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材)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人教版(2019)选修1 自然地理(共43张PPT).pptx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757545
  • 上传时间:2020-09-22
  • 格式:PPTX
  • 页数:43
  • 大小:1.6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人教版(2019)选修1 自然地理(共43张PPT).ppt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教材 【新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人教版2019选修1 自然地理共43张PPT 第二 第一节 塑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课件 人教版 2019 选修 自然地理 43 PPT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1-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 来源及表现形式 2.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解释各种侵蚀地 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3.说出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 岩石,能初步鉴别自然界的常 见岩石 4.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岩 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地貌千姿百态,它们是外力作用这个 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基础 上精心“雕刻”而成的。风蚀蘑菇是 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呢?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概念:岩石圈因受

    2、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 动。 主要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举例: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 映。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岩浆活动 概念: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 喷出地面,这一过程叫岩浆活动。 影响: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概念: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 变,这一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影响: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作用方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作用 方式 具体表现 影 响 风化 作用 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 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 解和生物分解等。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 种基本类型 使岩石崩 解破碎,产 生松散物 质 侵蚀 作用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 坏 形成侵蚀 地貌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作用 方式 具体表现 影 响 搬运 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 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堆积 作用 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

    4、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形成堆积 地貌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及其作 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4.对地表的影响: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 坏,并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并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 伏状况趋于平缓。 地 区 外力作用 地 貌 降水充沛的热带、 温带地区 以流水作用为主 流水地貌发育 干旱地区 风力作用强劲 风沙地貌广布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坚如磐石”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风化等外力作用能使地表或接

    5、近地表的岩石发生 破碎崩解、化学和生物分解等。 5.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岩 石 形 成 常见类型 岩浆 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 表,冷却凝固形成 花岗岩 喷出岩 玄武岩 沉积岩 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 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砾岩、砂 岩、页岩、 石灰岩 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 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 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 板岩、大理 岩等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岩浆、侵入岩、B喷出岩、 A

    6、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 积),变质作用,熔化,冷却、凝固,压实、固结。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思考感悟化石是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会不 会发现大量化石呢?在沉积岩中有可能发现化石吗? 提示: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不会发现化石。在沉积岩中可能会发 现化石。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1.判断题 (1)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总是内力作用起主导。 ( ) (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 ) (3)地壳中各类岩石都可以相互直接转化。 ( ) 答案:(1) (2) (3) 2.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

    7、态的主要方式是(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答案:A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B.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快,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 形态变化速度较慢 C.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D.地表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导致的是 ( ) U形冰川谷 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 离不断扩大 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 A. B. C. D. 答案:C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

    8、主检测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搬运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答案:B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问题探究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犹如 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 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 河谷地,全长近6 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 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 000米不等。东非大

    9、裂谷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 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 (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哪种内力作用形成的? (3)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提示:(1)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张裂运动形成的。 (2)岩浆活动。 (3)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 类 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概

    10、 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 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 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运动方 向 水平挤压 水平张裂 地壳抬升、地壳下沉 对地表 的影响 形成巨大的褶 皱山系 形成裂谷 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类 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示意图) 举 例 喜马拉雅山 脉、阿尔卑 斯山脉等 东非大裂 谷、大西 洋、红海等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 化 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 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

    11、测 典例剖析 例题12008年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下列 各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的作用是 (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关于2008年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 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常伴有岩浆

    12、活动和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 式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喜马拉雅山的崛起是内力作用地壳垂直上升 运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伴随着外力作用,但在这个时期, 以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第(2)题,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 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内力作用均进 行得极其缓慢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1)B (2)B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问题探究 外力作用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13、,它在内力作用基础上把地 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下图为“猫咪山”景 观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在“猫咪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是什么? (2)塑造“猫咪山”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 提示:(1)“猫咪山”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是同时 进行的。 (2)塑造“猫咪山”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 水、冰川、生物等外力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 (1)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

    14、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 等,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 貌。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 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 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 侵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 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 溶 蚀 形成溶洞、 溶蚀洼地、 落水 洞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 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刀刃状山脊、 多面锥体 山峰、U 形谷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 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

    15、地貌,如海蚀柱 滨海地带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3)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 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 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 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冲积平原 堆积物颗 粒大的先 堆积,颗粒 小的后堆 积,具有分 选性 河流出山口处、 河 流的中下游及河 流入海口处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 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 貌 干旱的内陆及邻 近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4)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风化、侵蚀

    16、、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产生的 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或风化的 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后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类型分析 (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 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 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等; 山下堆积,常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

    17、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 貌等。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2蛇形丘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 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 成下列各题。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A.中国 B.巴西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3)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 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因此该地纬度较高,加拿大纬度较高, 存在大陆冰川;中国、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 冰川。第(2)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川融水较多,冰川融水沿着冰川 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冰下隧道中的冰 川融水挟带冰碛物流动,而后堆积;当冰川全部融化后,冰下隧道堆 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 第(3)题,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冰川融水挟带的堆积物多,堆积 量较大。 答案:(1)C (2)D (3)

    19、B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究 小岩浆的奇妙旅程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 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 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就停了下来。亮亮没有停步,与其 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 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 担心,现在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 往前运动。亮亮边走边欣赏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 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

    20、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样到达 地表的?”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们觉得累了, 便在一处低地停下休息。不久,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也停了下 来,并且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但 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一位“长者”笑着说:“要回家, 你们还要经历一到两次大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条件才可行。” 依照“长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了可爱的“岩浆之家”。 结合材料探究: (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 续他的地表旅行吗?理由是什么? (2)亮亮和晶晶在“低

    21、地”休息,伙伴们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这样 会形成哪一类岩石?若亮亮和晶晶还要经历两次重大变化才能回 到“岩浆之家”,这两次重大变化是什么?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提示:(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 岩。 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 风、流水等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2)沉积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 岩;最后再经历熔化作用,就可以成为岩浆,回到“岩浆之家”。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1.三大类岩石及其特征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22、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 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 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 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化示意图及其判读方法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 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 头指向它。 (3)三大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 岩,经熔化形成岩浆。 课堂篇主题探

    23、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3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1)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 A. B. C. D. (2)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 解析:第(1)题,大理岩是由石灰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第(2)题, 只有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答案:(1)B (2)A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24、 探究三 当堂检测 下图中干燥的荒原曾是水下世界。而今天你可以顺着石头砌边的 小道,去看一看那些容纳着亿万年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的巨岩。读 图,完成第12题。 1.远古海洋生物化石在荒原出现,反映出亿万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堆积作用加强 C.海平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生物作用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干燥的荒原在亿万年前是海洋,说明 亿万年以来该地区陆地相对上升。第2题,图示地区为干燥的荒原, 降水稀少,生物也十分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答案:1.A 2.B 课堂篇

    25、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 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第34题。 3.斧劈石属于( )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4.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解析:第3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 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 岩,应为花岗岩,B项正确。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4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

    26、响。斧 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由于温度等发生变化, 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使岩石破碎、崩 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项正确。 答案:3.B 4.A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读地貌景观图(图甲、乙、丙)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丁),完成 第56题。 图丁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5.图甲所示火山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丁岩石圈物质循环示 意图中的( ) A. B. C. D. 6.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分别是( ) A.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风力搬运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甲所示为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对应图 丁中的过程。第6题,图乙所示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 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图丙所示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景观。 答案:5.D 6.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材)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件—人教版(2019)选修1 自然地理(共43张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7545.html
    四川三人行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