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二套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精编版.doc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747310
  • 上传时间:2020-09-15
  • 格式:DOC
  • 页数:124
  • 大小:431.1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二套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精编版.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 必修 三说课稿 精编 doc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必修 3 二套二套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 第一套第一套 1 1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3 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本单元是 小说单元, 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 本课属于 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 兴趣。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 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A A、知识教育点、知识教育点 1、 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

    2、上 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B B、能力训练点、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C C、德育渗透点、德育渗透点 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 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二、说教法及依据二、说教法及依

    3、据 1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必修 3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 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 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 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2 2、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 错综复杂, 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 3、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

    4、、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 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 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 4、仿写法、仿写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 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 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学会怎样学

    5、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 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 求体现: 1 1、重视自学指导。、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人。 2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 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 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 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

    6、教学程序四、概说教学程序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必修 3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 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

    7、、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 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 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 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与学生一 起来欣赏。 二、人物形象赏析二、人物形象赏析 可用师生共同讨论及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一)林黛玉(一)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 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

    8、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 加以比较。 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必修 3 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 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 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 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

    9、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 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 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 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 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 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

    10、、动作和心理活动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 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 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 也 “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 听到后院有笑声, 听到 “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里觉得那人 “放诞无礼” , 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 “你只叫他凤辣子 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 呼之”。 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 话,黛玉忙站起来,一

    11、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 “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 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 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必修 3 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 道:“读的是什么

    12、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 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 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 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二)(二)贾宝玉贾宝玉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在第二回就曾介绍了 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方法:

    13、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1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侧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 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 10、11 两段);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最喜在内帏厮混”(第 11 段)。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 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2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第 13 段)。 角度:林黛玉观察;描写:“心中想着看其外貌 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 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3西江

    14、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4、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 段)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 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三)王熙凤(三)王熙凤 (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分析)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

    15、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 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必修 3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 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 爱。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 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 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

    16、心机,极善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 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 成为掌权人的原因)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 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 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

    17、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 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总结:总结: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 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 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 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王熙凤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主

    18、要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 立 人 贾宝玉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物 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封建叛逆者 必修 3 林黛玉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布置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 写一段文字。 要求: 写一个人; 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 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亲属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2 2。祝福。祝福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祝福 ,我将从八个方面来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 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 第一单元

    19、第二课, 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 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 从而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 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 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 能的伸展点。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 用” ,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 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 教学目标及学生的

    20、实际; 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 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 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必修 3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 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 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

    21、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促进全 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三个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 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时也为了配合以上我选择的四种教法得以完满实现,我决定采用 “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 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 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小 说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

    22、 常规;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 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之后,我指出这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为什么?又是谁剥夺了她的“春天”?接 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鲁迅,走进祝福 。 (二)检查预习(落实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说涉及的人物、环境、情节, ) 必修 3 (三)表演擂台(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精彩片断,不仅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 (四)自由论

    23、坛(每两组负责一个问题) 1、 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最好的女人又是最苦的女人? 根据教学重点与目标 2,我设计了问题 1,意在引导学生从肖像、语言、行动等方 面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从而认识到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身上既 有共性(勤劳、善良、质朴) ,又有着自己的个性(顽强、倔强)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 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 ,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 比较:祥林嫂与如今下岗女工的命运的异同? 根据教学难点,我设计了问题 2,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祥林 嫂与如今下岗女工都遇到了人生的险滩:前者丧夫失子,后者下岗;也同样为改变命运作了

    24、 抗争。祥林嫂的抗争是”逃_撞_捐_问”, 但她的这种抗争是带有封建和迷信色彩的,在当时, 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注定要被封建伦理制度排挤甚至吞噬的。 如今下岗女工想再上岗就容易多 了,只要积极参加再就业学习、培训就有机会找到工作,登上展示个人价值的舞台。更何况 社会也会向她伸出友爱之手。这是与不同的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五)影片点点评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的砍门槛的情节,让学生谈一谈对电影中增添了祥林嫂捐 门槛不被承认后砍门槛的情节的看法,分析这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再次突出教学重点。 (六) 课外阅读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 ,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六、说教师教学观念和基本

    25、素养 我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基于本学科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而设计的。在本课中, 主要通过学生表演、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并注意了“以教 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轴”的“三主式” “育人为本”的理念的发挥。 七、说创新点 传统的小说鉴赏,习惯于按小说三要素的顺序一一落实,胡子眉毛一把抓,费时但又难 以突出教材的特点。 祝福这一课,我向传统说“不” ,主要设计了“表演擂台” “自由论 坛” “影片点点评”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解决教学重难点。 八、说板书 必修 3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

