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强化练习题 5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强化练习题 5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强化练习题 5套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 新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强化 练习题 套汇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强化练习题1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选自老子四章)材料二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2、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
3、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下列对材料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喜刑
4、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B.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C.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D.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和成语“党同伐异”中的两个“伐”意思不同;“良贾深藏若虚”和成语“余勇可贾”中的两个“贾”意思不同。B.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由此可知韩
5、非出身侯门,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C.刑名,指战国时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在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如孔子、屈原、廉颇、蔺相如、管仲、苏秦、荆轲等。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学者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选文中“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老子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B.韩非治国有独到见解。主张依法治国,任用贤能之士,反对君主用
6、权势驾驭臣子。C.韩非擅长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正之人不被容纳,又考察历史得失变化,撰写大量著作。D.司马迁评价客观公正。他对老子、韩非的评价不偏不倚,既点明两人优点,也指出两人不足。4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5材料二中,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了孔子哪三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
7、,以卒待之。(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魏伐赵,赵急,请救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纪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撼,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
8、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孺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6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画相应位置。齐使田忌将A而往B直C走D大梁E魏将
9、庞涓F闻之G去韩而归。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任命为将,“上使外将兵”的“将”表示率领,两者意义和用法不同。B.三晋,指赵魏韩三国,三国原属晋国,后来一分为三,故以“三晋”称这三国。C.度,意思是估计,与答司马谏议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的“度”意思不同。D.“读其书未毕”与“群贤毕至”(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毕”字含义相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将援助赵国,孙膑推辞,并推举田忌担任主将,自己担任军师。B.田忌本来想要前往赵国,与魏军一战,但孙膑认为齐军应当向大梁进军,这样既
10、可以救赵,也能使魏军疲惫,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C.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去救援,齐军再次进军大梁,以迫使魏军回撤。D.齐军在马陵之战中,采用了减灶计,使庞涓骄傲轻敌,于是庞涓丢下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最终被齐军击败。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10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攻其所必救”“勇怯,势也”的观点的?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
11、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泰,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材料二: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刘备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
12、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于其战巨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既全巨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动兵尽于巨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故寡弱之师,入之易耳。”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
13、蹑其后,覆之必矣!”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帛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鸣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节选自苏洵项籍)【注】章邯:秦朝将领。后文的王离、涉问亦是。罴:熊的一种。1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画相应位置。既全A巨鹿B而犹徘徊C河南新安间D至函谷E则沛公入F咸阳G数月矣。1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寸,少的依仗,小的实力。因“尺”
14、“寸”都是较小的单位,所以“尺寸”多指距离短、数量少、力量小等。B.夫,语气词,与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夫”用法不同。C.明,明确,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明”意义相同。D.拒,据守,把守,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距”意义相同。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前期的项羽在极短的时间里便灭掉了强秦,称霸一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有值得肯定的一面。B.苏洵认为,项羽虽然在巨鹿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但对此战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乘胜前进,最终导致失败。C.苏洵认为,项羽为救助赵国而放弃抢占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这表现出他为人仗义的一面。
15、D.材料二结尾,苏洵含蓄地将项羽比作一个小气的人,他的做法就像为一点小家产而闭门不出,非常短视。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2)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15司马迁和苏洵对项羽失败原因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桥【注】拂。迫胁于乱时,穷居于暴国,而无所避之,则崇其美,扬其善,违其恶,隐其败,言其所长,不称其所短.以为成俗。诗曰:“国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此之谓也。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
16、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纳之,是事暴君之义也。若驭朴马,若养赤子,若食馁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变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节选自荀子臣道)材料二: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17、?”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青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樽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节选自孟子君臣之道)【注】桥:通“矫”,纠正。16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画相应位置。今也A为臣B谏则不C行D言E则不听F晋泽不下G于民。1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指处境艰难,与赤壁赋中“羡长江之无穷”中的“穷”词义不同。B.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与劝学中“輮以为轮”的
18、“輮”用法相同。C.是,形容词,正确,与琵琶行并序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是”词性不同。D.视,指对待、看待,与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峰”中的“视”词义不同。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君主分为“圣君”“中君”“暴君”三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君主分别陈述了相应类型的为臣之道。B.想要改变暴君就要注意方式方法,学会利用不同情境对其进行不同的规劝,这样就能直接把自己的意愿实现。C.臣子离开的时候,君主把他捆绑起来,使他去的地方困顿不堪,立刻收回他的封地,这样就会使君臣相仇。D.相较于材料一荀子的文章,材料二孟子的文章语言平易近人,简洁生动,更易于读者理解。19把材料
19、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端志而无倾侧之心。(2)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20两则材料都在谈论“君臣之间的相处之道”,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句意: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非为人口吃”,“口吃”是韩非的特点,之间不断开,排除BD;“俱”是“事”的状语,“俱事荀卿”是介绍两个人都是荀卿的学生,之间不断开,排除CD。故选A。2答案:D解析:A.正确。夸耀;讨伐、攻击。句意:自我
20、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B.正确。C.正确。D.错误。“列传主要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如孔子、”错,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故选D。3答案:B解析:B.“反对君主用权势驾驭臣子”错误,原文第三段“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意思是“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可知只是韩非痛恨君王不能凭借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故选B。4答案:(1)(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2)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
21、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解析:(1)“赘行”,赘瘤;“物”,人们;“处”,为,做。(2)“疾”,痛恨;“务”,致力于;“执”,掌握。参考译文:材料一: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
22、道的人不这样做。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材料二: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外表看上去却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
23、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老子是一位隐君子。社会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志向不同,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