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740630
  • 上传时间:2020-09-12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41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安徽省 合肥市 调研 检测 生物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1、合肥市合肥市 2021 届高三调研性检测届高三调研性检测 生物试题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易被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 酶的基本单位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C. 在原核细胞中,DNA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才能行使相应功能 D. mRNA、tRNA和 rRNA三种 RNA 都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答案】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DNA指导蛋白 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在此过程中 mRNA、tRNA 和 rRN

    2、A三种 RNA都会参与。 【详解】A、高温处理的蛋白质易被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肽链变得松散、伸展, 易被消化酶分解,A正确; B、酶 的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B错误; C、在原核细胞中,DNA行使功能包括 DNA 复制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DNA 的复制和转录都需要 与相关酶的结合才能进行,如 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C正确; D、mRNA 是翻译的模板,tRNA 是搬运氨基酸的工具,rRNA构成的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所以 mRNA、 tRNA

    3、、rRNA 都参与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正确。故选 B。 2. 生物学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达成有重要影响,下列与生物学实验材料有关 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 观察细胞中 DNA和 RNA的分布时可利用洋葱内表皮细胞为材料 B. 以黑藻为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幼叶比幼根更合适 C. 过氧化氢酶比唾液淀粉酶更适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利用洋葱根尖作为观测有丝分裂材料时应考虑取材时间和取材位置 【答案】C 【分析】对于染色观察的实验,实验材料本身最好无色或浅色,而不需要染色的实验最好实验材料本身带 有颜色,以利于观察。 【详解】A、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利

    4、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A 正确; B、黑藻幼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为绿色,更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而幼根细胞不含叶绿体,细 胞质没有颜色,不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B 正确; C、过氧化氢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C 错误; D、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中午 10 时左右分裂旺盛,由于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才能分裂,所以取材的位置也会影 响实验结果,故利用洋葱根尖作为观测有丝分裂材料时应考虑取材时间和取材位置,D 正确。 故选 C。 3.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能够维持相应结构内部环境的相

    5、对稳定 B.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C.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可以通过囊泡实现转化 D.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隔开,独立完成细胞各种活动 【答案】D 【分析】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 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 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6、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 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系统能够维持相应结构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 正确; B、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这些膜结构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B 正确; 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形成囊泡的形式相互转化,C 正确;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但是不一定都能够独立 完成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线粒体不能完成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D 错误。故选 D。 4.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

    7、的是( ) A.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B. 乙醇进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转运蛋白 D.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可 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 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细胞对物质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有些病毒、 病菌也能侵入细胞,A错误; B、乙醇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8、C、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 C。 5. 磷酸肌酸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它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 分子中来合成 ATP( APPP)。研究者对蛙的肌肉组织进行短暂电刺激,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肌肉组织用肌酸激酶 阻断剂处理)肌肉收缩前后 ATP 和 ADP 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磷酸腺苷 对照组/(10-6molg-1) 实验组/(10-6mol g-1) 收缩前 收缩后 收缩前 收缩后 ATP 130 130

    9、130 075 ADP 060 060 060 095 A. 对照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无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 B. 实验组中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有 ATP 分解但无 ATP 合成 C. 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可以维持 ATP 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实验组数据表明部分生命活动利用了靠近 A的磷酸键 【答案】C 【分析】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 能磷酸键。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合成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肌肉收缩需要 ATP 提供能量,对照组肌肉收缩前后 ATP 和 ADP 的

    10、含量没有变化,故有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A错误; B、实验组肌肉收缩后 ATP 含量下降,说明有 ATP分解,但根据数据无法判断有无 ATP 合成,B错误; C、磷酸肌酸能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 ADP 分子中来合成 ATP,故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可以维持 ATP 含 量的相对稳定,C正确; D、实验组数据中没有 AMP 的含量变化,故不能表明部分生命活动利用了靠近 A 的磷酸键,D错误。 故选 C。 6.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以研究酶的专一性特性,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 I 1 注人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加入酶试剂

    11、 1mL 1mL 4 注人斐林试剂,加热 2mL 2mL A. 若两支试管均加入淀粉酶,碘液也可作为检测试剂 B. 若两支试管均加入淀粉酶,都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C. 若两支试管均加入蔗糖酶,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 若两支试管均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能证明酶的专一性 【答案】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酶的专一性特性,自变量是反应物的种类,加入 的酶制剂可能是淀粉酶或者蔗糖酶;淀粉和蔗糖都属于非还原糖,它们水解的产物都是非还原糖,非还原 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详解】A、若两支试管均加入淀粉酶,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而碘液不能

