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网格式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7508084
  • 上传时间:2024-02-1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1.9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网格式教案).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科学 声音的奥秘 2024 新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声音 奥秘 网格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下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9.声音的产生【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未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2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的第1课内容。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本课从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出发,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产生的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

    3、究与发现活动,使其学会在“做”中学。本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观察不同的发声物体,比较、归纳出发声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感知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学会辨别和描述不同声音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运用声音产生的概念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同时结合不同动物的发声方式进一步深化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多方

    4、面的能力。【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声音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对声音形成了最直观的感受,生成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也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取了一些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前概念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他们大多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所以,带领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真正奥秘,并且将发声物体振动可视化,实现学生前概念的正确转变,这恰是我们本课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感受丰富的声音,理解声音可以传

    5、递信息。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聆听不同动物的发声,认识动物不同的发生方式。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2通过探究实验,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画图的方式表达实验结论。3能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结论,解释音叉激水和水鼓的现象。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与同学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声音有关的生活现象。【教学重点】观察和发现物体发生的共同特征,分析和归纳物体发生与振动的关系。【教学难点】将物体

    6、发生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实验记录表、教学ppt。学生材料:保鲜袋、钢尺、音钹、塑料瓶、泡沫屑、水、水槽、音叉、水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音频导入,感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刚刚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生活中到处都有声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是什么声音,传递了什么信息?2播放音频:闹钟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3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表达了什么意思?4小结:看来,声音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不停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7、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5板书课题:9.声音的产生1认真聆听播放的声音,思考这些声音所传递的信息2.汇报所听到的声音,以及所表达的意思。闹钟声-起床时间到了汽车喇叭声-有汽车来了,注意安全狗叫声-有陌生人来了打雷声-要下雨了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知,了解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从而引出研究内容。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1提问:(出示保鲜袋)同学们,刚刚听了那么多声音,现在你能用保鲜袋制造一个声音吗?2.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用一个动词概括是什么?3全班活动,要求: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

    8、小。4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概括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动作方式,是什么?5.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相关动词。敲、打、拍、吹、摩擦等6.提问:通过敲、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都可以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不同的方式都可以使物体运动产生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7谈话:(出示实验器材)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样实验器材。仔细看看都有些什么?这些物体不动时,它会发出声音吗?你有什么办法分别让它们发出声音呢?8教师随机指导,完善并讲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A、摸喉咙(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感受)B、钢尺(一手在桌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一手向下按住钢尺另

    9、一端,松开。)C、 音钹 (敲击音钹三下,然后轻轻按在肚子上)D、 泡沫和矿泉水瓶 (把泡沫屑放在空的矿泉水瓶中,然后对着瓶口吹,泡沫的运动)9提问:要想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可以发出声音,我们就要观察研究这些物品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点。因此,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总结:一个物体发声时,它的运动轨迹有什么变化?10.出示实验记录单并举例示范。举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感受。我们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喉咙在发声时的运动轨迹。11.ppt出示实验要求看,发声物体有什么现象产生?摸,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发声物体,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运动。画,画出发声物体发声时的运动轨迹。说,不发出声音时的

    10、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12.教师巡视学生实验并指导13.教师适时作出引导,使学生注意观察发声物体运动轨迹的变化。14.提问:通过这几个活动,对于“物体必须怎样才能发出声音?”你有什么想法?15小结:物体受力以后,上、下、前、后、左、右做快速地来回往复运动,我们称之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16谈话: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会消失吗?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改变上面的实验去证明?哪位同学来试试?17交流:通过刚才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18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有振动就有声音;振

    11、动停止,声音消失。1学生代表示范让保鲜袋发出声音,并用一个动词概括2全班同学尝试用保鲜袋发出声音(每人一个)3.学生演示自己的方法,并用动词概括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5.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并思考,由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并演示让它们发出声音的方法。6学生实验:按要求进行下面5个发声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跟着它发声时的运动轨迹来画图,完成记录单。7. 实验结束,小组汇报各小组的发现。8.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学生回答,上下左右快速运动)9.学生示范如何使发声中的音钹、钢尺、气球、喉咙和音箱停止振动。10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学生回答: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设计意图:“让保鲜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鼓励学

