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教材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对点练习 ppt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ppt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7582680
  • 上传时间:2024-03-30
  • 格式:PPTX
  • 页数:355
  • 大小:1.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教材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对点练习 ppt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ppt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教材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对点练习 ppt课件_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 2024 高考 专题 复习 教材 文言文 知识 整理 练习 ppt 课件 _2024 年高 语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劝学师说课本知识梳理通假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1.通假字通假字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有”同“又”,再;“暴”同“曝”,晒同“智”,见识同“性”,天性同“授”,传授同“否”,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劝劝学古义:_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今义:黄金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

    2、义词鼓励金属制的刀斧等蟹腿广泛地学习爪牙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寄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爪子和牙齿托身,藏身求学的人用以,用来从而 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众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小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不必 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今义

    3、: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跟从并且一般人小的方面学习不一定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令仆伏法受诛(报任安书)假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给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宽容借助假期临时委任假装(2)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并序)冰泉冷涩弦凝绝(琵琶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直上穿过横渡断绝停止、

    4、中断与世隔绝的陡峭的全然(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师道也吾从而师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烛之武退秦师(4)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老师学习意动用法,以为师尊师学习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军队传授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道理风尚道路方法、策略思想、学说志趣、意向说、谈论天道,自然的规律同“导”,引导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 以为轮假舟

    5、楫者,非能水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用心一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弯曲名词作动词,游泳使动用法,使快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名词作动词,低于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愚人小学而大遗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而耻学于师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拘于时无以至千里判断句,标志词:者也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定语后置句,标

    6、志词:之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被动句,标志词:于固定句式,标志词:“无以”,没有用来的6.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君子:特指_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2)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_”,跨出两脚为“_”。(3)句读: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_,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_。有学问、有修养跬步句读(4)六艺:师说中的“六艺”指_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指_六种学问和技能。(5)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_的著作。春秋礼、乐、射、御、书、数诗书礼乐易解释经书(一)名句默

    7、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4)韩愈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的错误态度。(5)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对

    8、自身“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6)韩愈师说中,揭示了世俗对从师者的嘲笑的原因是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呼为老师的句子是“_,_,_,_”。(7)韩愈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_:_,_”。(8)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从师之多的句子是“_”,作者说这句话是为了证明“_”的观点。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无常师(二)语句翻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_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得分点: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因为心思;“一”,专一)(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_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指“句读之不知”)向老师学习,有的(指“惑之不解”)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得分点: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小”“大”,小的

    10、方面,大的方面;“遗”,放弃;“明”,明智之处)(三)基础双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删改)注注卜:估量。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

    11、长安到永州拜访求教。(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C.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D.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业”是名词,学识,作“甚浅近”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好言论”是动宾短语,不能断开,“好言论”“为文章”是两个句子,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2、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与“岂意其至此哉”(促织)两句中的“意”字含义相同。B.“乃幸见取”与“百姓之不见保”(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C.“假令有取”与“假舆马者”(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D.“人益不事师”与“是故圣益圣”(师说)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B项均表被动。A项均为料想。C项假如/凭借。D项均为更加。【参考译文】承蒙您屈辱地来信说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

    13、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拜师。在当今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不看别人脸色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赤壁赋登泰山记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冯虚御风山川相缪须臾成五采多平方,少圜1.通假字通假字同“凭”,乘同“缭”,盘绕、围绕同“彩”,色彩同“圆”

    14、,圆形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白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茫然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今义:美貌的女子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白茫茫的水汽旷远的样子所思慕的人至于至于泰安古义: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平方多平方,少圜古义:_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动摇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_今义:不稳固,不坚定到达平的和方形的晃动词语例句意义(1)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名望、声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

    15、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埋怨、怨恨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农历每月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观察盼望(2)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或知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如其礼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往像、如同如果或者至于按照(3)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劝请同“嘱”,嘱咐类列、归属掌管撰写接连(

    16、4)当当其南北分者崖限当道者僻不当道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在挡住面对占据、把守判处适合主持、掌握担任同“倘”,倘若抵押(5)漫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弥漫模糊不要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指月光下的清波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名词

