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案.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1.白鹭白鹭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鹭、嫌”等 6 个生字,会写“宜、鹤”等 10 个字与“精巧、配合” 等 15 个新词。 2.理解“嗜好、恩惠、铿锵”等词语,对“鹤、嫌”等多笔画的字,能细 致观察、关注其结构及笔画穿插,尽量写美观。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白鹭的 喜爱和赞美。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
2、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类学词,理清脉络 1.读诗导入。 (1)读一组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入新课学习。 和白鹭相关的古诗词: 杜甫的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李白的白鹭鸶(“白鹭下秋水”) 刘禹锡的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 (2)初读全文,读准字音,圈画标注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2.分类学词。 (1)文中写到了哪几种鸟?(白鹭、白鹤、朱鹭、苍鹭) (2)课文中有一些词组,集中展现了白鹭的外形色素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 宜,是哪些? (出示第 5 自然段中的词组,反复读: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3、,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 一忽则嫌黑) (3)哪些词语和白鹭的活动相关?(嵌在、玻璃框、镜匣、嗜好、望哨、恩 惠等,放到具体的段落中读一读) (4)哪些词笔画多,比较难写?(鹤、嫌) 3.理清脉络。 (1)白鹭在作者的印象里是怎样的?(出示总起句和总结句,学生齐读)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学习活动二:关注对比,感受精巧美 1.找关键词句。 郭沫若先生说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你自主阅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体会白鹭的精巧、和谐之美。 2.交流分享 (1)引用文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白鹭的精巧之美体现在哪里。(利用课件点 出这些关
4、键词句) (2)想象白鹭的外形,练习朗读。 3.关注对比。 (1)先关注直接描写的词句。(第 2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前一部分内容) 读一读这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直接、明确地写出了白鹭的身 形大小、色彩搭配的适宜) (2)重点关注表达对比的词句。(第 3、4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的后半部分) 阅读这些表达对比的词句。(要点:了解对比的对象、对比的内容,理解、 感悟进行对比描写的目的或作用) 第 5 自然段在对比中还有排比的句式,请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增强感受, 也可借助白鹭的外形图来指导背诵。 从这些对比表达的词句中,你有什么感悟?(要点:一是为了衬托,强调 了白鹭的精巧之美;二
5、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4.朗读感悟。 小结: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 请朗读第 2-5 自然段。 (意图:朗读是为了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感悟, 感受两种表达方式相互融通、互为补充的巧妙,同时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 读课文。 2.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进行阅读和交流,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和赞美。 3.借助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喜爱之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通 过仿写片段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4.借助板书背诵课文,通过抄写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
6、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喜爱之情 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词句,了解作者是如何把喜爱之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的;通过 仿写片段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想象画面,感受情趣美 1.想象画面 (1)诗的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形象,更在于情趣和韵味。请认真阅读课文的 6-8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白鹭活动的画面,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起一个名 字。 (2)交流想象的画面,并为这些画面分别起个名字。 清田钓鱼图 树顶悠然图 空中低飞图 2.品味语言 (1)提示:是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份诗情画意呢?边
7、读边想象, 圈画出你觉得特别有情趣的词句。 (2)换词品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钓”和“捕”或“捉”的区别,体会作者的用词 和文章的韵味。 (3)延展想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悠然”一词,从“望哨”想开去,感受文章的情 趣。 (4)转换视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恩惠” ,感悟作者所用词语包含的 情意。 (5)整体融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第 6-8 自然段写了白鹭在不同时间、 不同地点的不同情状,体会作者表达的灵动和其中的韵味。 3.诵读积累 (1)通过诵读的方式再次感受文章的诗意。 (2)以边读边想象的方式背诵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活动四:整体把握
8、,学习表达 1.整体把握 再次读全文,说说“白鹭”和“诗”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总结:把白鹭写成诗,透过白鹭这首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白鹭的钟 爱。 2.学习表达。 这篇课文中,通篇没有说一个“爱”或者“喜欢” ,但能从每一处细致的描 摹、每一句独特的表达中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你觉得是哪些独特的 表达增强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1)第 5 自然段,用了排比和连续的对比来表达。 (2)第 68 自然段,描绘了三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 (3)全文的结构精巧,语言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意韵深远。 提示:根据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在充分交流、感受和领悟的基础上,指导 学生进行仿写型的小练笔
