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中外历史刚要-上-第1课 教师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二复习中外历史刚要-上-第1课 教师版.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复习中外历史刚要-上-第1课 教师版 复习 中外 历史 刚要
- 资源描述:
-
1、 第第1课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2020.1 浙江高考 1) 诗经 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 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神权与王权结合 “传贤”演化为“传子” 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 B C D 【答案】A 【解析】材料“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利用神权强化王权,正确;夏朝王位世袭制标志 在“传贤”演变为“传子”因此 错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见西周注重制度的创新,而以 旧邦维护政治联系,因此
2、错误;材料西周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因此 正确。选择 A 为符合题意。 2 (2020 天津高考 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 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 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答案】D 【解析】据所学井田制的知识可知,其为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井田制下”“按制度定期交 换”可知,私田并未突破井田制的范畴,村社成员只有使用权,所有权依然归国家,故选 D 项;既然是在井田制的前提下实行的,那么私田也是不允许进行交易买卖的,排除 A
3、项;材 料并未提及私田产品的归属问题,从材料“三年一换土易居”的规定中无法看出其收获是否全 部上缴国家, 排除 B 项; 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 而井田制属国有制, 排除 C 项。 3 (2020 江苏高考 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 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 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 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 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C 【解析】 “首次发现, 更无使用之痕迹”,
4、“铸有云纹、 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 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表明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 更多的是发挥礼器 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选 C 项;材料内容说明江西新干出土 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的结 论,排除 A 项;“更无使用之痕迹”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 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排除 B 项;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 期,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4 (2019 天津高考 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 化内容
5、。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 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故选 C 项;为山东省,排除 A 项;为河南 省,排除 B 项;为湖南省,排除 D 项。 5 (2019 全国卷高考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 及;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 多为
6、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 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 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 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 项;王位世 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 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 D 项。 6 (2019.4 浙江高考 1)研究公元前 11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 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 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7、 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在中央与地方、 皇权与相权都有较为较为成熟的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故正确;根据材料“分封制、宗法制、 井田制”,商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明显的宗法血缘色彩,故正确;根据材料“孔子、孟 子、荀子”,儒家思想得以创立并发展,故正确;根据材料“井田制”,使用耒耜生产,简单 大规模协作,并且日益走向瓦解,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7 (2019 全国卷高考 24)“教民
8、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 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A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 A 项; “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 B 项;“郡县制”是一 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C 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 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 D 项。 8 (20
9、19 江苏高考 1) 据青铜器铭文, 西周中后期, 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 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 载反映了( )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A 【解析】“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 和玉饰”表明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故 A 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世袭制度,并没 有解体,故 B 项错误;抑商政策弱化是指对商人的限制少,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 礼乐制度崩坏是指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材料的内容是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
10、击,没 有体现礼乐制度,故 D 项错误。 9 (2018 全国卷高考 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 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 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 A 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 制生产方式, 奴隶集体耕作, 土地轮流休耕, 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
11、的仁德之心, 故 B 项错误; 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 环境,故 C 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 D 项错误。 10 (2018.4 浙江高考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 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 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 A
12、项错误;B 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 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 B 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 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 C 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 关系的明显影响,故 D 项正确。 11 (2018.11 浙江高考 28) 【加试题】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 有“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均强调
13、了 周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故 A 项正确;周代土地制度实质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故 B 项错误; 材料叙述了井田制下土地所有制, 未涉及公田、 私田的相关信息, 故 C 项错误; 井田制下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属于天子和贵族,故 D 项错误。 12 (2018.11 浙江高考 26) 【加试题】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 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 例, 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 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 从理论上讲, 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 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
14、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 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 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 由此出发, 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 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 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对历史人物的 评价应该客观公正,故 A 项错误;同理,古人的认识不一定准确,同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
15、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 旧说的新史料, 从理论上讲, 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 无需恢复名誉”、 “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古人的评价不一定科学准确,但是新 评价必须以史料为基础, 故 C 项正确; 根据材料“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 史料”,评价要以史料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故 D 项错误。 13 (2017 上海高考 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 ( ) 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 【答案】A 【解析】神话传说是由人们幻想中的古今生物编造出来的故事,它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 有密切关系,是研
16、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 料,故 A 项正确;考古遗存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 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故不属于早期先 民的集体记忆,故 B 项错误;实物资料是指实际存在的有关历史的、真实存在的资料,也不 属于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故 C 项错误;我国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人不属 于早期先民,故 D 项错误。 14 (2017 上海高考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与其时间地点 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 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
17、答案】C 【解析】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所处年代为公元前 4600前 4400 年,时间上与夏朝不符,故 A 项错误;崧泽文化距今约 49005800 年,分布在长江以 南、钱塘江以北、太湖以东地区,时间和地点均与夏朝不符,故 B 项错误;二里头遗址位于 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距今 38003500 年,相当于夏、商王朝时期,故 C 项正确;殷墟遗址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时间上与夏朝不符,故 D 项错误。 15 (2017.11 浙江高考 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 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 A神权与王
18、权相结合 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 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 封制和宗法制 【答案】D 【解析】所谓的神权色彩指的是以某物体为精神信仰,通过特定人员的与信仰物进行精 神沟通,西周的神权色彩如用龟壳占卜等,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依据血缘的分封制不符,故 A 项错误; 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故 B 项错误; “周之子孙, 苟不狂惑者, 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表明权力分配以血缘关系亲疏为依据,故 C 项错误;“周之子孙,苟 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表明实行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故 D 项正确。 16 (2017 全国卷高考 24)周灭商
19、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 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 (今北京) 。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 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 化交流,故 A 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 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 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 C 项错误; 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 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 故 D 项错误。 17 (2017 江苏高考 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 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农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 权力”不符,故 A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礼
21、器,因为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故 B 项正确;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具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 力”不符,故 C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 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D 项错误。 18 (2016 上海高考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 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答案】C 【解析】石制农具只能证明当时农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其就是夏朝都邑,故 A 项错 误;青铜礼器只能证明当时冶金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其就是夏朝都邑,故 B 项错误;宫 殿遗
22、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存在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故 C 项正确;家畜遗骨只能证明当时 农业家畜饲养的状况,不能说明其就是夏朝都邑,故 D 项错误。 19(2016 上海高考 3) 周公曰: “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 【答案】C 【解析】“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青铜鼎主要是用来祭祀的,故 A 项错 误;殷人也不会将重大事件记录在石碑上,故 B 项错误;殷人以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 件,然后记录到兽骨或甲骨上,因此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甲骨文,故 C 项正确;陶器主要 是日常生活用品,故 D 项错误。 20 (2016.4 浙江高考 1)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
23、,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 鲁国位于(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是临淄,为齐国的国都,故 A 项错误;是曲阜,为 鲁国的国都, 故 B 项正确;是蓟,为燕国的国都,故 C 项错误;是寿春,为楚国的国都, 故 D 项错误。 21 (2016 江苏高考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 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 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 A 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
24、 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 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 C 项错误;“长兄如 父”“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 是宗法制的特点, 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 故 D 项正确。 22 (2016 全国卷高考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 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 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解析】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