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创新 数学 类说课 大赛 一等奖 作品 教学 设计 精品 模板
- 资源描述:
-
1、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 教学设计精品模板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目目 录录 两角和正弦公式的折纸证法教学设计两角和正弦公式的折纸证法教学设计 一、折纸教学背景一、折纸教学背景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中职类学生数学基础极其薄弱, 数学学习兴趣严重缺乏。实际上数学 是有趣的,数学是在实践活动中提炼 出来的,让数学回归到实践活动中可 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也有 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折纸活动之中蕴含大量的数学知 识, 非常适合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折纸的直观功能让数学变得生动形 象,而数学也为折纸提供了广泛的理 论基础,
2、 因而折纸与数学有密切关系。 折纸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让 学生亲身参与问题的探索、分析和研 究思考的过程。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中职折纸数 学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从高一开 始进行针对中职生的初高中知识衔 接,然后逐步地寻找折纸与高中知识 的结合点,目前我校所开展的折纸课 已成为一个系统(参看附录 1)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 已初现成效:学生对于数学每每谈起 都不再是谈虎色变,而是兴致满满。 他们每每遇到数学课都会期待与折纸 相遇,显然折纸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欲望,目前发现折纸也能增强学生 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尤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是中等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
3、 拓展模块第一章第 1 节的内容,是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 组重要的三角公式之一。该公式的证 明需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以及诱导 公式进行证明,而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需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和诱导公式 进行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证明 又需要三角函数的定义,角的终边与 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向量的坐标表示 以及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方法。 显然想要完整地证明两角和的正弦 公式,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就是一 种挑战,本节课旨在利用折纸剪拼 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与 探究,最终直观地表达出两角和的正 弦公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通过已有的 折纸经验去思考数学知识的折纸表 达方法,
4、并通过折纸证明两角和的正 弦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折纸表达数 其是在折纸课后期的折纸工艺创作中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由此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折纸 教学有可推广性。依托于我校的课题 研究,我将本次说课的课题定为引入 两角和正弦公式的折纸证法。 学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通过折纸 深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及其折 纸剪拼法证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折纸剪 拼证明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授课班级为 14 设计班, 该 班学
5、生男女生比例为 3:2, 总体 活泼好动,数学基础薄弱,尤 其不喜欢纯理论的数学教学。 但他们拥有较好的美术功底, 由于折纸与艺术设计之间有相 通之处,所以他们很喜欢我所 开设的折纸数学课程。他们从 高一开始接触折纸数学课程, 已经有了较好的折纸数学探究 学习的功底,并在长期的折纸 数学探究学习中,大幅度提升 了他们初中数学与折纸相关的 理论知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也越来越强。 鉴于折纸数学教学以探究 学习为主,小组合作探究是比 较好的组织学习形式。为此, 我制定了数学课堂的分组座位 教法指导: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问题 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本节课 全程教学中都采取问题引发思考,思
6、考伴随 探究,活动引领学习的教学模式。利用折纸 这一载体将数学与操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将 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符合中职设计专业 学生的认知特长,也达到了提高创新意识的 情感目标。另外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观察与 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课前,要求学生回顾折纸教 学中曾提到关于角的正余弦的表达,勾股定 理的折纸政法,两角和正弦公式的表达。 课上,我把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进行合 作交流、操作实践、讨论分析,而教师只作 为引导者的角色,协助学生抽丝剥茧突破本 课的重难点,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看到学 生都在积极地动手参与,讨论分析,连平时 较为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课上,我也充分地利用多