    12、检测蔗糖 是否被水解,A 错误; B、若两支试管均加入淀粉酶,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因此注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试管 I 会 出现砖红色沉淀,B 错误; C、若两支试管均加入蔗糖酶,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试管 I 不会出现砖红色沉 淀,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 错误; D、若两支试管均加入蔗糖酶,试管 I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 正确。故选 D。 7. 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光下,若给含叶绿体的叶片提取液(淡绿色)提供特定的与氢离子结合的氢 受体 2,6-D(一种墨绿色染料,接受氢离子并被还原成无色) ,在无 CO2时进行光照

    13、,可观察到提取液由 墨绿色变为淡绿色,并释放出 O2;但放在暗处,则试管中的液体仍为墨绿色,且无 O2的释放,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和推论,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的氧气完全来自于 H2O 的光解 B. 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 C. 若给 A组提供 14 CO 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 14CH 2O)的生成 D. 该实验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 【答案】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 组光照和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氧气,且提取液的颜色 由墨绿色变成了淡绿色,说明叶绿体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氢离子和氧气,且氢离

    14、子与氢受体 2,6-D 结合;B 组黑暗条件下,没有氧气释放,溶液仍然为墨绿色,说明叶绿体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氢离子和氧气。 【详解】A、该实验说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了氧气,但是不能说明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A 错误; B、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氢离子) ,B 正确; C、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若给 A 组提供 14 CO 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 14CH 2O)的生成,C 正确; D、 该实验只能证明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氧气和氢离子, 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 D 正确。故选 A。 8. 图 1 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

    15、色体上 DNA含量 的 变化,图 2 为 该动物体内 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综合图 1和图 2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图 1中 CD 段的细胞中都含有 2个染色体组 B. 图 2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乙 C. 图 1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 D. 图 2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CD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 2: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16、,且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 上的 A、a 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 分裂后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 卵母细胞,则该动物是雌性的;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处于图 1 中 CD 段的细胞中含有 1 个或 2 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图 2 所示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的是甲和丙,B 错误; C、图 1 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C 错误; D、据图分

    17、析,图 2 甲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 A、a,因此甲细胞有 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组成有差异,D 正确。故选 D。 9. 下列关于受精卵的相关叙述中,正确是 ( ) A. 受精卵中的 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B. 受精卵中的蛋白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D.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答案】C 【分析】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 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

    18、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而细胞质 DNA 都来自于卵子,A 错 误; B、受精卵中的蛋白质大多数来自卵子,B 错误;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C 正确; D、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于卵子,D 错误。故选 C。 10.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 B.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 C.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

    19、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 D.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 【答案】C 【分析】假设控制视觉的等位基因为 B、b,则题干中色觉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 X BX-、XBY,他们生了一个 性染色体为 XXY 的孩子,其多的一条 X 染色体可能来自于父亲,也可能来自于母亲,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 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 Y 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 是基因型为 X 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 XBY 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或减异常, 也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A 错误;

    20、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则可能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或减异常,也可能是 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B 错误; 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可能是基因型为 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 Y 的精子结合而成,也可能是基因型 为 X 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 XBY 的精子结合而成,因此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C 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若孩子的基因型为 X BXbY,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异常,D 错误。 故选 C。 11. 模型构建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制作一个线性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错误 的是( ) A. 需要准

    21、备制作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等材料 B. A、T、G、C四种碱基的大小和形状应该相同 C. 需要制作两条碱基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 D. 末端的磷酸基团可以体现 DNA 双链的反向平行 【答案】B 【分析】 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 2、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举例:挂图、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座标曲线、公式(Nt=N0t) 都是数学模型 【详解】A、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因此需要准备制作磷酸、脱 氧核糖和碱基等材料,A

    22、 正确; B、A、T、G、C 四种碱基的大小和形状应该不同,B 错误; C、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需要制作两条碱基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C 正确; D、末端的磷酸基团可以体现 DNA 双链的反向平行,D 正确。故选 B。 12.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 双链完全解开后才能复制 B. 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C. 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基因只能转录一次 D. 一条 mRNA 只能指导合成一条多肽链 【答案】B 【分析】DNA 复制指的是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DNA 复制特点主要有边解 旋边复制、半保

    23、留复制。DNA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详解】A、DNA复制的特点之一为边解旋边复制,故不需要双链完全解开后才进行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存在细胞周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只在间期复制一次,B正确; C、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基因可转录多次,如指导胰岛素合成的基因,C错误; D、一条 mRNA能同时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肽链,因模板相同,最终合成的肽链是相同的,D 错误。 故选 B。 13.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得出结论 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 出分离定律的

    24、研究过程中分 析正确的是( ) A. 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 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 该研究中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豌豆株高差异的机制是什么 C. 孟德尔所作假设内容之一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 F1实际测交后代的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答案】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 证得出结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