    17、作动词,下,攻占;东,向东进发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不知东方之既白明烛天南道少半,越中岭崖限当道者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明亮名词作动词,照名词作动词,走路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而今安在哉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崖限当道者亭东自足下皆云漫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被动句,标志词:于宾语前置句,“何羡”即“羡何”判断句,标志词:也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判断句,标志词:皆6.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

    18、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_为“朔”,_为“望”,十六日为“既望”,_为“晦”。(2)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_宿,就是北斗七星,勺子状。_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3)京师,即_。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因各朝代国都大不相同,京师就指代不同的城市。第一日斗十五日国都牛最后一日(4)阳、阴:山之_为阳,山之_为阴;水之_为阳,水之_为阴。(5)五鼓,即_。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用鼓打更报时。五更,拂晓时分。北北南南五更(一)名句

    19、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了经过月亮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酾酒临江横槊赋诗(3)赤壁赋中,作者指出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句子是“_,_”;若从不变的角度来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句子是“_,_”。(4)登泰山记中,最能表明作者与友人登泰山是在冬季的句子有“_”“_”“_”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

    20、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自京师乘风雪苍山负雪大风扬积雪击面(5)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巅,俯瞰泰安城,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是“_,_,_”。(6)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二)语句翻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_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得分点:“方”,当;“下”,名词作动词,攻

    21、占;“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固”,本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文:_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汶水、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得分点:“及”,等到;“既”,已经;“负”,背;“烛”,名词作动词,照;“居”,停留)(三)基础双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公孙瓒屡违节度,又复侵犯百姓。刘虞恐其终为乱,乃率所部兵合十万人以讨之。虞爱民庐舍,敕不听焚烧,攻围不下。瓒因风纵火

    22、,虞众大溃,执虞并妻子还蓟。会诏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瓒乃诬虞前与袁绍等谋称尊号,胁训斩虞及妻子于蓟市。虞以恩厚得众心,幽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初虞欲遣使奉章诣长安而难其人众咸曰右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有奇材虞乃备礼,请以为掾。畴乃自选家客二十骑,循间道至长安致命。还比至,虞已死。畴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畴北归无终,率宗族及他附从者数百人,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九,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虞欲遣使奉章诣长安/而难其人/众咸曰/右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有奇材/B.初/虞欲遣使奉章诣长安/而难其人众/咸曰/右

    23、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有奇材/C.初/虞欲遣使奉章诣长安/而难其人/众咸曰/右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有奇材/D.初/虞欲遣使奉章/诣长安而难/其人众咸曰/右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有奇材/“众”作“咸曰”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排除B、D两项;“右北平”作“田畴”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爱民庐舍”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不同。B.“攻围不下”与“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相同。C.“会诏遣使者”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24、D.“循间道至长安致命”与“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A项爱惜/吝惜。B项均为攻克。C项适逢,恰巧/一定。D项偏僻的/秘密地。【参考译文】公孙瓒不断违背节度使刘虞的命令,又经常侵掠百姓。刘虞担心他终将叛乱,于是率领部下合计十万大军讨伐公孙瓒。刘虞爱惜百姓房屋,下令不许纵火,因此未能攻克。公孙瓒乘风纵火,刘虞的军队一下子溃散,公孙瓒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捉拿回蓟城。恰好朝廷派使者段训宣布献帝诏书,增加刘虞的封邑。公孙瓒便趁机诬告刘虞先前与袁绍等人通谋要当皇帝,胁迫段训在蓟城闹市处死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刘虞为人宽厚,因此深得民心,幽州的百姓,无论是当地土著,还是流亡来的外乡人,

