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3章 无线电技术基础.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3章 无线电技术基础.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3章 无线电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 技术 导论 课件 无线电 基础
- 资源描述:
-
1、第3章第3章第三章第三章 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技术基础本章目录3.1 电磁场与电磁波3.2 无线通信系统3.3 射频/微波技术3.4 天 线 技 术3.5 信道技术3.6 软件无线电技术3.7 认知无线电技术3.8 电磁兼容第3章第3章3.1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3章第3章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程第3章第3章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毕业于剑桥大学。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对物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
2、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第3章第3章麦克斯韦方程无线电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1873年,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地描述电场和磁场定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第3章第3章3.2 无线通信系统(1)发射系统由发射机、馈线和发射天线组成;(2)接收系统由接收天线、馈线和接收机组成。第3章第3章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传播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电波的基本传播方式为直射、反射、绕射和散射四种,基于无线电波的四种基本传播方式,无线通信大体上体现出四种传播效应: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普勒效应和多径效应。(1)阴影效应:指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
3、。(2)远近效应:指发射机和接收机由于随机移动性导致到达接收机时信号强弱不同所导致的。第3章第3章(3)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用户处于高速移动(如车载通信)中,信号频率随之发生的频移现象。多普勒效应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第3章第3章(4)多径效应:指电磁波经不同路径传播后,各分量场到达接收端时间不同,按各自相位相互叠加而造成干扰,使原来的信号失真,或者产生错误。第3章第3章 3.3 射频微波技术3.3.1 射频/微波的概念 微波是频率在300MHz到3000GHz之间、波长在1m到0.1mm(空气中)之间的射频无线电波,微波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第3章第3章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包括信
4、号的产生、调制、功率放大、辐射、接收、低噪声放大、混频、解调、检测、滤波、衰减、移相、开关等各个模块单元的设计和生产。微波的性质:微波的性质:(1)似光性(2)穿透性(3)信息性第3章第3章3.3.2 无线电频谱电磁波的频谱波段划分:第3章第3章常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调幅(AM)无线电收音机:5351605 kHz。短波收音机:330 MHz。调频(FM)收音机:88108 MHz。机场导航设备:108112 MHz。商业电视 24频道:5472 MHz;56频道:7688 MHz;713频道:174216 MHz;1483频道:470890 MHz。通信卫星 上行:5.9256.425
5、 GHz;下行:3.704.20 GHz。第3章第3章3.3.3 频率、阻抗与功率第3章第3章3.3.4 微波技术的应用微波技术的经典用途是通信和雷达系统。雷达系统雷达系统(RADAR)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第3章第3章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微波通信是指用微波频率作为载波携带信息进行通信的方式。依据的原理就是微波的传播特性类似于光的传播,一般进行视距内的传播。视距传播的主要应用:(1)地面通信(2)卫星通信(3)雷达第3章第3章微波炉微波炉微波加热原理是基于物质对微波的吸收作用而产生的热效应。第3章第3章 3.4 天线技术3.4.1 天线的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通信天线、导航天线、广播电视天线、雷达天
6、线和卫星天线等。(2)按工作波长分,可分为超长波天线、长波天线、中波天线、短波天线、超短波天线和微波天线等。(3)按辐射元的类型不同,可将天线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第3章第3章(4)按天线特性不同,又可作如下划分:按方向特性不同,可将天线分为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强方向性天线和弱方向性天线;按极化特性不同,可将天线分为线极化(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和圆极化天线;按频带特性不同,可将天线分为窄频带天线、宽频带天线和超宽频带天线。(5)按馈电方式不同,可将天线分为对称天线和非对称天线。(6)按天线上的电流不同,可将天线分为行波天线和驻波天线。(7)按天线外形不同,可将天线分为V形天线、菱形天线、环行
7、天线、螺旋天线、喇叭天线和反射面天线等。第3章第3章3.4.2 天线的主要参数(1)方向性系数方向性系数定义为当被研究天线的辐射功率和作为参考的无方向性天线的辐射功率相等时,被研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产生的功率通量密度与无方向性天线在同一点处辐射的功率通量密度之比。(2)天线效率天线效率定义为天线辐射功率与输入到天线的总功率之比。(3)天线增益天线增益定义为在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上的某点,当辐射场强相同时,无方向性天线所需要的输入功率与所研究的实际天线需要的输入功率之比。(4)输入阻抗天线输入阻抗定义为在天线输入端的高频电压与输入端电流之比。第3章第3章(5)天线的极化(1)线极化。当电场矢量只是
