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新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册 第五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 知识点.doc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7476055
  • 上传时间:2024-01-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81.1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新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册 第五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 知识点.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信息技术 2023新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册 第五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知识点 2023 新教 2019 高中 信息技术 必修 第二 第五 单元 信息社会 建设 知识点 下载 _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_教科版(2019)_信息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A、真实与虚拟网站中的“论坛”到底在哪里?当你浏览故宫的网站时,真的到那里了吗?浏览别的网站时,你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似乎真的不好回答。网络空间不是真实的物理空间,但它也并不是因为那些网站看不见、摸不着就只是个想象的空间。实际上,我们可以把网络空间理解为“计算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通过由无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互联网进行联络与信息交流。你上网聊天时,不是真的和其他人坐在一个房间里,但的确是在和真实存在的人交谈。当浏览一个网站时,你并不 是真的去了那里,但能看到真实存在的人的图片、看到真实世界中所发生 的事情。在虚拟世界中的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自己

    2、的“数字脚印”,这些“脚印”构成了你的虚拟形象,别人也会通过这些“ 脚印”来认识你。但是,由于网络的广泛性,现实世界的一个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可能被“放大”。例如,“网络红人”就是因为现实或网络中的某个事件或行为而 被众多网民关注。当然,一个小的错误行为在网络中也可能被放大而成为致命打击。所以,网络的“放大”功能是把“双刃剑”。B、网络礼仪上网交流时,人们常常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交流中,对方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判断你在想什么:一种是你选择的文字,另一种是你的礼貌。所以,我们要注意网络语言和礼仪。关于网络礼仪,国际上通行以下十大规则。1.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2.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

    3、网络上也是如此。3.明白自己所处的网络空间的规范。4.尊重别人的时间,节省带宽用量和主机存储空间。5.网络用语文明。6.共享专业知识。7.网络讨论要理智。8.尊重他人隐私。9.勿滥用权利。10.宽恕他人的过错。C、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 -种在网上生活中发生的欺凌事件,是网络时代的新 现象,即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网上欺凌会触犯法律,同学们可以查阅、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相关规定。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A、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我国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二章第八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

    4、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在其经营或者服务场所、网站等予以公布。”作为法律概念的“个人信息”,是指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我国对个人信息提供直接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修正案(七) 侵权责任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 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 电信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妇女权益保 护法 执业医师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对个人信息间接保护的立法包括宪法 民法通则等。还有工信部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通信短信息服务管

    5、理规定,以及工商总局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为了某一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行动就形成团体。团体在进行信息活动时,既要保护团体自身利益,又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时团体的信息活动就要依法对社会进行信息公开,在团体利益与 社会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可能会有一方在某保护范围或程度上做出 让步,以使另一方的权利得到满足。B、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C、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主动或应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通过其

    6、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知晓有关行政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现代行政程序制度。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展。信息公开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国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使公众可以了解行政权力行使的状况,为评价政府行为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支持。通过了解政府信息,人们可以发表言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2.保障个人权益。只有政府公开信息,公民个人才能获得有关信息,才能了解自己的权利状况,如享有哪些权利、权利是否受到侵害及受侵害的程度等。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公民个人

    7、权益的首要条件。3.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所有者和控制者,政府信息公开才能使其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充分的利用,才能促进信息时代经济的增长。C、著作权著作权( copyright)也称为版权,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只有在得到版权拥有 者的允许之后,才可以复制版权保护的作品。如果自行复制一个版权保 护的作品,并把它出卖、赠给他人或把它放在自己的网页上公开发布都是违法的。保护著作权的最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创新,如果大家都没有限制地复制他人作品,就没有人愿意创新了。D、著作权合理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使

    8、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 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其中,第1款:“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第6款:“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尽管没有得到版权所有者的允许,但在学校作业里使用版权保护的作品是可以的。使用作品时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这就是“合理使用”。当使用版权保护的作品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是文字,使用引号表明这段文字是引用别人的;2.应当指明

    9、作者姓名、作品名称。E、公有领域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是人类的一部分作品与一部分知识的总汇,可以包括文章、艺术品、音乐、科学理论、发明等。比如,一些不受现行法律保护的作品或已经超过法律保护期限( 通常为50年或70年) 的作品,它们被认为处于公有领域,任何人可以自由、无偿地使用。F、知识共享传统的著作权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保留所有权利;二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属于公有领域。这催生了知识共享( Creative Commons, CC)组 织的成立,该组织试图寻找对传统著作权的折中路径,为创作者保留部 分权利,既增加创作者作品的流通,又可以寻找适当的法律作为其他人 据以创作及共享的基

    10、础。知识共享为版权持有人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授 权形式及条款组合,创作者可与大众分享创作,授予其他人再散布的权利,却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权利。5.3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A、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极大地缩短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学习,使学习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展,社会的知识性经济、网络化服务、数字化生活等信息化特征越发明. 显,主要体现如下。(1)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存储、计算、通信等领域的 信息技术(如量子计算、智能网络、5G通信等)取

    11、得了突破性进展,将会进一步改变世界的竞争格局和社会治理方式。(2)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同时新技术还将不断涌现。(3)电子商务、新媒体、互联网金融、打车软件等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产生较大的冲击,将在多领域引发边缘行业的崛起,并可能促使创新成为常态。2.信息技术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计算,用计算机可能 几分钟就能完成。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计算机仿真技

    12、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假设。(2)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3)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电子商 务等)的产生与发展。3.信息技术大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转变。( 1 )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知晓天下事,不离开家照样能学习、缴费、网购、谈生意等。( 2)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人不再定点上班,成为可以在家上班的SOHO一族。(

    13、3)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4.信息技术引发社会问题。信息技术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制造了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网络沉迷等诸多社会问题。( 1 )信息泛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急剧增长,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即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2)信息污染是指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使人们难分对错、难辨真假。人们如果不加以分析、判断,便容易上当受骗,深受其害。(3)信息犯罪是指- -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实施信息窃取、信息欺诈和信息攻击等犯罪活

    14、动,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危害。(4)信息依赖症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是由于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会弱化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二是由于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和个体的匿名活动,容易使人沉迷于网络,导致双重人格,甚至人格分裂;;三是长期进行技术操作,若缺少 自我调节,会诱发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疾病,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信息已经和物质、能源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 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成为劳动者的基本要求,科技与

    15、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B、信息社会的新特征1.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结构正在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知识化、发展方式可持续、产业结构多样化、经济水平发达。在知识型经济中,高学历、高科技的知识型劳动者所占 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与研发创新,“软产业”比重与“软要素”含量增加,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2.社会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组织方式。主要表现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社会服务的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与工业社会相比,网络化社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都将出现重大变化,更加关注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3.数字化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生活工具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生活内容数字化。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和数字产品将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数字家庭成为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信息逐渐成为最 主要的消费内容。4.信息社会促使政府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主要表现为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政府决策更趋于科学化,政府运行更为公开化,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进-步提高,网络时政与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和多元化,互联网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新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册 第五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 知识点.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76055.html
    QX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