9、。 3.背诵积累 (1)指导背诵。要点:根据全文的脉络(结构),看板书背诵这篇课文。 (2)抄写表达独特的自然段。 4.拓展阅读。 回顾:郑振铎的燕子 拓展:青莽的翠鸟 要点:关注外形描写的细腻,感悟活动描写中用词的精妙和富于韵味。 板书设计 1 1 白鹭白鹭 精彩片段 师:回想三幅图,都美,韵味就在这文字里。你喜欢哪些句子?放声读出 来。 师:我们先看白鹭垂钓。读这段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个字钓。大家 一起读。 师: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 :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孙 老师说错了没有? 生:我认为不够准确。因为“钓”是在那里等待着鱼过来,而“捉”是主 动去捉鱼。 师:你的意思是说“
10、钓”是等待, “捉”是主动出击。 生:是这样的。 师:请再说说原因!注意听,我让她说第三遍了。 生:因为“钓”是等待鱼上钩,而“捉”是主动出击去捉鱼。 师:怎么没有掌声。 师:还有 生:我觉得“捉”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的美, “钓”表达的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你觉得都一样吗? 生:我觉得静态的美更好一点。 师:白鹭在那里钓鱼,表面是等待着鱼,实际呢? 生:希望鱼快上钩。 师:难怪你要说静态的好。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显得白鹭悠然自在,是拟人化的写法。 师:无忧无虑,等着鱼儿上钩。姜太公还要一个鱼竿,可白鹭不要竿和钩, 它只是悠然地等着鱼上来。孙老师改的“捉”远远不如“钓” ,因为所有的 味道都
11、在一个“钓”字上。想想看,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 那雪白雪白的鹭,那自然和谐的色彩,那一尘不染的明澈,那一幅图画, 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田园风光图!那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白鹭垂钓图!难怪作 者说,白鹭垂钓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一般是什么画才放在玻璃框 里? 生:一般都是有名的画。 师:原来这幅优秀的图就是作者眼中最美的画,它值得镶嵌在玻璃框里, 还值得镶嵌在我们眼里,值得镶嵌在我们心里。让我们读出这些优美的文 字! (生齐读) 师:悠闲的垂钓,悠然的田园生活,多么美妙!这种美,值得我们嵌在玻 璃框里,嵌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点评: 品味文字,感受世间万物的灵性,体味作者的情意,体现
12、的是“完整”的 语文学习的意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境,用“换词” 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品味作者的用词,体会文章的韵味,使学生的阅 读入文、入境、入情,这样,学生的阅读体验也会更加丰满、厚实。 2.2.落花生落花生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亩、吩”等 6 个生字,重点读准“吩、榨、 榴”的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实在、爱慕、体面”这四个重要的词语。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初步感受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
13、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花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理清脉络,分类学 1.板书课题,导入学习。 (1)简单介绍落花生,并了解作者的笔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笔名与课文的 联系。 (2)初读全文,读准字音,圈画标注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2.理清脉络,分类学词。 (1)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并写在课文的空 白处。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根据刚才概括出的几件事给课文进行 分段。 (3)
14、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什么 特点? (4)出示课文第 1 自然段,指名读,并提醒学生要特别关注“空地、种花生、 买种、播种”这四个词语,读好多音字,进而指导学生读好第 1 自然段。 (5)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浇、矮”这两个字。 学习活动二:抓重点词,略读“种”“收” 抓重点词 (1)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交流:全家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个词能 体会到?(居然)这个词里包含了哪些感受?(意外、惊喜)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本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去种花生,并没有把 握一定会有收获) 2.略读“种”“收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一般需要经历几个月
15、的时间,作者却只用 了四个词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种 花生”并不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安排是恰当的,应当把笔墨主要放在 “议花生”这个内容上) (2)这四个词语之间,作者使用的是逗号,可以改成顿号吗?请说明理由。 小结:这四个词语简要地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逗号”正表示了这些过 程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就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个词、一个标点, 都有其巧妙之处!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悟地分 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学习花生
16、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3.初步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能学 会通过写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体会父亲的殷殷深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能学会 通过写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对比学习,深入探究 1.对比学习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 论了些什么。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 3-15 自然段,有疑