    25、无不痛惜(他一家的惨死)。当初,刘虞想派遣使者到长安去呈送奏章,但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众人都说:“右北平人田畴,今年二十二岁,年纪虽轻,然而却有奇才。”于是刘虞送上礼物,请他做自己的僚属。田畴便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骑兵,沿着偏僻的小路到达长安向朝廷呈上刘虞的奏章。他得到朝廷回复的章报后,就急速赶回幽州,等他回来时,刘虞已被杀害。田畴到刘虞墓前祭拜,陈列并汇报朝廷章报,然后痛哭离去。田畴回到无终县,率领家族以及归附他的数百人,盟誓说:“刘虞之仇不报,我不会再活在世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庖丁解牛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鼓瑟希莫春者唯求则非邦也与砉然向然技盖至此乎批大郤1.通假字通假字

    26、同“稀”,稀疏同“暮”,晚同“欤”,语气助词,表示疑问同“响”,声响同“盍”,何、怎么同“隙”,空隙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会同如会同,端章甫古义:_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不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古义:_今义:不允许天理依乎天理古义:_今义:天然的道理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不谦让牛体的自然结构固然因其固然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虽然,每至于族古义:_今义:连词,表转折关系行为视为止,行为迟古义:_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牛体本来的结构虽然这样两个词,行动因为(这个)词语例句意义(1)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方六

    27、七十,如五六十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方形,跟“圆”相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方法、办法(1)方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方正、正直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正、才(2)言亦各言其志也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说、谈话字著作(3)善嘻,善哉善刀而藏之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揩

    28、拭交好擅长、善于羡慕好的(4)族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士大夫之族(师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众、一般的(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指一类人家族灭族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可使足民鼓瑟希端章甫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富足名词作动词,弹奏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名词作动词,吹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而刀刃者无厚视为止良庖岁更刀形容词作名词,厚度动词作名词,目光名词作状语,每年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以吾一日长乎尔/异乎三子者之

    29、撰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不(否定词)、吾(人称代词)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动词)固定句式,标志词:何如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为国以礼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定语后置句,“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和“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也是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是(宾语)、以(介词)6.出自庖丁解牛的成语出自庖丁解牛的成语成语释义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在文中

    30、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骨头接合处劈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不必凭借感官,而凭借精神思维。指对某种事物有透彻了解,或技艺纯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切中肯綮批郤导窾官止神行善刀而藏7.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_辑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来与_、_、中庸合称“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

    31、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2)关于“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_。因“子”是对男子的尊称,所以春秋时期男子取字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子产、子犯。及再传弟子其门人大学语录孟子孔子(3)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_七庙、_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4)浴:在古代,“

    32、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浴”指_,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诸侯天子洗头洗身体(5)庖丁:“丁”是名,“庖”是_,表明职业。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又如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_,表明职业。(6)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_名。它本是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性质与祭“社”(土地神)同。乐师厨师乐曲(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

    33、”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规矩。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至于礼乐教化则“_”。(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唱着歌回去。(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_”,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_”。可使足民以俟君子浴乎沂风乎舞雩春服既成咏而归(二)语句翻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34、汉语。(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文:_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得分点:“莫”,同“暮”;“既”,已经;“冠者”,成年人;“童子”,少年;数量词的定语后置;“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风”,吹风)(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译文:_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得分点:“为”,治理;“不让”,不谦让;“是故”,因此;“哂”,笑)(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译文:_依照牛

    35、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得分点:“批”,击;“导”,引导,这里指引刀进入;“因”,顺着;宾语前置句)(三)基础双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反叛。唐太宗诏将军蔺謩发数十州兵讨之。魏征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

    36、”竟不讨之。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虽有镇守,终是空虚。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是之。(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征伐,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B.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C.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D.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

    37、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交结远人”中,“远人”作“交结”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两项;“何因告来数年”中,“数年”表示时间,是修饰“告”的,作后置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项。故选A。(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劳师旅”与“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师旅”含义相同。B.“疮痍未复”与“师道之不复”(师说)两句中的“复”字含义相同。C.“车驾若自往辽左”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D.“伏请委之良将”与“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委

