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与卫星通信》课件第4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微波与卫星通信》课件第4章.ppt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波与卫星通信 微波 卫星通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4.1 卫星发射的基本理论卫星发射的基本理论4.1.1 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以地球为中心运动的卫星,其运行规律符合万有引力定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导出揭示卫星运行规律的开普勒定律。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开普勒三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卫星运动的轨道一般是一个椭圆,一个椭圆有两个焦点,地球的中心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定律表明,速度与质量一定的卫星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平面(称为开普勒椭圆),其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在开普勒椭圆上,卫星离地球最近的点称为近地点,卫星离地球最远的点称为远地点。它们在惯性空间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依据该定律,卫星围绕地心运动的轨道方程为2)开普勒第
2、二定律(面积定律)单位时间内,卫星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k 为开普勒常量(且不同的天体系统内有不同的开普勒常量);r 为地球质心与卫星质心间的距离向量;为卫星速度与矢径r之间的夹角。该定律也表明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靠近地球的位置运动的快,在靠近远地点的位置则运动的慢。3)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周期定律)卫星围绕地球运动1圈的周期为T,其平方与轨道椭圆半长轴a 的立方之比为一个常数。这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G=6.66846210-20(kgs2),称为万有引力常数;M=5.9774141024kg,为地球质量。4.1.2 宇宙速度宇宙速度物体
3、作圆周运动时必然会产生惯性的离心力,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地面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因此,地面上的物体要围绕地球运动或脱离地球的束缚进入太空进行星际旅行,必然要有最低的速度。宇宙速度就是一个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低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如图 4-1所示。图4-1 卫星轨道与初始速度的关系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假定地球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 M 和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卫星运行的速度为v。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则由于人造地球卫星靠近地面,可以认为此时的r 等同于地球半径R,即这就是
4、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轨道上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环绕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若要将一个航天器发射到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成为一个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天体,假设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航天器的动能正好抵消航天器获取的势能时就可以摆脱地球的束缚,而成为围绕太阳的一个人造天体。3)第三宇宙速度若要使一个航天器飞出太阳的引力场,则需要的最小速度约为16.6103 m/s,这个速度就称为第三宇宙速度。4.2 卫卫 星星 发发 射射4.2.1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卫星的发射离不开运载火箭的使用。运载火箭是利用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向后喷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5、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由推进系统、箭体和有效载荷等基本组成部分构成。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主要由火箭发动机构成,火箭发动机可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核火箭发动机、电火箭发动机和光子火箭发动机等。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化学火箭发动机,其原理就是利用推进剂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为推力推动火箭发射。常用的推进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火箭技术在人类的飞天梦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12世纪,我国的南宋时期就有关于火箭的记载,其原理与现在的火箭发射原理是一样的。在19世纪针对运载火箭出现了几项重大的技术进步:火药推进剂的配方标准化,使得火箭的制造更加稳定、可靠;燃料容器由纸壳改为金属壳,增加了燃料的
6、燃烧时间;制造出发射台,提高了发射的成功率;发现了自旋导向原理,为航天器的稳定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非常重视运载火箭技术的研究与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新型火箭的研发,并于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一号成功地发射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成功进入国际
7、商务发射领域。4.2.2 卫星发射窗口卫星发射窗口卫星发射窗口是指发射通信卫星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即允许卫星发射的时间范围)。由于每颗卫星承担的任务不同,设备使用要求不同,这就对发射窗口提出了种种要求和限制条件,而有些要求有时又互相矛盾,因此卫星的发射窗口是根据航天器本身的要求及外部多种限制条件综合分析计算后确定的。卫星的发射窗口也有大有小,大的以时计,甚至以天计算,小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影响卫星发射窗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照条件的要求:有些发射卫星对光照条件有要求(中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照相侦查卫星);此外,卫星上的电源基本采用太阳能电池,这些都导致卫星发射时对发射窗
8、口的光照条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2)气象条件的要求:卫星发射开始阶段,其飞行轨迹在大气层内部,会受到风、雨、雷、电的影响,有可能损坏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电子设备或影响卫星飞行的姿态及内部结构。因此在发射窗口的选择上应避开恶劣天气。(3)地面观测、测量的要求:发射窗口的选择应方便地面观测者在发射的初始阶段对卫星的观测,当卫星进入轨道后,应使地面的跟踪测量设备、卫星和太阳处在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这时对卫星的飞行姿态测量精度的要求比较高。4.2.3 静止轨道卫星发射静止轨道卫星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目前是卫星通信中应用最多的通信卫星。通常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用一、二级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
9、)将三级火箭和卫星的组合体送入200400km的倾斜的圆形轨道,即停泊轨道,进行一段惯性飞行进行姿态调整。(2)卫星在停泊轨道上经过测试后,在卫星到达停泊轨道与赤道平面的交点(近地点)时第三级火箭点火,使卫星沿飞行方向加速,进入大椭圆轨道(又称为过渡轨道),在这个阶段卫星与三级火箭脱离。过渡轨道与赤道平面的另一个交点就是远地点。(3)当卫星沿过渡轨道运行到远地点,卫星自带的发动机点火,使卫星进入赤道平面附近的一条圆形、接近同步轨道、但略有漂移的轨道,并在其上运行若干天。(4)当卫星缓慢漂移到预定位置附近时,利用卫星上携带的小发动机逐步修正卫星轨道,使其逼近静止轨道,使卫星停止漂移,这一轨道微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