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221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7565318
  • 上传时间:2024-03-16
  • 格式:DOC
  • 页数:235
  • 大小:65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22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221页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DOC 221
    资源描述:

    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管 仲 相 齐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

    2、,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 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劝忍百箴)题目12345678选项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 奉:奉命B鲁人以兵纳之 纳:接纳C辞曰:若必治国家者 辞:告诉D故请之 请:请求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以兵纳之 而与坐而问焉b合立当事之 不当辅以争国A“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不同B“之”和“焉”相同,“合”和“当”也相同C“之”和“焉”不同,“合”和“当”相同D“之”和“焉”不同,“合”和“当”也不同3“民到于今受其赐”一句中“其”指代的内容是A召忽之死节 B管仲之惠泽 C叔牙

    3、之荐能 D桓公之德政4下列句中加点的“死”字与“召忽死之”中的“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C等死,死国可乎D管仲不死,为树功以下56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A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B这是子贡回答管仲为什么不能死的原因的托辞。C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时说的话。D这是孔子回答子贡所问的管仲为什么不死的原因的托辞。6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A所以圣人并不要求召忽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功德。B所以圣人并不责问召忽为什么去死,但称赞他守节的作用。C所以圣人并不要求管仲去死,反而称赞他的作用。D所以圣人并不

    4、责问管仲为什么不去死,反而称赞他的功德。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寡君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A B C D8下列叙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后,让公孙无知杀了襄公,立小白为桓公。B管仲、召忽奉公子纠之命逃到鲁国,子纠死后,召忽为他守节而死,而管仲不死,各得其所。C鲍叔牙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管仲,治理好国家,一定要请回他,故向桓公举荐管仲。D管仲任相后,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统一了天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文言文阅读2柯 邑 之 盟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

    5、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不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侯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

    6、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题目12345678选项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要盟可负 为鄄之会Ayo 重要 wi 为了Byo 要挟 wi 主持Cyo 要挟 wi 为了Dyo 重要 wi 主持2对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君请当其君 君其许之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请倍盟而讨曹刿A与不同,与也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 D与相同,与也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C被明月兮佩宝璐 D舍相如广成传舍4对下列句

    7、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尊事周室 周室:周,朝代名。周室,指周王朝。B九合诸侯 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C功次三王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D为五伯长 五伯:指古代五个占领一方的首领。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三存亡国,一继绝世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D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6本信起于柯之盟也A根本的信义是从柯邑的盟约而来的B根本的信义是从柯邑缔结盟约时开始建立起来的C寻根追源

    8、,(齐桓公的)信义是在柯邑缔结盟约时开始建立起来的D寻根追源,(齐桓公的)信义是从柯邑的盟约而来的7对曹刿在坛上迫近齐桓公时讲的一句话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责问齐桓公为什么侵犯鲁国。B追问齐桓公是不是还要进攻鲁国。C警告齐桓公赶快放弃进一步攻打鲁国的打算,不然的话,将与他拼命。D暗示齐桓公:不许进攻鲁国,并且必须接受自己的条件,不然的话,将与他拼命。8下面是对管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被“曹刿手剑援刃而进”的气势吓破了胆,连连劝齐桓公接受对方的条件。B管仲力排左右“倍盟而讨曹刿”的议论,认为不负不仇可以“著信天下”,表现了过人的见识。C管仲将计就计,利用曹刿强迫齐桓公订立盟约一事来改

    9、变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形象,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D管仲以遵守可负的盟约来博取天下信誉的主张,为齐桓公一匡天下,成为五伯之长创造了条件。文言文阅读 3介 推 拒 禄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

    10、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说苑介子推不受禄)题目12345678选项1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正确意思是天未绝晋 不食其食A灭绝 俸禄 B绝望 粮食C断绝 吃 D截断 给吃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及”与“赏不及推”的“及”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C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D及捕入手,已股落腹裂3对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 推从者怜之 五蛇从之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

    11、与不同,与也不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与“至死不复见”的“见”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B于是入朝见威王C大王见(臣列观 D才美不外见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尤而效之,罪又甚焉A归罪而去模仿他们,我的罪过比他们还要大B责怪了他们而又效法他们,我的罪过比他们还要大C责怪了他们而又效法他们,在罪过上我比他们还要大啊D归罪而去模仿他们,在罪过上我比他们还要大啊6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A言语是身体的花纹,身体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花纹B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C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花纹D言语是身体

    12、的花纹,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需要漂亮的装饰7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介子推母子到死再没有露面有关的一组是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能如是,与若俱隐盍亦求之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亦使知之A B c D8下面是对本文主要意思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赞同介子推把文公的复国归功于天的观点。B文章歌颂了介子推有功而不图报的品德。C文章肯定了晋文公知过能改的贤君胸襟。D文章批判了介子推母亲邀功请赏的思想。文言文阅读 4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

    13、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

    14、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题目12345678选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焉用亡郑以倍邻 倍:背叛C共其乏困 共:供应 D若不阙秦 阙:缺少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无能为也已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郑既知亡矣焉用亡郑以倍邻A“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不同B“已”和“矣”相同,两个“焉”也相同C“已”和“矣”不同,两个“焉”相同D“已”和“矣”不同,两个“焉”也不同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请客的主人行装 B宴请的客人