    25、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子一代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之上 的,A 正确; B、该研究中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子一代只有高茎一种表现型,子二代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高 茎:矮茎=3:1,B 错误; C、孟德尔所作假设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是并没有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 概念,C 错误; D、F1实际测交后代的性状的分离比接近 1:1 属于实验验证(检验推理)的内容,D 错误。 故选 A。 14. 下图是牵牛花花青素合成和花色形成过程,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牵牛花花瓣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

    26、成来控制代谢 C. 若基因不表达,则基因、不表达 D. 牵牛花花瓣的颜色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答案】C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 牵牛花花青素合成过程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图中显示花青素的合成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表现为红色,在碱性条件下表现为蓝色, 说明花色的形成还受环境影响。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牵牛花花瓣的颜色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 正确; B、牵牛花花青素合成过程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B 正确; C、基因不表达,不能说明基因、不表达,C 错误; D、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表现为红色,在碱性

    27、条件下表现为蓝色,说明牵牛花花瓣的颜色也会受到环境的影 响,D 正确。故选 C。 15.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 的 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b 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 c 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 d 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A 【分析】 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详解】a 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 错误;b 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 正确;c 表示新物

    28、种形成,因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与原物种进行基因交流,C 正确;d 表示地理 隔离,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但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不 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 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知识串起来并横向辐射,进行归 纳,例如本题的概念图。 16. 正常机体内的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血糖浓度较高时,机体可以合成肝糖原等物质,使 血糖下降;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机体可以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下列关于肝糖原在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正

    29、确的是 ( ) A. 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机体的内环境中进行的 B. 血糖浓度较高时,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 C. 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运出葡萄糖升高血糖 D. 流经肝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端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血糖浓度 【答案】C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 由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 拮抗关系。 【详解】A、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细胞内完成的,A 错误; B、血糖浓度较高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来合成肝糖原,进而降低血

    30、糖浓度,B 错误; C、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运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浓度,C 正确; D、流经肝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端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血糖浓度,D 错误。故选 C。 1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芽鞘尖端能提取到大量的生长素 B. 植物激素是由特定的组织器官合成 C. 植物的生长发育只受植物激素调节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改变生物表现型 【答案】D 【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 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

    31、裂, 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激素属于高效能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胚芽鞘尖端不能提取到大量的生长素,A 错误; B、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的,不是由专门的组织器官合成的,B错误; C、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内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变生物的表现型,D正确。故选 D。 18.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无生命活动现象 B.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即能完成反射活动 C. 神经递质与

    32、载体蛋白结合运输至突触后膜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能引起膜电位变化 【答案】D 【分析】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触组成;神经元的突起 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 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 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详解】A、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是有生命活动现象的,如细胞呼吸、钾离子的外流等,A 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

    33、奋,但是不能完成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B 错 误;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C 错误;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 正确。故选 D。 19. 下列关于密闭环境下酵母菌纯培养,关于其种群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液中加入的酵母菌越多,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越大 B. 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 C. 增长率是限制酵母菌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D. 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后种群数量将维持不变 【答案】B 【分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

    34、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 物无限增长的情况;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描述种群在食物、空间有限、有天敌捕食条件下种群增长 情况;同一种生物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 值可能会下降;而当生 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可能会上升。 【详解】A、培养液中加入的酵母菌过多,会由于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导致增长速率降低,A 错误;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B 正确; C、限制酵母菌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是空间、营养物质等,C 错误; D、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后种群数量将保持动态平衡,D 错误。 故选 B。 20. 森林分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35、寒带针叶林等,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类群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影响 C. 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 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群落演替速度但不会改变演替的方向 【答案】D 【分析】1、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 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2、群

    36、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A、区分不同森林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植物类群的差异,A 正确; B、森林群落的形成速度受土壤、气候和物种迁移等因素的影响,B 正确; 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适度砍伐森林可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正确;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森林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 错误。故选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1. 如图是研究人员探究某果树在晴朗夏天净光合速率(以 CO2吸收速度表示)和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 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表示胞间 CO2浓

    37、度的曲线是_ (填实线或虚线), 12 点时, 果树净光合速率吸收 CO2量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胞间 CO2量。 (2)在 10:00-11: 00期间,胞间 CO2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 (3)果树在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 10:00 时相比,12:00 时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限制因素 是_,此时叶肉细胞中消耗H的场所有_。 【答案】 (1). 虚线 (2). 小于 (3). 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气孔吸收的 CO2速率 (4). CO2浓度 (5).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 【分析】净光合速率的数值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CO2吸收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 CO2固定量表示总光合速率。 总光

