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 年高 语文 复习 信息 文本 阅读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考点1.表观点【考点突破】1.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出论及重要概念的句段。其次,找出(或确定)比种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大概念)。然后,筛选归纳关键信息,明确哪些是能表示概念本质属性(种差)的语句。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合并归纳同类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重复、冗赘信息;比较
2、信息;成因、背景信息;描写信息;作用、意义信息;举例的信息。以上六种信息直接影响下定义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最后,按照下定义的表达形式,整合上述信息作答。答题规范:XXX是的XXX。2.评价观点:即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判断”,二是“说理由”。既要有对几则材料的具体观照,也要有自己对它的加工和思考。首先,判断几则材料是否对于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倾向性,据此选出一个较为稳妥、理由充分的观点;其次,带着观点重读几则材料,寻找和筛选材料中相关的有力证据;最后,将所得理由进行概括、归类,分条呈现。答题规范:一个观点,加
3、上若干分条呈现的理由。观点要鲜明,观点要有证据,观点和证据要相互印证,证据要出自材料,表述要清晰、简明、概括性强,证据要丰富、充分。3.解题思维: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针对题目,要明确答出“不合理”或“合理”。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论述观点时不能架空分析,要依托文本。可以依据文本所论述的传统意义上文学性的局限性以及科幻小说的题材特性来阐述“不合理”,可以依据文本中的科幻小说的本质属性(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及科幻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互补性来阐述“合理”。易错点概括要点不分角度层次,缺乏整合意识缺乏整体上的共同话题意识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各则
4、材料的各个段落,虽然各有侧重点,但一定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大方向或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如果不具备共同话题意识,在把握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时,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对多则材料内容的把握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理解,组织出的答案就会偏离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如果没有共同话题意识,在分条组织出的答案里就会出现部分条目的内容不符合题目设定的关键词,或表述时词不达意、表述不准确的问题。没有把握材料的角度和侧重点非连续性文本兼具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所选的几则材料都属于一个共同的话题范围;二是每则材料因为自身的出发点、定位不同,会从不同的角度对话题进行阐释,各有其侧重点。材料的侧重点,往往决定了答案的
5、侧重点。考生在拟写主观题的答案时,往往叙述笼统模糊,抓不住重点,原因就在于没有把握住材料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4.增分策略强化整体话题意识,分清角度层面答题在这类题型中主要要有以下类型:条件原因类;建议措施类;意义影响类;比较分析类;探究启示类。具体策略如下:牢记共同话题意识非连续性文本几则材料既然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么在探究材料的个性时,时刻不要忘记其共性,那些看似讲述不同主题的材料,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考生在进行分析比较时,需要找出它们的共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材料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分析文本。提高阅读能力,深入理解把握文本内容,对文本既有
6、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理解。抓住筛选整合信息的两个原则由于把握文本内容类试题答题区间广,有时甚至包括文本的全部材料,考生在解答时应把握住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多则材料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的,其中每则材料的多个段落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二是各个段落各有不同角度和侧重点。然后再围绕主题梳理各则材料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强化角度分层意识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考生在答题时应该特别注意每则材料各自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以快速准确地寻找到答题区间。根据答题区间来组织答案,从而做到答案重点突出、角度清晰全面。寻找、发现文本的不同角度的常见方法注意文章中表示内容侧重点转换的标志性词语和语句,如指示代词、顺序词、范围(时间、
7、空间)词、类别词、关联词等,区别不同内容的重点。找出关键句、中心句,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等,提取不同文本的要点。强化审题训练要坚持问题导向,细化深入指导。关注答题语言表达的精准性,这一点与审题密切相关,研究历年高考真题的答题语言会大有收获。进行答题思路训练进行答题规范化训练,要理清思路,分条列述,每条简练概括,注意卷面书写。5.简答题注意分点作答,有理有据。答案一般由三到四条构成。答无定法,要认真审题,针对性答题;要多做题积累经验,提高应变能力。考点2.析论证【考查要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之一:在熟悉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
8、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分析材料论证方面的特点,考生既要对文本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提炼,还要辨明论点、论证思路结构、论证方法等,然后才能分要点组织出规范的答案,与原论述类文本考查论证的客观选择题侧重于信息的比对判断相比,更具有深度,综合性更强,更加凸显了整体阅读分析把握文本的能力。【考点突破】论证特点主要包括论证切入的特点、论证思路的特点、论证角度的特点、论证方法的特点等。分点作答,顺序可以先谈切入方式,再谈论证结构或论证角度的特点,最后谈论证方法的特点。答题要呈现明确的角度(如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大的方面)、知识点
9、(如驳论、对比论证等小的关键词),加以例证,表述力求清晰简洁。(一)思考方向论点:论点提出的位置特点;论点提出的角度方法。论据:丰富、新颖、典型;引用(古诗文),增加文化内涵。论证: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论证思路(论证方式立论式、驳论式)。(二)答题角度1、论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并列式。 采用的论证结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逻辑严密。2、论证思路。正论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驳论式:提出他人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就问题展开分析议论,最后得出结论。作者就问题展开议论,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结论。3.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证)、举例论证(例
10、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4、论证语言:严谨、活泼、文学性;逻辑严密,生动活泼;句式(设问等)。5、论述角度:立足于,围绕话题,从正(反)面展开论述。6、论据:新颖、典型。一、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使正确错误分明,
11、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4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5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三种:1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12、,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三、段内结构分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从哪些角度论证,注意论证中列举的事例,列举的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如第2题考核的结构段内的论证思路,注意观点和提出和列举的事例和论点的关系。四、在信息类文本的阅读中,论据的考核一般为论据能否支撑论点。如第1、3题考核的结构分析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注意分析“情意境”“材料二观点”的观点是什么,选项给出的论据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易错点快攻】念好“三字诀”,解决梳理论证思路过程中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1.读。现代文阅读中所有问
