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docx》由用户(为梦奔跑在路上)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Word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案 Word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人民 英雄 永垂不朽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内容解读1总体介绍纪念碑。第2段写纪念碑的远景,说明了它的位置和总体形象。第一句,“未进入广场”交代了作者瞻仰纪念碑的第一个观察点。第二句交代纪念碑的位置,突出它的巍峨“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这句话中第一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第三句交代作者由远及近的瞻仰顺序,“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这是第二个观察点。第3段介绍纪念碑的建造过程、规模和质料。介绍建造过程的一段插叙,反映了党和毛主席以及全国人民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对兴建纪念碑的高度重视,突出了纪念碑的伟大意义。介绍纪念碑
2、的规模,先总写它的“最大”,再分说它的高度和用料;介绍高度时又用精确的数字,通过比较,突出了它的雄伟;介绍用料时说明用料的质地,点出它的象征意义,意在表现它的庄严。2介绍浮雕。作者在第6段中先总体介绍浮雕,使读者对10幅浮雕产生总的印象。第7至10段是分说,每段开头交代作者瞻仰的方位或路线,由此体现了课文介绍10幅浮雕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第6段概括说明大碑座上的10幅浮雕,介绍了这些浮雕的高度、长度、耐久年限,以及浮雕上英雄人物的数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形象特点。“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 000年之久。”这一句既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浮雕质料的耐久性,又深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
3、寓意。第7段具体介绍碑身东面的两幅浮雕:“销毁鸦片烟”和“金田起义”。介绍前一幅浮雕是由实到虚,先描述画面,再阐述其内涵;介绍后一幅浮雕则是由虚到实,先写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第8段具体介绍碑身南面的三幅浮雕:“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介绍浮雕“武昌起义”,先介绍画面上的英雄形象,再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介绍起义画面,突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的细节;“摧毁”“冲去”“打断”“撕碎”“践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王朝腐朽虚弱的本质。介绍浮雕“五四爱国运动”,先指明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4、再介绍画面上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既有概写,又有特写。介绍浮雕“五卅运动”,先介绍经过,再揭示意义,最后介绍画面情景。介绍反帝斗争的英勇场景,又注意交代背景“人群后面,隐约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外滩”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上海最早建立据点的地方,这样写,揭示了“五卅运动”发生的原因;用数词“成千上万”、动词“举着”“冲破”“前进”“加入”“勇往直前”等表现了“五卅运动”声势之浩大,突出了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反对帝国主义的顽强斗争精神。由此可见,课文介绍上述三幅浮雕的文字,笔法灵活,有同有异,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第9段具体描述碑身西面的两幅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和“抗日敌后游击战”。前一幅浮雕,
5、先介绍画面,再指出其意义。后一幅浮雕,只是先总后分地描述了画面上的人物及其行动,以此显示人民战争的特点,至于这一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意义,则没有直接评价。第10段详细说明碑身北面最大的一幅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同时,简略介绍左、右两幅装饰性浮雕。这三幅浮雕,都只介绍了画面而没有直接揭示其意义。描绘最大的一幅浮雕,连用了“吹起”“高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等动词,突出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本段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了主体画面。二技法总结1恰当安排说明顺序。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作
6、者从“东长安街”向西出发,这时“未进入”天安门广场,然后按“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再碑身后小碑座、大碑座,依次瞻仰,最后“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文章也按照这个瞻仰顺序介绍说明,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写纪念碑时,先写点明主题的正面题字,突出中心;再写阐明主题的背面碑文这是对正面题字的具体说明,也点明了中心;最后写再现主题的10幅浮雕。写纪念碑结构时,按照“台阶碑身碑座”的顺序;写碑身时,采用“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的说明顺序,这种先主后次的写法,可以更好地
7、表现中心。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因为它正好同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一致,从而使线索十分清楚。总之,本文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东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的方位顺序和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还有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这样写,条理井然,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使读者对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全貌留下完整、具体而清晰的印象。2抓住特征进行介绍。本文开头用六个字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然后围绕这一总体特征,说明了局部的具体特征。如用确切的数字介绍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的高度,介绍建造纪念碑所用
8、的石块数量,具体说明了纪念碑的巍峨。又如详细介绍碑心石的重量、高度,上面的题字、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性花纹以及小碑座四周雕刻的大花圈,突出了纪念碑雄伟、庄严的特征等。三主题概括作者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面而具体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周定舫主要从事首都的城市建设、工业财贸、农业、文教政治等方面的采访,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泽东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先
9、后发表了几千篇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调查报告和评论。他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连续报道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全国劳动模范李瑞环和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献身。2作品背景在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代表们一致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悼念那些死难的英雄们。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3相关链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经过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
10、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傍晚,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之后,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多个单位组成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持工程兴建事宜,并广泛征求设计图案。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主持。1951年国庆节,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选意见最为集中的设计方案中的三个制成15的模型,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后的设计图案在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上陈列展览。中央决定于1952年建军25周年纪念日正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