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下).pdf

  • 上传人(卖家):汀枫
  • 文档编号:749992
  • 上传时间:2020-09-17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56.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下).pdf》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西方 重要 国家 考点 汇总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 (下) 4 俄国(苏联) 一、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 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 ; 2、主要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 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 性质: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改变了社会性质) 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帝国

    2、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 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 19 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 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 年策动外蒙古独立; 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1917 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 年十月革命 (一)背景 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三)巩固政权的措施 背景: 内:

    3、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外:协约国武装干涉 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 3、军事:组建红军。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经济: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农 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历史意义 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3、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四、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列宁时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内忧外患(叛乱、干涉) 2、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 ; 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3、评价: 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保障了军事胜利。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年) 1、背景: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争使经济濒于崩溃、1921 年饥荒、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 续实施加剧经济恶化、农民暴动、水兵暴动) 2、内容:

    5、 农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 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到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 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4、评价: 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适 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2 年组建苏联 1924 年列宁逝世 第二时期:斯大林时期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1、背景: 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 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2、过程: (1)经济: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5 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 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计划经济。 1927 年1937 年实现农业集体化 成就:基本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 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 ;实现农业集体化 问题:农业和轻工业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产品单调,质量低劣;消费品供 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 (2)政治: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

    7、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1936 年宪法的颁布 、 背景: 苏联社会的重大变化: 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 、目的:把重大变化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内容:A.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所有制; C.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意义: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B.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3、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政治上过 分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的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 4、评价:在战争期间和国

    8、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 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五、二战前后的苏联 (一)二战前 1938 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也使德国发动战争解除了后 顾之忧。 (二)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1941 年 10 月1942 年初)的胜利; 1942 年初中、美、英、苏等 26 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冬1943 年 2 月) :二战转折点,苏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2、参与重大国际会议 德黑兰会议;雅尔

    9、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1945 年 4 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苏军攻占柏林;1945 年 8 月苏联对日宣战,围 歼东北的日本军队。 (三)二战后初期 1、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 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问题:体制弊端日益显著; 2、二战后在苏联的帮助下,有 12 个欧亚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领导 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应对美国冷战。 3、以美苏均势为基础形成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分天下,表现为: 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 控制社会主义阵营;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1949 年在苏联的

    10、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六、苏联的改革历程(伴随美苏争霸 50 年代1991 年) (一)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争霸开始。苏为守势) 1、切入:1956 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秘密报告”。 2、内容:经济领域重点:农业,取得一些成效;工业:下放权力、精简机构; 3、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 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苏攻美守) 1、内容:经济领域:重点:工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2、成效:执政前期,工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增长

    11、,成为 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失败原因:经济体制没有实质性突破;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 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 (三)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苏联收缩,苏联解体争霸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1、时间:经济改革受挫后,从 1988 年起进行政治改革 2、内容: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3、后果: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 年局势动荡: 实行多党制;经济滑坡;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党内斗争尖锐化和 公开化。 七、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 (一)背景:戈

    12、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二)过程 1、政权发生质变“八一九”事件 原因:直接原因:1991 年 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根本原因:戈尔 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局势混乱。 实质:共产党内部争权斗争 影响: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 2、“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明斯克协定签署 1991 年 12 月 8 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签署 3、苏联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991 年 12 月 22 日,11 国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 (三)影响: 1、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

    13、势; 2、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七、今日俄罗斯成为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5 日本 一、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大化改新 七世纪中期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明治维新 仿效欧美 (一)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受到了落后封建制度的阻碍。 民族危机:1853 年,美国叩关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武力推翻幕府统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 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装。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资产阶级性 质的政权) ,摧毁幕府统治(封建政权) 。 (三)明

    14、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1、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4、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 设人才。 (四)影响 1、积极: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 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三、19 世纪晚期和 20 世纪初,日本经济的发展-亚洲经济强国 (一)原因: 1、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

    15、创造了条件。 2、18941895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中国勒索 23 亿 两白银;取得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和开设工厂的特权。 3、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四、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一)原因: 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更需要国外市场; 3、 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 因而更多地采用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 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 “大陆政策”及其表现 1、制定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吞并朝鲜:1910 年 3、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189

