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闻一多 风浪中的名士.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闻一多 风浪中的名士.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闻一多 风浪中的名士 高考 写作 人物 素材 闻一多 风浪 中的 名士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闻一多高考写作人物素材:闻一多 风浪中的名士风浪中的名士 故事一、铮铮铁骨闻一多 一次, 闻一多先生写了一篇声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电, 其文辞强烈, 如刀如枪。 闻先生写完后就让他的学生季镇准拿去请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和他的一位朋友 签名。 这两位曾受教于闻一多先生, 他们看了电文,有些犹豫。签名吧,要担很大风险; 不签吧,老师的面子又不好驳。想来想去最后签了个假名。闻先生知道后,深为不满,厉 声说道:要是怕死就不要签名,要签就签真名,我们不要假名。这二位受闻一多先生光 明坦荡钓襟怀和无所畏惧的斗争勇气所感动,终于签了真名。 故事二、臧克家和闻一多的故事 据田建国的做
2、人、做事、做学问记载(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年),1930 年, 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成立后第一次招生, 国文考试有两个题目:你为何考青岛大学 和杂感 ,两题任选一个。山东诸城籍考生、26 岁的臧克家两题都做了,他写的杂感 只有三句话: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 三句杂感短小精悍,但富有哲理。 青岛大学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对臧克家的文章十分赏识,从中看到了臧克家丰富的 内心世界和文学潜质,于是便判给他 98 分的高分,为第一名,将数学考试考了“0”分的 臧克家录取入青岛大学。要知道闻一多平素批阅试卷极严,在他手下的学生得 5 分、10 分 者不
3、少,得个 60 分已很不容易了。 臧克家起初读的是外文系,因为记忆力差,他想转入国文系。当他走进闻一多的 办公室时,看到不少想转到国文系的学生全部被拒绝了,心中不禁有些胆怯,没想到闻一 多一听到他的名字便高兴地说: “你来国文系吧。 ” 千里马有幸遇伯乐,从此以后,臧克家就成了闻一多教授的一名高徒,后来成为 著名诗人。 故事三、闻一多醉书的故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 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 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 家说他不能看
4、书,一看就要“醉” 。 故事四、憧憬浪漫爱情,却接受了包办婚姻 被称为“热情如火”的诗人闻一多,不但写了许多激昂的爱国诗,也写过不少充 满柔情蜜意的爱情诗。例如在原名爱的风波后改名风波一诗中,诗人描写 “烧的 这样狂”的爱情使人惊喜,又因怕把她失去而“放声大哭”;又如,在幻中的邂逅一诗 中,把爱情描写成为“仿佛一簇白云,濛濛漠漠,拥一只素氅朱冠的仙鹤” , “在月光里浸 着”的“娉婷的模样” ,把诗人扰得“辗转空床,通夜无睡” 。在贡臣一诗中,诗人把 爱情比喻为“我的王” ,甘愿作她的“贡臣” ,为她贡献一切。诗人“悄悄地等着你的爱潮 膨胀” ,但是, “老等,等不到你的潮头!” 在散文中,闻
5、一多对女性、对爱情的歌颂就更加直率和坦露。1921 年 5 月,闻一 多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一文中写道: “女性是诗人的理想,诗人眼里宇宙间最高洁 最醇美的东西便是女性” ,“若是没有女人, 一大半的诗大半最宝贵的诗, 不会产生了” 。 他还说: “严格说来,只有男女间恋爱的情感, 是最热烈的情感, 所以是最高最真的情感。 ” 这些都说明青年闻一多对女人和爱情充满着浪漫的渴望和憧憬。 但是,现实生活却强迫闻一多接受父母之命,和一个没有“恋爱的情感”的女子 结婚! 1921 年底,一封封催他回家结婚的信从家乡湖北浠水县寄到清华园,使闻一多陷 入极端的苦恼之中。 原来,将近十年以前,即 1912
6、 年,十四岁的闻一多考上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 时,父母为他订了婚,对象名高孝贞,她 1903 年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和闻家还是远房姨 表亲。 闻一多考取清华后, 高孝贞的父亲认为这孩子有出息, 便主动提出要将女儿嫁给他。 亲上加亲,又是门当户对,闻一多的父母欣然同意,便订下了娃娃亲。当时,闻一多埋头 学习,并积极从事校内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对此事并无多大考虑。现在快毕业了,问题 来了: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公费贸学美国五年!父母怕他出国留学,就拴 不住了;即便回来了,也是二十七八岁了,太大了,而且要让高家的小姐在闺中等四五年, 也不好交代。因此多次来信,催闻一多回去结婚。闻一多
