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新课标A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高中数学 必修 教案 下载 _人教A版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新课标人教新课标 A A 版高中数学必修版高中数学必修 1 1 全册教案全册教案 目 录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1) 1.2.2 函数的表示法(2)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 1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 2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小)值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 2.1.
2、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3)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1)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2)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3)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4)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3) 2.3 幂函数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1) 3.2.1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2)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3.2.2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第 1 章习题课 第 1 章小结与复
3、习(1) 第 1 章小结与复习(2) 第 2 章小结与复习 第 3 章复习(1) 第 3 章复习(2) 习题课 第 1 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 地理解集合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 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
4、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 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 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 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三)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 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
5、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性质的掌握通过命题表示集合,培养运用数学符合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提出 问题 一个百货商店,第一批进货是帽子、皮 鞋、热水瓶、闹钟共计4个品种,第二批 进货是收音机、皮鞋、尼龙袜、茶杯、 闹钟共计5个品种,问一共进了多少品种 的货?能否回答一共进了4 + 5 = 9种呢? 学生回答(不能,应为7种),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原因:由 于两次进货共同的品种有两种,故 应为4 +5 2 = 7种从而指出: 这好像涉及了另一种新的运 算 设疑激趣, 导入课题 复习 引入 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初中几何中涉及“集合”的提法
6、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代数中不 等式的解法一节中提到的有关知 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 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 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 集 几何中,圆的概念是用集合描 述的 通 过 复 习回顾,引 出 集 合 的 概念 概念 形成 第一组实例(幻灯片一): (1)“小于l0”的自然数0,1,2, 3,9 (2)满足3x 2 x + 3的全体实 数 (3)所有直角三角形 (4)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 间的距离的点 (5)高一(1)班全体同学 (6) 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 成员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 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 这些对象的
7、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2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即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或成员), 教师提问:以上各例(构成 集合)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集合概念 的要点,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 我们能否给出集合一个大体 描述?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教 师总结 上述六个例子中集合的元素 各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举一些集合的 例子 通过实例, 引 导 学 生 经 历 并 体 会集合(描 述性)概念 形成的过 程,引导学 生 进 一 步 明 确 集 合 及 集 合 元 素的概念, 会 用 自 然 语 言 描 述 集合 概念 深化 第二组实例(幻灯片二): (1)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所有中 国代表团的
8、成员构成的集合 (2) 方程x2 = 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 合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 合 (4)平面上与一定点O的距离等于r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师要求学生看第二组实例, 并提问: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 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 间是什么关系?例(2)中数0, 2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元素与集 合之间是从属关系,即“属于”或 “不属于”关系 引 入 集 合 语 言 描 述 集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念 深化 集合通常用英语大写字母A、B、C 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英语小写字母a、 b、c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9、a属于A, 记作aA,读作“a属于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 就说a不属于 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4集合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1)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 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 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 能算作一个元素 第三组实例(幻灯片三): (1)由x2,3x + 1,2x2 x + 5三个式 子构成的集合 (2)平面上与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 1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 方程x2 = 1的全体实数解构成的 集合 5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6集合的分类: 按所含元素的个数分 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7 常用的数集
10、及其记号 (幻灯片四)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N*或N+:正整数集(或自然数集去掉 0) Z: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教师提问: “我们班中高个子 的同学”、“年轻人”、“接近数 0的数”能否分别组成一个集合, 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在教 师的引导下明确: 给定一个集合, 任何一个对象 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 了另外,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 的 相同的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 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第三组实 例, 并提问: 它们各有元素多少个?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回答问 题 然后, 依据元素个数的多少将 集合分类 让学生指出第三组实例中, 哪 些
11、是 有 限 集 ? 哪 些 是 无 限 集? 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 意义 通过讨 论, 使学生 明 确 集 合 元 素 所 具 有的性质, 从 而 进 一 步 准 确 理 解 集 合 的 概念 通过观 察实例, 发 现 集 合 的 元 素 个 数 具 有 不 同 的类别, 从 而 使 学 生 感 受 到 有 限集、 无限 集、 空集存 在 的 客 观 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应用 举例 列举法: 定义: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 法叫做列举法.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 合; (2)方程x2