7、媒体课件,视 a b c A B C y x MO P 表,注重男女生以及性格的搭 配,以活泼带动沉闷的学生, 以积极带动消极的学生。 频资料等教学手段来整合课堂,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学内容 操作思路与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回 顾 1、回忆两角 和 的 正 弦 公 式; 2、分析公式 中 的 一 些 特 点. 1、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为 下 一个环节 提供必要 的知识储 备。 探 究 1 1、 从上述公 式 中 可 以 看 出,要想通过 折纸证明它, 必须在折纸上 表现出sin, cos; 2、 围绕利用 矩形折纸
8、表现 sin,cos 展 开 课 堂 学 习. 1、 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 题,教师就只需做陪伴者即可; 2、 若学生不能够解决问题,则根据学生讨论、分 析、 尝试所达到的情况进行有梯度的问题提示, 教师做学生的引领者; 3、 问题提示(视学生情况有选择地提 示) ; 1) 想一想初中接触sin,cos时,通 过什么图形介绍的? 2) 既然直角三角形使我们接 触sin,cos的第一站, 那么我们就思考一下如何 1、教师尽 可能作为 陪伴者、 引导者的 角色与学 生一同完 成 本 环 节; 2、充分彰 显学生的 主体性, 让学生有 所思,有 才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直观地表达出si
9、n, cos? 3) 结合一下我们高中学习三角函数时曾经提到 三角函数线的内容去思考问题 2; 4、动一动,结合上述大家的所思所想所做,同学 们一起尝试在折纸上表现出sin,cos. A DC AB N O DC AB N O 注:如图可以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假设 ON=1, 设AON,则sinAN、cosAO 所动,有 所悟; 3、问题引 发讨论, 讨论引发 思考,思 考引发操 作探究, 操作探究 引发新思 路,让学 生有一个 开阔的思 维; 4、小组内 的合作与 小组间的 思维碰撞 让课堂变 得生动。 探 究 2 1、从探究 1 中我们我们知 道需要借助折 纸上的直角折 出一个直角
10、三 角形,并假设 直角的斜边为 1,其中一个 锐角为,则 两条直角边恰 好 表 示 出 sin,cos; 2、我们继续 分析回忆两角 和 的 正 弦 公 式,在公式中 我们还看到了 sin,cos, 接下来我们需 要思考如何在 折纸上表现出 cossin, sincos; 3、围绕在矩 形折纸上如何 表现出 cossin, sincos展 1、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 题,教师就只需做陪伴者即可; 2、若学生不能够解决问题,则根据学生讨论、分 析、 尝试所达到的情况进行有梯度的问题提示, 教 师做学生的引领者; 3、问题提示(视学生情况有选择地提示) : 1)在一张折纸中同时表
11、现出sin,cos,sin, cos并不困难,只需要折出两个斜边相同(斜边 长均设为 1 即可) 的形状略有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即 可, 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就可以表示出sin, cos,sin,cos; 但 是 如 何 能 表 现 出 cossin,sincos?请同学们思考; 2)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曾经讲过勾股定理的折 纸证法, 其中曾经提到过乘方在折纸的表达中用到 了正方形面积,而这里我们用线段长分别表达了 sin,cos,sin,cos,那么我们该怎样表 现cossin, sincos? 3) 请大家思考 仅有两个斜边 相同(斜边长 均设为 1 即 可)的形状略 有不同的直角 三角形能
12、否同 时表现出cossin,sincos(可借助勾股定 理的折纸证法进行思考)? 4、动一动,结合上述大家的所思所想所做,同学 们 一 起 尝 试 用 折 纸 表 现 出cossin, 1、 教 师 的引导与 组 内 互 动、组间 碰撞、师 生互动, 让课堂教 学内容自 然生成; 2、 整 个 环节教学 的流程由 问题引发 讨论,讨 论引发思 考,思考 引发操作 探究,操 作探究引 发 新 思 路; 3、 焕 发 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 情, 变 “要 我学”为 “ 我 要 学” ; G DC N E AB K M 开本环节的教 学. sincos. 探 究 3 1、 从探究 2 中我们知道直 接
13、用折纸剪出 四个斜边相等 (均设为 1) 且两组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 就 可 以 拼 出 cossin, sincos, 现在老师提出 一个问题:如 何利用矩形折 纸折出四个满 足要求的直角 三角形? 2、 围绕在矩 形折纸上折出 四个满足要求 的直角三角形 展开本环节的 教学. 1、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 题,教师就只需做陪伴者即可; 2、若学生不能够解决问题,则根据学生讨论、分 析、 尝试所达到的情况进行有梯度的问题提示, 教 师做学生的引领者; 3、问题提示(视学生情况有选择地提示) : 1)假设通过折叠在折纸上获得满足条件的四个斜 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且这四个直角三
14、角形的斜边 恰好围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四个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菱形 2) 菱形有哪些判定性质? 如: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 3)请同学们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折出满足 条件的四个直角三角形;4)如果仍然不能折出, 请参考勾股定理的折纸证法, 我们曾用正方形折出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想想它能为我们带来哪些 提示? 如: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来自于折纸的四个直 角; 折叠过程中需要想找到折纸的中心; 通过折纸 的中心任意折叠获得一条经过折纸一组对边的折 痕,并将折痕进行对折获得第二条折痕等等; 5)动一动,结合上述大家的所思所想所做,同学 们一起尝试用折纸折出四个斜
15、边相等(均设为 1) 且两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予以证明.(此处可以 观看微视频) 附图: 1、 教 师 的引导与 组 内 互 动、组间 碰撞、师 生互动, 让课堂教 学内容自 然生成; 2、整个环 节教学的 流程由问 题引发讨 论,讨论 引 发 思 考,思考 引发操作 探究,操 作探究引 发 新 思 路; 3、焕发学 生学习数 学 的 热 情, 变 “要 我学”为 “ 我 要 学” ; O DC AB F O DC AB E 图 1 图 2 H G F O DC AB E H G F O DC AB E 图 3 图 4 探 究 4 1、 探究 3 中 我们已经折出 了四个斜边相 等 (均设为
