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综合练习 课件53张.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581945
  • 上传时间:2024-03-28
  • 格式:PPTX
  • 页数:53
  • 大小:427.0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综合练习 课件53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综合练习 课件53张 2024 年中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诗文 综合 练习 课件 53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0242024年年中中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一、班级开展“时光里的陶渊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各题。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潜传(节选)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出自晋书)1关于陶渊明

    2、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3分)“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2分);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1分)。2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词语的古今义。(4分)句子词语古义今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

    3、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妻子儿女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境地不要说,更不必说不要说,更不必说3.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义 熙 二 年/解 印 去 县/乃 赋 归去来/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他)年轻的时候情怀高尚,学识渊博又善于作文章。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他他)年轻的时候情怀高尚,学识渊博又善于作文章。年轻的时候情怀高尚,学识渊博又善于作文

    4、章。5.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3分)“晋太元中”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真实可信(1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点明来到桃花源的原因(1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点明距今(晋太元中)时代久远,在这里的生活安静平和,引出后文渔人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与外面的世界形成对比(1分)。6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

    5、因。(3分)陶渊明知识渊博,向往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志向远大,胸怀宽广。(答出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年轻的时候情怀高尚,学识渊博又善于作文章。(陶渊明)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邻所看重。(他)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弯腰,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陶渊明)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品味其中的家国情怀。【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

    6、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曹刿论战左 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丙】赵孟闻之,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固请诸楚,楚人许之,乃免叔孙。(选自左传昭公元年,有删改)【注释】越官:放弃职守。污:困难的事。靖其能:安抚贤能

    7、的人。【晓其义】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彼竭我盈,故克之 成语联想法:攻无不克战胜(2)图国忘死语境推断法为打算(3)其执事不辟难课内迁移法: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4)固请诸楚查阅词典法:结实,牢固;坚决地,坚定地;本来;固然(填序号)战胜战胜为为打算打算同同“避避”,躲避,躲避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能是二者,又何患焉?能做到这两点,又忧虑什么呢?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能做到这两点,又忧虑什么呢?能做到这两点,又忧虑什么呢

    8、?【析其法】3请结合【甲】【乙】两文,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春望中杜甫借景抒 情(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美好景物,表达感时 伤事的情感;曹刿论战一文使用侧面 描写的手法,通过提及乡人的阻拦和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远谋”。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感时伤事感时伤事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感其人】4上面三篇选文中均有一位爱国志士,请比较他们的形象特征,完成下表。(2分)选文相同点人物形象【甲】爱国志士杜甫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充溢着凄苦哀思的形象【乙】曹刿深谋远虑,具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丙】在患难之时亦能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杜甫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充溢着

    9、凄苦哀思的形象杜甫挂念亲人、心系国事,充溢着凄苦哀思的形象在患难之时亦能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患难之时亦能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示例:“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我们不仅要爱家,更要爱国。对中学生来说,爱国不是非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在社会上,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就是爱国;在生活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实践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这便是爱国;在学校里,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这也是爱国。(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践其行】5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诠释各不相同,作为当代中学

    10、生,请阐述你的家国情怀。(3分)【丙文参考译文】赵孟听到了,说:“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诚意。为国家打算而不惜一死,这是坚定。计谋以上述三点作为主体,这是道义。有了这四点,难道可以诛戮吗?”就向楚国请求说:“鲁国虽然有罪,它的执事不避祸难,畏惧贵国的威严而恭敬地从命了。您如果赦免他,用来勉励您的左右,这还是可以的。如果您的官吏们在国内不避困难,在国外不逃避祸难,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忧虑之所以产生,就是有困难而不能治理,祸难来了而不能顶住,就是这样来的。能做到这两点,又忧虑什么呢?不安抚贤能的人了,有谁去跟从他?鲁国的叔孙豹可以说是贤能的人,请求赦免他,用来安抚

    11、贤能的人。”晋国人坚决向楚国请求,楚国人答应了,就赦免了叔孙豹。三、语文学习小组组织了“体会古仁人之心”拓展学习活动,邀你一同参与探讨。【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注释】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爵:大摆筵席。一匡:安定统一。(选自刘子妄瑕)【丙】安

    12、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小组在研读资料时遇到以下疑难,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去齐不远/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君可使人问之/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亦若是则已矣【解析】【解析】A.动词,距离动词,距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B.动词,派动词,派/名词,使者;名词,使者;C.动词,吃动词,吃/动词,同动词,同“饲饲”,喂;,喂;D.代词,都是代词,都是“这,这样这,这样”的意思。的意思。D2请将下

