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与进化 人教版 高中生物 必修 遗传 进化 知识点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必修2 遗传与进化_人教版(2019)_生物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提纲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豌豆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相关知识: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2)具有易于区分的多对相对性状。 相关知识: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白毛和黑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3)花大,易于人工异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步骤:去(4)生长周期短,籽粒数目多,易于统计分析。补充:其它常
2、见遗传学模式生物及特点(1)果蝇: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饲养、繁殖快,十几天就能繁殖一代;子代数量多,符合统计学要求(2)玉米:相对性状多且易于区分;雌雄同株异花,杂交时不用去雄,操作简便;易种植,生长周期短;子粒多,统计分析结果可靠。二、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符号1、性状类: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基因类: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用D表示。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用d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
3、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或 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3、个体类:表现型(表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是表型的内在决定因素)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4、交配类: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
4、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5、有关符号:三、分离定律(豌豆杂交实验一)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遗传图解)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1: 高茎豌豆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3 : 1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遗传图解 测交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均为两种,比例为1:1,说明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注意:(1)不论高茎豌豆作为父本或母本(不论正交或反交)
5、,实验结果相同。(2)豌豆杂交实验时,需进行:母本去雄、人工授粉、套袋等操作。4、分离定律:(1)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减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细胞核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5、分离定律的验证自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测交法:杂合子纯合子子代性状比例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染色或直接镜检看到两种花粉且比例为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
6、单倍体幼苗产生两种表型且比例为1: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四、自由组合定律(豌豆杂交实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在右侧用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 P: 黄圆绿皱 F1: 黄圆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9 :3 : 3 : 1 在F2 代中:16种雌雄配子结合方式。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F1
7、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杂种子一代(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测交实验-分析图解(课本P11图1-9)及测交结果(课本P11表1-2)(遗传图解)测交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均为四种,比例为1:1:1:1,说明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4、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减后期)。适用于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5、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
8、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预测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五、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两个小桶分别代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或精巢),小桶内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类型的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应该相等。每一次抓取彩色的小球并记录后,应分别重新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抓取和记录,抓取和记录要进行多次。第2 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概念: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9、胞分裂。2.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3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4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睾丸中形成2 原始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胞 成熟雄性生殖细胞:精子3.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MI前中后)2个次级精母细胞(MII前中后末)4个精细胞变形4个精子。4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减数第一次分裂(1)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
10、个着丝粒连接。(2)MI前期: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叫做联会。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缠绕,会发生基因重组。(3)MI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4)MI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质不再复制。(1)MII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2)MII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MII后期:每条
11、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4)MII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注意: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细胞要通过变形才能形成成熟的精子.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卵巢中形成的。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1)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2)次级卵母细胞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3)卵细胞和极体中都含有
12、数目减半的染色体。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 四 、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1、数量关系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比较图形说明同源染色体一般形状、大小相似(性染色体除外),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和2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3或1和4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2和4或2和3也是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五、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时)则: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
13、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2n 种精子(卵细胞)。六、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其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此外,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14、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基因重组(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叉互换。七、有关曲线1、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2、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MI ,MII 重要时期比较时期有丝分裂MIMII 前期中期后期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3、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形成体细胞,没有联会、四分体的出现没有交叉
15、、互换现象;(2)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出现联会、四分体,有交叉、互换行为。(3)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有性生殖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体细胞,2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半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基因
16、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平行 关系(见下表)基因染色体1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2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染色体在体细胞中 成对 存在,配子中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3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研究方法: 类比推理 法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2.实验材料及其优点果蝇:(1)相对性状多且明显;(2)繁殖快,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易培养;(4)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3.研究
17、方法:假说演绎法4实验现象及分析(1)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2)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3)F2红眼:白眼=3 : 1符合分离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5理论分析(1)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无直接关系的染色体。(2)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果蝇染色体总数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成雌果蝇4对3对1对6+XX(同型)雄果蝇4对3对1对6+XY(异型)6测交实验验证过程测交结果:后代中红眼:白眼=1 : 1,符合分离定律。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
18、了基因在染色体上。7通过基因定位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课本32页)1.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与染色体上基因的对应关系(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第3节 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1、 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
19、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2、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2)性别比:一般为 1 : 1(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数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3、 ZW型性别决定方式:(1)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ZZ;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ZW(2)性别比:一般 1 : 1(3)常见生物:鸟类和蛾蝶类。4、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蜜蜂,雄性为单倍体,雌性为二倍体)5、环境因子决定性别
20、: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决定的,这些爬行类动物在发育的某个时期内卵的温度是性别的决定因子。当受精卵在22270C孵化时,只产生一种性别;当受精卵在300C以上孵化时,则产生另一种性别。只在很小温度范围内,同一批受精卵才会孵化出雌雄两种个体二、伴性遗传:1、定义: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2、基因型书写要求:常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正常(携带者)女性(),正常女性(),色盲男性(),正常男性()。3、三种伴性遗传
21、病的特点:(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患者女患者 隔代交叉遗传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女患者男患者 连续交叉遗传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3)伴Y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 父子孙4、 常见遗传病类型、特点及实例(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等,判断依据为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是常隐。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多指等,判断依据为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2) 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等,判断依据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患多于女患。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携带者)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