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758148
  • 上传时间:2020-09-22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19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产业 经济学 期末 复习题
    资源描述:

    1、 1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章 一、一、4 种市场结构种市场结构 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一) 、完全竞争市场(一) 、完全竞争市场 1、特征 自由的市场;买者和卖者很多;同质的商品;资源自由流动;完备的市场信息 2、评价 生产效率最高企业成本达到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资源利用率最高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从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观点看,企业的 产量水平处于最优。 产品无差别,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不利于技术发展 (二) 、完全垄断(二) 、完全垄断 1、特点: (1)厂商数目唯一 (

    2、2)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3)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4)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2 2、形成垄断的原因: (1)对资源的独家控制 (2)规模经济的要求形成自然垄断 (3)拥有专利权 (4)政府特许权 (三) 、垄断竞争市场(三) 、垄断竞争市场 1、含义: 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2、条件: (1)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垄断性) ,但彼此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竞争性) ; (2)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 (3)自由进入和退出 (四) 、寡头垄断市场四) 、寡头垄断市场 1、含义: 极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

    3、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分为纯粹 寡头市场和差别寡头市场 2、形成原因: (1)规模经济; (2)对资源的控制; (2)政府的扶植和支持 3、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分析 第一、各个寡头在作出价格和产量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 第二、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以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第三、各寡头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概念(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概念(要会运用、会判断) 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 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其 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时,

    4、就存在范围经济 三、市场结构的测度三、市场结构的测度 1.绝对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或产业集中度) :是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 3 “4 厂商集中度”( CR4 ) :产业内最大的 4 家厂商的销售额占全产业销售额的 比重 “8 厂商集中度”( CR8 ) :产业内最大的 8 家厂商的销售额占全产业销售额的 比重 2.相对集中度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 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 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 0和1之间, 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 标。在图

    5、中,A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与绝对平均线a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 入分配曲线b与绝对不平均线c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的表达式为:基尼系数 =A/A+B 基尼系数乃是在洛伦茨曲线图形上,洛伦茨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 整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 若A=0, 基尼系数等于零, 收入绝对平均; 若B=0, 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 零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3、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erschman - Herfindahl Index ;HHI)是指市场 中所有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 N i i SHH

    6、I 1 2 Si:行业中第i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HHI指数反映整个产业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状况,HHI越大,表明行业集中度越 4 高。一般与集中度指标结合使用。 四、勒纳指数四、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也称为勒纳垄断势力指数:L=( p - MC)/ p。其中,p 代表产品的 价格, MC 代表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在 0 到 1 之间变动, 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纳指数实际上计量 的是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程度, 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 表明垄断势力越强。 五、五、 交叉弹性交叉弹性 不同产品间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反映有关产品或产业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 替代性越强, 竞争性就越强。供给的交叉价

    7、格弹性= ( x 生产者提供的x 产品的 数量变动%)/ ( y 的价格变动% )。如果y 的价格降低(或提高) , x 的数量增加 (或减少) , 即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表明y 与x 具有互补性。如果y 的价格降低 (或提高) , x 的数量减少(或增加) , 即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则表明y 与x 之间 具有替代性, 一般来说, 交叉弹性越高,y 与x 间的替代性越强, 竞争性也越 强。 六、六、 贝恩指数贝恩指数 贝恩把会计利润定义为= R - C - D, 其中, R 为总收益, C 为当期成本,D 为 折旧。于是超额利润或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纯利润为: = R - C - D - iv

    8、式中, R = 总收入, C = 当期成本, D = 折旧, V = 业主的投资额, i = 从投资 中可以获得的正常收益率, 即资本的机会成本。利润率就等于/ v 第二章第二章 一、三个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及其特征。一、三个价格歧视的福利效应及其特征。 一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一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一级价格歧视生产者成功地获取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5 实施条件: (1)消费者需求单位化; (2)厂商确知其保留价格; (3)能够阻止消费者套利。 福利分析: 完全竞争下的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利润。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 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

