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pdf》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高考 知识点 总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 第讲地图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 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 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 经。 除 0和 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 度。 6.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 向南增大为南纬。 用 0, 30, 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
2、0E为东半球, 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 20W,小于 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 20W,大于 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 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 180 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 180时,东经在西,西经 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 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 - 2 - 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
3、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 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 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 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 得的圆。 (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 若: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 向正北或正南。 两地处于赤道上,最
4、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 西。 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 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 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 1= 实际距离相差 111 千米; 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 1= 实际距离相差 111 千米cos. (注:为 纬度数) 。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 度相差多少 - 3 - 18.赤道上: 每年有两次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 (6634 ) 。 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 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印度洋、亚
5、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 多赤道纪念碑) 、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 、刚果(布) 、刚果 (金) 、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 第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 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 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 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
6、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 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 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分类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 地震 波 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 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 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 - 4 -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 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全部由岩石构成, 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
7、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 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 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各种成分的环境意义: 低 层 大 气 组成 体积 () 作用 干 N278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霍界面33 千米处(大陆 部分) 该面下,P、S 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2900 千米处在这里,P 波速度突然下降,S 波 完全消失 - 5 - 洁 空 气 O221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 质 CO2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
8、用的基本原料, 并对地 面起保温作用 03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 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 护作用 水汽 很少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 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 如 2 CO、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 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 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 20003000 千米) ,但
9、其 质量的 3/4 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 (如图 5-1) 、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 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见下表: 垂 直 分 层 高度分布主要特点原因 - 6 - 对流层低 纬 17 18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 上升 100 米降低 06; 对流动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 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 面,上冷下热,差异 大,对流强烈;水汽 杂质多、对流运动显 著。 中纬 1012 km 高纬 89km 平流层对 流 层 顶 到 5055km 起初气温变化小,30 千米 以上气温迅速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为主;大
10、气平稳, 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上 热下冷;水汽杂质少、 水平运动。 高层 大气 对 流 层 顶 到 2000 3000 千米 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 电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 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作用。 5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 超过对流层顶。 ()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 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 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 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 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 本原理。 ()学习大气受热过
11、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 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 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 - 7 - 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 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 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等。 6.大气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 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12、。对 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 长的红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又 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 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 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 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 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 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 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 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 33多。 -
13、 8 - (3)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 系列能量转换。 如上图,其过程包括: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 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了 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 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 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 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
14、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 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 降低。 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 - 9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 以太阳
15、辐射强。 ()全球的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 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 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第二、人类通过改变大气的组成 或改变地面的热力状况,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从而改变局 部地区甚至是全球的气候。例如: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使得大气热量的收支失去平衡,导致热量平衡失调,全球 变暖;人类改变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状况、水域面积等)可以影响地 面获得热量的多少和改变地面辐射,而使局部小气候发生改变。 ()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
16、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 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 - 10 - 8、气温的时间分布: ()气温的日变化: 太阳辐 射 地面温度大气温度 最大 值 正午 12 点 (H 最 大) 午后 1 点 (热量由盈 余转为亏损 的时候) 午后 2 时左 右 (热量由盈 余转为亏损 的时候) 最小 值 夜日出前后 - 11 - ()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9、气温的空间分布: ()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气温的水平分布: 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7、1 月, 这是一般规律, 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 气温就高;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海南岛 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南半球的等温 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 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 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同一纬度上,一月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 (7 月份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 太阳辐射大陆海洋 最高值6 月7 月8 月 最低值12 月1 月2 月 - 12 - 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 【记法
18、】 :一陆南凸; 高高低低。 7 月世界最热在北纬 20-30的沙漠地区。1 月北半球最冷在西伯 利亚。世界最低温在南极洲大陆上。 10、气温年较差: ()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 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气温年较差低纬小,高纬大(低纬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小;高纬相反) ()注意: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 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降低 6。 ) ; 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 天气状况(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
19、气 温高) 。 11.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 13 - 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 于上面。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 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 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
20、,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 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 (高空气压升高) ,形成“海风” ;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 “陆风” 。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 形成谷风。夜间因山 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 14 -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 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 导致城
21、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 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 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 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 绿化带应 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作用 力 概念方向大气运动与等压线的关系 摩擦 力 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 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 体运动的力 与风向相反 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 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斜 穿过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 地转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 与风
22、向垂直 在未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 - 15 - 偏向 力 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 力 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 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气压 梯度 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 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 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 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 因 沿垂直于等 压面的方 向,由高压 指向低压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在自转的 地球上不存在 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 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要认清影响风向的 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中
23、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 阴雨 (2) 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 (反气旋) 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 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 - 16 - 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 (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 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4.风的形成:
24、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 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5、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 A 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6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