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2含答案解析 2024 新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2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
2、,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强劲而发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廷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六月戊申,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璃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3、。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璃谢不及。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吏受赇抵法,与帝王徇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
4、忘本/B.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C.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D.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亥,干支记日法。干支纪日法是汉族民间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是农历的一部分。B.“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作对帝王
5、的敬称。C.顿首是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D.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以及监察各级官员,长官即大理少卿,位九卿之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德彝认为当时世上无人才可向朝廷举荐,太宗对他提出批评,认为用人如同使用器物,应各取所长,不是世无人才,而是他不识人才。B.太宗年轻时喜爱弓箭,自认为收藏了许多优良的弓,对弓的好坏了解很多,但工匠的论述使他知道自己以前的认识很有限。C.太宗曾与侍臣讨论周朝统治长久、秦朝统治短暂的原因,萧璃从取天下的角度分析,太宗则强调取得天下后,治国应顺应民意。D.太宗曾以胡商剖
6、腹藏珠、鲁人搬家忘妻为喻,告诫臣下为官不能忘记根本,切不能利欲熏心,贪赃枉法,避免被世人耻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5面对长孙顺德贪污腐败一事,太宗是如何处理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者,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
7、者,曰伏道。故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何则?正道之城,坚城也;正道之兵,精兵也。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伏道,则无城也,无兵也。攻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守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亦木偶人是也。所谓正道者,若秦之函谷,吴之长江,蜀之剑阁是也。昔者六国尝攻函谷矣,而秦将败之;曹操尝攻长江矣,而周瑜走之;钟会尝攻剑阁矣,而姜维拒之。何则?其为之守备者素也。刘濞反,攻大梁,田禄伯请以五万人别循江淮,收淮南、长沙,以与濞会武关。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李愬攻
8、蔡,蔡悉精卒以抗李光颜而不备愬,愬自文成破张柴,疾驰二百里,夜半到蔡,黎明擒元济。此用奇道也。汉武攻南越,唐蒙请发夜郎兵,浮船牂牁江,道番禺城下,以出越人不意。邓艾攻蜀,自阴平由景谷攀木缘磴,鱼贯而进,至江油而降马邈,至绵竹而斩诸葛瞻,遂降刘禅。田令孜守潼关,关之左有谷曰禁,而不之备,林言、尚让入之,夹攻关而关兵溃。此用伏道也。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况守一国、攻一国,而社稷之安危系焉者,其可以不知此三道而欲使之将耶?(节选自苏洵权书攻守)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
9、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B.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C.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D.岑彭攻公孙述/自江州溯都江/破侯丹兵/径拔武阳/绕出延岑军/后疾以精骑赴广都/距成都不数十里/7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鸣金,中国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停止进攻或撤退的信号。B.“而周瑜走之”和“双兔傍地走”(木兰诗)两句中的“走”意思相同。C.“以五万人别循江淮”和“奉事循公姥”(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循”意思不同。D.“而不之备
10、”和“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而”都表示转折。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运用不同战术对战争胜负影响巨大。用正兵战术,战局胜负难料;用奇兵战术,取胜概率过半;而用伏兵战术则可全胜。B.作者认为,六国进攻函谷关失败,曹操没能攻下长江,钟会未能攻下剑阁,是因为领兵的将帅不善用兵,只使用了正兵战术。C.田禄伯收取淮南、长沙以后,到武关与刘濞会合;李愬先攻破张柴村,再半夜袭击蔡州。二者都是用奇兵战术取得胜利的战例。D.马邈和刘禅被邓艾所降,是因为邓艾善用伏道;田令孜驻守潼关,被敌军夹攻而败,是因为他没有做好守备,让对方有机可乘。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1、语。(1)攻正道而不知奇道与伏道焉者,其将木偶人是也。(2)而社稷之安危系焉者,其可以不知此三道而欲使之将耶?10什么是正道、奇道和伏道?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铦,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不舍人不休,傅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
12、形也。卫君跣行告溯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蒲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
13、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赵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注倍:通“背”,违背。刿:割,刺伤。铦(tin):锋利。土:通“杜”,堵塞。底:通“砥”,磨砺。队:同“堕”,毁坏。1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B.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
14、/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C.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D.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1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后起者藉也”与“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藉”字含义相同。B.干将,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师,与妻子莫邪铸出两把名剑。文中干将、莫邪都指剑名。C.“何以知其然也”与“儿渺然不知所往”(促织)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D.“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与“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两句中的“
15、以”字含义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认为,国君如果善于顺应时势、倚重天时,那么成就大事的机会就增多了。B.卫国国君在卫国遭到赵国的袭击时,仓促间披头散发逃到魏国求援军。C.魏王亲自披甲带剑,为卫国出头,向赵国挑战。卫国乘机重整旗鼓,北向攻赵。D.齐国率先联结韩、魏讨伐秦、楚,挑起了大国间的争斗、交锋,从而被天下埋怨。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15苏秦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劝谏齐闵王要善于借助外力成就功业的呢?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
16、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注,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孟尝
17、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善,受之乎?
18、”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发漂:喻微小。16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B.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C.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D.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17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战国时拥有某种才能而依附权贵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