13、题的解决,最后都要回到“读”这个根本上来,论述类文本阅读也不例外。要强化阅读,要耐住性子读,沉下心来读,深入细致地读,勾画圈点地读。整体把握全文论证思路的阅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全文,看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以把握文章全貌;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读,用简明的一句话把段意标示出来,将全文压缩成几句话;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清晰的层次。局部段落论证思路的阅读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前提下更需要细读:看看全段有几个句子,每句讲的什么意思,句与句间有什么联系,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破。就是要破除思维定势。这个“定势”表现在:总以为议论文的结构都是“总分总”式,总以为开头就提出
14、论点(其实也有开头提出论题或者摆出批驳的靶子),总以为段的开头就是中心句,总以为结尾就是总结全文。虽然议论文结构有总体的规律,但具体到某一文本上是有变化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的。因此,答题时要破除上述思维定势,认真地从具体文本来思考。3.并。就是合并段落(句子)。论证思路题表面上看是“分”的问题,其实是“合并”的问题:文章中哪几段可以并为一层,段落中哪几个句子可以归为一类。论述类文本段落并不多,这个“并”说到底是文章中间两三个段落的合并问题,具体段落也是如此。如何“并”?就是能把有共同意思的内容归到一起,像中间段落如果是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完全可以“并”为一层。四、答题要领(1)分析结构思路类
15、试题,答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层次划分,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然后理清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层进关系还是对比关系等;再看提出或论证观点时运用哪些事例, 答题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连接,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一般的答题方式为“首先借助引出;接着通过,提出;最后指出”。四、把握与论据相关的四个方面。 (2)分析论证方法类试题,首先明确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具体例子,然后分析效果。(3)分析论证特征类试题注意从论点的提出、结构安排(开头、中间、结尾)、论证方法和语言特征角度分析。认真分析,理清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具体选出支撑论断的论据1.辨别论据类型。论据主要
16、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事实论据是从实践上证明论点,道理论据是从理论上证明论点。考生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2.明确各论据证明的论点(分论点)。要关注论据与论点是否对应,重点注意事实的。 3.论据在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选项往往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而设错。4.积累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考生要明确其内涵,要注意选项中比喻类比等形式的论据。考点3.判选择掌握筛选信息类题目选项设置的特点: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以片面
17、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如空间错位,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因果混乱。(强加关系)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此外还有递进、条件等逻辑关系的强加。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18、。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故意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 充分条件:只要就混淆程度深浅。一定要关注显示程度的副词,并与原文认真比照。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此
19、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答非所问。命题者摘取原文信息设置选项,但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曲解原文。命题者将原文中的词语、语句等信息故意作出错误的表述,设置为选项。遗漏信息。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故意遗漏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选项“错误”。指代不明。对原文中出现的代词或指代性短语,命题者设置的选项对其指代意义的表述模糊、不明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真题演练】一、广东省梅县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材料一:惩戒是具有教育意义的。首先,历史证明,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20、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当头棒喝”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特别强调。中国乡间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在一仰一俯之间,是惩戒,也让学生在“疼痛”中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身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杜威是主张尊重儿童的教育家。但杜威仍然认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马克吐温家里有一条规定:如果孩子犯错误,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并
21、战胜引诱的能力。”其次,从文化形态上看,对教育中惩戒现象有文化性的解释。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惩戒产生的负面影响被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对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可能就会容易得多。第三,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有了这一原则的存在,即使是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对那些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受处罚,他们也容易理解这一惩戒体
22、现的尊重和教育意义。同样,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最主要的理由:如果没有教育性的惩戒以制止某些错误行为,学生在许多事情上将只能通过成本更大的“自然惩戒”去学习。此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惩戒,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切身利益的教育秩序将难以有效维系。所以,“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惩戒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必要的惩戒有利于学生整体、健康地发展,比那种无条件放任学生的抽象的“人道主义”更加“人道”,而且最“现代”的国家如欧美诸国的教育实践也存在不同形式的惩戒。现代教育观意味着对惩戒实施的限制、规定,并未
23、否定惩戒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惩戒应被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善意和爱。(摘编自中国教育智库网)材料二: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立法方式规范教育惩戒权的行使,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用特定方式予以纠正。惩戒是为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在征求意见稿中,根据程度轻重,教育惩戒分为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