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 文档编号:748931
  • 上传时间:2020-09-17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5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 统编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夜间 飞行 秘密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6.6.夜间飞行的秘密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识记“蝙、蝠、荧”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 ,会写 14 个常用字, 会写“蚊子、即使”等 12 个词语。 2.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横七竖八” “反复研究”等词 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实验的方法、 结果等。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横七竖八”等词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实验的方法、 结果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因题

    2、质学习活动一:因题质疑疑,分组识词分组识词 1.读题导入 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据说和蝙蝠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是一个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后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吸引我们去课文中 找答案。认认真真读课文,思考: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可组成词串来理解。 (1)横七竖八 许多绳子 系着铃铛 (2)没头苍蝇 到处乱撞 响个不停 (3)反复研究 实验证明 揭开秘密 (4)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超声波 (第一组体现了实验准备的充分。第二组体现了语言的简练生动。第三组揭 示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可从“反复研究”中体会科学家研究的缜密。 第四组可围绕“超声波”和

    3、“无线电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理解) 4.完成填空,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科学家模仿( )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所以飞机在漆黑的夜 里飞行就更安全了。这就是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的关系。 预设填写:蝙蝠探路、雷达。 梳理文脉,并相机板书:飞机夜航反复研究装上雷达 5.提出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真是读书的好方法。 学习活动二:关注“内容”学习活动二:关注“内容” ,学会提问学会提问 1.我们也可以和这位同学一样,对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进行提问。 譬如,在课文第 6 自然段的左侧有这样一个问题: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 配合探路的?”这就是针对课文内容中

    4、的一个句子来提问的。 2.你会针对“内容”来提出问题吗?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 落。譬如,读到第 3 自然段时,你有问题吗?(板书:内容) (1)学生默读第 3 自然段,屏幕显示这个段落。 (2)学生从“内容”这个角度自由提问。 (3)教师紧扣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等具体内容来点评。 提示 “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蝙蝠有什么魔法吗?”这是针对句子 中的某个重点词语来提问的。 “蝙蝠竟然这么厉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针对整段话的内容来提 问的。 3.阅读课文其他部分,从“内容”这个角度来提问并试着解答。 (1)默读课文,各自写下问题。 (2)在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说说答案。 4

    5、.找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一起来解决。 要点 (1)编蝠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你明白吗? 第 7 自然段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 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耳朵里,它就会改变飞行方向) (2)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分别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耳朵塞上、嘴 巴封住?(这样才能判断出到底是哪个器官在蝙蝠夜间飞行的时候起到了 作用,由此可见,科学研究多么细致,这样的实验设计多么巧妙)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 2.通过文中三次实验的学习,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6、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旁批和课后练习的学习,明确可从“内容“写法” “启示”三 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问。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体会说 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教学难点点 通过文中三次实验的学习,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聚焦“写法”学习活动三:聚焦“写法” ,学习提问学习提问 1.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譬如第 3 自然段使用了关联词“而 且” “即使也” ,为什么要用上这些关联词?作者写这段最后一句 时用了反问句,这样写好在哪里?

    7、这就是从“写法“上提问。 (相机板书:写法) 2.你会从“写法”上提问吗? 提示:从“写法”上提问,可以从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文章结构等方面 去考虑。 以第 2 自然段为例,学生练习提问。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于 是,科学家做了实验。 (1)三次实验准备一样,实验方式和实验结果怎样?读读课文,填写表格。 第几次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一 拉绳子 系铃铛 蒙上眼睛 飞了几个钟头,铃铛没响,绳子没碰 二 三 (2)交流填写结果 第几次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一 拉绳子 系铃铛 蒙上眼睛 飞了几个钟头,铃铛没响,绳子没碰 二 塞上耳朵 像没

    8、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 停 三 封住嘴巴 4.实验准备一样,实验方式不同,实验结果不同,三次实验,表述不一样, 第一次实验写了整整 6 行,第二次、第三次合在一起才写了 4 行。 (1)在“写法”上你有问题吗?想请谁来解答呢? (2)从“写法”上提问,对于我们的写作特别有帮助。 (3)作者这样写,清楚地得出了这一结论: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 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第 8 自然段和第 7 自然段在 “写法” 上有相同之处吗?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两者紧密联系,探路方法就是工作方法。学生交流,明晰两者相似 之处,老师最后展示课件。 6.根据课后的

