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及应用教程》课件第7章管理网络服务.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Linux基础及应用教程》课件第7章管理网络服务.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inux基础及应用教程 Linux基础及应用教程课件第7章 管理网络服务 Linux 基础 应用 教程 课件 管理 网络服务
- 资源描述:
-
1、 7.1 网络配置文件7.1.1 /etc/hosts/etc/hosts中包含了I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还包括主机名的别名,IP地址的设计使计算机容易识别,但对于人却很难记住它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建了/etc/hosts这个文件。7.1.2 /etc/services/etc/services中包含了服务名和端口号之间的映射,不少的系统程序要使用这个文件 7.1.3 /etc/host.conf/etc/host.conf文件指定如何解析主机名,Linux通过解析器库来获得主机名对应的IP地址。7.1.4 /etc/nsswitch.conf/etc/nsswitch.conf文件是
2、由SUN公司开发并用于管理系统中多个配置文件查找的顺序,它比/etc/host.conf文件提供了更多的功能。/etc/nsswitch.conf中的每一行或者是注释(以#号开头)或者是一个关键字后跟冒号和一系列要试用的有顺序的方法。每一个关键字是在/etc/目录可以被/etc/nsswitch.conf控制的/etc文件的名字。7.1.5 /etc/sysconfig/network 该文件用来指定服务器上的网络配置信息,包含了控制和网络有关的文件和守护程序的行为的参数。7.1.6 /etc/resolv.conf 文件/etc/resolv.conf配置DNS客户,它包含了主机的域名搜索顺
3、序和DNS服务器的地址,每一行应包含一个关键字和一个或多个的由空格隔开的参数。7.1.7 /etc/init.d/network 这个文件包括了声明IP地址、掩码、网络、广播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变量。7.2 配置FTP服务7.2.1 FTP协议TCP/IP协议中,FTP标准命令TCP端口号为21,Port方式数据端口为20。端口20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流,而端口21用于传输控制流。FTP协议的任务是从一台计算机将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它与这两台计算机所处的位置、联接的方式、甚至是否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无关。7.2.2 FTP服务器vsftpd的配置1安装vsftpd服务器vsftpd
4、是现在Linux最好的FTP服务器工具之一,其中的vs就是“Very Secure”(很安全)的缩写。假如选择完全安装Linux,则系统会默认安装vsftpd服务器。我们能够在终端命令窗口输入以下命令进行验证:rootlocalhost root#rpm qa|grep vsftpd 假如结果显示为“vsftpd-1.1.3-8”,则说明系统已安装vsftpd服务器。假如安装 Linux时没有选择vsftpd服务器,则能够在图形环境下单击“主菜单系统配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菜单项,在出现的“软件包管理”对话框里确保选中“FTP服务器”选项,然后单击“更新”按钮,按照屏幕提示插入第3张安装光盘即
5、可开始安装。2启停vsftpd服务采用独立运行方式启动vsftpd服务,方法是在终端命令窗口运行以下命令:rootlocalhost root#/etc/rc.d/init.d/vsftpd start重新启动vsftpd服务:rootlocalhost root#/etc/rc.d/init.d/vsftpd restart关闭vsftpd服务:rootlocalhost root#/etc/rc.d/init.d/vsftpd stop 3vsftpd的配置vsftpd共有3个配置文档,它们分别是:vsftpd.ftpusers:位于/etc目录下。它指定了哪些用户账户不能访问FTP服务器
6、,例如root等。vsftpd.user_list:位于/etc目录下。该文档里的用户账户在默认情况下也不能访问FTP服务器,仅当vsftpd.conf配置文档里启用userlist_enable=NO选项时才允许访问。vsftpd.conf:位于/etc/vsftpd目录下。它是个文本文档,用户能够用Kate、Vi等文本编辑工具对他进行修改,以此来自定义用户登录控制、用户权限控制、超时配置、服务器功能选项、服务器性能选项、服务器响应消息等FTP服务器的配置。(1)用户登录控制anonymous_enable=YES,允许匿名用户登录。no_anon_password=YES,匿名用户登录时无
7、需输入密码。local_enable=YES,允许本地用户登录。deny_email_enable=YES,能够创建一个文档保存某些匿名电子邮件的黑名单,以防止Dos攻击。banned_email_file=/etc/vsftpd.banned_emails,当启用deny_email_enable功能时,所需的电子邮件黑名单保存路径(默认为/etc/vsftpd.banned_emails)。(2)用户权限控制write_enable=YES,开启全局上传权限。local_umask=022,本地用户的上传文档的umask设为022(系统默认是077,一般都能够改为022)。anon_upl
8、oad_enable=YES,允许匿名用户具备上传权限,很明显,必须启用write_enable=YES,才能够使用此项。同时还必须建立一个允许ftp用户能够读写的目录(前面说过,ftp是匿名用户的映射用户账号)。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允许匿名用户有创建目录的权利。chown_uploads=YES,启用此项,匿名上传文档的属主用户将改为别的用户账户,注意,这里建议不要指定root账号为匿名上传文档的属主用户。chown_username=whoever,当启用chown_uploads=YES时,所指定的属主用户账号,此处的whoever自然要用合适的用户账
9、号来代替。chroot_list_enable=YES,能够用一个列表限定哪些本地用户只能在自己目录下活动,假如chroot_local_user=YES,那么这个列表里指定的用户是不受限制的。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假如chroot_local_user=YES,则指定该列表(chroot_local_user)的保存路径(默认是/etc/vsftpd.chroot_list)。nopriv_user=ftpsecure,指定一个安全用户账号,让FTP服务器用作完全隔离和没有特权的单独用户。这是vsftpd系统推荐选项。async_a