    38、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一部分来自自身呼吸作用产生,一部分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 【详解】 (1)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导致胞间 CO2浓度下降,胞间 CO2浓度中 午后随着气孔打开可恢复,故虚线为胞间 CO2浓度的曲线。12 点时,胞间 CO2浓度开始上升,故此时果树 净光合速率吸收 CO2量小于胞间 CO2量。 (2)据图可知,在 10:00-11: 00期间,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气孔吸收的 CO2速率,即气孔吸收的 CO2 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导致胞间 CO2浓度逐渐下降。 (3)果树在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植物为了保水导致气孔关闭,气孔吸收 CO

    39、2 受阻,使胞间 CO2浓度下降,故此时限制净光合作用因素主要为 CO2浓度。此时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 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H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消耗H的场所 为线粒体内膜。 【点睛】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晴朗夏天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解答本题学生需要理解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还要知道夏季晴朗的白天, 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气孔关闭,从而引起植物的“午 休”现象。 22.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 (红)与黄果(黄) , 其控制基因用 A/a 表示; 子房二室 (二) 与多室 (多) , 其

    40、控制基因用 B/b 表示; 圆形果 (圆) 与长形果 (长) , 其控制基因用 D/d 表示;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 ,其控制基因用 E/e 表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回 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 红二、160 红多、150 黄二、50 黄多 乙 圆复长单 圆单 510 圆单、240 圆复、240 长单、10 长复 (1)果形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圆形长形) ,判断的依据是_ 。 (2)根据表中组别甲的数据在下图 1 中标出 F1中 B/b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标出 A/a 基因的位置) , 根据表中组别乙的数据在下图 2

    41、 中标出 F1中 E/e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_(已标出 D/d 基因的位置) 。 (3)设计实验: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以结红圆果实、红 长果实、黄圆果实和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 期结果。 _ 【答案】 (1). 圆 (2). 杂交组合圆和长杂交后代皆为圆形或 F1圆形自交后代圆和长的比例为 3:1 (3). (4). 实验思路 1:将结红圆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 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或结红长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圆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 ,获得 F1,F1自交获得 F2,统计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

    42、预期结果:若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符合 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若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 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 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思路 2:将结红圆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或结红长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圆果 实的纯合植株杂交) ,获得 F1,F1测交,统计测交后代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 预期结果:若测交后代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符合 111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 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 111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 状的基因不符

    43、合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甲组实验中,亲本是红二与黄多杂交,子一代全部为红二,说明红果 对黄果为显性性状,子房二室对多室为显性性状,子一代基因型为 AaBb,亲本基因型为 AABB、aabb;子二 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 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乙组实验中,亲本是圆复与长单杂交,子一代全部为圆单,说明圆形果对长形果 为显性性状,单一花序对复状花序为显性性状,子一代基因型为 DdEe,亲本基因型为 DDee、ddEE;子二代 的性状分离比为 512424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

    44、色体上,遵循基 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且 D 与 e 连锁、d 与 E 连锁。 【详解】 (1)乙组实验中,圆形果与长形果杂交,子一代全部为圆形果,或 F1圆形自交后代圆和长的比例 为 3:1,说明圆形果为显性性状。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a 与 B、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而 D、d 与 E、e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 D 与 e 连锁、d 与 E 连锁,因此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3)要探究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采用相对性状的亲本 杂交,再让子一代自交的实验方法,实验思路为: 将结红圆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长果实的纯合植株杂交(或结

    45、红长果实的纯合植株和结黄圆果实的纯合植 株杂交) ,获得 F1,F1自交获得 F2,统计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 若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符合 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 律;若 F2中果实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 9331,则控制果实红黄和圆长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符合自 由组合定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的相关知识点,能 够根据两组实验中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够结合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分析两组实验的子二代的比例,进而判断各自遵循的遗传规律。 23. 病

    46、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某种动物后,引起 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易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 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该种动物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种病毒。 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甲侵入动物体后引起免疫反应和白细胞炎症反应,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到内环境中,进而 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值和分化, 白细胞增加, 消除炎症, 增加对多种 病原体的抗性, 此种免疫属于_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该种免 疫的特点是_ (2)接种甲疫苗的主要意义是刺激机体产生_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 (3)动物体内效应 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使自身肿瘤细胞裂解死亡,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_功能。 【答案】 (1).

    47、 非特异性免疫 (2). 人人生来就有,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 御作用 (3). 记忆(B)细胞 (4).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 抗原时,能迅速增值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5). 监控和清除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 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 (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48、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病毒甲侵入动物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白细胞炎症反应,是人人都会发生的, 是与生俱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接种甲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其中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 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值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动物体内效应 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使自身肿瘤细胞裂解死亡, 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406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