    9、练习,我们知道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呢?课文后面的两 个问题就属于从“启示”的角度来提问的。读一读,体会这种提问的特点。 (板书:提问的角度启示) 学习活动四:当堂练习学习活动四:当堂练习,迁移运用迁移运用 1.提问有三个角度。针对“内容”和“写法”来提问,一般来说阅读时提 得比较多。针对“启示”来提问,一般是在读完整篇课文之后,联系生活 经验提出的,譬如“小组问题清单”中的第 3 个问题: “飞蛾、萤火虫、猫 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还有,课文后面的 2 个问题也 是针对“启示”来提的。 2.当堂练习,小组合作来提问。 屏幕显示: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

    10、变了模样,你不 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界、慈姑 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 鳞片一样,叫作膦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它们是茎,还是根? ,有改动 3.交流提出的问题 (1)内容上: 要点: 马铃薯和藕明明是长在底下,怎么就不是根了呢? 马铃薯和藕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它们变了什么模样呢? (2)写法上: 要点: 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在写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 第 2 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11、的? 4.总结:学了这篇科普小品文,我们知道了夜间飞行的秘密,清楚了蝙蝠 和雷达的关系,还尝试着从“内容” “写法” “启示”上去提问。今后,我 们要敢问,更要善问,因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板书:敢问善问) 5.布置作业: (1)学习今天的提问方法,阅读(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2)整理今天从三个角度提出的问题,试着自己来解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 6 夜间飞行的秘密夜间飞行的秘密 精彩片段精彩片段 师:从课文的内容来提问,不难。难的是根据课文的“写法”来提问,譬 如说第 3 自然段,写的时候用到了“而且无论” “即使也”这 些关联词,用上这些关联词,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这,就是一

    12、个问题, 而且是从“写法”上提的。 生:用上这些关联词,强调蝙蝠非常灵巧,本领非常大。 师:而且读起来特别顺口。刚才是从关联词的角度来提问,还可以找什么 来提问呢?譬如: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 东西吗?”这是这段中的反问句,你能从“写法”上来提问吗? 生: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呢? 师:对的,这就是从写法上来提问。还可以这样问: “反问句用在这里有什 么好处呢?” (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都知道答案,我们就不回答了。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 巧地避开。 ” 作者不说其他东西能避开, 而说一根极细的电线, 你有问题吗? 生: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极细的电线”? 师:

    13、这也是从“写法”上来提问的。其他人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 师:太好了!你们都不用回答了。因为我们今天主要学的是提问。我们来 看第 2 自然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 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你会提问吗? 生:为什么要自己问,自己答? 师:学到这里我们知道,针对“写法”来提问,可从修辞手法、文章结构 等方面来考虑。为了弄清原因,科学家做了实验,默读第 4、5 自然段,填 写表格。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师:第二次实验方式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生:第二次实验方式是“塞上耳朵” ;结果是“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 撞” 。 师:那第三次

    14、实验方式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生:第三次实验方式是“封住嘴巴” ;结果也是像没头苍蝇, “到处乱撞” 。 师:同学们,第一次实验写了 6 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合在一起写才写了 4 行,在“写法”上你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第一次实验写了 6 行,而后面两次合起来才写了 4 行? 生:为什么第二、第三次实验要合在一起写? 师:真好。答案谁知道? 生:因为这两次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合起来一起写。 生:第一次主要写做的实验是怎样的,特别是准备工作,所以要写具体一 点。 师:是的,第一次具体写做了什么准备,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一样的,有什 么必要再写呢? 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详略得当。这样写了之

    15、后,非常清楚地得出 了如下结论,一起读一读。 生(读):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 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点评点评: 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中针对“写法”来提问是最 难的,对学生的帮助也是最大的。执教者明白这一点,一开始就聚焦关联 词, “用上这些关联词,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这是扎扎实实的“扶” ; 接着启发学生, “这是个反问句,你能从写法上来提问吗?” “作者不说其 他东西能避开,而说一根极细的电线,你有问题吗?”这是“半扶” ;然后 总结,从“写法”上来提问可以从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方面着手。所以, 最后让学生填写表格之后再进行提问,他们就很自然地从“写法”上来提 问,一切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89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