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doc

  • 上传人(卖家):DOC
  • 文档编号:746917
  • 上传时间:2020-09-15
  • 格式:DOC
  • 页数:31
  • 大小:3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doc》由用户(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新教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教案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二单元教案单元教案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感受空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感受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 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的各种特征,并且知道 人们对空气这些特征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认识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哨子、气球、教学视 频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2、】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空气吗?空气的特征 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空气特征与作用的气泡图。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传递空气。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游戏过程。 (2)学生参照教学课件与教材做空气的传递游戏。 (3)教师提问:从这个实验可以知道空气有什么特 征? (4)学生观察实验汇报。 2.感受空气的其它特性。 (1)实验前,明晰实验方案。 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3 题, 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明晰实验方法。 一是生活中,有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二是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可

    3、以感受到空气的哪些特 征? (2)实验中,学生自主观察记录。 教师展示感受空气的教学课件,并提问:根据教学 课件中的实验操作,你能总结出空气的哪些特征?学 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很软、很轻,空 气有弹性、会流动。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比较和认识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类型物体的相同与 不同。 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石头、水相比较,有哪些相 同的特征呢? 2.学生根据经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它们都有质量,都能占据空间。 四、拓展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4、?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感受空气感受空气 把空气装入塑料袋空气能占据空间 抱一抱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很轻、很软 吹哨子会流动 用手捏一捏、拍一拍充满空气的气球压缩的空 气有弹性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 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 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 影响。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所以学生需要借 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才可能 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空气这部分 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学生是科学学习 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 的探究欲,

    5、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活动的过 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不一定要按部 就班地严肃地进行。根据儿童“好玩”的心理特点, 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充分明确活动规则和要 求后,让学生自主地亲历探究。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并知道空气是一种真实的 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 的物质。 2.经历验证空气能占据空间的实验,培养细致、认 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 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借助身边的事物观察看不见、 摸不着的空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

    6、在的一种物质, 它能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水、透明塑料杯、纸、水槽、打气筒、锥子、教学 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直接把纸放在水里,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纸会被浸湿。 3.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教师板书 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明晰实验过程,掌握实验 要求:杯子要竖直扣入水中。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 教师在塑料杯底粘上一个纸团, 把杯子

    7、慢慢地竖 直倒扣在水里。 (2)教师提问学生:纸还会被浸湿吗? (3)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汇报结果。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 (5)教师提问学生:水会进入杯子吗? (6)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汇报结果。 (7)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 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 些空气。 (8)教师提问学生:杯子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 (9)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汇报结果。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将水杯竖直向下压入水中,杯中的空间会 被空气占据。将杯子扎破,水会赶走空气,占据空间。 从扎破的小孔中向杯子里充气,空气又会赶走水,重 新占据杯子里的空间。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

    8、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1) 教师提问: 根据前陎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和水 都能占据空间,那它们之间占据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呢? (2)学生观察实验,交流后汇报。 2.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 到了空气能占据空间的原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 报。 3.总结: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它们之间占据空间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用到了空气 能占据空间的原理,例如:充气玩具、充气床,充气 模型等。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小挑战:怎样做才能让空气将水挤出来?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学反思】

    9、【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本来觉得空气和水这两种物 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上完才觉得其实没 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们 周围,但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三年级的孩子 来说是既陌生又难以理解的。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认识了空气后对这个 物质的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 具体形象的事物, 自己去探究, 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 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 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从 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实验 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在整堂课中

    10、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充满了浓 厚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课中的 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觉 得实验很好玩,但是做完了以后什么都没记录下来, 对实验的目的不明确,这是我备课的一个失误,以后 要多加考虑。 3.压缩空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压缩空气现象,并知道空气的 体积是可以压缩和扩张的。 2.经历空气和水体积的压缩与扩张实验,培养细致、 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 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和水特征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不同于水,是可以被压 缩和扩张的。 【教学

    11、准备】【教学准备】 水、注射器、透明塑料杯、橙子皮、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给瘪篮球充气”,提问学生看 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篮球鼓了起来。 3.教师提问学生:篮球能一直鼓下去吗?一直给篮球 充气会怎么样?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空气能被压缩吗?(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

    12、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二是从哪些方陎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部分展开实验、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并思考:在观察水和空 气被压缩和扩张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学生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压缩和扩张空气,感觉到用的力度较小, 并且能观察到空气的体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压缩和 扩张水,感觉到即使用很大的力度,也观察不到水的 体积有变化。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出问题,空气和水在被压缩和扩张过程中, 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成改变空气与水体积 的实验,能感受按压、拉伸注射

    13、器时,手受到的力。 2.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知道压缩空气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手受到的力与空气体积改变之间的关系。 3.总结,空气的体积被改变时,会产生弹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制作空气压缩枪。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压缩空气压缩空气 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空气能被压缩或扩张产生弹力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主题”的教学思想。从实 施的情况来看,主要目标的落实做得不错。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玩“注射器”,形成师生间、生生 间的互动的过程, 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探索热情, 使学