8、大小随时间变化而取向不变,其端点的轨迹为一直线时,称为线极化。线极化波、电场矢量在传播过程中总是在一个确定的平面内,这个平面就是由电场矢量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常称为极化平面。(2)圆极化。当电场振幅为常量而电场矢量以角速度围绕传播方向旋转时,称为圆极化。此时,如果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某一固定平面上观察电磁波的电场矢量,则其端点随着时间变化在该平面上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第3章第3章3.4.3 常用天线(1)对称天线对称天线可以看成是由一对终端开路的传输线两臂向外张开而得来的,并假设张开前、后的电流分布相似,如图3-12所示。第3章第3章(2)单极天线长度为l的单极天线如图(a)所示。
9、当地面为无限大的理想导电平面时,垂直接地的单极天线,天线臂与其镜像构成一对称振子,如图(b)所示。第3章第3章(3)喇叭天线喇叭天线是波导口逐渐张开而形成的天线,如图所示,图中,E为电场强度,a、b分别为矩形波导的宽边和窄边尺寸。第3章第3章(4)抛物面天线为提高喇叭天线性能,给其增加反射抛物面,构成抛物面天线,如图所示。第3章第3章(5)卡塞格伦天线 为减少旋转抛物面天线中辐射器的遮挡,采用双反射器,构成卡塞格伦天线。由主反射器、副反射器(或分别称为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辐射器三个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第3章第3章3.4.4 智能天线智能天线采用空分多址(SDMA)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
10、差别,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地址码的用户信号区分开来,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信道资源。智能天线的优点:(1)具有较高的接收灵敏度。(2)使空分多址系统(SDMA)成为可能。(3)消除在上、下链路中的干扰。(4)抑制多径衰落效应。第3章第3章3.4.5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若发射与接收都采用多天线系统,则构成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简称MIMO系统,采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可以有效抗击多径衰落,提高信道容量。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如图所示。第3章第3章 3.5 信道技术3.5.1 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是指频率在几赫兹至数千吉赫兹范围内的电磁波。发射天线所辐射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到达接收天线的传播
11、过程,称为无线电波传播。第3章第3章3.5.2 无线信道在无线通信中,传输信号的信道是无线的。无线电波在无线信道中的传播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在大气中传播(2)在电离层中传播(3)在外层空间传播对应三种传播模式的影响:(1)大气衰减(2)电离层影响(3)外层空间传播第3章第3章3.5.3无线信道中的电波传播主要讨论两种情况下的电波传播:地面波和电离层波。(1)地面波地面波传播是指电磁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1)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情况都会影响地面波的传播。(2)地面波沿地球表面附近的空间传播,地面上有高低不平的障碍物。(3)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中波和中短波能较好地绕过。短
12、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就很差了。(4)由于障碍物的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短波和微波在地面上不能绕射,而是沿直线传播。(5)由于水平分量在地面上会引起较大的传导电流,从而增加功率损失,地面对水平极化波吸收大,因此,地面波多采用垂直极化波,且地面波需要采用垂直于地面的直立天线。第3章第3章(2)电离层波电离层波的主要特点:(1)对频率的选择较严格。频率太高,电波将穿透电离层射向太空;频率太低,电离层吸收太大,不能保证必要的信噪比。(2)电离层传播的随机多径效应严重,多径时延较大,信道带宽较窄。因此,它对传输信号的带宽有很大限制。(3)电离层所能反射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一般是短波范围。由
13、于波段范围较窄,因此,短波电台特别拥挤,电台间的干扰很大。(4)由于电离层传播是靠高空电离层的反射进行的,因而受地面的吸收及障碍物的影响较小,传输损耗较小,因此,能进行远距离通信。(5)电离层通信,特别是短波通信,建立迅速,机动性好,设备简单。第3章第3章3.5.4 信道特征信道基本组成如下图所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是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两种广义信道。(1)调制信道是指图中从调制器的输出端到解调器的输入端的部分。(2)编码信道是指图中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第3章第3章常见信道模型(1)陆地移动通信信道陆地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基站天线和手机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如下图所示。陆地移动通信工作
14、频段主要在射频与微波频段,电波传播以直射波为主。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第3章第3章(2)卫星通信信道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信号需要经过电离层传播。第3章第3章 3.6 软件无线电技术3.6.1 硬件无线电概念硬件无线电,是指无线电设备的功能由硬件结构确定,系统的工作很少有软件参与,它们在功能上是确定的。例如,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等。第3章第3章3.6.1 软件无线电概念通信领域的三次革命:(1)第一次,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2)第二次,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3)第三次,从硬件无线电到软件无线电。1.软件无线电的定义软件无线电的定义最早由美国MITRE公司的Joseph Mi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