    9、视及其福利分析二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二级价格歧视根据消费者所购买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 依据:消费者支付意愿随着购买量增加而降低。 实现机制:消费者自我选择机制。 福利分析:垄断厂商将部分消费则剩余转化为自身利润,社会总福利取决于总产 量。 三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三级价格歧视及其福利分析 消费者被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厂商对每个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特征: (1)垄断者在整个大市场上以总需求曲线为标准,根据 MRA+B=MC 的原则确定 6 均衡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2)厂商调整两个市场的销售量,使得:MRA = MRB = MRA+B。因此,需对不 同市场索取不同的价格(PA

    10、、PB) (3)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 产品的价格较高。 二、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二、捆绑销售和搭配销售 捆绑销售捆绑销售就是将可分离的产品或服务捆在一起向买方出售。 搭配销售搭配销售(简称搭售)是指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地位,违背顾客的意 愿,在向顾客供应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同时,又要求其购买另一种商品或服务。 三、价格竞争行为与协调行为三、价格竞争行为与协调行为 1. 阻止进入定价行为阻止进入定价行为: 是指寡头垄断产业内企业采取适度降低产品价格, 以阻止新企业进入从而长期获 得垄断利润的定价行为。 2. 驱逐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驱逐竞争对手的定价

    11、行为: 是指厂商通过降低价格甚至使价格低于其平均成本的方法来驱逐竞争对手的一 种策略行为。 价格协调行为:价格协调行为: 是指同一市场上的企业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在价格决定和调整过程中相互协调 而采取的共同定价行为 3. 价格卡特尔:价格卡特尔: 是指若干个企业为了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 这样的组织就是卡 特尔。 4. 价格领导机制:价格领导机制: 是指在某一产业市场中,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也跟随这个企业采取 相应行动 5. 有意识的平行调整:有意识的平行调整: 是指在价格调整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追随调价现象, 而只是体现为一种默契的配合 行动。 7 第三章第三章 结构性进入

    12、壁垒的形成机制结构性进入壁垒的形成机制: 1. 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在产业的需求有 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小规模进行生产 并获得经济利润, 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 则所有企业可能都会亏损。 这时新企业无法通过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 2.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原有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都低于潜在进入 者。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则是指原有企业因具备绝对成本优势而阻止了潜在进入者 的进入,构成的进入壁垒。形成绝对成本优势的因素: (1)在位

    13、企业拥有先进的 生产技术; (2) 在位企业掌握重要资源; (3) 在位企业与供应商有长期合作关系; (4)在位企业控制了产品销售渠道; (5)在位企业拥有具有特殊技能的经理和 技术人员。 (6)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3. 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潜在进入者进入某一行业必须要达到的资本量。 由于新进入 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较少,筹措资金相对困难,资本费用比原有企业高,因而形成 了阻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必要资本量壁垒。 4. 网络效应壁垒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效应或网络外部性是指消费的外部性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数量 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从而

    14、增加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一种产品 的现有用户数量越多,消费者越愿意购买这种产品,用户数量增长的越快。用户 数量的增长又促进了消费者的购买,这种效应即正反馈效应。正反馈效应的作用 机制使潜在进入者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产生了进入壁垒。 5. 产品差异化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化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 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产品间替 8 代不完全性的状况。首先进入市场的产品可以获得溢价收入,第一个企业的定价 只要稍稍低于进入企业的平均成本与溢价收入之和,就会使进入者遭受亏损,这 样可以成功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保持市

    15、场的垄断地位并获取超额利润。 6. 制度性壁垒制度性壁垒: 由于政府的进入管制而形成的壁垒即制度性壁垒。 过剩生产能力投资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干中学干中学: 由于生产过程中生产经验的积累,企业随着累计产量增加,生产效率逐 渐提高,生产平均成本逐渐下降的现象。在第一阶段,市场上只有原企业, 在第二阶段,进入者可能进入市场。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经验和学习效应, 第一阶段原有企业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增加销量,它在第二阶段的成本将随着 第一阶段累计产量的大幅增加而明显降低。 如果干中学形成的成本优势足够 大,潜在进入者可能选择放弃进入,而原有企业在以后阶段将获得较高利润。 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16、双重效应双重效应 (1)负面作用: 进入壁垒易于产生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引起价格扭曲,造成社会福利净 损失。 (2)正面作用: 1.产品差异化,社会总效用增加 2.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9 3.降低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 4.提高企业利润率 ,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第四章第四章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 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技术创新包括五种情况:技术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引进新产品; 2.引用新技术; 3.开辟新市场;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5.实现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特征特征: (一)不确定性 (1