7、据理力争,无济于事,这对闻一 多是个极大的打击。他在题为十一年一月二日作的诗中充分表现出这种痛苦的心情: “你那被爱蜜饯了的肥心,人们讲,/本是为了滋养那些嬉笑的花儿的,如今却长满了 愁苦底荆棘/他的根已将你的心越捆越紧,越缠越密。/生活对你偏是那样地凶残;/ 你看!又是一个新年好可怕的新年!/张着牙戟齿巨的大嘴招呼你上前;/你退既不能, 进又 白白地往死嘴里钻!”诗人甚至想到了死: “那也对啊!死!你要来就快来,/快来断送了 这无边的痛苦!” “十一年”指的是民国十一年,即 1922 年,这年 1 月 2 日,可能是他 被迫回家结婚的日子。他以这一天为题写诗,大概是让自己牢牢记住这痛苦的一天
8、吧! 闻一多回故乡浠水结婚时,提出不祭祖、不行跪拜礼、不闹洞房等条件,父母可 能约略知道他心里的委屈,所以同意。结婚那一天,一早起来他又钻进书房看书,家里人 硬是生拉硬拽才给他理了发,洗了澡, 换了衣服,但一转眼他又不见了。 当外面鼓乐齐鸣, 鞭炮震天, 迎新的花轿已抬着新娘回来时, 却到处找不到新郎, 原来他又钻到书房看书了。 大家七手八脚,连推带拉,才把他拥到前厅举行了婚礼。闻一多的这种态度,也可以说是 对父母包办婚姻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抵抗。 蜜月期间,他对新娘了很冷淡,倒是热心于诗的研究,最后完成了一篇洋洋两万余字 的论文律诗的研究 。他对结婚的不满也并未因结婚而消减,从老家回清华以后,
9、他于 1922 年 5 月 7 日写信给弟弟家驷,痛说自己的不幸: “大家庭之外,我现在又将有了一个 小家庭。 我一想起, 我便为之切齿发指!我不肯结婚, 逼迫我结婚, 不肯养子, 逼迫我养子 宋诗人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我将以诗为妻,以画为子家庭是一把铁链,捆着 我的手,捆着我的脚,捆着我的喉咙,还捆着我的脑筋;我不把他摆脱了,撞碎了,我将永 远没有自由,永远没有生命!我知道环境已迫得我发狂了,我这一生完了。我只作一个 颠颠倒倒的疯诗人罢了!世界还有什么留恋的?活一天算一天罢了!” 应该指出,闻一多虽然对婚姻极端不满,但仍然对妻子采取关心和负责的态度。 蜜月过后,高孝贞按习俗回娘家,闻一
10、多于回校途经武昌时,专门写信给父母,要求让她 早日回来读书。 信中说: “我此次归娶, 纯以恐为两大人增忧。 我自揣此举, 诚为一大牺牲。 然为我大人牺牲,是我应当并且心愿的。如今我所敢求于两大人者,只此让我妇早归求学 一事耳!大人爱子心切,当不藐视此请也。如两大人必固执俗见,我敢冒不孝之名,谓 两大人为麻木不仁也。 ” 闻一多一向很尊重父母,讲话很注意分寸、礼节,但这封信言辞相当激烈、尖锐, 足见他对高孝贞读书问题十分重视。在他的恳求下,父母后来送高孝贞进入武昌女子职业 学校。1922 年夏,闻一多赴美后,继续关心妻子的学习情况,写家信时经常询问和叮嘱, 而且从精神上鼓励妻子要有志气,努力成
11、为一个有学问、有本事的人。在一封家信中,他 举美国著名女诗人海德夫人的重大成就为例,说明“女人并不是不能造大学问、大本事, 我们美术学院的教员多半是女人。女人并不弱似男人。外国女人是这样,中国女人何尝不 是这样呢?” 故事五、闻一多的浪漫与诙谐 闻一多先生是以一个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爱国诗人形象传世的。 抗战开始后,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 不剃去,表示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 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1945 年 12 月 1 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
12、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 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 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最后 一次的讲演 ,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他的这些形象,镌刻在人们的印记中,提起闻一多,人们自然想到他的那一大把 激扬的美髯,他的民族气节,他的激情四射。但是,对于闻一多先生浪漫、诙谐、幽默的 一面,人们就很少提及了。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他的浪漫可见一斑。 1932 年秋天,闻一多先生从山东大学到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中文系
13、任教。为了让 自己的课堂诗意浪漫,他特意要求学校将下午的课换到晚上亮灯的时候。他对学校说,明 亮的下午是不适合读诗的,读诗要在朦胧的夜晚。 晚上,校园里灯光婆娑,教室里烛光摇曳,闻一多先生身穿一袭长衫,抱着一摞 讲义飘然进门。闻一多先生落座,但是并不马上开讲。他慢慢地从衣兜里地掏出纸烟匣, 打开,然后对学生和蔼一笑说:哪位吸? 学生们哗然而笑。 自然谁也不会真正去接老师客气谦让的纸烟的。 闻先生不说话, 默默地自己点燃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一口,然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打着螺旋的烟雾之后,然 后开讲了: “痛饮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 ” 闻一多先生长于治印,在治印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彰显了闻一多先生