17、问的地方打上标记。 (1)了解作者父亲的资料,理解“实在很难得”。 (2)家人说了花生的很多好处,但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 苹果干什呀? (理解“爱慕”,感受桃子、石榴、苹果外表的惹人喜爱。通过对比可让我 们更容易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2.深入探究。 (1)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齐读父亲的话,谈谈你对“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相机提问、点拨:什么是“体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师 生相互补充、完善结论,从而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3
18、)分角色朗读第 3-15 自然段,读后引导学生再读提示语。 (4)进行比较朗读,感受原文简单、朴实的提示语。总结:这才是对落花生 朴实无华最好的诠释,也表现了作者真正理解并具有了这样可贵的品质。 学习活动四:回归整体,迁移运用 1.回归整体 再次指名读父亲的话,感受文中的父亲对儿女的期盼,即他希望儿女成为 “花生”一样的人。 2.迁移运用 (1)我们身边具有落花生那样品格的人还有很多,交流课前的寻访收获。 (2)生活中也有一些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如竹子、梅花、 蜜蜂、路灯等,由它们你是否会联想到身边的一些人呢?想一想,然后选 择其一,用一段话写下来。 小结:“借物喻人”,能使表情
19、达意更加含蓄,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或感染 力,也能让读者清楚地认识到“借物”是为了说明什么和评价怎样的人。 (3)拓展阅读:许地山的空山灵雨 。 板书设计 2 2 落花生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借物喻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精彩片段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 3-15 自然段,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打上标记,开 始吧! (生默读课文,标记自己的疑问) 师:大家都读得差不多了,看我要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谁?这个孩子, 你说。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父亲也来了,后边呢?读下去。 生:实在很难得。 师: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的问题是“天色既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
20、师:父亲来是不应该的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 师:瞧,他这个问题问得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很难得,而且是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呀? 你来说。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是,他跟我们平常想的一样,父亲可能工作很忙,孩子你猜对了!忙 什么?(提示)快速地翻一翻老师给你们的学习资料吧,看看你能不能猜出 来他忙些什么?好,看材料。你说。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 师:可能在忙什么? 生:在和台湾交流。 师:哦,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在中日甲 午战争失败之后呢,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广东,那个时候许
21、地山 的父亲在广东做县令,平时在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 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 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 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 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我,我觉得很不好。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学 生们摇头
22、)不是。那是它们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们就长在那儿!你说 苹果要是长土里去了,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 花生跟和它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为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能更容易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 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 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很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 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结合资料来解决,不仅关注了文章的整 体性,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用联系前文和借助资料的方法来品读语段,更
23、让 学生明白了父亲在孩子们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一家人才会谈到深夜,父亲的话才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上。 3.3.桂花雨桂花雨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在初读过程中认识“箩、杭”这 2 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 10 个 字。 2.学习课文的词语,掌握“桂花、懂得”等 4 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要的词语“姿态”和“沉浸”。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能概括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初步感受作者童年时摇 桂花的快乐与兴奋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
24、要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初步感受作者童年时摇桂花的快乐与兴奋之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能概括说出桂花给“我” 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初步感受作者童年时摇桂花的快乐与兴奋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词语联想,初读体会 1.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桂花已经开了。请同学们交流 并吟诵描写桂花的诗句。 (2)简介作者生活经历,并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检査生字新词掌握情况,看是否能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并重点 提醒字词读音和字形。 (2)提问:读到下面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会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