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质课评比获奖说课稿集锦.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优质课评比获奖说课稿集锦.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优质课 评比 获奖 说课稿 集锦
- 资源描述:
-
1、 1 全国优质课评比获奖说课稿集锦全国优质课评比获奖说课稿集锦 垂垂 线(一)线(一)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5.1.2 垂线(第 6 页7 页) 授课教师:山西省大同市第十四中学 赵丽华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知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会用三角尺或量角 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通过画、折等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初步体验变换思想,建立符号感,培 养语言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3、学生在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推理、验证、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主 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
2、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 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动手画垂直的两条直线,探索有关垂线的一些性质。 难点是过直线上(外)的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用多媒体) 播放奥运会十米跳台比赛 的一段录像, 最后把画面定格在三位跳水运 动员入水前的精彩瞬间,学生在欣赏的同 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用一条水平直线 a 表示水面, 你能用另一条直线 b 画出不同选 手入水的示意图吗? 如图 (1) , 直线 a 与直线 b 的位置关系就 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垂线。 【借助于多媒体,使学生先得到直观的感性 认识,培养学生
3、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方式。 】 小学学段我们接触过垂线,在日常生活 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请同学举出例子。如国旗的长边与宽边,十字路口的 两条道路,作文本的横线与竖线,铅垂线和水平线等,都是互相垂直的。 【体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同时注重所学知识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什么特点 呢?我们来看模型。 (出示相交模型)这两根木条钉上钉子后,就 可看成是两条直线 AB、CD 相交于 O 点,固定 AB 不动,绕 O 点 逆时针旋转 CD,
4、 观察 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提示注意观察: 当 2 成直角时,其余各角的情况)?发现 由锐角逐渐变为钝角,当转动到成直角时,就说这两 根木条互相垂直,即 AB 与 CD 垂直,CD 与 AB 垂直。从刚才的演示得出: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就说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教师要提醒注意:两条直线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两线 段垂直、两射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线段与直线垂直、射线与直线垂直,都指它们所在 的直线垂直。) 【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抽象出几何图形发现垂线,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如图(4),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为 AB 与 CD
5、 互相垂直,垂足为 O,记作 ABCD(或 CDAB) ,垂足为 O。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因为 ABCD,垂足为 O (已知) 所以 (垂线的定义) 反过来 因为 (已知 ) 所以 ABCD(垂线的定义) 【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这里不再重复它的定义,而 是结合相交线模型进行说明,再给出垂直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 垂直,加深对垂直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符号感。】 (二)动手实践,深入探究 1、做一做、想一想:在小学学段我们曾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两条垂线,现在你可以用几 种折法得到两条垂线? 【拓展应用、培养空间观念】 教师可以演示以下的折法: 如图(5):直
6、线 a 上有一点 A,经过点 A,你能折出几条与 a 垂直的直线?如图(6):直线 a 外有一点 B,经过点 B,你能折出几条与 a 垂直的直线?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垂线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 2、画一画、议一议: 已知直线 AB,画一条直线 EF,交 AB 于点 P,使APE=90 (1)直线 AB 与直线 EF 的关系如何?你还能画出 EF 这样的直线么?能画几条? (2)过直线 AB 上一点 Q,画直线 AB 的垂线,你能画出几条? 或 90AOC或 90BOD 或 90AOD 90BOC 或 90AOC或 90BOD 或 90AOD 90BOC 3 (3)过直线 AB 外一点 P,画
7、直线 AB 的垂线,你能画出几条? (4)通过(2)和(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和你的伙伴交流,并用语言表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通过折纸、画图等操作活动,学生逐步获得问题的解决。 】 三、初步应用三、初步应用 巩固新知巩固新知 1、如图,请你过点 P 画出线段 AB 或射线 AB 的垂线。 教师要说明: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以在线段(或 射线)上,也可以在线段(或射线)的延长线上。 【体现“练习是正文的自然延续”的安排。 】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鼓励、提倡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师
8、要注重学生作图工具的用法,并适时归纳出画垂 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画” 。 】 2、如图,小海龟位于图中点 A 处,按下述口令移动:向上前进 3 格;向右 转 90 ,前进 5 格;向左转 90 ,前进 3 格;向左转 90 ,前进 6 格;向右 转 90 ,后退 6 格;最后向右转 90 ,前进 1 格。用粗线将小海龟经过的路 线描出来,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通过新颖有趣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 3、如图:OAOB,AOC=BOD,请把判断 OCOD 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因为 OAOB ( 已知 ) 所以 =90 ( )
