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年高 语文 复习 温习 信息 文本 阅读 浏览 练习题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 刷题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记者:有人说,多少有关提倡创新的宣传报道,都不抵不上“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警示来得深刻,有效。您如何看待这两个事件?倪光南:“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很多人觉得芯片和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一样,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用就是了。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事件是全民
2、的“警醒剂”,有积极的一面。记者: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目前水平和实力究竟如何?与美国相比,还有多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倪光南: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进步很快,可以说,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设计公司,而且水平达到了相当高度,设计出一批优秀产品。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还存在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芯片设计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软件平台上,通过计算机进行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等来完成的,而能提供该软件服务的主要是外国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整体而言,中国能力亟待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包括光刻、刻蚀、
3、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扩散、氧化与这些制造工艺相对应,制造关键装备多达200多种,其中包括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切割减薄设备、分选机以及其他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清洗设备等。每种装备的制造技术要求都很高,制造难度极大且造价十分高昂。记者:很多工业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跨越和赶超,比如高速铁路,家用电器领域,但在集成电路领域,这种景象没能出现。原因何在?倪光南:从历史原因来看,我们起步晚。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直到1956年,中国才成功制成第一根硅单晶。随着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中国由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就明显追赶乏力了,而世界上的芯
4、片技术却突飞猛进,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成本却下降到一半。美因根据摩尔定律在芯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断积累这样一个正循环。所以,和有显著先发优势的美国等国家角逐,中国暂时很难追赶。主导理念的偏差导致创新推进不够是现实原因。曾经,我们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够用更省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记者: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倪光南: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而关键核心
5、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核心技术的发展成熟也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给予因产自主研发芯片和软件一定的扶持,让其进入商业应用,接受检验和磨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走向成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可以参考硅谷的产业集群模式。在人才,技术,资本、经营等方面强强联合。北京的中关村有潜力打造成芯片技术和产业集群的高地。发展大型软件或芯片产业,还要发扬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势,将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划纲要和金融市场相融合。(摘编自倪光南答记者问“中国芯”突围要发挥综合优势)材料二: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
6、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研发“中国芯”,实现自主创“芯”,成为当务之急。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这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当此之时,应该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相信凭借卧薪尝胆的勇毅担当,我们一定会
7、迎来“芯”火燎原。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财富,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实力;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就像中兴对员工们所说,“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
8、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我们并不需要把封销当作“重大利好”来激励“自主研发春天来了”,更不能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摘编自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很好地给国人上了一课,让人们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只靠从市场购买是行不通的。B.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芯片制造工艺繁复,光刻机、刻蚀机等制造设备制造难度极大,因此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C.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要有长
9、期的思想准备和投入,不能指望短短几年就获得回报,我们要有决心和定力去补齐行业“短板”。D.材料二认为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禁运”的做法另有企图,并引用了纽约时报的说法加以佐证,能够让读者更清楚事件的真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根据摩尔定律加快芯片行业的发展速度,赚取高额利润,形成芯片行业的先发优势。面临发展后发劣势的中国,无法与之角逐比拼。B.我们不必为美国的封镜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会在将来突破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的瓶颈。C.在当前芯片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
10、动权。D.面对外界的高科技技术封锁,我们不能因为不公而导致不理智,更不能主动与外界脱钩,闭门造车只能延缓发展进度,甚至出现衰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老子B.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波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C.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尚书D.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习近平4.材料一中,记者是如何做到在采访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关于“中国芯片发展”的思考,两则材料都具有“
11、深刻”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世间万物皆有声音,整个宇宙都在低声吼叫。从宏大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能量在不断流动,这种流动正是一切声音的根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能被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其中有自然发生的声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音乐的声音。雷鸣、风吼、虎啸、猿啼等声音现象,构成了复杂万端的自然声响。自然声响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如“呦呦鹿鸣”“喓喓草虫”“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这些诗句都是以自然声响起兴。自然声响和谐而有韵味,唤起了人的诗情,激发了审美感受,入诗后寄托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在这里,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马克思所