    26、起课文 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另外,板书文字简练,但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 谁杀害了祥林嫂? 内因: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及个性 悲剧根源 外因: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3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 84 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 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 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课文节选 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

    27、的六 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 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 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 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 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 的办法也没有” 。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 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28、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 , 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本文的象征意味以及独特的风格需要学生重点体会。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大致的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 物的内心独白进行 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必修 3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

    29、行文特点。 2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 物的内心独白进行 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述) 2关于老人与海 (用多媒体出示作者画像以及老人与海的电影片段。并用多媒 体播放小说简介

    30、 (一)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二)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 ,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把以下四点出示在多媒体上, 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体会,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共同讨 论。 )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 直截了当的叙述和 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必修 3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 象,将作者、形象 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

    31、,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 速的动作中,蕴涵 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 的冰山,八分之一 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 形象越集中鲜明, 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 品蕴涵深意。 三、难点探究。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口头呈上讨论结果。教师综合评论。 1 【提问】老人为什么说: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 败他”? 2 【提问】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

    32、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五、板书设计:与鲭鲨斗(人物心理)与星鲨斗(人物心理) 与犁头鲨斗(人物心理)再与星鲨斗(人物心理) 与群鲨斗(人物心理)疲惫的老人回到家里 必修 3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4 4。蜀道难说课稿。蜀道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是继必修(2)又一个诗 歌单元,学生有了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在文意理解上没有多少困难。本单元学习唐 诗,唐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从盛唐李杜到中唐 白居易再到晚唐李商隐, 时代面貌在变化, 诗人诗风各异, 教学要充分把握诗人的

    33、艺术风格, 蜀道难感情强烈,笔锋雄健,想象奇特,气势雄浑,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结合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情感、过程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 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经历和写作时代,能根据内容有理有据探讨主旨。因本文主旨有争 议,这也是本课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鉴赏李白诗歌艺术,学生能根据文章具体阐述艺术成就。 情感目标:情文并茂背诵全诗。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采用我校创设的设疑求异迁移三部教学模式,第一步是激发兴趣,设 疑求思。疑问是求知的先导,能点燃探索的激情,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第二步是合作求 异,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解读,百花齐放,百家争

    34、鸣。第三步是迁移,了解学生 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巩固知识,督促学生深入学习。 学法:诵读感知情脉让学生去读 知人论世探主旨让学生去思 个性解读赏艺术让学生去品 一句话,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一下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 用五噫歌导入。 陟彼北芒兮,噫! 必修 3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让学生了解诗歌重抒情的特点,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接着解释题目,蜀道难是古乐 府旧题,抒发蜀道之难的感慨,李白推陈出新,融入了时代因素和诗人情感。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 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注

    35、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 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诵读指导,自由朗读,再全班齐读,以活跃气氛。 首句抒情要舒缓 历史故事沉重感 五丁开山有声势 山顶畏惧要低叹 环境凄清悲而慢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杀人如麻快如雷 慨叹结束转平静 语速变化归于情 3、疏通文意 整体感知 疏通文意我采用小组之内自主学习,小组之间 pk 的形式,一组 对二组,三组对四组,五组对六组,要求被诘问的一组合上课本,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这 样既轻松活泼,又增加了挑战意味,避免老师照本宣科,或进行定式化的夹生分析。文意疏 通后采用抢答的形式, 整体把握。 问题一, 本文的主旨句是那句?问题二, 三段各有所侧重, 角度有什么

    36、不同?问题三,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探讨主旨 知人论世 本文主旨历来争议不定,恰好用来进行思维训练。我首先指导 方法,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 关系;关系;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接着打出李白在长安的介绍。说明李白踌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接着打出李白在长安的介绍。说明李白踌 躇满志而来,却受到权贵的忌恨,被放还乡。接着打出唐玄宗时期的介绍,说明太平景象躇满志而来,却受到权贵的忌恨,被放还乡。接着打出唐玄宗时期的介绍,说明太平景象 背

    37、后潜伏的危机。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本课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一般会有三四种说法,背后潜伏的危机。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本课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一般会有三四种说法, 一是送别友人,二是抒写心志,三是讽喻时政四是倦于仕途。待学生发言后,老师打出屏一是送别友人,二是抒写心志,三是讽喻时政四是倦于仕途。待学生发言后,老师打出屏 幕中资料以佐证他们的观点。使他幕中资料以佐证他们的观点。使他们有思考后的成就感和愉快感。们有思考后的成就感和愉快感。 主旨探讨之一主旨探讨之一 送别友人 必修 3 通过描绘地形之险恶人事之凶险劝诫友人不要前往,表达对友人的担心、挽留、惜别 之意。 主旨探讨之二主旨探讨之二 抒写心志 诗

