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6章 信息传输技术.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6章 信息传输技术.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课件第6章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科学 技术 导论 课件 信息 传输
- 资源描述:
-
1、第6章 第第6章章 信息传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第6章 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主要分支包括: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量子通信等。本章主要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通信系统。其中,重点是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第6章 6.1 现代通信概述现代通信概述6.2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6.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6.4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6.5 光通信光通信6.6 量子通信量子通信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本 章章 目目 录录第6章 6.1 现现 代代 通通 信信 概概 述述 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输信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三个主要分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第6章
2、 6.1.1 通信的概念 所谓通信,就是信息的传递。这里所说的“传递”,可以认为是一种信息传输的过程或方式。信息传递包括:(1)空间的传递: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传输。(2)时间的传递:就是信息存储。在本章里,我们所讨论的,是特指利用各种电信号或光信号作为通信信号的电通信与光通信,就是人们常说的电信。第6章 6.1.2 通信的发展 自19世纪初电通信技术问世以来,短短的100多年时间里,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根据各种通信技术在通信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们对过去的100多年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有10项重大通信技术值得人们纪念。分别介
3、绍如下:(1)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有线电报开创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新纪元。(2)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无线电报为人类通信技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第6章 6.1.2 通信的发展 (3)载波通信。载波通信的出现,改变了一条线路只能传输一路电话的局面,使得在一个物理介质上传输多路音频电话信号成为可能。(4)电视。电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传输和交流的信息从单一的声音发展到实时图像。(5)电子计算机。计算机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加快了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6)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了高速、微小、功能强大的“心脏”,使人类的信息传输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6
4、章 6.1.2 通信的发展 (7)光纤通信。光导纤维的发明,使人们寻求到一种真正能够承担起构筑未来信息化基础设施传输平台重任的通信介质。(8)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将人类带入了太空通信时代。(9)蜂窝移动通信。蜂窝移动通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10)因特网。因特网的出现意味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没有距离的整体。第6章 6.1.3 通信系统模型 通信是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信息。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通常是指由通信收发双方和信道组成的器件与设备的全体。最简单的基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6-1所示。第6章
5、 6.1.3 通信系统模型 1)发送端 通信系统的发送端由信源和发送设备组成。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消息信号或基带信号。例如,电话机、手机和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就包括信源。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常常还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加密编码。第6章 6.1.3 通信系统模型 2)信道和噪声源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通道。在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是无线的,例如,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在有线通信中,信道是有线的,
6、例如,信道可以是明线、电缆或光纤。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噪声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它可分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而外部噪声往往是从信道引入的。第6章 6.1.3 通信系统模型 3)接收端 通信系统的接收端由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接收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信宿是信息传输的归宿点,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第6章 6.1.4 通信方式的分类 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以下几种:1同频单工制同频单工制 同频是指通信的双方使用相同的工作频率,单工是指通信双方的操作
7、采用“按讲”(PTT)方式,如图6-2所示。平时,双方的接收机均处于收听状态。如果A方需要发话,可按下PTT开关,则发射机工作,接收机关闭。这时,由于B方接收机处于收听状态,即可实现由A至B的通话。第6章 6.1.4 通信方式的分类 2半双工制半双工制 半双工制方式如图6-3所示,中心转信台(A)使用一组频率,而移动台(B)采用单工制,该方式主要用于有中心转信台的无线调度系统。第6章 6.1.4 通信方式的分类 3双工制双工制 双工制方式如图6-4所示,是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收听到对方的话音,无需按PTT开关,类同于平时打市话,使用自然,操作方便。第6章 6