    38、”字含义不同。A项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后用以指军队。B项平复/恢复。C项如果/像。D项委派/任随。【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岭南各州县上奏告发高州统帅冯盎起兵反叛。唐太宗下诏令让将军蔺謩调动几十个州的士兵前去讨伐。魏征进谏说:“中原刚刚获得太平,人民遭受战乱未曾平复。并且冯盎如果真的造反,可以趁中原地区没有平定之时,勾结南方少数民族,分兵据守险要之地,攻城略地,设置州府。为何这么多年一直都有人上奏告他叛乱,却不见他的军队攻出岭南呢?这就是反叛的形势还没有形成,不要兴师动众。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一定不须劳烦大军,就会使他们自己来归顺朝廷。”唐太宗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岭南地区全都平定

    39、。贞观四年,主管大臣报告说:“南方的林邑国,上疏的言辞不恭顺,请陛下发兵讨伐他们。”最终没有讨伐林邑。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亲自出征高丽,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现在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虽然有士兵把守,但终归很空虚。并且高丽是边远的小国,何劳陛下亲自去征讨。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很快将他们摧毁。”虽然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是当朝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齐桓晋文之事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王说,曰:为长者折枝刑于寡妻盖亦反其本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通假字通假字同“悦”,高兴同“肢”,肢体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盖”同“盍”,何不;“反”

    40、同“返”,回到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矣”,表示确定语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同“斑”,斑白、花白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以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妻子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中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从而推广到妻子儿女中原地区词语例句意义(1)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吝惜、舍不得疼爱、爱护喜爱同“

    41、”,隐藏(2)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然后知长短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揣测丈量谱写、作曲限度计划度过次(3)及今恩足以及禽兽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经氓)(4)本盖亦反其本矣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苏武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涉及、推及等、等到比得上至、到和根本,这里指仁政王道本来草木的根推究本

    42、来的(5)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子吴起列传)同“嫉”,嫉妒憎恨劲疾,指声音宏大痛心疾病(6)举吾力足以举百钧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举天下豪杰(五代史伶官传序)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举起拿、把尽攻克、占领成功列举察举、举荐整个,遍施行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然后从而刑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是以君子远庖厨也4.

    4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处罚名词作动词,穿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形容词作名词,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形容词作动词,远离,不接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朝秦楚以一服八形容词作动词,老,敬爱;幼,爱护使动用法,兴,使兴起;危,使处于险境使动用法,使朝见使动用法,使臣服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申之以孝悌之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不见保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主谓倒装句,“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语,“宜乎”是谓语被动句,标志词:见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牛何之夫子之谓也/一羽

    44、之不举是乃仁术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判断句,标志词:乃6.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_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_。(2)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_涂钟行祭,叫作“衅钟”。(3)中国:古代指_地区。(4)四夷:四方的_民族。(5)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_代称庠,_代称序。(6)黎民:黎,古通“黧”,黑色。古国名,姓。民,民众,百姓。后泛指_。道德血谦称少数中原周殷普通平民百姓(一)语句翻译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

    45、恩焉。译文:_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他不用力气;看不见整车的柴火,是因为他不用目力;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因为他不肯布施恩德。(得分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宾语前置句;“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为”,因为;“明”,名词,视力、目力)(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译文:_难道(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处于险境,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才在心里痛快吗?(得分点:“抑”,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兴”“危”,使动用法;“甲兵”,代指战争;“构怨于诸侯”“快于心”,介宾短语后置句;“与”,同“欤”,吗)(二)基础双练2.阅读下面的

    46、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冬十月甲申,户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

    47、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B.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C.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D.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

    48、/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不可”是“固执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上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的“其实”指实际恩德,现代汉语中“其实”指“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两者含义不同。B.“中男虽未十八”与“虽曰天命”(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C.“以道御之”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D.“朕昔受委专征”与“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A项正确。B项均为虽然。C项方法/

    49、谈论。D项委派/委托,托付。【参考译文】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户部尚书裴矩上奏“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唐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呢?”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唐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唐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回答说:“统率军队,在

    50、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唐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日(初三),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相比的。”谏逐客书与妻书促织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遂散六国之从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河海不择细流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教材文言文知识整理与对点练习 ppt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826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