    12、生先“思”后“做”,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要求对5种发声物体进行活动,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跟着物体发声时的运动轨迹来画图,对记录单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又通过反证使学生认识到振动停止,声音消息,加深学生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认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中进行比较与分析五种物体发出声音时现象的共同现象特征,有利于学生得出结论。三、 运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原理,解释

    13、音叉激水和水鼓现象1描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些振动有时还能带来很奇妙的现象(展示音叉和水鼓)演示1:依次走到部分同学耳朵边,用锤子敲击音叉的侧面。演示2:用鼓槌敲击鼓面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思考1:敲响音叉后,接近水面,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思考2:在鼓的表面倒上一点水,用鼓槌敲击水鼓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4教师演示音叉激水、敲击水鼓。5追问:物体的振动带来了什么神奇现象?你如何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刚才的现象呢?6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学生回答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猜测3学生观察4.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现象,作出解释。(预设学生回答:音叉振动,引起水面振

    14、动;鼓面振动引起水珠振动)四、 认识动物不同的发声方式1谈话: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那么,大自然中的动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发出声音的呢?请看视频。2.播放视频动物的叫声。3交流: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4. 教师PPT总结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类、鱼类发声的方式。5小结:无论人、动物、还是生活中的各类物体,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 学生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有利于生动形象的为学生解释自然界动物是如何发声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本节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知识点的前后呼应。五、 拓展应用六、1 拓展练习1.解释贝多芬的的故事:晚年利用振动

    15、感受音乐。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谈话: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关于声音的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1. 学生解释贝多芬利用振动来感受音乐。2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9.声音的产生 动作方式:拍 敲 摩擦 振动 声音 吹打 振动停止 声音 停止 10.声音的传播【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观察描述、归纳总结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16、。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

    17、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课。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设计了以下不同

    18、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与学生交流我们能听到铃声和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以类比实验活动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从观察鼓面振动引起其他物体振动的传递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外部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动手制作“土电话”,研究它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

    19、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2知道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3认识耳朵的构造,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科学探究:1.比

    20、较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分组观察纸屏振动实验,在描述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类比认识鼓膜的振动。3联系生活,制作“土电话”, 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科学态度:通过对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点】认识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现象与特征。【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真空抽气装置、手机、防水袋、水槽、水、小鼓、鼓锤、纸屏、塑料泡

    21、沫小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聚焦问题,导入新课1谈话: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走向教室,这说明了什么?2.谈话: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为声音的传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声音的传播)1学生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铃声能传入我们的耳朵。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聚焦问题,开门见山的引起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向,并得出结论。二、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1 播放一段音频,提问学生:你听到了音乐了吗?2提问:声音到你耳朵这段距离,是通过什么传播的?3谈话:原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是

    22、通过空气听见声音的?(板书:空气) 4提问:这么多情况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那如果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的状态,还能听见声音吗?5师:那我们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听力的挑战?(视频:重复播放闹钟消声的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有条件的学校改可为现场演示)7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6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7过渡:刚才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8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ppt出示书本上固体传播声音的实验步骤,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三名

    23、同学把耳朵贴在不同的部位,再听一听9.提问: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来保证实验的效果。10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固体) 12过渡:空气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13谈话: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到密封袋中,然后放在水里,如果还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如果不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13教师演示实验。 14谈话:我们看见有人在钓鱼的时候,都要静悄悄的就是因为?15.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补充完整(声音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播)16过渡:在刚才的三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声音无论在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都可以传播声音,它都只朝着一

