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全套课程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设计基础全套课程教学课件.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基础 全套 课程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原理) 绪 论 一、研究对象 1、机械: 机器(三个特征): 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 各运动单元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必须能作有用功,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递及 能量的转换。 机构:有两特征。 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 机械的组成: 1.原动机: 机械动力的来源 2.工作机: 能完成机械预期的动作 3.传动部分: 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机的中间环节 4.自动控制部分 机器能作有用功,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几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 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2、概念 构件:运动单元体 零件:制造单
2、元体 构件可由一个或几个零件组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输入构件 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输出构件 机构: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 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二、研究内容: 1、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学: 分析运动规律。 2、机构和机器动力学: 力运动的关系 F=ma 功能 3、要求:解决二类问题: 分析: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 综合(设计):运动要求,功能要求,设计 新的机器。 机构的组成; 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论 11 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
3、象 机器(机械): 机械系统、液压气动系统、控制监测系统、电气系统 机械零件:标准零件、非标准件 本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二、本课程的任务: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一般规律。 3)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查阅资料,运用标准、规范。)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 5)了解机械设计的最新动态。 学习本课程的注意事项: 1)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机械零件的设计放到整个机械系统 中加以考虑。 2)注意掌握零部件的共性 3)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一般思路 12 机械设计的基本
4、要求及设计程序 一、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1、对机械设计的要求 a) 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 的各种功能 b) 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二、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 1、机器设计的一般程序 市场调 研 可行性 研究 原理 方案 设计 技 术 设 计 试制 试验 小批生 产试销 投 产 设 计 任 务 书 定 出 最 佳 方 案 装配图、 零件图、 技术文 件 样 机 评 价 改 进 考核 工艺 性收 集用 户意 见 产 品 销 售 1)建立零件的受力模型,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 2)选择零件
5、的类型与结构 3)选择零件的材料 4)按可能的失效形式确定零件的计算准则,并确定零件的 基本尺寸,并加于标准化和圆整 5)零件的结构设计 6)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并编写计算说明书 KPP ca 2、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13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一、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失效零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性能 失效形式: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磨损失效、振动、 噪声失效、精度失效、可靠性失效 二、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 工作能力零件不发生失效时的安全工作限度 计算准则以防止产生各种可能失效为目的而拟定的零件 工作能力计算依据的基本原则 1、强度准则 疲劳极限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6、 )( )( )( )( limlim YY SS BB 2、刚度准则 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yy y可以是挠度、偏转角或扭转角 3、耐磨性准则 作相对运动的零件其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 pvpvpp 4、振动和噪声准则 ffff pp 15. 1,85. 0 5、热平衡准则 tt 6、可靠性准则 系统、机器或零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表示零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 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t R N个相同零件在同样条件下同时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有Nf 个失效,剩下Nt个仍继续工作,则 N N N NN N
7、N R ff t t 1 不可靠度(失效概率): 1,1 ttt f t FRR N N F n个零件组成的串联系统,单个零件的可靠度:R1、R2 、 Rn, 则系统的可靠度为Rf=R1R2Rn 14 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一、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 1、黑色金属 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 铸钢铸造性比铸铁差,但比锻钢和轧制钢好。 强度性比铸铁好,但比锻钢和轧制钢差 碳钢与合金钢应用最广泛 2、有色金属 a) 铝合金重量轻、导热导电性较好、塑性好、抗氧化性 好,高强度铝合金强度可与碳素钢相近 b) 铜合金黄铜:Cu与Zn合金 青铜:Cu与Sn的合金 无锡青铜:Cu与铝、硅、锰、镍