12、 =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 的集合;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 的集合. 描述法: 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 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具体方法 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 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 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 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 2 = 0的所有实数根组 成的集合; (2) 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 成的集合. 师生合作应用定义表示集合. 例1 解答:(1)设小于10的所 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 A = 0,1,2,3,4,5,6,7, 8,9. 由于元素完
13、全相同的两个集合 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 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法. 例如: A = 9,8,7,6,5,4,3,2, 1,0. (2)设方程x2 = x 的所有实数 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 = 0,1. (3)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 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 C = 2,3,5,7,11,13,17, 19. 例2 解答:(1)设方程x2 2 = 0的实数根为 x, 并且满足条件x2 2 = 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 A = xR| x2 2 = 0. 方程x2 2 = 0有两个实数根 2,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A = 2,2. (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 x,它满足条件x
14、Z,且10 x20. 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 B = xZ | 10 x20. 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 13,14,15,16,17,18,19,因 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B = 11,12,13,14,15,16, 17,18,19.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应用 举例 例3 已知由l,x,x2,三个实数构成 一个集合,求x应满足的条件 解: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得 2 2 1 1 xx x x 所以xR且x1,x0 课堂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A1、2、3 例2 用、填空 Q;3 Z; 3 R;0 N; 0 N*;0 Z 学生分析求解, 教师板书 幻灯片五(练习答案
15、), 反馈矫正 通过应 用,进一步 理解集合的 有关概念、 性质 例4 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 集合: (1) 由方程x2 9 = 0的所有实数根组 成的集合; (2)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 合; (3)一次函数y = x + 3与 y = 2x + 6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4)不等式4x 53的解集. 生:独立完成;题:点评 说明. 例4 解答:(1)3,3; (2)2,3,5,7; (3)(1,4); (4)x| x2. 归纳 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总结,本节课学过的 集合的概念等有关知识;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探索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体会集合等有关知识是怎样形 成、发展和完善的 通
16、过回顾学习过程比较列举法和 描述法. 归纳适用题型. 师生共同总结交流 完善 引导学生学 会自己总结; 让学 生进一步 (回 顾)体 会知识的形 成、发展、完 善的过程 课后 作业 1.1 第一课时习案 由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深化; 预 习下一节内 容, 培养自学 能力 备选例题 例 1(1)利用列举法表法下列集合:15 的正约数;不大于 10 的非负偶数集.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正偶数集; 1,3,5,7,39,41. 【分析】考查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解析】 (1)1,3,5,15 0,2,4,6,8,10 (2)x | x = 2n,nN* x | x = (1)
17、n1(2n 1),nN*且 n21. 【评析】 (1)题需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多用于集合 中的元素有有限个的情况. (2)题是将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无限多个的无限集或元 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 例 2 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 (1)A = xN | 9 9x N; (2)B = 9 9x N | xN ; (3)C = y = y = x2 + 6,xN ,yN ; (4)D = (x,y) | y = x2 +6,xN ; (5)E = x | p q = x,p + q = 5,pN ,qN*. 【分析】先看五个集合各自的特点:集合
18、 A 的元素是自然数 x,它必须满足条件 9 9x 也 是自然数;集合 B 中的元素是自然数 9 9x ,它必须满足条件 x 也是自然数;集合 C 中的元 素是自然数 y,它实际上是二次函数 y = x2 + 6 (xN )的函数值;集合 D 中的元素是点, 这些点必须在二次函数 y = x2 + 6 (xN )的图象上; 集合 E 中的元素是 x, 它必须满足的条 件是 x = p q ,其中 p + q = 5,且 pN,qN*. 【解析】 (1)当 x = 0,6,8 这三个自然数时, 9 9x =1,3,9 也是自然数. A = 0,6,9 (2)由(1)知,B = 1,3,9. (3
19、)由 y = x2 + 6,xN,yN 知 y6. x = 0,1,2 时,y = 6,5,2 符合题意. C = 2,5,6. (4)点 x,y满足条件 y = x2 + 6,xN,yN,则有: 0,1,2, 6,5,2. xxx yyy D = (0,6) (1,5) (2,2) (5)依题意知 p + q = 5,pN,qN*,则 0,1,2,3,4, 5,4,3,2,1. ppppp qqqqq x 要满足条件 x = P q , E = 0, 1 4 , 2 3 , 3 2 ,4. 【评析】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 条件,从而准确理解集合的
20、意义. 例 3 已知3A = a 3,2a 1,a2 + 1,求 a 的值及对应的集合 A. 3A,可知3 是集合的一个元素,则可能 a 3 = 3,或 2a 1 = 3,求出 a,再代入 A,求出集合 A. 【解析】由3A,可知,a 3 = 3 或 2a 1 = 3,当 a 3 = 3,即 a = 0 时,A = 3, 1,1 当 2a 1 = 3,即 a = 1 时,A = 4,3,2. 【评析】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确定的,3A,则必有一个式子的值为 3,以此展开 讨论,便可求得 a. 第 2 课时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
21、了解使用 Venn 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 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
22、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 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 应用,即 Venn 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 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思考:实数有相关系,大小关系,类 比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集合之间是 否具备类似的关系. 师:对两个数 a、b,应有 ab 或 a = b 或 ab. 而对于两个集合 A、B 它们也存在 A 包含 B, 或 B 包含 A, 或 A 与 B 相等的关系. 类比生疑, 引入课题
23、 概念形成 分析示例: 示例 1:考察下列三组集合,并 说明两集合内存在怎样的关系 (1)A = 1,2,3 B = 1,2,3,4,5 生:实例(1) 、 (2)的共同特点 是 A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 B 的 元素. 师:具备(1) 、 (2)的两个集合 之间关系的称 A 是 B 的子集,那 通 过 实 例的共性探 究、感知子 集、相等概 念, 通过归纳 (2)A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 全体女生 B = 新华中学高(一)6 班的全 体学生 (3)C = x |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 形 D = x | x 是等腰三角形 1子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B, 如果 A 中任意一个元
24、素都是 B 的元 素,称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记作 AB,读作: “A 含于 B” (或 B 包 含 A) 2集合相等: 若AB,且BA,则 A=B. 么 A 是 B 的子集怎样定义呢?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子集的共性. 生:C 是 D 的子集,同时 D 是 C 的子集. 师:类似(3)的两个集合称为相 等集合. 师生合作得出子集、相等两概念 的数学定义. 共性, 形成子 集、 相等的概 念. 初 步 了 解子集、 相等 两个概念. 概念 深化 示例 1:考察下列各组集合,并指明 两集合的关系: (1)A = Z,B = N; (2)A = 长方形,B = 平行四边 形; (3)A=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