    24、个特定的方向传播吗?1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向:四面八方)17.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四面八方传播。1学生听音乐回答2学生交流回答(空气)3.学生回答答案预设: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等。4.学生静坐,仔细聆听视频中(或教师实验)中铃声的变化,思考原因。5学生观察后回答(答案预设:声音越变越小,直到最后声音几乎听不见。主要原因是因为空气越来越少,到最后空气几乎没有)6学生交流讨论(答案预设: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空气中能传播声音)7学生预测固体中是否可以传播声音8学生交流讨论敲击桌面时要轻轻敲击。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9.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10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固体可

    25、以传播声音。11学生做出猜测12.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学生回答,能听见声音,说明水中也可以传播声音,听不见说明水中不能传播声音)13.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水是否可以传播声音。14.学生回答: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15.学生回答:不是,是四面八方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和演示实验穿插进行,让学生能有松有驰的研究完成三个问题,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能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三、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那我们通过哪个器官听到声音的呢?2.根据学生回答3提问:关于耳朵你知道些什么?4.(出示耳朵模型及ppt)看来同学们对耳朵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一个耳朵模型,我

    26、们一起来完整的认识下耳朵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5.谈话:根据这个模型和ppt图片,我们一起简单画一画耳朵的结构好不好?先是我们能看见的耳廓然后是小管道(外耳道)像鼓面一样(鼓膜)然后是我们人体最小的骨头,由三块骨头组成(听小骨)然后像蜗牛形状的(耳蜗)最后就是听神经,传递给我们的大脑。(老师在黑板上板书)6.谈话:这些结构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耳朵各部分的作用)6.视频中说鼓膜有什么作用?7.因为鼓膜在耳朵里,我们看不见,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模拟下耳膜,这是一个纸屏,上面还有一个泡沫小球,一个小鼓,请你拎起小鼓,鼓面对准纸屏,连续敲击,观察纸屏和小球

    27、的变化。8.交流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追问:为什么小球会跳动?9.总结:其实这个纸屏相当于我们耳朵的鼓膜,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1. 学生回答:耳朵2.仔细观察耳朵模型和ppt图片,用简笔画的形式在记录单上跟着老师一画一画耳朵的构造。3仔细聆听视频介绍,明确耳朵各部分的作用。4.学生回答:引起振动5.学生根据要求分组实验,观察纸屏和小球的变化。6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小球在跳动。7.思考小球跳动的原因: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声波传至纸屏,纸屏振动 小球振动。设计意图: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详细的描述实验现象,在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通过类比认识,让学生了解看不见的鼓膜的振动作用。三

    28、、 制作土电话1.谈话:老师这个有个玩具(出示土电话),你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2.提问:它为什么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呢?3.谈话:你想不想也有一个你自己的土电话呢?我们来看段视频,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因为时间关系,课后完成,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制作。1.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土电话的使用2.学生思考并回答:棉线可以传播声音。3.观看视频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土电话,这样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板书设计】 10.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方向:四面八方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

    29、蜗听神经(图片的形式)11.不同的声音【课标落实】【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

    30、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未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变化。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教材分析

    31、】学生每天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物体的振动,然后这些声音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到耳朵,被人体感受到。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却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问题,特别是在音乐课上,这些问题更加凸显。本课继前两课研究与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获得一个较完整的对声音的认识。 本课围绕“不同声音的区分与辨识及与物体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做猜声音的游戏,认识到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具特点,进而延伸出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形成探究声音不同之处的兴趣与动机。第二部分,分别制造音量、音调不同的声音,对比分析音

    32、量、音调不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小组合作击打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合奏一首乐曲。第四部分,认识噪声,交流讨论保护听力的办法。【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2 区分音调和音量。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声音的音调、音量与什么因素有关。2.能利用不同的音调和音量制作简单乐

    33、器。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的制作与演奏游戏中运用相关概念,形成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乐于分享与合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认识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教学重点】能辨识声音在音量、音调方面的区别,了解声音与发生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物体声音不同的特点设计制作发生装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眼罩一个,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小皮鼓,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敲击棒,装有不同水试管、试管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活动导入,聚焦话题1提问: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你能说说你都知道了

