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哈尔滨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师大附中 2020 2021 年高 学期 开学 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 20212021 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 20 世纪中国乡村 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 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 记忆。就
2、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可圈可点。 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应该构 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乡愁的 篇章(如采薇 ) ,唐诗宋词中表现乡愁主题的更是不在少数。20 世纪中国现代早期的作家,如鲁迅、沈 从文、废名、萧红等人,多有书写乡村记忆的作品,那里流宕着他们对乡村陷入现代困境的深切关怀。乡 愁当然也是世界文学传统中的主题,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的就是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 10 年,最终回到故
3、土伊萨卡与家人团聚。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是其重要的主题,并且具有了现代 意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中则把怀乡的情感表达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怀乡或者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或者是一 种家国情怀;它构成了古往今来文学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 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乡愁也表达了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独特体验,文学作品在这种表达中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20 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 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 作家、诗
4、人对故土的书写经常怀有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 态度。他们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 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表达了作家、 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都来得更为激烈,乡村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 未有的冲击。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2005 年,贾 平凹出版秦腔 ,表示要用这部作品为他的家乡棣花街做传。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人去到城
5、镇,土地正 在萎缩甚至凋零,清风街的年轻人更时尚却未必更精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秦腔声调越来越悲戚作家 对乡村的表现未必全面,也无法断言是否有典型性,但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作家的感 情是真挚而忧虑的。这一作品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农村心灵的枯竭,引人思考, 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 光明日报2016 年 7 月 7 日)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也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 重要主题。 B. 以乡土叙事为主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 20 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
6、展的深刻变动,也 影响了大批作家。 C. 中国当代文学对乡村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书写乡村应该构成文学研 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D. 中国古代的文学有关于乡愁的诗篇,如诗经中的采薇 ,如唐诗宋词中某些诗篇等。现代的一些 作家也有关于乡愁的作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一大批作家,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 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 B. 在世界文学传统中,乡愁也是不可少主题,如荷马史诗奥德赛 ,此外还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怀 乡也是其重要的主题。 C. 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有着自己独特
7、的体验,他们借乡愁表达出这种体验感受,从而使文学作品显示 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D. 作家、诗人或许对现代到来有不信任,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忧虑,因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时批判性 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家、诗人在表达对乡村书写时态度是矛盾的,在表达对乡村否定时,也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 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B. 90 年代以来乡村遭遇冲击没有离开作家的视线,如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 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 C. 关于乡村的作品会有着思想引领的作用,如贾平凹的秦腔引导人们关心乡村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人 们
8、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D. 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所以怀乡或乡愁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家国情怀, 也是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主题。 【答案】1. B 2. A 3. D 【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 项,“以乡土叙事为主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错误,“现当代文学”扩大了概念。原文第一段是说“中国 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 20 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
9、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 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 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 念等等。 A 项,“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错误,原 文是说“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 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
10、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 项,“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所以怀乡或乡愁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家国情 怀”错误,因果倒置。原文是说“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也正 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 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11、,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 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 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要求各地 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 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
12、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 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 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 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 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 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
13、 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 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 材料三: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 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 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 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
14、育的方法就要 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 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 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 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 材料四: 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 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 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丈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
15、在网上搜集资料,做 PPT,这 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 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 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 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B. 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 C. 强调传统
16、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 俱进。 D. 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 B. 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 兴。 C. 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 同。 D. 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
17、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6. 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观念,使传 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学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 提高认识。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 出判断。 D 项,“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主观臆
18、测。原文说“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 化,是浪费时间”,只是说浪费时间,并不是完全在找借口。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项,“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夸大其词,提倡上述内容,就能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 夸大了。原文只是说“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
19、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丈化教育。” C项, “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无中生有。 原文只是说“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 并没有说阶级地位和阶级成分。 D 项, “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夸大其词。 原文说“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 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可见,效果并不好。说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夸大其词。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寻找 答题区,依据题干和文本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题干中要求答出“挑战”有哪些,这是答题的内容,即答出“挑战”即可。要求结
20、合材料简要概括, 这是答题的方向和方法。方向是“结合材料”,方法是“简要概括”,不用详细分析。 材料二中说: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 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 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可以据此从教育部门的角度进行概括,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确立适合健康的内容。 材料三中说:传统丈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契理契机”。这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的, 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契理契机”。 材料四中说: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二是有家长认为这是从学
21、校和家长的角度来 说的。根据材料概括,学校 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家长 需要改变观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 15 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毛 汪曾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 大榆树之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 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 知文嫂的身世,只
22、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 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 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 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 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 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
23、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 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 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 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 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 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 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
24、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 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 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 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 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 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鸣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