8、.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分别介绍如下。1.按信号特征分类按信号特征分类 根据信道传输的信号种类不同,通信系统可分为两大类: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信道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如模拟电话系统、传真系统、模拟广播电视系统等;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如数字电话通信系统。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2.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按传输的介质不同,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无线通信系统和有线通信系统。利用无线电波、红外线、超声波、激光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移动电话系统、传呼通信系统、电视系统等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
9、统的信道为无线信道,如图6-5所示。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2.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用导线(包括电缆、光缆和波导等)作为介质的通信系统就是有线通信系统,如市话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普通的计算机局域网等。常用的有线信道如图6-6所示。明线电缆是双线并行导体,如图6-6(a)所示。它仅仅由两根并行线组成,中间由空气隔离,这类传输线的唯一优点是它的结构简单。因为没有屏蔽,所以明线传输线辐射损耗高并且易受噪声的影响,这些是明线传输线最大的缺点。双线电缆是一种双线平行导体传输线,如图6-6(b)所示。双线电缆通常称为带状电缆,它采用连续固体绝缘体取代明线电缆两导体间的衬垫,以确保沿整
10、个电缆均衡间隔。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2.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2.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双绞线电缆是由两根绝缘的导体扭绞在一起而形成的,如图6-6(c)所示。双绞线电缆的主要参数是电参数(阻抗、感抗、电容和电导率),它们随物理环境(如温度、湿度和机械压力)以及制造工艺误差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屏蔽电缆对是在平行双线导体传输线外包上导电的金属编织物。屏蔽的平行线对如图6-6(d)所示,它包括两个由固体绝缘体分隔的平行导体。整个结构包裹在编织导管中,然后再覆盖保护的塑料外套。图6-6(e)、6-6(f)所示为同轴电缆,包括一个中心导
11、体,周围是同心的(与中心距离相同)外部导体。在频率相对高的频段上,同轴外导体提供极好的屏蔽以防止外部干扰。然而在低频应用中,屏蔽的作用并不有效。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2.按传输介质分类按传输介质分类 微带线是一个由绝缘体隔离的、与接地板分离的平面导体。图6-6(g)所示为一个简化的单轨微带线路。接地板作为电路的公共点,必须至少是上层导体宽度的10倍,而且要连接到地。波导是一个空心导管,如图6-6(h)所示,它们的内表面可以反射电磁波。如果波导管壁是良导体且很薄,则壁内无电流流过,因此能量损耗很少。通过波导管内的电介质传播能量,其电介质通常是干燥的空气。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
12、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纯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少,实际通信系统常常是有线与无线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等,都是这种应用的典范。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3.按调制方式分类按调制方式分类 按调制与否,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通信系统和调制通信系统。基带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基带信号,即没有经过任何调制处理的信号;而调制通信系统传输的是已调信号。4.按通信业务分类按通信业务分类 按传输信息的物理特征不同,通信系统可分为电话通信系统、电报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电视通信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等。第6章 6.1.5 通信系统的分类 5.按工作波段分类按工作波段分类 按使用
13、波长的不同,通信系统可分为长波通信系统、中波通信系统、短波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和光通信系统等。一种通信系统可以分属不同的种类,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无线电广播既是中波通信系统、调制通信系统,也是无线通信系统。无论怎样划分,通信系统都只是在信号处理方式、传输方式或传输介质等外在特征上做文章,其通信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即大量地、快速地、准确地、广泛地、方便地、经济地、安全地传输信息。第6章 6.2 无无 线线 通通 信信 6.2.1 无线通信的特点 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播进行信息传输。无线通信的信道是无线信道,具有以下特点:(1)信道是随参信道;(2)多普勒效应;(3)多径效应;(4)大气传播效应;
14、(5)随机衰落现象等。第6章 6.2.1 无线通信的特点 目前,近距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另外,新型的通信技术正在崛起,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各自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
15、统 1.微波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是指用微波作为载波携带信息进行通信的方式。微波的传播特性类似于光的传播,微波信号沿直线传播,绕射能力很弱,一般只能进行视距内的传播。所谓视距传播,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处于相互能看见的视线距离内的传播方式。地面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都可以采用这种传播方式。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2.散射通信系统散射通信系统 散射通信系统是利用散射波进行通信的。电波在低空对流层中遇到不均匀的“介质团”时,就会发生散射,散射波的一部分到达接收天线处,这种传播方式称为不均匀媒质的散射传播,如图6-7所示。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2.散射通信系统散
16、射通信系统 1)对流层散射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 对流层散射主要用于100 MHz以上的频段。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通常是指从地面算起至高达135 km的区域。这种传播方式的优点是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性好,单跳跨距达300800km,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如用于海岛之间或跨越湖泊、沙漠、雪山等地区。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2.散射通信系统散射通信系统 2)流星余迹通信流星余迹通信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也是一种散射通信系统,它利用流星余迹形成的不均匀媒质的散射传播实现通信。由于流星余迹具有随机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流
17、星余迹通信,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国防科技中得到了重要应用。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3.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也称“小区制”系统,是将所有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BS),为本小区的用户服务,多个小区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互联,完成网络的控制等功能。蜂窝系统通过频率复用、切换和位置管理等技术,能为广大区域内的大量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性能的移动通信服务。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4.无线数据网无线数据网 无线数据网(Wireless Data Networking)技术正变得越来越常用,可用于接入有线局域网和骨干