9、因为 =AOCBOC =BODBOC 又因为AOCBOD(已知) 所以 所以 90 所以 OCOD( ) 【在实践中应用本节知识,学以致用。教师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四、归纳小结四、归纳小结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一)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垂线”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伴 交流一下,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与全班同学来分享。 【学生在巩固本节知识的同时学会总结反思,初步学会自我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进 步给予肯定,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二)布置作业(为必作题,为选作题) 1、如
10、图,画 AEBC,CFAD,垂足分别为 E、F 4 2、如图,建筑工人常在一根细绳上拴上一个重物,做成一个“铅 锤” ,挂铅锤的线总垂直于地面内的任何直线,当这条线贴近墙壁时, 说明墙与地面垂直,请你也做一个铅锤,检验一下你的课桌桌腿等一 些看起来与地面垂直的物体是否确实与地面垂直。 3、在下列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的是( ) A、对顶角的角平分线 B、互余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 C、互补的两个角的平分线 D、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 【既帮助全体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又给有特 殊学习需求的学生一个自我提升的空间。 】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
11、计以数学课程课标(实验稿)和新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法的设计上遵 循直观性原则、操作确认性原则,力求使教学设计直观、生动、科学、严谨、切合学生实际。 因为学生在小学学段接触过垂直,所以本节课不再给出它的定义,而是结合相交线模型 进行说明,再给出垂直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示,从不同角度认识垂直。接着通过折纸 和画图,探究和体会垂线的性质。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强调直观和操作,学生从观察中分析, 在操作中体验,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精心设疑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 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的过程。这样处
12、理教材,不仅更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安排了三个练习:练习 1 旨在突破本节课的教 学难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归纳总结出垂线的画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获 得问题的解决;练习 2 安排了新颖有趣的操作活动,旨在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 极性;练习 3 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垂直定义的熟练应用,并培养学生学会“说理” 。 把总结作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教师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 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节作业中,题属基本要求,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熟练掌握本 节课的知识;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
13、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置大量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思想。 5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天津南开翔宇学校 杨滨杨滨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6 课题: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认识平方差公式并了解公式的意义,会用平方差公式简化计算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转化化 归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
1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创设研 究式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 教学 重点 理解并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计算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 难点 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灵活运用公式,把公式中的结构特征与实际 问题联系起来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 景 引 入 提问提问: 南开翔宇学校学生实践基地有一块边长 为 30 米的正方形实验田, 现要在实验田中开 设一块边长为 5 米的正方形观测台,现要在 实验田播种,请问正方形实验田的播种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思考并回答 以 学 生 身 边 的 实 际 问
15、题为例,激 发 学 生 对 数 学 学 习 的 兴 趣,并自然引 出 本 节 课 的 主要内容。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 提问提问: 除了直接用两个正方形 面积求差,还有没有其他 方法,假如正方形边长较 大时, 如何求出剩余面积。 在充分鼓励学生思考 出方法一的同时,引 导学生从观察图形和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 方法一 直接用边长的平方求面积再相 减。 方法二 移动小正方形,以找到最合适的 位置,分割大正方形。 如图,把小正方形放在大正方形 的一角,这样有利于分割剩余面 积,也就是直接求法。 在 教 师 的引导下,学 生 除 了 寻 找 出 方 法 一 的 间 接 求 不 规
16、 则 图 形 的 面 积;同时还能 在 现 有 知 识 水 平 的 基 础 之上,进行简 7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 例 题 练 习 例题: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增加 3cm,它的面积就增 加 39cm2,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为多少? 练习: 1口答 )( )( )( )( baba baba abba baba 2计算 ) 1)(1)(1( 4951 )()( 2 aaa zyxzyx 计算后,比较这三道 题与口答题之间,在公式 运用对象方面的区别。 解:设这个正方形边长为 x cm. (x+3)2-x2=39 (x+3+x)(x+3-x)=39 2x+3=13 x=5 答