    34、什么呢?2谈话: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声音的知识。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游戏规则:找一位同学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学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对这位同学说一句话“猜猜我是谁”,让这位同学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如果猜对了,其余同学击掌一下。)注意:随机请5位左右的同学,邀请时仅仅拍拍肩膀3提问:你们是根据什么猜的这么准确?4小结:每个人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有特色,声音有高低的变化,声音还有粗细变化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同的声音。5板书课题:11.声音的产生1学生思考回答问。(答案预设: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学生根

    35、据游戏要求活动,猜猜我使谁?3学生交流猜测的依据。(答案预设: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XXX的声音很细,XX的声音很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声音入手,初步感知声音的不同,聚焦探究的问题。二、探究影响发出不同音量的相关因素1(放一段相同的音乐,放两次强弱不同)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两段音乐?听听有什么不同?2.科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音量)3提问:那么音量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猜一猜。4谈话: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拿出小鼓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一下,仔细听声音有什么不同。5. 提问:为什么用力大的时候,声音就大(强),用力小的时候,声音就小(弱)?6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

    36、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得借助一个小助手。(小纸屑)7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纸屑,先用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2)再用大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比一比,有什么不同。8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等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演示实验)9.谈话:纸屑跳得高,说明振动后纸屑跳起的距离大,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比较大,(教师配以手势);纸屑跳得低,说明振动后纸屑跳起的距离小,说明此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比较小,(教师配以手势)。10提问:现在看来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1.学生聆听音乐,思考并回答两次音乐有什么不同。(答案预设:声音大小不一样,强弱不一样)2学生预测(

    37、答案预设:与用力的大小有关。用力大,音量就大;用力小,音量就小。)3学生分组实验,辨别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4. 交流音量的变化。(答案预设:用力大的时候,声音就大(强),用力小的时候,声音就小(弱)5.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6.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思考原因7.汇报交流(答案预设: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低,声音弱;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很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很低,声音弱;)8.学生总结:跟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较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较小,声音越弱。设计意图:把不能看到的振动,通过纸屑进一步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三、探究影响发出不同音调的相关因

    38、素1谈话: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PPT钢琴曲)。声音有什么特点?2谈话:声音中除了有强弱的变化,还有高低的变化。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音调)3.过渡:你会制造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吗?现在提供给你们器材,水量不等的瓶子、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想想看,怎么去做?4友情提醒:用相同的力去做下面的实验,使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敲击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完成记录单。5交流: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6提问:这些发出音调高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音调低的物体呢?7.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长度不同

    39、的塑料管,制作小乐器,合奏一小段音乐,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1学生聆听声音,思考声音的特点2交流:(答案预设:声音有时低,有时高;声音有时悦耳,有时刺耳;声音有时好听,有时难听)3.思考怎么做这个实验4.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记录单5汇报交流:水少的瓶子、长度较短的管子、长度较短的铝片音调高。6.学生观察并回答(预设学生回答: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 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7. 学生小组合作。上讲台来展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松紧、粗细、长短等有关。这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做有效的探究。四、噪音的来源

    40、、危害以及保护听力的方法1提问:音乐非常的美妙,听起来很舒服,你有听过让你不舒服的声音吗?2老师这里有几个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几个噪音(喇叭声.),你有什么感受?3谈话:这些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和废水、废气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长期遭受噪音侵扰,对人体危害很大。(出示噪声相关资料)请同学们阅读相关资料。3交流: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4. 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5听力非常的重要,请你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谈一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1. 学生交流(喇叭声等)2学生汇报3学生说一说噪音的危害4学生分组讨论(答案预设:不随便挖耳朵,不长时间带耳机,不制造噪音,必要的时候可以带耳罩保护)设计意图: 阅读资料也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出示噪音相关资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科学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噪音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丰富了科学学习方式,提高科学学习的效率。 【板书设计】 11 不同的声音音量: 声音的强弱叫音量。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噪音: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声音的奥秘 - 2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网格式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508084.html
    QX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