18、网络,同时也可以接入电信网络中。无线数据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无线个人区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无线城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WMAN)及无线广域网(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WAN)等。不同的标准化组织针对不同类型的无线数据网推出了多个无线数据网标准,其中IEEE 802协议中定义的一系列无线网络标准应用最为广泛。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5.卫星通信卫星通信 卫星
19、通信是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进行转发的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球站、测控和监控系统组成,其中通信卫星起到中继作用,把一个地球站或移动终端的信号经过变频和放大后再传输给另一端的地球站或移动终端。测控站对通信卫星的轨道位置和姿态进行测量和控制。监测中心对所有通信卫星有效载荷(转发器)的通信业务进行监测管理,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与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相连接,实现对用户业务的监控管理。由于将中继站放到空中,相比地面中继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面宽、容量大、业务多样、机动性强,稳定可靠、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及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因此,它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发挥
20、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军事通信领域的作用尤为突出。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6.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 无线自组织网络即Ad Hoc网络,是由若干带有无线收发信机的节点构成的一个无中心的、多跳的、自组织的对等式无线通信网络。自组织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自组织特性,其优点是网络的抗摧毁能力和支持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能力较强,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组网需要,如战术电台通信网。其缺点是网络的实现及维护非常复杂,存在网络带宽受限、对实时性业务支持较差和安全性不高等弊端。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7.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
21、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8.集群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指由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并动态地使用这些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用于调度通信。集群通信系统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和控制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站负责无线信号的转发,移动台用于在运行中或停留在某个不确定的地点进行通信,调度台负责对移动台进行指挥、调度和管理,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行、交换和接
22、续。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把所具有的可用信道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它能够自动选择信道,具有共用频率、共用设施、共享覆盖区、共享通信业务、共同分担费用、兼容有线通信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调度指挥、控制、交换、中继等功能,既节约频谱,又能为用户提供快速、方便、无干扰的通信,是一种多用途、高效能而又廉价的先进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9.无线寻呼系统无线寻呼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是一种不用语音的单项选择寻呼系统。其接收端是多个可以由用户携带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俗称BB机、Call机)。在接收机收到呼叫时,会自动振铃、显示数码或汉字,向用户传递特定的信息。寻呼系统可粗分为专用寻呼系统和
23、公用寻呼系统两类。专用寻呼系统主要为一个或几个单位使用,其规模多为中小型系统。无线寻呼系统的组成如图6-8所示。第6章 6.2.2 常用无线通信系统 10.无绳电话系统无绳电话系统 无绳电话机实质上是全双工无线电台与有线市话系统及逻辑控制电路的有机组合,他能在有效的场强空间内通过无线电波介质,实现副机与座机之间的“无绳”联系。简单地说,无绳电话机就是将电话机的机身与手柄分离成为主机(母机)与副机(子机)两部分,主机与市话网用户电话线连接,副机通过无线电信道与主机保持通信,不受传统电话机手柄及话绳的限制。这样,携副手机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并进行通话,如图6-9所示。第6章 6.3 卫卫
24、 星星 通通 信信 6.3.1 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是指用微波作为载波携带信息进行的接力通信。对于长距离通信可采用接力的方式,这就是微波接力通信,如图6-10所示。第6章 6.3.1 微波接力通信 由于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 km左右,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长距离微波通信干线,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质量。微波中继站的设备包括天线、收发信机、调制器、多路复用设备以及电源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中继站的作用是将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处理后,再转发给下一个中继站,以确保传输信号的质量。为了把电波聚集起来成为波束送至远方,一般都采用抛
25、物面天线,其聚焦作用可大大增加传输距离。第6章 6.3.2 卫星通信系统 自从1945年克拉克提出三颗对地球同步的卫星可覆盖全球的设想(如图6-11所示)以来,卫星通信真正成为现实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第6章 6.3.2 卫星通信系统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距地球高度约1600km的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对地球的通信,这是卫星通信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62年7月,美国发射的第一个卫星微波接力站Telstar卫星,首次把现场的电视图像由美国传送到欧洲。1965年4月6日,“晨鸟”(Early Bird)号静止卫星的发射,标志着卫星通信真正进入了实际商用阶段,并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