    38、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踌躇满志。 但不久就受到排挤,内心块垒难消,故借写蜀 道言仕途艰险。 主旨探讨之三主旨探讨之三 讽喻时政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告诫统治者警惕野心家据险叛乱 主旨探讨之四主旨探讨之四 倦于仕途 “不如早还家”诗人以山之高危, 壑之深险喻人事复杂, 功业难建, 高官要职不可攀, 居高险自生,不如退隐。 资料分别为: 李白的剑阁赋李白的剑阁赋 同时期作品行路难写法与此相仿 张载 剑阁铭 南朝陈阴锵蜀道难与本文手法与主题相同 5 5、艺术鉴赏、艺术鉴赏 个性解读个性解读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重点。容易把最精彩的环节上成贴标签。我这一环节是全课的重点。容易把最精彩的环节上成贴标签

    39、。我 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设问:你认为本诗好在哪里?一人评一句。这样安排,让学生由浅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设问:你认为本诗好在哪里?一人评一句。这样安排,让学生由浅 入深,由单一到多样,由枯燥变生动,由灌输到感悟。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是思维活跃的入深,由单一到多样,由枯燥变生动,由灌输到感悟。是一种个性化解读,是思维活跃的 表现。课堂到最后,发言越来越精彩。最后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的诗风。表现。课堂到最后,发言越来越精彩。最后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的诗风。 自由鉴赏自由鉴赏 想象丰富,夸张奇特,感情强烈,气势雄浑,语言凝练,自由奔放,换韵自由,音节铿 锵,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有神奇色彩,有历史沉重感,一咏三

    40、叹,主旨突出,内容变换跳 跃,对偶句式整齐有力,长短句参差错落,笔力千钧,先声夺人,渲染气氛,烘托映衬,比 喻生动,细节感人,照应到位,直抒胸臆和委婉含蓄向结合,点面结合,概括描写与具体描 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想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逐层深入,由高到危,由地 理环境到人事环境 总结:浪漫主义诗人艺术风格总结:浪漫主义诗人艺术风格 必修 3 想象 夸张 感情强烈 6、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迁移能力迁移能力 小作文小作文 我爱李白诗我爱李白诗 5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 (其一)教案秋兴八首 (其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41、。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 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 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 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赏析课文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 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

    42、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 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 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 、 “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 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尾联在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 必修 3 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 ,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 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 以情 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浑然一体。 2、结合上一个问题,总结一下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全诗自始至终,情

    43、景两首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 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 感发或者说是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得老大 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 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的表现出他们“兼天涌” , “接地阴”的外貌 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 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的显现令人唏嘘悱恻 的“故园心” 。即便是最后两句,貌似纯粹写景,实则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 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整首诗既因

    44、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 有了生命。 情因景生, 景因情而活, 情因景而显, 景因情而深。 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其他艺术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 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 之境。拿这首诗来说,颔联中的“兼” “接”二字,即极为练达而传神。尾联在“白帝城高” 之后缀以“急暮砧” ,出人意表,却有着含蕴无穷的深长余韵。最为杰出的是颈联之遣词造 句。上句之“两开” ,既前应“丛菊” ,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有下启“泪”字,暗示两 年之中时时都向东归故园,

    45、然而新院始终无法实现, 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 如将 “他日” 解作“将来” ,则更有归乡后痛定思痛,为今日之流离失所伤心再三的意味。与李商隐夜 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旨归相同。下句之“一系”同样语意双关。 此二字既上承故园的思念之心一直牵系于此岸边孤舟,希望有一天能扬帆启航,顺流东下。 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互文见义: “丛菊两开”谓花开有时, “孤舟一系”伤归乡无期; “两 开”见出时光流走, “一系”见出人迹淹留; “他日泪”是果, “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 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三、小结主题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

    46、、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 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 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 必修 3 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 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登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 7 课近体诗六首。本单元是诗歌单元, 主要鉴赏唐代诗歌。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

    47、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 凡。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鉴赏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 别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琵琶行,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七 言律诗登高。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 “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能感受形 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科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 2、挖掘 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

    48、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 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 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 确立了 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 抽象的语言文 字还原成立体的、 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确立了本课 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 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 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必修 3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唐之韵反 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套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精编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73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