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教案.docx》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 12.12.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隆、肢、驱”等 7 个生字,会写“劈、竭、液”等 15 个字,会写 “睁眼、黑乎乎”等 14 个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盘古创世的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学习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单元导读单元导读,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
2、.初步了解神话的概念,自由分享听过的神话。 (1)激趣,出示单元导读插图。看图思考:几万年前,史前人类在洞窟石壁 上画画记录生活,描摹幻想,畅想未来。从这幅图上,你读到了什么? (2)讨论发现:图上 6 个造型,有世间不存在的龙,有人首蟒尾的,有兽首 人身的, 有执盾持箭的他们的模样很神奇, 每个造型后或许都有故事。 (3)分享交流:你听过、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2 (4)了解神话的含义: 神话,就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话英雄的故事,常解释世界起源、人 类产生、英雄生活等各类问题,口头讲述,代代相传。 2.出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之成语,初读,继续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成语: 腾云驾
3、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未卜先知 刀枪不入 (2)联系刚才分享的神话故事,尝试用上一两个成语介绍某个神话人物。 (3)小结:我们的祖先热情地展开想象,不仅让神话中的人物有着超越常人 的本领,各显神通做了很多神奇的事情,还把其中一部分人物做的了不起 的事情创编成了创世神话,广为流传,解释了许多人的疑问。 3.引出好奇之问,学习带着问题读故事 出示快乐读书吧中的导语: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神和英雄是怎样生活的? 自读,讨论:这些好奇之问你有想过吗? 预设: 学生可能产生共鸣,并且还会发问:古人会遇到灾祸吗?面对天灾人祸, 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a)点
4、拨,小结: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 试着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流传。 4.整体观照,初步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东西方各地的神话故事。请带着你的好奇之问走进 3 神奇的神话世界,探索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与创想。 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图文对照图文对照,初识初识“创造”“创造” 1.读故事,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故事大意。 (1)自读故事,画出生字词,根据文中注音和生字表,自己正音。 (2)分成动词和名词两组学习生词 出示动词,指读:睁,翻、劈、撑、奔、滋。 点拨发现:其中,睁、翻、劈、撑这四个动词都是描写盘占的动作,奔, 指的是盘古的血液成了
5、奔流的江河;滋,说的是他的汗水成了滋润方物的 雨露。 串起动词,尝试用上一两个连词成句表述。 出示名词,指读:气息、声音、左眼、右眼,四肢,躯干、血液,汗毛、 汗水。 发现名词指的都是盘古的身体各部分。 读熟两列词语 2.检测初读情况。看图,照样子给四幅图各取个名字。 (相机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 3.默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1)看插图,说说你心中的故事情节。(相机板书:创世神话、创造) (2)画出故事里重要的时间节点。 (3)根据时间节点, 图文对照, 画思维导图, 明确故事的起因、 经过、 结果。 (4)根据“故事山”,同桌互相初步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6、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说盘古创世的过程。 3.走进中国神话世界,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盘古的形象,把神奇的地方 说生动,学习合理地想象和有条理地叙述。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说说盘古创世的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神话世界,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盘古的形象,把神奇 的地方说生动,学习合理地想象和有条理地叙述。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三:展开想象展开想象
7、,感受英雄形象感受英雄形象 1.精读第 2 自然段。(相机板书:条理清晰) (1)自读,填表,梳理课文,理解盘古创世的第一步。 盘古的行为 天地的模样 醒来睁眼一看 (2)讨论,发现一连串的动词:醒、睁眼一看、拿起、劈过去。 (3)练说。学习用一连串的动词叙述某件事的经过。 (4)小结:人物一步步的行动带来天地逐步的变化,故事说起来就有条有理 了。 2.精读第 5 自然段 (1)填表 身体各部位 变成的事物 (2)思考交流:先人们为何会这样想象盘古的幻化?他们是抱着怎样的情感 去想象的? (相机板书:想象神奇) 6 预设:人体的四肢百骸和山川景物各自的特点有相融合的地方。比如:血 液流动就像河
8、流一样奔腾不息;呼出的气息清而轻就像天上的云轻轻飘动, 吹过的风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到 提示: 对大自然的感激:人类生存于大自然中,万物给人类提供了生活空间,给 予人类能量来源,人类的生息繁衍和大自然息息相关。 对盘古的感激:没有盘古自我牺牲化身万物,哪来这些欣欣向荣的山川景 物? (3)指导读好饱含赞美之情的形容词: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 万物的雨露;阳照耀大地,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4)小结:这个神话故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激、赞美和热 爱之情。 (5)拓展想象,仿说仿写 出示句式: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 )变成了 ( );他的( )变成了