    16、41895 年) 五、一战前后的日本 (一)一战中 1、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在 1914 年对德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山东的势力 范围。 2、对中国的侵略,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一战后 1、一战壮大了日本的实力,使日本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 2、巴黎和会上日本企图使它在一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合法化(结果: 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五四运动”) 。 3、在(华盛顿会议)会外,中日签订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日本归还山东主权。 (胶济铁路 赎回)中国的坚持斗争;英、美的压力。 4、日美在太平洋地区展开激烈争夺,通

    17、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 本势力的膨胀。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四国条约 ,拆散有利于日 本在东亚地区扩张的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 ,日本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受到 限制。 六、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背景 1、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2、阶级矛盾尖锐。 (二)过程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是以军部为核心。 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实 行对外侵略扩张。 1、1931 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中国东北。 2、1936 年 2 月 26 日,“二二六”兵变,大大加强军部势力。 3、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建立。

    18、世界大战的亚洲 策源地形成。 4、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七、二战 (一)太平洋战争 1、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战,日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二)日本投降 1、加速或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1943 年 11 月,中、美、英开罗宣言 ,声明盟国将坚 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1945 年雅 尔塔会议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 年夏天,以中、美、英三国的 名义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2、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 15

    19、日,宣布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原因: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 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 八、二战后的日本 (一)对日本法西斯的处理 1、领土:美军以“盟军 ”名义单独占领日本。 (随着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 化,美国开始扶植日本,1951 年,结束对日占领。 ) 2、战犯:1946 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东京审判。 3、政治体制:保留天皇制。 (二)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 战后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制定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

    20、最先进的科技; 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美国的扶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 2、表现: 1955 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80 年代后,经济稳步增长。 (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1987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 影响: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70 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70 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九、两极格局结束以来的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日本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1、之一, 提出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并积极建立政 治大国。 6 德国 一、德国的统一 1、背景长期处于分裂局面工业革命展开和资本主义经发展使各地联系日益密切缺乏 统一市场,经济发展受阻国际竞争须有强大国家作后盾 2、普鲁士统一的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民族成分单一, 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 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3、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4、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871 年 5、影响 结束分裂,为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改变了欧洲国际格局。 (法、奥受到扼制,德成为强国) 继承了普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二、强国地位

    22、的确立飞速发展的经济 1、原因统一完成,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法国 50 亿法郎的赔款,增加资金阿尔萨斯 和洛林的矿藏,补充资源后起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2、经济发展表现 19 世纪最后 30 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19 世纪末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对外推行军国主义 1、对亚洲的侵略 对中国: 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势力范围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 四、德国与奥匈一起挑起一战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德国要求以经济实力重新分割世界,争夺焦点:霸权和殖民地, 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矛盾) 1882 年,

    23、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以德国为核心) 2、德国挑起一战及失败 1、1914 年 7 月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1918 年 11 月德国宣布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逆境中的德国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罚和削弱 1、时间:1919 年 6 月 2、内容: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英、法、日)严格限制 德国军备。德国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六、纳粹德国的兴起 (一)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1、背景:经济危机打击,政府软弱无能;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对内稳定统 治秩序;对外为德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希特勒的欺骗宣传;

    24、希特勒讨好军队, 与统治阶级勾结。 2、建立: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1933 年初,希特勒出任德 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制造国会纵火案,打 击德国共产党。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加强:1934 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 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 (二)纳粹党采取的措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表现) 1、政治上:取缔其他所有政党;对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2、经济上:加紧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3 思想上:严密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用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们的思想。 4、军事上:从 1935 年起,公开撕毁凡尔赛和

    25、约 ,放手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5、对外关系上:1933 年退出国联;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凡尔 赛和约 。 七、希特勒挑起二战和失败 (一)背景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1938 年春, 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英法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 随后吞并捷克。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7 年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冒险:挑起二战: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结果德国战败。 八、

    26、盟国管制时期的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一)盟国管制时期的德国 1、对德国的处理: (1)领土:分区占领:战后,苏、英、法、美对德国及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2)战犯:纽伦堡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 的惩罚。法庭宣布纳粹党为非法组织。 (二)德国的分裂 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德国分裂。 九、联邦德国的崛起 (一)崛起原因:社会形势稳定、美国的扶持政策、雄厚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 济援助、政策切实可行、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人民的素质和辛勤劳动。 (二)表现:1、20 世纪 50 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2、60 年代,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三)影响:成立欧洲共同体,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政治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 十、德国的重新统一 政权更迭后,1990 年 10 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形式,完成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西方重要国家考点汇总!(下).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99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