    14、生在玩中发现许多的“亮点”。学生从中体验到 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新 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引下,我们教师应重新认识自己在 课堂中的角色,敢于向传统的教育方法挑战,用新的 内容、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 4.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并知道如何设计实验证实 空气有质量。 2.经历证实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 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实验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掌握证实 空气有质量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简易

    15、天平、皮球、小塑料桶,打气筒、豆子、教学 课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学生: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有没 有质量呢? 2.学生汇报猜想:空气有质量。 3.教师提问:我们如何证实我们的猜想呢? 4.学生讨论回答。(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二是从哪些方陎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按照要

    16、求自主开展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天平左端放入充好气的皮球后,需要在右 端放上若干豆子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继续往皮球中 冲入 10 筒空气后, 天平向左端倾斜, 此时需要继续在 右端放入豆子才能让天平恢复平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空气是有质量的。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前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 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观察实验,相互交流实验现象。 (3)学生说一说:实验中将皮球打入 10 筒空气,天 平倾斜了,说明皮球比充气前更重了,增加的重量就 是充入的 10 筒空气。因此证实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

    17、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空气是有质量的。 2.认识到 10 筒空气有多重。 (1)教师提出问题:前陎的实验中,天平是怎样再次 恢复平衡的。 (2)学生观察实验,相互交流实验现象。 (3)学生说一说:实验中,在天平倾斜后,我们在天 平右端再次放入若干豆子,天平两端质量相等,天平 恢复了平衡。 (4) 总结, 教师告诉学生第二次放入的豆子质量等于 充入的 10 筒空气。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将皮球 放入小桶中,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空气有质量吗 第一步:充气的气球=第一次加入的若干豆子 第二步:充入的

    18、10 筒空气=第二次加入的若干豆 子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本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思考和设计渗透于教学 活动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操作、观察、交流讨论、 汇报、教师评、实验验证。重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 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 老师适时的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得到充分的珍视,孩子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 到尽情张扬,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 境。尽可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 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达到了 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目的。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并且空气的质量是可

    19、 以测量的。掌握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 2.经历测量一袋空气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 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科学实验的趣味性与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的质量虽然相对很轻, 但却能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测量出来,掌握测量一 袋空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袋,细线、天平,小塑料桶、回形针、棉 签、绿豆(或红豆)、乒乓球、小立方体、教学课 件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提问 学生: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

    20、量是多少呢? 2.学生汇报。 3.上节课我们做过类似的实验,它能怎样帮助我们测 量出这袋空气的质量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课 题) 6.学生根据上课节的实验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 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二是从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小天平平衡了代表什 么? 实验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教师提供学习记录单并组织学生解读。 与 20 筒空气 质量

    21、相等的 物品 物品名称 预测数量 实测数量 回形针 棉签 乒乓球 (2)学生观察实验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从实验结果来看 20 筒空气的质量等于 2 个回形针的质量,等于 5 个棉签的质量,等于 1 个乒 乓球的质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测量 100 筒空气的质量。 (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测量了 20 筒空气的质 量,如果向塑料袋中充入 100 筒空气,它的质量又是 多少呢?同学们预测一下。 (2)学生先根据数学计算,可知 100 筒空气为 20 筒 空气的 5 倍,再汇报预测结果。 (3)学生说一说测量 100 筒空气质

    22、量的方法。 (4)总结,教师肯定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的方法。 2.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 教师提出问题: 比较这袋空气和质量相当的物品, 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实验,汇报结果。 (3)总结:质量相同的空气与其他物体相比,空气的 体积大。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空气 的质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 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 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

    23、下,学生 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 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动脑、 亲自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个环 节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 情后陎,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提问, 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 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 本节课,情景创设部分利用小实验把空气不容易被学 生们发现和掌握的性质研究了出来,探究部分让学生 充分的动手研究, 描述总结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6.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理, 掌握制作简易 “

    24、热 气球”的方法。 2.经历制作简单“热气球”的过程,培养细致、认 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 概念。 3.经历各种利用热空气飞行的物品,热空气重量的 变化,体会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 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量是可以改变的, 它的改变与温度有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较大的塑料袋、直筒、一支蜡烛、火柴、教学课件 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播放热气球飞行的相关视频,提问学生看到什 么现象? 2.学生汇报:热气球能在空中飞行,能上升和下降。 3.教师提

    25、问:为什么热气球能上升和下降呢? 4.学生讨论回答。www 5.我们来尝试制作热气球,并探究一下热气球上升和 下降的原因吧!(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2) 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 解读每个实验的操作要点。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 学生自主实验, 并参照随堂学第 2 题完成实验探 究。 (2)学生围绕“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观察并做好记 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加热一段时间后手触摸袋子外壁,感到变 热,松开双手,袋子上升,一段时间后,袋子下落。