    15、行装C宴请的客人使者 D请客的主人使者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九月甲午。“甲午”,是以干支来纪日,干支纪日并不是每月初一即“甲子”,故换算成公历日期很麻烦。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中“烛之武”,姓烛名武,“之”是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又如“佚之狐”“介之推”。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古代国君自称的谦辞,本义是“寡德之人”。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中“仁”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下列56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A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国。B、因为郑伯对晋不友好,并且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C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

    16、并且怀有二心而与楚亲善。D因为郑伯在晋国时不礼貌,并且怀有二心而背叛了晋国。6敢以烦执事唯君图之A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B哪敢用灭亡郑国的办法来劳驾您的臣下 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C就要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D就要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只有您能对付得了他7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

    17、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文言文阅读 5晋灵不君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又称宣子)、士季(又称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

    18、,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 钅且L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左传宣公二年)题目12345678选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问其故而患之公患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A与相同,与也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2与“厚敛以雕墙”句中“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B樊哙侧

    19、其盾以撞C作师说以贻之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晋灵公不君”的“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B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C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与“则莫之继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子何恃而往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A我请求先进去,如果不让进去,那你再接着进去B我请求先进去,如果不让进去,那你再接着进谏C请允许我先去进谏,如果君王不听,那你再接着进谏D请允许我先去进谏,如果君王不听,那你再接着进去6三进及溜,

    20、而后视之A三次跪伏向前到达屋檐之下,然后才看见晋灵公B三次跪伏向前到达屋檐之下,晋灵公这才抬眼看士季C三次进去都只到达屋檐之下,晋灵公这才抬眼看士季D三次进去都只到达屋檐之下,然后才看见晋灵公7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晋灵公不君”的一组是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杀之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犹不改,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 钅且麑贼之ABCD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晋灵公残暴狠毒,屡谏不改,并派人杀害赵盾,致使钅且麑触槐而死。B晋灵公残暴狠毒,不但不接受赵盾、士季的劝谏,反而派钅且麑杀害赵盾,钅且麑却触槐而死。C晋灵公骄奢残暴,屡谏不改,并派人杀害赵盾,致使钅且麑触

    21、槐而死。D晋灵公骄奢残暴,不但不接受赵盾、士季的劝谏,反而派钅且麑杀害赵盾,钅且麑却触槐而死。文言文阅读 6宣子索环韩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安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敝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

    22、,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韩子买诸商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左传昭公十六年)题目12

    23、345678选项1与“吾子何爱于一环”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B韩子买诸商人C与商人皆出自周D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2与“是教敝邑背盟誓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非官府之守器也B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盍求而与之(何)B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财物)C立而无令名之患(美好)D今吾子以好来辱(谦词,指使对方受屈辱)4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吾且为敝邑郑,鄙邑也A“给”与“共”的意思相同,“敝邑”和“鄙邑”的意思不同;B“给”与“共”的意思不同,“敝邑”和“鄙邑”的意思不同

    24、;C“给”与“共”的意思相同,“敝邑”和“鄙邑”的意思相同;“给”与“共”的意思不同,“敝邑”和“鄙邑”的意思相同。下列5、6题句子的译句,正确的项是5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A拿出一只玉环而让韩起犯两个错误,又使我失去执政的机会,韩起被看做贪婪之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B拿出一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子成为贪婪之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做?C拿出一只玉环而让韩起犯两个错误,又使我失去执政的机会,韩起被看做贪婪之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做?D拿出一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国家失去诸侯国的地位,使韩子成为贪婪之人,哪能采取这种做法呢?6侨若献玉,不知所

    25、成,敢私布之A如果我把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岂敢私下把它献出呢? B如果我把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怎么办,谨敢私下告诉您。C如果我把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怎么办,岂敢私下把它献出呢?如果我把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根据是什么,谨敢私下告诉您。7子产不给韩宣子玉环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韩宣子太贪婪,所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如果满足他的要求,就会破坏两国邦交原则;B因为大国贪得无餍,如果满足他们不合邦交礼仪的要求,郑国就会逐渐失去诸侯国的地位;C韩宣子是郑国的使者,所提要求不合邦交的法则,如果不予以拒绝,就会破坏晋郑两国的友好关系;D因为大国欲壑难填,如果满足了韩宣子的要求,会使韩宣子蒙上贪

    26、婪恶名,子产也会失去执政的地位。文言文阅读 7晏子易行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6;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

    27、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召而数之曰数:列举罪状加以责备B子退而自察也退:返回C寡人将大于子诛:责问、谴责D景公乃下席谢之席:座位2下列句中加点的“请”在意思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C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3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A属托不行上级嘱咐的事情不去做B货赂不至送礼行贿没有发生C便事左右随意送给侍从D避贤者之路给贤能的人让出位置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子强复治东阿 寡人无复与焉A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我不再指责了B您务必要再治理东阿我不