    17、).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技术本身的不成熟、辅助性技术的缺少、技术开发难度大、技术知识无法获 得;关键技术难于突破;技术寿命周期的缩短及企业竞争的加剧等 (2). 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市场变化较快,市场预测不准确,模仿的存在,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新 产品由于性能、稳定性或消费者惯性等因素一时难于被市场接受,可能使创新者 处于不利地位 (二)高投入 高投入是技术创新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研究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科技 专业人才,大量的资金以及整套的设备,同时对这些投入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精细的组织以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 (三)高收益 高投入、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收益,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

    18、是 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获益者。 (四)差异性 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其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 (五)外部性 1. 技术创新外部性非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收益而不需支付相应的报酬。 10 2. 由于非创新者根据创新成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新产品实行反求工程, 而且有关创新的信息也会从企业的行为活动中反映出来,获得创新技术,进而 进行模仿创新。 3. 一般来说,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相关的创新外部性较大,试验与开发阶段的 技术创新外部性较小,这也就导致了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创新一般为政府主 导的科研院所、高校及产学研结合体来承担,而试验与开发阶段的技术创新, 因为更面向市场而由企业承担。 (六)复杂

    19、性 1. 技术创新绝对不是聪明的发明家、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家和有动力的企业独 立行动的结果。相反,它必须与其他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以获得、开发、交 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 2. 网络化 3. 联盟化 R&D 与企业规模与企业规模 关于企业规模的熊彼特假说表明大型企业在生产、销售、融资、研发活动方 面具有开发利用新技术的优势。熊彼特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负担得起研发项目 的巨额费用, 大型而且多元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大范围的研发创新来降低失败的风 险,大型企业具有市场控制能力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 小厂商仅能集中精力去开发某一简单的新思想,相比较而言,大厂商的优势 是: 1)能够同时支持多项

    20、的 R&D 活动,进而分散风险。 2)具有 R&D 的规模经济,如拥有必要的人力资源及设备。 3)较强的营销能力也能促使其增加 R&D 投入。 4)节约成本的过程创新,将使大厂商的单位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其收益 要远远高于小厂商。 5)总而言之,几乎所有大厂商都从事 R&D 活动,而小厂商从事 R&D 的活 动的数量则较少,大部分 R&D 经费是由大厂商承担的。 市场结构与创新动机市场结构与创新动机 在创新动机方面: 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会预期创新能带来更好的财务绩效 11 在创新能力方面: 有市场力的厂商可以通过对 R&D 进行投资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般认为,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

    21、创新 第五章第五章 一、一、企业并购的含义企业并购的含义 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 兼并兼并又称吸收兼并,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 得最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二、二、企业并购类型企业并购类型 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 又称水平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基本形式。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 购,即使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 又称垂直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者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并购。分

    22、为 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 3 混合并购:混合并购: 当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 些产业部门的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并购双方企业也没有显著的投入 产出关系, 那么称这种并购为混合并购。 三、并购的动机三、并购的动机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 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或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 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并购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 (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效率的竞争,横向并购 的主要动机也是提高企业效率。通过横向并购,可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 12 模经济、降低生产成

    23、本强化市场优势的目的。 (2)市场势力)市场势力与横向并购 借助企业并购活动企业可以扩大市场势力和操纵市场,降低风险、减少竞争 对手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并保持长期获利机会。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 (1)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与纵向并购 在纵向一体化的体系内,交易费用会下降,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2) 产区理论产区理论与纵向并购 (简单看书了解产权理论的内容即可)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 (1)范围经)范围经济济与混合并购 企业采取混合并购的动机之一是获取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益。而范围 经济揭示了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充分利用公用要素、节约成本的现象。 (2)风险降低)风险降低与混合并购 企业通过混