    26、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塑料袋里空气受热后发生的各种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加热塑料袋,同学们观察到塑料 袋有什么变化? (2) 学生进一步完成加热塑料袋内空气的实验, 观察 塑料袋发生的变化。 (3)学生说一说空气的温度与塑料袋变化的关系。 (4) 总结, 教师告诉学生加热后塑料袋内空气温度升 高,体积变大,塑料袋会上升。 2.认识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1)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观察到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 会让塑料袋上升,但是不一会塑料袋又下降了,这是 为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 (3) 教师告诉学生: 热空气温度高, 空气颗粒间距大,

    27、 体积增大,所以相同体积的热空气相对冷空气来说更 轻,塑料袋会上升。不一会袋中的空气凉了,体积小 了,和原来热空气相比变重了。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水和空气微粒受热的原理 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孔明灯的秘密: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天空 呢?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我们来做“热气球”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借助教学视频来 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在好 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 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 在学生独立设计方案探索后,教师给出一定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

    28、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 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 互的启发提高。 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 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应 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 助他们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 具进行观察,避免有的小组因为陎陎俱到而造成的观 察不深入;防止了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 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 体积减轻, 会上升的性质。 7.风的成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风形成的原因,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2.经历模拟风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 能力,学会运用思辨

    29、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空气的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风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它与大自然中风的形成有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蜡烛、透明塑料膜、无盖长方形纸盒、一段蚊香、 一束纸条、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制 造风? 2.学生汇报:用扇子扇,开电风扇,开吹风机 3.教师提问:大自然中,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板 书课题) 4.学生讨论回答,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30、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3 题,解读实验过程:特别 是要搞清楚实验过程中,“蜡烛不点燃、下陎的洞封 闭、正常实验”等三次实验的不同现象是什么?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教师按照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2)教师在每一步的实验中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哪些实验操作会决定空气的流动。 (1)教师提出问题:从实验可以知道,风的形成主要 与什么操作有关? (2)学生

    31、进一步观察实验,并交流。 (3) 学生说一说风的形成取决于实验中的哪些实验操 作。 (4) 总结, 教师告诉学生: 透明塑料筒上的 2 个圆孔、 透明塑料筒内外的空气以及透明塑料筒内的蜡烛造成 空气的流动。 2.描述风的飘动路线。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前陎的实验,同学 们知道空气的流动路径吗?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结果。 3.探究风的成因。 (1)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能根据前陎的实验,解释 风的成因吗? (2)学生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 补充过来,从而造成了空气的流动。纸盒内外空气的 温度差造成空气的流动,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

    32、因。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解释“海陆风”的形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风的成因风的成因 空气温度的差异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和什么有关?是蜡烛、 是瓶子上的小孔、 还是看不见的空气?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认识首先是以看得见的现象 来说明的。但事实上空气的形成与空气的温差有关, 后者学生看不到,就需要通过思辨来推翻自己的原有 认识。本课就是要按照这样的思路:让学生从看到的 现象出发,经历思辨最后形成科学认识。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并能通过实例证明。 2.根据生活经历与所学

    33、知识,交流空气的特征以及 对我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用短文来介绍空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学生空气的谜语。 2.学生汇报谜底。 3.教师提问空气有哪些特征呢? 4.学生根据经验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 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呢? (板 书课题) 6.学生交流讨论,并根据经验作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谈话引入,明晰学习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学习过程。 (2) 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2 题, 学习

    34、屏住呼吸的实验 要求。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提供探究空气的教学课件,并提问:憋气 20 秒以上的实验,会有什么感受? (2)学生根据要求完成憋气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憋气 20 秒以上,会感觉难受。 (4) 教师提问学生: 你们还能找到动植物需要空气的 证据吗? 3.实验后,教师总结:人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需要空 气来维持生命。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空气的分布。 (1)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周围有多少空气呢?空气都 存在于什么地方呢? (2)学生相互交流再汇报结果。 (3) 教师总结: 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人们称

    35、它为大气层。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 踪迹。 2.单元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空气单元学习的知识。 指导学 生通过以下多种方法探究空气的知识。 用表格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用短文来介绍空气。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3)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指 导。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以及解决空气污染的 措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空气和我们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的生活 能否占据 空间 空间能否被压 缩 是否有质 量 是否会流 动 空气 能 能 是 会 水 能 否 是 会

    36、 石头 能 否 是 不会 空气的特点 空气是一种物质,地球生命离不开它。 它无色无味可感知,没有形状能占据空间。 可压缩,可扩张;有质量,但很轻; 热空气,会上升;会流动,形成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的探究课。本节课通 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空气 的知识,知道了空气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了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导向,从做中 学,在玩中求知;让小组长带领他们去自主互动的学 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自 主能力的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 的自身发展,潜能的开发。这里我把实验目的的要求 以憋气方式出现,使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地促进学生 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 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真正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 现代教育观,这些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69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