    28、再指责了C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我不再干涉了D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我不再干涉了5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并会赋敛,仓库少内当此之时,民无饥者ABCD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事实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使百姓

    29、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文言文阅读 8晏子辞鱼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喝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颜色y,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30、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M。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说苑君道)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公作色太息 公射出质A颜色超过B脸色飞出C颜色飞出D脸色超过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君其犹有谄人言乎皆欲若鱼者也今日之言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A与不同,与也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D与相同,与也相同3与“则臣服之”句中“服”的意义、用法相

    31、同的一项是A余幼好此奇服兮B曲罢曾教善才服C朝服衣冠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4与“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一句属于同一种句式的一项是A大王见臣列观 B亮见权于柴桑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6两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A(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后才知道您的不足,(他们的)勇气不足触犯了您的神情B(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后才知道您的不足,(他们的)胆量不足触犯了您的神情C(他们的)才智不足以发现您的过失,(他们的)胆量不足以冒犯您的威严D(他们的)才智不足以发现您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您的脸色6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

    32、不掩A从前晏子用辞赏的方法来使国君公正,所以国君的过失就掩盖不住B从前晏子用辞赏的方法来使国君公正,所以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过失C从前晏子辞赏是为了纠正国君的过失,所以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过失D从前晏子辞赏是为了纠正国君的过失,所以国君的过失就掩盖不住7对弦章辞鱼不受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怕违反了晏子的道义。B他怕失去进谏的意义,掩盖了景公的过失。C他怕顺从了阿谀奉承的人的欲望。D他怕自己辅佐国君的功劳不被民众知晓。8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实际的一项是A齐景公认为,晏子死后十七年来,自己没有什么事做得不好。B弦章认为,公射出质而众口唱善的原因是众臣缺乏才智和胆识,一味顺从。C弦章暗示:众臣之所

    33、以唱善,这与国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D弦章含蓄地提醒景公要谨防谄媚。文言文阅读 9晏 子 之 晋 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晏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邪?”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C?”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客。俗人有功则德,德则骄。今晏子功免人于厄

    34、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吕氏春秋观世)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 越石父怒,请绝A割草 截断 B草把 横渡C喂牲口的草 绝交 D谦辞 自绝2下面的三个句子中都有“辞”字,对词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弗辞而入 观行者不讥辞 婴可以辞而无弃乎A告辞 说话 B都是告辞C告辞 谢罪 D告辞言辞谢罪3与“以为君子也”中“以为”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晏子遂以为客 铸以为金人十二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吴广以为(然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A B C D46三题所示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4婴可以

    35、辞而无弃乎A我晏婴可以向你谢罪而不被拒绝吗B我晏婴可以向你谢罪而不被你抛弃吗C我晏婴可以向你告辞而不被拒绝吗D我晏婴可以向你告辞而不被你抛弃吗5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邪A现在免除了你的忧虑,我对你不可以吗B现在免除了你的忧虑,我对你还没有尽力吗C现在把你从患难中解救出来,我对你不可以吗D现在把你从患难中解救出来,我对你还没有尽力吗6婴闻察实者不留声A我晏婴听说考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人的声名B我晏婴听说讲究实际的人,不留意人的声名C我晏婴听说讲究实际的人,不留意自己的声誉D我晏婴听说考察人的实际的人,不留意自己的声誉7对“越石父怒”的原因的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A责怪晏子至舍后未向他告别。B责怪

    36、晏子没有对他的去向作明确表示。C责怪晏子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知己者看待。D责怪晏子没有平等地待他。8对文章主旨分析得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晏子不以救人而居功自傲,反而对被救之人很谦卑的美德。B文章告诉人们,不应以貌取人。C文章批评越石父的贪得无厌。D文章告诉人们,对待贤士应取正确的态度。文言文阅读 10穰 苴 治 军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

    37、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抚循之。悉取

    38、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佞大夫亲戚送之。 不佞:不才,自谦之词。B百姓之命皆悬于君。 悬:牵挂。C行军勒兵。 勒:整顿。D士卒次舍。 次:驻扎。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申明约束大说之,以为将军 临军约束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约束”不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约束”也相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约束”相同。D两个

    39、“以”字不同,两个“约束”也不同。3“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一句中“之”字指代的内容是A晋师闻之,为罢去。B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C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D斩庄贾以徇三军。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从“/”前后文字的语意关系看,相同的一组是晋伐阿、甄,/ 而燕侵河上。穰苴虽田氏庶孽,/ 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臣素卑贱,/ 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今敌国深侵,/ 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A B C D以下5、6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与语兵事。何谓相送乎?A让他参与讨论军队之事。 何必说给我送行呢?B让他参与讨论军队之事。 说什么给你送行呢?C跟他谈论军事。说什么给你送行呢?D跟他谈论军事。何必说给我送行呢?6立表下漏。身自抚循之。A站在木表下观察漏壶计时。 亲自安抚慰问士卒。B设置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 亲自安抚慰问士卒。C设置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 亲自安慰犒赏士卒。D站在木表下观察漏壶计时。 亲自安慰犒赏士卒。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病者)争奋出为之赴战。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A 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221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6531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