14、浪漫幽默 的真性情。1944 年,闻一多给华罗庚教授刻印一方,边款为: “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 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 ” 一方小小的石头,闻一多先生却赋予了它这样丰厚的文化诗意的内涵,有印章材 质的介绍,有刻石功用的说明,有战争创伤的影射,有民生遭遇的深情,有教授之间的情 感,短短四十字,俗雅具现,不仅仅看出闻一多先生人生的诗意浪漫,更凸显了他为人做 事的高古情怀。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 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
15、长征,他 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 子” ,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 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 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 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 ,魏建功先 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簃” ,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 “何妨一下楼主人” 。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
16、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 “痛饮酒,熟读离骚 ,乃可以 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 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 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 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 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
17、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 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 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 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 河岳英 灵集 ,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 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 也是画家,有
18、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 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 , 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 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 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 “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 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 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 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
19、,只抄书,无创见。 闻一多:风浪中的名士 从学子到诗人 1912 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为“闻多” ,由同学恶作剧, 用谐音的英文词 widow(寡妇)给他乱起绰号,他感觉很不舒服。那时,闻一多的“革命 主张”是废姓,朋友间只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 ,又简单又好听,意味也 不差。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清华学制八年,闻一多却读了十年,先是英文程度不够留级一年,末了是闹学潮留级 一年。 闻一多的同班同学罗隆基热衷于政治, 曾标榜自己 “清华九年, 三赶校长” , 殊不知, 闻一多有过之而无不及。闹学潮的学生通常爱出风头,何况闻一多初入清华即编演过邹容 的革
20、命军 ,但客观地说,青年时期的闻一多算不上好斗。梁实秋是乙卯级的清华生,比 闻一多晚两届,两人是至交好友,在他的印象中,在清华求学期间,闻一多易于激动,不 善言辞,情绪激动时还会满脸涨红,尽管闻一多是清华学生会的成员,是最活跃的辛酉级 级会的演说部长,却并没有出面领导过学潮。 五四运动弄出偌大的动静, 闻一多凭直觉就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但他并没有直接卷入。他的呼应方式很特别,也很传统,五四夜里抄好一幅岳飞的满江 红 ,五五一早,大家就在食堂门口见到了“怒发冲冠” ,不免吃惊发愣。 二十一岁时,闻一多对自己好冲动的性格有过检讨,在日记中他作警语以自诫: “自兹 铲拔野心,降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