12、言“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的声音之美离不开它天然的和谐节奏,而这正与人展现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音乐的声音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以人声和乐器声作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无确切含义。但音乐的声音却能表现人的感情,并激发人的感情,在表达情感的功能上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优越性的。声音有情绪意义。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由于心对物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产生了带有不同情绪意义的乐音。声音有色彩感。朱光潜先生在近代实验美学中介绍,美国学者请一班学图画的学生听两曲乐调不同的乐曲,并要他
13、们随时把音乐所引起的意象画在纸上,结果发现,各人所画的图画情景虽有差异,而情调和空气却十分相近:乐调喜悦时各图画的情调都很生动,乐调凄惨时各图画的空气都很黯淡。人们常说的“着色的听觉”,从上述事例中大体可见。在实验人对声音的色彩感觉时,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听高音产生白色感觉,中音产生灰色感觉,低音产生黑色感觉。声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个阴雨寒冷的秋夜,一个人在屋内,瑟瑟的西风吹动着窗前的梧桐树叶作响,过了一会儿,风声渐渐停了,但雨声响起来了,雨滴梧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就是这雨滴梧桐的声音,带着它的综合存在条件,成了一种听觉意象。这种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
14、其中有主体的想象和移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体而生,它能在自然声音中借体,更能在音乐声音中借体,有时竟使欣赏主体的东西代替了创作主体的东西。(摘编自王向峰青年审美手册)材料二:声音如何表现,怎样对声音事件进行逼真的摹写,这是让故事讲述者挠头的大问题。听觉信号旋生即灭,看不见摸不着,对视觉信号我们可以勾勒其整体轮廓,描绘其局部细节,这些在听觉信号那里通常都难以实现。更何况对于人类日益迟钝的听觉来说,声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刘姥姥没见过自鸣钟,在她听来它的响声就像是农村常有的“打萝柜筛面”,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因此,表现声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声词模拟。象声词在世界各民族
15、语言中都有不同存在,其功能主要为表音,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汉语中有些象声词还有表意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鹃、鹧鸪的啼鸣听成“不如归去”“行不得也哥哥”。英语中也有许多诗歌因鸟鸣而发,如雪莱致云雀以四短一长的诗行模仿四短一长的云雀啼鸣,这已属于上升到艺术层面的模仿。用语言表现声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实”反映转瞬即逝的声音事件,运用模仿性的声音“听声类声”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等。然而,仔细琢磨这些听琴诗,其中可供驱驭的听觉意象实在不多。一旦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
16、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更有利于故事讲述人“施之藻绘,扩其波澜”。如老残游记第二回“白妞说书”: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声,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作者明明写的是声音的盘旋缠绕与低昂起伏,展示在读者眼前的却是登山者不断向峰顶攀登的情景,让人惊叹作者的“听声类形”与白妞说书一样神奇莫测。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对钟声的摹写:你突然会看见有时耳朵似乎也有视觉,你会看见各个钟楼仿佛同时升起了一股声音
17、的圆柱,一团和声的烟雾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从钟楼飘出,独立地在和声的海洋里蜿蜒游动你可以看见八度音符从一个钟楼跳到另一个钟楼,银钟的声音像是长了翅膀,轻灵,尖利,直冲云霄;木钟的声音微弱,蹒跚,像断了腿似的往下坠落。文学世界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它的丰富性体现着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和创作的功力,也考验着读者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从听的角度关注文学叙事中的声音可以唤醒人们遗忘或忽略的感知,并激发人们对感知新的理解。(摘编自傅修延听觉叙事研究)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宇宙中,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不止包括自然声音,也有人为创造的声音。B.“呦呦”“喈喈”等象声词音韵和谐,
18、富有韵味,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C.音乐的声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达情感的功能较其他艺术类型都具有相对的优越性。D.声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描摹声音时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语,是为了证明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是相互作用的。B.材料一举美国学者请学生听音乐画意象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声音是具有色彩感的。C.材料二使用“然而”“一旦”“更”等词语,表述准确,使行文流畅,富有逻辑。D.关于听觉的文学叙事研究,材料二不仅关注了作者的角度,更关注了读者的角度。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声响
19、之美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这与人展现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B.因为声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们会用灰暗、明亮等词语形容声音。C.听觉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主体的想象和移情使欣赏主体的东西代替了创作主体的东西。D.心境不同,诗人会对声响有不同感受。“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同写猿啼,但情绪意义不同。9.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10.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学创作如何表现声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
20、、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
21、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年长,其余人如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胡适27岁,他们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也都很年轻。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
22、”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也都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猛进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音乐是艺术中的最美者,它比诗歌更能打入人深微的心灵。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不但能建筑数十层的高屋,而且能建筑宇宙的大观。它的音中有图画,调中有雕刻,谱中有一切变幻不测的风景,离奇无常的情怀,它能模仿鸟鸣、风号、流泉泠泠、波涛澎湃。它是最科学化的艺术。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
23、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故音乐是一种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艺术。(摘编自张竞生、张培忠美的人生观)材料三: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
24、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将道德教育贯串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