    13、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桓公可谓善求士矣。桓公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发现人才。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桓公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发现人才。桓公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发现人才。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者韩愈是北宋文学家,文题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B甲文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乙文“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

    14、也”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D丙诗这一小节综合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解析】A.韩愈是唐代文学家;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这一小节并没有记叙的表达方式。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做法。(4分)甲文借千里马写人才,千里马虽有奇才,但因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用错误的方法饲养而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无力可使,体现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甚至摧残人才;乙文中的齐桓公毅然拒绝众位大臣要求去调查宁戚的建议,不因小的过失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才能,并大摆宴席迎接人才,体现出齐桓公善于发现人才,能善待人才。【乙文参考译文】

    15、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来管理国家的政务。朝中的大臣争相向齐桓公进宁戚的谗言,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为迟呢!”齐桓公说:“不能这样,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就去调查他)。一般人常常了解一个人的小缺点,而忽视他的主要优点,这就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于是连夜点灯,大摆筵席,拜封宁戚官职,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多次联合诸侯,一统天下。桓公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发现人才。5.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请与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4分)【知识链接】语气运用的一般

    16、规律是: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 小甘:我发现“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中的“呜呼”情感非常浓郁。小肃:同意!读好它们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知识链接】我了解到,马说中的“呜呼”可以用气沉声缓/气粗声重(任意答一点 均 可)的语气来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呜呼”可以用气沉声缓的语气来读,因为甲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摧残的痛心和强烈愤慨,所以要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丙诗表达了对天下寒士都得以温饱的强烈期盼,但又透露着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所以要读出诗人忧国

    17、忧民的悲思 (结合甲文、丙诗相关内容作答)。用气沉声缓用气沉声缓/气粗声重气粗声重(任意答一点均可任意答一点均可)气沉声缓气沉声缓 甲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摧甲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摧残的痛心和强烈愤慨,所以要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丙诗表达了对天下寒残的痛心和强烈愤慨,所以要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情;丙诗表达了对天下寒士都得以温饱的强烈期盼,但又透露着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所以要士都得以温饱的强烈期盼,但又透露着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所以要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思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思四、同学们选编了几篇与“花”有关的古诗文,并就古诗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探究。【甲】爱莲说宋

    18、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书幽芳亭记(节选)宋黄庭坚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注释】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指小人。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词语方法提示词义解释(1)宜乎众矣成语联想法:事不宜迟应当(2)兰甚似乎君子课内迁移法:可爱者甚蕃很(3)不为无人而不芳

    19、词性辨析法:用作动词发出香味(4)平居与萧艾不殊查阅词典法:不同,差异;特别,特殊;很,极;断,绝(填序号)1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应当应当很很发出香味发出香味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在

    20、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3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借“莲”和“兰”来比喻君子什么样的品行?(2分)周敦颐用“莲”来比喻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美好品质(1分);黄庭坚用“兰”来比喻君子在无人赏识时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后仍不改操守的坚定的美好品质(1分)。4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小慧同学对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疑惑,小敏同学以自己的读书笔记为例为同学做了讲解。托物言志特点: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示例:紫藤萝瀑布中,作者由眼前盛开的繁花似锦的紫藤萝花,回想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株“伶仃”的紫藤萝。作者借紫藤

    21、萝花的衰而又盛来书写自己的感悟:生命的历程是曲折的,但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乙文参考译文】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人知道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蒿草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听了小敏同学的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大家发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摘抄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并完成批注。(3分)己

    22、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1分)批注:这句话以“落红”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奉献精神 。(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分分)这句话以这句话以“落红落红”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奉献精神。不忘报国之志的奉献精神。(2分分)5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及下

    23、面的链接材料,探究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3分)链接材料: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分);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坚守本心,不改本性(1分);君子“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坚强不屈,坚贞不渝(1分)。五、(2023呼和浩特)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

    24、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葛洪西京杂记)【丙】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不逮:照不到。文不识:人名。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门人弟子填其室 挤满(2)援疑质理 询问(3)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4)资给以书 借挤满挤满询问询问周到周到借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人不知而

    25、不愠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例句中【解析】例句中“而而”表转折,但、却。表转折,但、却。A.表顺承,就;表顺承,就;B.表转折,但、表转折,但、却;却;C.表修饰,不译;表修饰,不译;D.表并列,并且。表并列,并且。B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

    26、光来读。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C【解析】C.本诗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示儿告诫儿子要心怀爱国之情。5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3分)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要善于发问,注重实践。匡衡勤学而无烛【乙文参考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27、(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冬夜读书示子聿【主旨】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文综合练习 课件53张.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8194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