16、 1) 且两组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 并且很容易看 出它们的斜边 一起围成了 1 个菱形; 2、 探究 2 中 我们则利用四 个 斜 边 相 等 (均设为 1) 且两组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 拼出了两个矩 形,面积分别 为 cossin, sincos; 3、 将探究 2 中所使用的四 个直角三角形 换成与探究 3 中完全相同的 直角三角形, 仔细观察两组 图形,你能通 1、若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讨论、分析、尝试解决问 题,教师就只需做陪伴者即可; 2、若学生不能够解决问题,则根据学生讨论、分 析、 尝试所达到的情况进行有梯度的问题提示, 教 师做学生的引领者; 3、问题提示(视学生情况有选择地提示)
17、 : H G F DC AB E G DC N E AB K M 1) 通过两组图形, 你能够从视觉上获得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两组图形中的空白区域显然相等. 2)第二组图形中的空白区域总面积显然为 cossin+sincos. 那么第一组图形中的菱形空白区域如果能够表示 为)sin(,显然就能够直观地得出两角和正弦 公式)sin(=cossin+sincos.因此我 们现在的耽误之急就是计算菱形空白区域的面积; 3)菱形的面积公式有两个:S边长高,S边 长 2 菱形的内角)sin(,我们知道第一组图形中的 1、教师的 引导与组 内互动、 组 间 碰 撞、师生 互动,让 课堂教学 内容自然 生
18、成; 2、 整 个 环节教学 的流程由 问题引发 讨论,讨 论引发思 考,思考 引发操作 探究,操 作探究引 发 新 思 路; 3、焕发学 生学习数 学 的 热 情, 变 “要 我学”为 “ 我 要 学” ; 过它们获得两 角和正弦公式 吗? 菱形边长为 1, 利用第二个公式可以知道空白区域 的面积可以表示为S边长 2 菱形的内角)sin(=菱形的内角)sin(,现在只需 确定菱形中有一内角恰好为即可;从图中我 们很容易可以分析得出这一结论; 4)获得两角和正弦公式的直观证明. 六、课后评价六、课后评价 七、反思本堂课的设计七、反思本堂课的设计 量化评价表量化评价表 所属小组_ 评价人_ 最喜
19、欢部分 讨论分 析 动手参与 最佳组员 每部分最佳组员 每部分你给自己 打多少分? 最大收获 最大不足 有何建议 我认为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思考, 主动反思。在设计上做到了“数学与操作 实践相结合,四个探究活动一环扣一环, 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及时引导,根据学生 的反应生成一堂趣味横生的数学课” ,本 设计主要突出三个特色, “设计活,有层 次、有递进;学生活,有交流、有互动; 课堂活,有探索,有生成” 。 八、 【板书及课室设计】八、 【板书及课室设计】 黑板设计格局黑板设计格局 课室设计格局课室设计格局 中职折纸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多媒体屏
20、幕区 学生最终成 果展示区 (展示结果 顺序号) 1 2 3 4 5 6 7 【设计说明】从学生人数方面考虑将学生分成七组,依 次命名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七组,每组是四 张台并在一起围坐 6 人(个别组不足 6 人) ,将七组摆 成肋骨型。这样既便于小组合作,又确保老师照顾到每 一个学生, 师生的的交流空间和生生的交流展示空间都 增大了,同时减少学生对课堂的恐惧感。分组是充分考 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男女性别、学生性格等各方面的 因素,尽可能达到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互补,又使得组 间差异不大的效果. . 教学 安排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课时安 排 教学安 排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课时安 排 第一
21、课 折纸数理学的缘起与 发展 3 第十三 课 用折纸剪拼的方法证明勾股 定理 4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课 程 数学 学时安排 1 课时(40 分钟) 年 级 2014 级 所选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广全主编 数学 (拓展模块)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第二 课 折纸公理与尺规作图 3 第十四 课 用正方形折纸做尽可能大的 无盖长方体纸盒 2 第三 课 芳贺定理 2 第十五 课 用矩形折纸折尽可能大的菱 形 2 第四 课 折纸求任意三角形的 内心 2 第十六 课 用折纸剪拼方法证明两角和 的正弦公式 1 第五 课 通过折纸分解图形 3
22、第十七 课 折纸建构、 初识正四面体 (用 信封折出正四面体) 2 第六 课 折特殊角 2 第十八 课 用多张矩形折纸制作尽可能 大的正四面体 2 第七 课 折特殊三角形、 菱形及 等腰梯形 4 第十九 课 制作“凯利环” (Kaleidocycle) 2 第八 课 填补图形游戏 2 第二十 课 用折纸制作对比几何画板制 作圆锥曲线 4 第九 课 七巧板游戏 1 第二十 一课 制作漂亮的便签条 2 第十 课 补位合成图形 3 第二十 二课 制作美丽的礼品盒 2 第十 一课 折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 制作足球 2 第二十 三课 折纸拼图工艺品制作 4 第十 二课 用折纸方法证明三角 形的内角和 1
23、 1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者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 一个融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教法学法于一体的情境性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从感受双曲线入手, 围绕“观察双曲线感知双曲线定义双曲线领悟双曲线运用双曲线”这一主线展开 教学,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课前学生先登录教学平台观看 Flash 动画,包括椭圆的形成过 程、模拟拉链实验,课堂上通过几何画板自主动手实践进行科学验证,课后通过网站的不 同难度题组强化训练,巩固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符合感情上升为理性的认 知规律。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 1教材地位教材地位 圆锥曲线是中职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许多几何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