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下).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下).pdf》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西方 重要 国家 考点 汇总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 (下) 4 俄国(苏联)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 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 2、主要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改变了社会性质)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
2、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 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19 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 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 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1917 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 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 内:
3、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3、军事:组建红军。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经济: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农 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历史意义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内忧外患(叛乱、干涉) 2、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 ; 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3、评价: 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保障了军事胜利。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年)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1 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 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2、内容:
5、 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 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 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 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适 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2 年组建苏联 1924 年列宁逝世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1、背景: 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2、过程: (1)经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5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 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计划经济。 1927 年1937 年实现农业集体化 成就: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 ;实现农业集体化 问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消费品供 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 (2)政治: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
7、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6 年宪法的颁布 、 背景: 苏联社会的重大变化: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 、目的:把重大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内容:A.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C.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意义: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B.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政治上过 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4、评价:在战争期间和国
8、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 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五、二战前后的苏联 (一)二战前 1938 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 顾之忧。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1941 年 10 月1942 年初)的胜利; 1942 年初中、美、英、苏等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冬1943 年 2 月) :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 德黑兰会议;雅尔
9、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1945 年 4 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1945 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围 歼东北的日本军队。 (三)二战后初期 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 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 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 12 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领导 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 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 控制社会主义阵营;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49 年在苏联的
10、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六、苏联的改革历程(伴随美苏争霸 50 年代1991 年)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苏为守势) 1、切入: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 2、内容:经济领域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 3、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 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 1、内容:经济领域: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2、成效: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
11、,成为 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失败原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 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 1988 年起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 年局势动荡: 实行多党制;经济滑坡;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党内斗争尖锐化和 公开化。 七、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 (一)背景:戈
12、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二)过程 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 原因:直接原因:1991 年 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 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 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 影响: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 1991 年 12 月 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991 年 12 月 22 日,11 国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三)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
13、势; 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七、今日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5 日本 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 七世纪中期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仿效欧美 (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民族危机:1853 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 质的政权) ,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 (三)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