8、的合金。 3、非金属材料 塑料轻、易加工成形、减摩性好,强度低,可作 为普通机械零件、绝缘体 陶瓷电热性好,硬度高 橡胶弹性、绝缘性好,常用作弹性元件和密封元 件、减震元件 4、复合材料 二、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 1、使用要求 2、工艺要求 3、经济性要求 15 机械设计的最新进展 1、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设计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3、机械设计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与其它学科交叉越来越 广泛和深入机电一体化 4、机械设计的实验研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实验 与理论相互促进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平面机构: 空间机构: 各构件的相对运动平面互相平行 (常用的机构大多数为平面机
9、构)。 至少有两个构件能在三维空间中相对运动。 1-1 机构结构分析的目的 1、探讨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机构的分类 3、画机构的运动简图 1-2 机构的组成 机构是由构件组成的。 一、运动副: 构件间的可动联接。(既保持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 相对运动) 高副:点、线接触 低副:面接触 自由度: 约束:对独立运动的限制 低副: 2个约束,1个自由度 高副: 1个约束,2个自由度 低副: 转动副: 移动副: 两个构件间只能作相 对旋转运动的运动副; 两个构件间只能作相 对移动运动的运动副。 高副:齿轮副;凸轮副。 运动副元素 构件含有独立 运动的数目 二、运动链、机构 1、运动链:两个
10、以上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的系统 闭链 开链 平面运动链;空间运动链 2、机构(从运动链角度): (1)对一个运动链 (2)选一构件为机架 (3)确定原动件(一个或数个) (4)原动件运动时,从动件有确定的运动。 1-3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一、定义: 二、绘制: 1、运动副的符号 转动副: 移动副: 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按一定的比例表示构件和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并能完全反映机构特征的 简图。 齿轮副: 凸轮副: 2、构件(杆): 3、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模型,鄂式破碎机) 1)分析机构,观察相对运动,数清所有构件的数目; 2)确定所有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选择合理的位置(即能充分反映机构的特
11、性); 4)确定比例尺; 5)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制成简图。(从原动件开始画)) 1-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HL PPnF23 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原动件数F,机构破坏) 原动件数=机构自由度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各构件相对于机架所能有的独立 运动的数目。 一、计算机构自由度(设n个活动构件,PL个低副,PH个高副) 铰链五杆机构: 原动件数0, 原动件数=F,运动确定 原动件数F,机构破坏 三、计算F时注意问题 (1)复合铰链 m m-1 (2)局部自由度 (与输出件运动无关的自由度称局部自由度) (3)虚约束: 在特殊的几何条件下,有些约束所起的限制作用是重复 的,这种不起独立限
12、制作用的约束称为虚约束。 平面机构的虚约束常出现于下列情况: (1)不同构件上两点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2)两构件构成多个移动副且导路互相平行 (3)两构件构成多个转动副且轴线互相重合 (4)在输入件与输出件之间用多组完全相同的运动链来传 递运动 例:计算自由度 (先看有无注意事项,复合铰链,再看有几个构件) 35 第二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21 载荷与应力的分类 一、载荷的分类 1)循环变载荷 a) 稳定循环变载荷 b) 不稳定循环变载荷 2)随机变载荷 静载荷 变载荷: 载荷:1)名义载荷 2)计算载荷 36 随机变应力 静应力 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 二、应力的分类 1、应力种类 变应力: 不稳
13、定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37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基本参数和种类 a) 基本参数 应力循环特性 最大应力 最小应力 平均应力 应力幅 b) 稳定循环变应力种类: -1 +1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1 静应力 = 1 对称循环变应力 = 0 脉动循环变应力 38 注意:静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而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 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名义应力由名义载荷产生的应力 计算应力由计算载荷产生的应力 3)名义应力和计算应力 39 一、单向应力下的塑性零件 强度条件: 或 22 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二、复合应力时的塑性材料零件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对弯扭复合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由第三强度理论
14、 (最大剪应力理论) 由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变形能理论) 40 复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为: 三、脆性材料与低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极限应力: (强度极限) 1、单向应力状态 强度条件: 或 或 失效形式:断裂 41 按第一强度条件: (最大主应力理论) 注意:低塑性材料(低温回火的高强度钢) 强度计算应计入应力集中的影响 脆性材料(铸铁) 强度计算不考虑应力集中 一般工作期内应力变化次数103(104)按静应力强度计算 2、复合应力下工作的零件 42 1、失效形式:疲劳(破坏)(断裂) 2、疲劳破坏特征: 1)断裂过程:产生初始裂纹 (应力较大处) 裂纹尖端在切应力作用下,反复扩 展,直至产生疲劳