17、: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cm. 2222 2222 22 22 )( )( abab baba ba ab 1) 1)(1( 2499150) 150() 150( 2 422 22 222 aaa zyzyx 学生小结:平方差公式 中的字母,可以代表一个数字、 一个单项式或者一个多项式。 利用平 方差公式列 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 让学生们学 习有价值的 数学,生活 的数学。 通过基 本练习,让 学生逐步看 清平方差公 式的特征, 看到问题的 本质。 在这三 道 计 算 题 中,让学生 体会,平方 差公式中字 母的含义, 即可以是数 字、单项式 或 者 多 项 式。这也是 本 节 的 难 点
18、。 8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六 拓 展 延 伸 3补充练习 ( + )( - )=9 4 2 a ) 5 1 1)( 4 1 1)( 3 1 1)( 2 1 1 ( 2222 已知yx,是互不相等的 正 数 , 试 比 较)( 2 yxx与 )( 2 yxy的大小。 5 3 )3 2 )(3 2 ( aa 解:)()( 22 yxyyxx 2 22 )( )()( )( yxyx yxyxyx yxyx 且yxyx, 0, 0 所以0)( 2 yxyx 所以0)()( 22 yxyyxx 所以 )( 2 yxx )( 2 yxy 在 这 一 练 习 中,主要 锻炼学生 逆
19、用平方 差公式的 能力,也 为后面因 式分解做 好铺垫。 该 练 习的目的 是在于让 学生了解 平方差公 式 的 应 用,以及 乘法公式 和其他知 识的综合 运用。 七 课 堂 总 结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内容 理解平方差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正向和逆向使用平方差公式,解决数学问题。 适 时 地总结, 有助于学 生对问题 的深刻认 识,同时 养成严谨 的学习习 惯。 9 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 我说课的内容是: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本章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熟练掌握整式的 运算,并且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 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 而
20、本节是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首要内容,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包括平方差公式在内的乘法公式及它的推导过程,才能实现本节乃至本 章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求多边形面积入手, 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得出抽象的概念,并在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 再次推导公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说理性;之后安排了一系列的 例题和练习题,把新知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又锻炼了思维,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在对所得结论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中,加深对 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2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将数学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科学,来源于生活,是其他科学的 基础。本节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对学生来讲很抽象,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 际问题的最大障碍,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为今后学习其他乘法公式做好准备。 乘法公式的逆用就是因式分解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本节补充练习中,已经开始渗透这部分 知识,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做好铺垫。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老师作为辅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本节的知识结构中,展现 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思考、讨论、口答、小结等环节中掌握新知。 课题:7.3
22、.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五中学 赖涛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 角和的第 2 课时。 三角形这一章章节结构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 的角”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课题学习 镶嵌” 。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边形、 圆顺次展开的限制,这些内容分别属于不同年级,而新教材是一种专题式设计,以内角和为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八 课 后 作 业 基础作业:书后习题 选作作业: 1、证明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够被 4 整除; 2、
23、证明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够被 8 整除; 3、计算: )12()20032004)(20052006( 222222 巩 固 本节课所 学知识。 并 满 足不同水 平学生的 需要。 10 主题,先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这样 看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就起到了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桥梁作用。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 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该概念,三角形是多边形的一种,学生 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内角和,所以这节课很适合于让学 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将多边形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