    24、合并购将生产经营扩展到与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就 意 味着当某个行业经营失败时,可以通过其他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得到补偿, 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可以将类型与动机对应着看) 第六章 X非效率:非效率: 是指某一产业内企业数量越少,市场垄断力量就越大。而垄断企业在不存在 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状况下,就会放松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了生产和 经营低效率的现象。这些企业不会自觉按照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制定价格,而往 往会制定垄断价格,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低效率,消费者福利受损。 大企业内部存在大企业内部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非效率的主要原因: 1. 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25、2. 垄断性企业多为规模巨大的企业,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信 息交换传输量和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将按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由于信息转换 13 和传输中某些障碍,有意或无意地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就将大大增加; 3. 垄断企业之所以会产生X非效率与其面临的市场结构有关,竞争的市场结 构会因为竞争而产生外部压力,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产 品质量等而产生效率,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压力,那么在垄断企业里,上自经营者 下至每个成员都会显露出惰性而产生X非效率。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1)企业规模经济和行业规模经济; (2)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 a.通过达到或接

    26、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来反映产业 内经济规模的实现程度; b.对于关联企业间协同度可通过实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 产量的比例来反映经济规模的纵向实现程度; c.对于产业内部生产规模的使用率可通过考察产业内是否存在企业生产能力 剩余来反映产业内规模能力的利用程度; (3)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 a.低效率状态,即产业市场上未达到或的规模经济效益所必需的经济规模的企 业是市场的主要供应者; b.过度集中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 c.理想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 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市场结构和企业

    27、规模结构。 第七章第七章 1.三次产业的分类三次产业的分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 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 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14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一)配第(一)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次、第三次产 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增加 (二)(二) 霍夫曼定理霍

    28、夫曼定理 (三)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三)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GNP 之父”西蒙 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 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入手, 对伴随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深入的研 究。结论是: (1)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总劳 动力中的比重均不断下降; (2)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中劳动力的 相对比重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3)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是大体 不变或略有上升 (四)钱纳里的标准结构模式(四)钱纳里的标准结构模式 在经济发展的

    29、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如果不对应,则说 明该国结构存在偏差。 3.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 (一) 产业结构高效化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使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高 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以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过程。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 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由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的过程,也可 称其为产业结构升级。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产业规模适度,增长 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 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 15 速度均衡和产业联系协调的过程。 4.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

    30、系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 (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 (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途径 1.科技创新促进了劳动分工,并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 2.科技创新使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差异 3.科技创新通过影响需求结构来改变产业结构 4.科技创新催生一批新产业,同时也削减一些旧产业 5.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并使产业出现融合趋势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第八章第八章 产业关联:产业关联: 是指社会生产活动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而复杂的技术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式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描述对象,反应某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各种产

    31、品或者部门之间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第八章由于表格太多,所以这里不作详细说明,请大家参考课本173192 理解产业关联内涵、投入产出表及其相应的系数和各种模型,会进行产业分析 19922002年的对比情况,书中8-5、8-6两个表格要理解,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运 用什么政策,知道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第九章第九章 一、区位理论(了解) (一)古典区位论(一)古典区位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理论前提理论前提 1. 杜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六个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16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

    32、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 40 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 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 同, 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R 地租收入;P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 农产品的生产费;Q 农产品的 生产量(等

    33、同于销售量) ;K 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 农产品的运费率。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 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 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运输区位法则:企业生产成本最低的地点,首先是运费最少的地点。 劳动力区位法则:当追加运费小于节省下来的劳动力费用时,可转向有廉价 劳动力的地区。 集聚法则: 如果企业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 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二)(二)近代区位论近代区位论 1.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 任何工业

    34、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销售量,取决于消费者数量与市场空间的大 小。 运输费用和生产费用越低,市场空间就越大,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工业企业 的生存和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17 如果甲乙两个生产地各自的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 则两 地的贸易分界线是一条平分两个贸易区的中心垂直线; 若甲乙两地的生产费用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 则两个市场的边界线是一条弯 向生产费用较高贸易区的曲线; 如果两个生产地运输费用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 则两个市场的边界线是一条 弯向运输费用较高贸易区的曲线。 2.一般区位理论一般区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工业区位的形成 二、比较优势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 (一)亚