15、裂纹。 2)断裂面:光滑区(疲劳发展区) 粗糙区(脆性断裂区) 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 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2-3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一、变应力作用下机械零件的失效特征 3、疲劳破坏的机理:损伤的累积 4、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 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43 二、材料的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 疲劳极限,循环变应力下应力循环N次后 材料不发生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称为 材料的疲劳极限 疲劳寿命(N)材料疲劳失效前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N 1、疲劳曲线: 应力循环特性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与应力循 环次数之间关
16、系的曲线 No 循环基数 持久极限 1)有限寿命区 当N103(104)高周循环疲劳 当 时随循环 次数疲劳极限 注意: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 2)无限寿命区 持久极限 对称循环: 脉动循环: 3)疲劳曲线方程 45 寿命系数 疲劳极限 几点说明: No 硬度350HBS钢, No=107 350HBS钢, No=(10 - 25)x107 有色金属(无水平部分),规定当No25x107时,近似为无限寿命区 m指数与应力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钢 m=9拉、弯应力、剪应力 m=6接触应力 青铜 m=9弯曲应力 m=8接触应力 46 应力循环特性越大,材料的疲劳极限与持久极限越大,对零
17、 件强度越有利。 对称循环(应力循环特性=-1)最不利 2、材料的疲劳极限应力图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 下的疲劳极限图( 图) 对任何材料(标准试件)而言,对不同的应力循环特性下 有不同的持久极限,即每种应力循环特性下都对应着该材料的 最大应力= ,再由应力循环特性可求出 和 、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即可得材料在不同应力循 环特性下的极限 和 的关系图 47 如图 AB脆性材料所示,塑性材料类似,曲线上的点对 应着不同应力循环特性下的材料疲劳极限 A对称疲劳极限点 D脉动疲劳极限点 B 屈服极限点 C 强度极限点 48 上各点: 如果 不会疲劳破坏 上各点: 如果 不会屈服破坏
18、折线以内为疲劳和塑性安全区,折线以外为疲劳和塑性失效 区,工作应力点离折线越远,安全程度愈高。 材料的简化极限 应力线图,可根 据材料的和三个 试验数据 和 而作出 49 对称极限点 强度极限点 脉动疲劳极限点 屈服极限点 简化极限应力线图:简化极限应力图 作法:考虑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疲劳极限,得 及延长线 考虑塑性材料的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得 50 由于实际机械零件与标准试件之间在绝对尺寸、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环境介质等方面往往有差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使零件的疲劳极限不同于材料的疲劳极限,其中尤以应力集中、 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三项因素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最大。 三、影响机械零
19、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和零件极限应力图 1、应力集中的影响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零件受载时,在几何形状突变处(圆角、凹槽、孔等)要产 生应力集中,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程度与零件的材料有关,一般材 料强度越高,硬度越高,对应力集中越敏感 为考虑零件几何形状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应力集中源处名义应力 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系数 应力集中源处最大应力 51 2、零件尺寸的影响尺寸系数 由于零件尺寸愈大时,材料的晶粒较粗,出现缺陷的概率 大,而机械加工后表面冷作硬化层相对较薄,所以对零件疲劳 强度的不良影响愈显著 3、表面状态的影响 1)表面质量系数 零件加工的表面质量(主要指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钢的 越
20、高,表面愈粗糙, 愈低 强化处理评火、渗氮、渗碳、热处理、抛光、喷丸、 滚压等冷作工艺 2)表面强化系数 考虑对零件进行不同的强化处理,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52 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 只对应力幅 有影响,而对平均应力 无影响试验而得 4、综合影响系数 和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综合影响系数表示了材料极限应力幅与零件极限应力幅的比值 1)综合影响系数 53 2、零件的极限应力图 由于 只对 有影响,而对 无影响,在材料的极限 应力图 ADGC上几个特殊点以坐标计入 影响 零件脉动循环疲劳点 零件对称循环疲劳点 AG许用疲劳极限曲线,GC屈服极限曲线 54 直线AG方程 : 零件的材料特性 标
21、准试件中的材料特性 直线CG方程: 55 四、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 1、 大多数转轴中的应力状态 过原点与工作应力点M或N作连线交ADG于M1和N1点, 由于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循环特性均相同, M1和N1点即为所 求的极限应力点 56 a)当工作应力点位于OAG内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零件的极限应力,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为: b)工作应力点位于OGC内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按静强度计算 57 2、 振动中的受载弹簧的应力状态 需在极限应力图上找一个其平均应力与工作应力相同的极限 应力,如图,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纵轴平行的轴线交AGC 于M2(N2 )点,即为极限
22、应力点 a) 当工作应力点位 于OAGH区域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强度条件: b)工作应力点位于GHC区域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强度条件为: 58 3、 变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中的螺栓应力状态 过工作应力点M(N)作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则这直线任 一点的最小应力 均相同,直线与极限应力线图 交点 即为所求极限应力点。 59 a) 工 作 应 力 点 位 于 OJGI区域内 求AG与MM3的交点: 强度条件: 极限应力为疲劳极限, 按疲劳强度计算 60 c)工作应力位于OAJ区域内 b)工作应力点位于IGC区域 极限应力为屈服极限 按静强度计算 极限应力点为 静强度条件 为负值,工程中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