9、( );他的( )变 成了( ) (6)交流点评。评判标准:相关性和合理性。 3.入情朗读,生动讲述 (1)点拨提问:这个故事,我们读一遍就明白内容了;读两遍,就能说说故 事大意了;读三遍,自然而然地会用故事里的语言讲故事内容了。为什么 会这么神奇呢? 7 (2)读一读,找一找,聚焦发现故事所用句式的对称美。 (3)出示句子,比一比,指导朗读,读出对称美的节奏。(相机板书:语句 对称)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头顶天 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 地每天加厚一丈 天升得高极了 地变得厚极了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10、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 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4.小结:好的故事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5.合作诵读,加深印象。 6.用上对称的句式说一说,练一练,有条理地把整个故事讲述得更生动。 8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212 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 (创世神话创世神话) ) 创造 开天辟地 条理清晰 顶天立地 想象神奇 改天换地 语句对称 猜彩片段猜彩片段 (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师:天和地分开之后,盘古又可以安心睡会儿了。 生:不
11、能!万一天地又合在一起了呢? 师追问:到时候再说呗! 生:不行!那前面开天地那么费劲不白千了吗? 师引读:于是 生齐读: “天和地分开后, 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 就头顶天, 脚踏地” (师生看书上插图,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片和句子) 生:“头顶天,脚踏地。”就是一个成语一一一顶天立地。 师:咱们一起来学学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师生学做顶天立地的动作) 师引读:盘古站在天地中间,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 地每天加厚一丈” 生齐读:“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 师继续引读:“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生齐读:“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9 师:就这样,长啊长啊,盘古长成
12、了 生:一个巍峨的巨人。 生:一根撑天的柱子。 师(见有学生踮起脚尖表示长高)问:巨人,这么撑着,累吗? 生:累!胳膊酸了。 生:“擎天柱”的腿也都酸了。 师:那就倒下休息,睡会儿吧! 生齐:不行!万一天地又合在一起了呢? 师:那还要撑多久啊? 生:不知道要撑多少年。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就这样 生:头顶天,脚踏地。 师:一千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生:头顶天,脚踏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 生:头顶天,脚踏地。 狮:不知道撑了多少年,盘古总是 生:头顶天,脚踏地。 师:天还在升高,盘古的身体还在往上长 (许多学生都端起脚尖,个别都爬到椅于上去了) 师:太神奇了!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神
13、奇! (老师请一位学生观察谁撑得特别直,再请他上前夸奖:盘古,你真是一位 10 顶天立地的实雄啊!其他同学也纷纷点赞: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你真是厉害的神仙呀! 生:盘古,幸好你分开了天地啊!谢谢你做的一切! 师小结: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 去。(学生们下休息) (发现句式的对称美,仿说) 教师引导发现:为什么咱们合作朗读这么愉快呢? 生: “头顶天,脚踏地”读起来很响亮,很顺口。 生: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像对联一样。 生:还有“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 师小结;对称的句式,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讲故事的时候就会给 人留下深
14、刻的印象,一下子就记住了。来,自己试着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 讲一讲吧! (学生练习复述第 3、4 自然段内容) 点评:点评: 朗读是学习的基本方法,采用对话式引读、合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课堂 教学时效紧奏。第 3、4 自然段文本不难理解,但作为故事的重点段落,需 要学生加深印象以便复述故事情节时准流畅。在逐步朗读句子时加上动作, 加上拓展的相似句式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在反复朗读的训练后引导学生 发现句式的对称美,达到体会故事内容与行文精炼、易懂的文体特点的目 的。 11 13.13.精卫填海精卫填海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帝、曰、溺、返”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 ,会
15、写“帝、曰、 溺、返、衔”5 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掌握正确的停顿与节奏,熟读 成诵。 3.能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掌握正确 的停顿与节奏,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掌握正确的停顿与节奏,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一: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大声朗读,读出节奏 1.指读,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古人只用了两句话,35 个字,就讲清了一个故事。谁愿 意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
