同,可分为电话、数据和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工、双工和半双工移动通信系统;按信号形式不同,可分为模拟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按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分为如下几种:1.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通信的主体,是全球用户容量最大的移动通信网。它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
8、控制,各小区像蜂窝一样不满任何形状的服务地区。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2.3 移动通信的分类112.2.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属于调度系统的专用通信网,是一种专用移动调度系统。系统的可用信道可为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又廉价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3.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以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卫星较为合适。通过卫星中继,在海上、空中和
9、地形复杂而人口稀疏的地区中实现移动通信,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了使地面用户只借助手机即可实现卫星移动通信,主要使用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低轨移动卫星实现手持机个人通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卫星的轨道高度低、传输时延短、路径损耗小,多个卫星组成的星座可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另一方面,蜂窝通信、多址、电波束、频率复用技术的发展也为低轨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发展最快的有低轨道的铱星系统和全球星系统、中轨道的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奥德赛系统。2.3 移动通信的分类124.4.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 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可以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
10、机。无绳电话发射功率要比常规的蜂窝高功率系统低1个2个数量级,户外覆盖范围小于500米,室内小于50米。无绳电话是一种以有线电话网为依托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具有发射功率小、省电、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5.5.无线寻呼系统无线寻呼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可以看作是有线电话网的无线延伸,它是一种单频单向通信系统,是移动通信的一个分支。主叫用户通过公用电话交换网和寻呼中心向被呼的寻呼机转发简单的信息,如主呼的电话号码等,寻呼机收到信息时会发出振铃声,并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由于振铃声近似于“B-B-”的声音,故通常称为BP机。无线寻呼系统虽然双方不能直接通话,但由于BP机小巧玲
11、珑,价格低廉,携带方便,曾在国内外深受用户欢迎。移动通信的系统构成2.4 2.4 移动通信的系统构成14 图2-1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早期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及与市话网(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等组成,如图2-1所示。移动台是移动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车载台、便携台和手机。就目前而言,便携台已不复存在,车载台社会上的拥有量很少,主要用于通信部门和军事上。因此移动台泛指手机。基站是一个能够接收和发送信号的固定电台,负责与移动手机进行通信。基站与移动台都有收、发信机和天馈线等设备。每个基站都有一个有效通信的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
12、由发射功率和基站天线的高度决定,基站天线越高,发射功率越大,则无线小区越大。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主要是处理信息交换和对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大容量移动电话系统可以由多个具有一定服务小区的BS构成一个移动通信网,通过BS、MSC就可以实现在整个服务区内任意两个移动用户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线与市话局连接,实现移动户与市话用户之间的通信,从而构成一个有限、无线综合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的组网2.5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16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和可用频道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移动通信系统按一定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组成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移动
13、通信系统在大范围内有序的通信。早期的移动通信采用大区制,大区制是指在一个服务区内只有一个基站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如图2-3所示。为了扩大服务区域的范围,通常基站天线架设得都很高,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也很大,一般在200W左右,其覆盖半径达30Km50Km,这就可以保证移动台能够接收到基站的信号。但对于移动台来说,由于受电池容量的限制,移动台发射功率较小,当移动台距基站较远时,移动台可以收到基站发来的信号(下行信号),但基站却无法正常接收到移动台发出的信号(上行信号),这就是上、下行传输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服务区内设置若干分集接收站R,远端移动台的发送信号可以由就近的R分集接收,
14、放大后传给基站,从而保证了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2.5.1 大区制图2-3 大区制示意图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17 在大区制中,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在服务区内的所有频道的频率都不能重复,否则将产生严重的互相串扰,因此大区制的基站频道数是有限的,容量不大,不能满足用户数目日益增多的需要。大区制只适用于中、小城市等业务量不大的地区或专用移动通信业务。大区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大区制的设计和组网代表移动通信的一个发展阶段。在开展移动业务的初期,由于客户较少,且主要几种在经济发达的县市,为节省成本,通常都按大区制考虑。但从长远来看,为满足客户数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频率利用率,就需要采
15、用小区制。2.5.2 小区制 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无线小区各设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可以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无线小区之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的联系。在小区制结构中,每个无线小区使用一组频道,邻近小区使用不同的频道。由于小区内基站服务区域缩小,同频复用距离减小,所以在整个服务区内,同一组频道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大大提高了频率利用率,而且由于基站功率减小,使得相互间的干扰减少。2.5 移动通信的组网18 现将一个大区制的服务区域分为五个小区制,如图2-4所示,每个无线小区设置一个小功率基站(BS1BS5),