10、bor_enable=YES,强烈建议不要启用该选项,否则将可能导致出错。ascii_upload_enable=YES;ascii_download_enable=YES,默认情况下服务器会假装接受ASCII模式请求但实际上是忽略这样的请求,启用上述的两个选项能够让服务器真正实现ASCII模式的传输。(3)用户连接和超时选项idle_session_timeout=600,能够设定默认的空闲超时时间,用户超过这段时间不动作将被服务器踢出。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设定默认的数据连接超时时间。(4)服务器日志和欢迎信息dirmessage_enable=YES,允
11、许为目录配置显示信息,显示每个目录下面的message_file文档的内容。ftpd_banner=Welcome to blah FTP service,能够自定义FTP用户登录到服务器所看到的欢迎信息。xferlog_enable=YES,启用记录上传/下载活动日志功能。xferlog_file=/var/log/vsftpd.log,能够自定义日志文档的保存路径和文档名,默认是/var/log/vsftpd.log。7.3 配置邮件服务器7.3.1 电子邮件简介1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电子邮件的工作过程遵循客户-服务器模式。每份电子邮件的发送都要涉及到发送方与接收方,发送方式构成客户端,而接
12、收方构成服务器,服务器含有众多用户的电子信箱。发送方通过邮件客户程序,将编辑好的电子邮件向邮局服务器(SMTP服务器)发送。邮局服务器识别接收者的地址,并向管理该地址的邮件服务器(POP3服务器)发送消息。2电子邮件协议 电子邮件在发送与接收过程中都要遵循SMTP、POP3等协议,这些协议确保了电子邮件在各种不同系统之间的传输。其中SMTP负责电子邮件的发送,而POP3则用于接收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1)SMTP SMTP称为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目标是向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的邮件传输。SMT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在传送中接力传
13、送邮件,即邮件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主机接力式传送。SMTP是个请求/响应协议,它监听25号端口,用于接收用户的Mail请求,并与远端Mail服务器建立SMTP连接。(2)POP3 POP的全称是 Post Office Protocol,即邮局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现在常用的是第3版,所以简称为 POP3。POP3仍采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工作方式是客户端程序连接远程主机的110端口。(3)IMAP IMAP是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的缩写,顾名思义,主要提供的是通过Internet获取信息的一种协议。IMAP是一种用于邮箱访问的协议
14、,使用IMAP协议可以在客户端管理服务器上的邮箱,它与pop不同,邮件是保留在服务器上而不是下载到本地。7.3.2 sendmail服务器 sendmail是基于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的电子邮件消息传输软件。1982年由Eric Allman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次开发成功。Unix系统的用户中,sendmail是应用最广的电子邮件服务器。sendmail作为一种免费的邮件服务器软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服务器中。1安装sendmail服务器如果不确定Linux是否已经安装有sendmail,可以输入以下命令查看:rootlocalhost root#rpm qasendmail 如果已经安装,
15、则显示sendmail的版本信息,默认安装下为sendmail-8.12.8-4。如果确定没有安装,请在图形界面下依次选择单击“主菜单系统设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然后在打开的“软件包管理”窗口里选中“邮件服务器”选项,并选择相应的服务,单击“更新”后按照提示安装即可。2启动sendmail服务器方法一:在图形界面下依次选择单击“主菜单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服务”。方法二:使用带参数的sendmail命令控制邮件服务器的运行。3配置sendmail服务器配置步骤为:第一步:用模板文件sendmail.mc生成sendmail.cf配置文件,并导出到/etc/mail/目录下,使用命令行:m4/et
16、c/mail/sendmail.mc /etc/mail/sendmail.cf 第二步:使用如下命令重启sendmail服务器:rootlocalhost root#/etc/rc.d/init.d/sendmail restart。4设置邮件别名 首先,新增一个账号mailOS,然后用Linux的文本编辑器打开/etc/aliases,在里面加上dearpeter:mailOS和truepeter:mailOS这两个命令行。然后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newaliases命令,以要求sendmail重新读取/etc/aliases文件。如果正确无误,会出现一段回应消息,表示配置成功。5安装并启用
17、IMAP(1)POP3(IMAP)服务器安装。在命令提示符下使用如下命令检查系统是否安装IMAP rootlocalhost root#rpm-qa imap 如果已经安装,则显示imap的版本信息。如果确定没有安装,请在图形界面下依次选择单击“主菜单系统设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然后在打开的“软件包管理”窗口里选中“邮件服务器”选项,并选择相应的服务,单击“更新”后按照提示安装即可。另一种办法是:插入第2张安装光盘,使用下面的命令行开始安装:rootlocalhost root#cd/mnt/cdrom/RedHat/RPMS rootlocalhost root#rpm-ivh imap-
18、2001a-18.i386.rpm (2)启用POP3(IMAP)服务。启用POP3服务时,首先修改/etc/xinetd.d/ipop3文件,将其中的disable=yes改为disable=no后保存;然后重新启动xinetd程序来读取这个修改过的配置文件,使之生效。其命令行如下:rootlocalhost root#/etc/rc.d/init.d/xinetd reload 启动IMAP服务的步骤跟POP3一样,只不过IMAP的配置文件为/etc/xinetd.d/imap。7.4 网络文件系统7.4.1 网络文件系统简介 网络文件系统(NFS,Network File Syste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