    35、当(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种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按其 “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对各国各地 区都有利。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二)克歇尔(二)克歇尔- -俄林(俄林(HeckscherHeckscher- -OhlinOhlin)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产生比较成本差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不同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否则两国间不能产生贸易。 (三)大卫(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任何国家(或区域)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36、,如果各国各地区都把劳动 用于最有利于生产和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 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 即“两优取重, 两劣取轻”,或“优中选优,劣中选优”,这将使各国各地区资源都得到有效利 用,使贸易双方获得比较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理论 三、均衡与非均衡理论三、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一)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一)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只要存在完全的竞争市场,仅依靠市场即可实现区域的共同增长 (二)缪尔达尔的地理性二元结构理论(二)缪尔达尔的地理性二元结构理论 非均衡发展战略 “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 (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三)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规模经济效益极化效应扩散效应 (要求了解, ;老师原

    37、话:考不考是一回事,比较优势理论这方面要了解。 )(要求了解, ;老师原话:考不考是一回事,比较优势理论这方面要了解。 ) 18 第一象限的部门一般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 处于第二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于平均值1的部门,这 些部门具有强辐射和强制约的双重性质。 第二象限中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 度系数都大于1,这些部门是其他部门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主要供应者。同时, 在生产过程中又大量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是拉动国民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处于第三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小于社会平均值 1 而感应度系数大于社 会平均值 1 的部门,属于弱辐射力强制约性的部门

    38、。第三象限中的部门大多为第 二产业中的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强的制约作 用。 考虑今后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应加强这些部门的改革和 发展步伐。处于第四象限的部门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小于社会平均值 1 的部门,这些部门属于弱辐射力弱制约性的部门。第四象限中的部门以第三产业 部门为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值均在 0.9 以上,是新兴的产业部门;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不大,这 表明其前向和后向关联程度均较弱。 我国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如下启示:首先,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 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

    39、发展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值和 感应度系数值大多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并且呈上升趋势。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 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 19 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 它们的附加值 高,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应作为重点产业扶持。为此,首先要加快 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同时要加大研发力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异, 提高新兴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和部 分传统产业的发展。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应尽快改变这些部门 设施落后的状况,制定相映的政策,鼓励能源企业使用

    40、新技术,同时宏观上要加 强能源产品的优化控制,实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 发展。 最后, 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金融保险业,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部门的发展。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及仓 储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已经显现, 因此应依靠信息化技术加快这些产业 部门的发展,同时带动推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优 化。 第十章第十章 产业集群的界定:产业集群的界定: (了解)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地产业内,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 在空间上的聚集,并形成了强进,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

    41、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 产业集群的外部性:产业集群的外部性: (重点) 生产的地区集中与区域经济特别是城市发展有很强的关系。 通过各经济单位 构成网络,产业集聚使城市集群效应得到深化和细化,而城市集群效应又与城市 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 所以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加的回报,通信方面的外部性,较低的交易和搜 寻成本及更高的人力资本收益。而且,经济规模的较大回事经济更趋稳定,交通 成本也随之降低,这又促进了集聚的形成。较低的交通成本,较大的产品差异促 进了生产单位或经营机构趋向地理集中。 其原因是: 产品差异性缓和了价格竞争, 从而使公司聚集在一起经营比单独经营能吸引更多的消

    42、费者, 增加了消费的规模 经济减少了用户的搜寻成本,并可以清楚地甄别同类商品,客观上也降低了 采购的风险,从而保证采购者生产与经营的连续性。 20 产业集群的效应:产业集群的效应: (重点) 产业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 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 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 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加的回报,通信方面的外部性,较低的交易和搜寻成本及更高 的人力资本收益。 而且, 经济规模较大会使经济更趋稳定, 交通成本也随之降低, 这又极大的促进了集聚

    43、的形成,避免公司的分散。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的重要方式;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 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十一章:十一章: 基地、园区、集群概念辨析基地、园区、集群概念辨析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一、产业政策的实施依据:产业政策的实施依据: 市场失灵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二、二、 产业政策的内容产业政策的内容 产业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 21 业技术政策等。这些政策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它们只有大致的分类,没有十分 明确的界限。在各个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产业政策所强调的政策重 点往往有明显不同。 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 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 是产业政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一般指政府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 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 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及其相关措 施。 产业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政策: 是指国家对产业技术发展实施指导、选择、促进与控制的政策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81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