16、发射功率一般在510W,以满足各无线小区移动通信的需要。从图中我们发现1区的移动台MS1和3区的移动台MS3都可以使用频率、来进行通信,这是由于1区和3区相距较远,且中间隔着2、4、5区,功率又较小,因此使用相同频率也不会相互干扰。同样,2、4小区使用同一对频率实现通信。显然,小区制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另外,无线小区的范围还可以根据实际用户数的多少灵活确定,随着用户数目的增加,小区还可以继续划小,即“小区分裂”,以适应用户数的增加。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移动用户的通信过程中,从一个无线小区转入另一个无线小区的概率增加,移动台需要经常更换工作频道。无线小区的范围越小,通信过程中转换频道的次数就越多
17、,这样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越高,再加上基站数量的增加,建网的成本也提高了。图2-4 小区制示意图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19 小区制是集中控制的多基站小区域覆盖。划分无线通信区域,会涉及到无线区域的形状。对于由多个无线小区组成的通信网来说,一般有带状网和蜂窝网。1.带状网 带状网主要覆盖于公路、铁路、海岸等,其服务区内用户的分布呈带状分布,每个小无线区的频点、反复使用,如2-5图所示。由于相邻小区的频率不同,因此不会产生同频干扰。此时基站天线一般采用定向天线,使每个小区呈扁圆形。2.蜂窝网 对于大容量移动通信网来说,需要覆盖的是一个宽广的平面服务区。当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它覆盖的面积可视为一
18、个以基站为圆心、以通信距离为半径的圆。为了不留空隙地覆盖整个平面的服务区,一个个圆形辐射区间一定有很多重叠,考虑到这些重叠,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代替圆。从几何图形上看,由规则的多边形彼此邻接构成平面时,只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如图2-6所示。对这三种图形比较可知,正六边形小区的中心距离最大,覆盖面积也最大,重叠区面积最小,即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所需的小区数最少,所需频率组数也最少,频率利用率高,因此正六边形组网是最经济的方式。由此可得,面状区域一般采用正六边形小区结构,这种由许多正六边形小区构成的形状类似蜂窝的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图2-5 带状小区图2-6
19、 小区形状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202.5.3 区群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广泛采用蜂窝状区域网,及用许多正六边形小区作为基本几何图形覆盖整个服务区,构成形状类似蜂窝的移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在频分信道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小区占用的频道不相同,当小区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且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将会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实施频率复用,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用空间划分的方法,在不同的空间进行频率复用。即由若干个正六边形小区构成单位无线区群,区群内不同的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另一单位无线区群中对应的小区可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不同区群中相同频率的小区间将会产生同频干扰,但当这两个小区
20、间隔足够大时,同频干扰不会影响正常的通信质量。将所有这些单位无线区群彼此邻接就构成了整个服务区,既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同频小区间的干扰影响。构成单位无线区群的基本条件是:各单位无线区群间能彼此邻接且无空隙地覆盖整个面积;相邻单位无线区群中的同频小区之间距离相等,且为最大。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单位无线区群及区群内的小区数N是有限的,单位无线区群内的小区数N应满足下式:N=a+ab+bN=a+ab+b式中,、均为正整数,包括0,但不能同时为0或一个为0,一个为1。、分别为相邻同频小区之间的二维距离(相隔小区数)。由式N=a+ab+bN=a+ab+b的计算可得到N=3,4,7,9,12,1
21、3,16,19,21。N为不同值时的单位无线区群结构如图2-7所示。2.5 移动通信的组网21按图所示的单位无线区群彼此邻接排布都可以扩大服务区,但如何选择单位无线区群呢?这就要根据系统所要求的同频道复用距离而定,区群间同频复用距离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同频复用小区之间的几何中心距离;N为区群内的小区数;为无线小区半径。由上式可见,区群中小区数N越大,同频道小区距离就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当然,在满足所要求的同频复用距离的前提下,N应取最小值,因为N越小,频率利用率越高。图2-7 各种单位无线去群图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222.5.4 小区的激励方式中心激励中心激励:基站位于无线小
22、区的中心,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这就是的“中心激励”方式,如图2-8(a)所示。顶点激励顶点激励:将基站设置在每个蜂窝相间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3个互成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1/3区域,每个小区由顶点的三个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顶点激励”方式,如图2-8(b)所示。顶点激励主要有“三叶草形”和“扇面”两种,如图2-9所示。顶点激励方式中,三个扇面(天线的半功率点夹角为)的正六边形无线小区可构成一个“三叶草形”的基站小区,而“扇面”则由三个菱形无线小区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基站小区。另外,采用六个扇面的三角形小区也可以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的基站小区。图2-8 无线
23、小区的激励方式图2-9 顶点激励方式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23 由于“顶点激励”方式采用了定向天线,对于来自主瓣之外的同频干扰信号而言,天线方向性能提供了一定的隔离度,降低了干扰。上面的分析是假定整个服务区的用户密度(容量密度)是均匀的,所以无线区的大小相同,每个无线区分配的信道数也相同。但是,在实际的通信网中,各地区的用户密度通常市不同的,一般来说市区密度高,市郊密度低。为了适应这样的情况,对于用户密度高的地区,可以将无线区适当划小一点,或者分配更多的信道数给每个无线区,如图2-10所示,图中数值表示无线区中的信道数。考虑到用户数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多,当原有无线区的容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就
24、可以将原有无线区再细分成更小的无线区,以此来增大系统的容量和容量密度,即“小区分裂”。其划分方法是:将原来的无线区一分为四或一分为三,如图2-11所示。图2-10 容量密度不等时区域划分图2-11 无线小区分解示意图 2.5 移动通信的组网242.5.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的基本网络结构如图2-12所示。基站通过传输链路和移动交换机相连,交换机再与固定的电信网或其他通信网相连,这样就可以形成以下两种通信链路:基站与交换机间、交换机与网络间可采用有线链路(如光纤、同轴电缆等),也可以采用无线链路(如微波链路、毫米波链路等)。这些链路上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一般为PCM数字多路复用信号,它们有
25、两类标准:一类式北美和日本的标准系列:T1/T1C/T2/T3/T4;另一类式欧洲及其它大部分地区的标准系列:E1/E1C/E2/E3/E4。我们国家采用欧洲标准。移动用户 基站 交换机 其他网络 其他用户;移动用户 基站 交换机 基站 移动用户。通常每个基站要同时支持50路话音呼叫,每个交换机可以支持近100个基站,交换机到其他网络间需要有5000个话路的传输容量。交换机通常由交换网络、接口和控制系统组成。交换网络的作用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实现信息交换;接口单元式将来自用户线或中继线的各种不同的输入信令和消息转换成统一的机内信令;控制系统主要负责话路的接续控制,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