16、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12 之木,以堙于东海。 预设:读对了,再请两位学生读。读错了,教师范读。 2.指导朗读 读古文是有方法的。比如先读好短语。出示短语归类,指名朗读: 炎帝之 少女 名曰 女娃 游于 东海 西山之 木石 故为 精卫 堙于 东海 3.齐读,读出正确的停顿与节奏。 炎帝/之 少女 名曰 /女娃 游于 /东海 西山/之 木石 故为 /精卫 堙于 /东海 (1)串连短语成文,再次自读。 (2)大声朗读,读出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 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读懂意思
17、借助注释,读懂意思 1.借助注释,理清人物及主要事件。 人物:女娃,死后成精卫鸟。主人公就一人。 事情:女娃溺水化成精卫鸟后填海。 2.借助注释,尝试解释加点字,说说短语的大概意思。 板书: 女娃游于东海溺 精卫衔西山木石 炎帝之 少女(的) 名曰 女娃(叫) 游于 东海(在) 13 西山之 木石(的) 故为 精卫(成为) 堙于 东海(到) 3.借助注释,理解生字新词。 (1)少女:小女儿。古今义不同。 (2)溺:溺水,淹没。 (3)故:因此。 (4)堙:填塞。 4.根据注释提供的字词意,猜猜句意。 (1)了解常用词的意思。 返:返回。 衔:指含着,用嘴叼。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故事大意
18、: 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 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一只精卫鸟。精卫鸟经常用嘴衔来西山上的树枝 和石块去填塞东海。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切实掌握正确的停顿与节奏,熟读 成诵。 2.能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故事的神奇,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能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讲述故事,体会精卫鸟坚持不懈、坚韧执着 的精神品质。 14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精卫鸟坚持不懈、坚韧 执着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培养阅读文言
19、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三:聚焦形象,读懂道理聚焦形象,读懂道理 1.导入 同学们,故事意思读懂了,精卫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观察插图,初步了解精卫鸟的外形。 (1)交流,相机出示: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指导大概理解句意: 它的身形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3.讨论开放式结尾 这一篇古文,共两句话,35 个字,讲了一个小故事,留给我们许多想象的 空间。你想象的故事结果是怎样的? (1)交流结果: 只要坚持填,肯定会填满。 怎么填也填不满。 (2)追问:故事可以有结果,为什么这个故事没有写结果? 15 预
20、设: 故事采用开放式的结尾,作者的用意不重结果,重经过。故事主要为了 赞美精卫鸟坚持不懈、坚韧执着的精神品质。 4.顺势聚焦核心问题。 故事里,精卫的这种坚持、坚韧的品质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1)自由交流 (2)当有学生说到“常”时,相机出示: “常衔西山之木石”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一般、普通、平常;经常、时常;不变的、固定的;伦常;姓。 (3)学生选择,并说说理由。 预设: 学生选“经常、时常”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将释义放到句子中也说得通。 但是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经常、时常,并非天天、时时,中间会不定期地 间隔,持续的时间也不一定很长很长。但是用“常”来修饰精卫“衔西山 之木石
21、,以堙于东海”这件事,说明精卫填海并非时兴起,而是有决心、 有毅力、有恒常心地去实践。既与事情有关,也与人物品质有关,故在此 选择“不变的、固定的” 。理解为“恒常”更符合精卫的决心与毅力。 (4)小结: “常”就是坚持不懈,执着的意思。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 的副词,却为理解精卫填海助力。(板书:常) (5)指导朗读,凸显“常” ,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 (6)追问:衔西山之木石填东海,距离有多远?精卫的决心是什么?这心愿 能实现吗? 16 畅所欲言,鼓励不同的声音。 (7)创设情境,模拟采访:同学们想得有道理!考虑得很细致。一只小鸟, 凭一已之力填海,路途远,任务重,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2、。咱们不妨 来采访一下精卫。有谁想演精卫的? 预设问题 1:精卫,你为什么要填海呢? 预设问题 2:大海无边无际,你要填到什么时候呢? 点拨要点(以精卫的口吻): 我下定了决心就会一直那么做,我一个人填不平,还有我的子子孙孙,还 有其他小鸟,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填平的! (8)机动:拓展简介愚公移山 。 5.融赞美、敬佩于朗读中,熟读成诵。 6.小结:古人没有写结局,让我们自己去想象。每当我们读到精卫填海的 故事,就会想到那些有勇气、有决心的人;反过来,每当我们读到有志向 的、勇敢地冲锋陷阵、努力奋斗的人的英雄事迹,也会想到精卫填海的故 事。那古人把这个美丽的神话流传下来的目的就达到了! 板书
23、设计板书设计 1313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 女娃 游于东海 溺 精卫 衔木石堙 常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故事读懂了,精卫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精卫鸟是一只美丽的鸟。你看,插图上的这只鸟,它的羽毛可真美。 17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古人对这只鸟的外形还真有描写呢! (相机出示“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指导理解句意:它的身形像 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指导朗读) 生:我觉得精卫的想法很勇敢。大海那么大,它居然想填海! 师追问:你觉得精卫的想法能实现吗? 生:能!它已经在填了。它每天衔来树枝、小石头扔到海里。 生:我觉得不能。大海无边无际,深不见底,怎么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