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0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新教材).ppt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7352790
  • 上传时间:2023-12-03
  • 格式:PPTX
  • 页数:25
  • 大小:10.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0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新教材).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0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新教材 07 三国 隋唐 文化 备战 2024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优质 课件 新教材
    资源描述:

    1、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25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响【】卷26唐朝牵钩之戏2020【】书法的特点【】步辇图江苏唐诗的时代性2021海南卷官方撰史的作用2022全国1卷25书法浙江白居易诗歌与草市广东卷 儒学复兴2023全国乙卷25唐诗新课标27史学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纲要上)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必3.1)1.考情分析:(1)新高考广东卷两年一考,考查儒学复兴.(2)整体上侧重从五育并举角度考查书法绘画、史学发展和史学素养.2.备考策略:(1)注意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注意中华文化的兼

    2、容并包、与时俱进.(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课程标准近五年高考考点 复习思路:文化的容合文化的创新文化的交流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儒学儒学 道教道教 佛教佛教两汉两汉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隋隋唐唐 汉武帝:正统主流汉武帝:正统主流东汉末产生东汉末产生两汉之际两汉之际地位衰落、吸收佛道、地位衰落、吸收佛道、新发展新发展传播传播盛行、本土化、盛行、本土化、反佛反佛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正统受挑战、三教并行、正统受挑战、复兴儒学复兴儒学受尊崇受尊崇禅宗禅宗影响大影响大基础梳理:梳理儒学、道教和佛教发展情况,并思考有何特点。1、思想特点:思想多元,融合共生;三教合一的

    3、历史趋势;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材料材料:自从汉武帝吸纳董仲舒的主张自从汉武帝吸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用天人感应以后,用天人感应学说附会改造先秦儒家伦理观念,逐步形成粗俗不堪的学说附会改造先秦儒家伦理观念,逐步形成粗俗不堪的“神学目的论神学目的论”,儒家伦理学说,儒家伦理学说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谶纬谶纬”和和“神学目的论神学目的论”结合而成为官方经学后,不仅迷结合而成为官方经学后,不仅迷信盛行,而且繁琐迂腐。由于汉儒经学在内容方面以天人感应为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信盛行,而且繁琐迂腐。由于汉儒经学在内容方面以天

    4、人感应为特征,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日益严重的神学化趋向。宗教语言式的表现出日益严重的神学化趋向。宗教语言式的“谶谶”和假托神意、解释经典的和假托神意、解释经典的“纬纬”弥弥漫其中,显得荒诞离奇。先秦儒家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面貌已经荡然无存漫其中,显得荒诞离奇。先秦儒家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面貌已经荡然无存。卞敏魏晋玄学探究一:依据材料分析汉代之后的儒学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神学化、谶纬化、繁琐迂腐、背离了儒学传统1、儒学危机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 阮籍母终,正与人围棋,籍留与决赌。阮籍母终,正与

    5、人围棋,籍留与决赌。1.兴起原因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变局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玄学兴起1、儒学危机 这是一个人的这是一个人的的时代的时代。马良怀马良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论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潮论纲 2特点(1)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张扬个性。(2)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批判与抗议封建礼教的压制。(3)蔑视权贵,无所畏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3内容(1)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2)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3)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史料一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

    6、反抗,一是籍宗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柏杨 中国人史纲史料二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傅乐成中国通史史料三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中国

    7、思想史 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2、神学兴起探究二: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兴起的原因?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材料一: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晋书阮籍传材料二: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假慕沙门,实避调役。魏书释老志材料三: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反佛运

    8、动反佛运动佛教兴盛佛教兴盛原因?表现?原因?表现?现藏于青州博物现藏于青州博物馆的北魏馆的北魏“龙兴龙兴寺佛造像(残寺佛造像(残件)件)”,是当时,是当时灭佛运动的实证。灭佛运动的实证。3、佛教之厄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反佛运动反佛运动佛教兴盛佛教兴盛原因:寺院占有田产、隐匿人口;僧尼逃避赋役;(危及统治基础)有悖传统伦理消耗社会财富夷夏观念表现: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范缜神灭论韩愈谏迎佛骨表原因: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儒学危机迎合百姓、士人精神需求佛教本身的理论特点(欺骗性、思辨性)统治者重视表现:大兴石窟广建寺院3、佛教之厄一、在自由中整合儒

    9、学和佛道的发展。4、三教融合信仰的重构 虎溪三笑图,南宋佚名作。虎溪三笑图,南宋佚名作。佛门传说,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晋僧慧远居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儒者陶潜陶潜、道道士陆修静士陆修静来访,来访,与语甚契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儒学儒学有利于有利于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建立,建立正统正统形象形象,这些均是玄、释、道所不能取代,这些均是玄、释、道所不能取代的功能。的功能。朱绍侯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由宗教狂迷反映了中华民族由宗教狂迷

    10、回归到华夏回归到华夏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这一个重这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形成。识的形成。许倬云许倬云万古江河万古江河一、在自由中整合儒学和佛道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代新信仰之传入,魏晋南北朝时代新信仰之传入,只扩大了中国思想领域之新疆界。只扩大了中国思想领域之新疆界。在在中国文化史里,只见有吸收、融合、中国文化史里,只见有吸收、融合、扩大,不见有分裂、斗争与消灭。扩大,不见有分裂、斗争与消灭。钱穆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文化史导论(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11、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C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命题点:唐朝儒学的地位,虽然受到佛道冲击,但仍是主流思想命题点:儒学的复兴项目名家名作特点书法绘画雕塑文学二、在自觉中创新文艺与科技的发展。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唐朝颜体与柳体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唐朝“画圣”吴道子魏晋至隋唐

    12、佛教石窟建安文学(曹操父子)、田园诗(陶渊明)、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朝诗仙李白 将进酒、诗圣杜甫 望岳东汉书法成为一门艺术,魏晋时期各书体已经完备唐代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以形写神风格多样佛教流传的产物从自发到自觉(2020新课标III)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2022全国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

    13、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命题点:书法,楷书笔画严备,实用性最强,草书任情纵性,艺术性最强,行书兼而有之(2016全国卷)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018全国卷3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

    14、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命题点:书体的发展,历经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命题点:中医约学专著发展的原因(2019新课标I)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020新课标I)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

    15、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命题点:从史学角度考查绘画命题点:从五育并举角度考查社会生活(2021海南卷3)旧唐书载,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贞观已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这些措施旨在A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B鉴往知来,文以化成C礼法并施,三教合一 D体恤百姓,休养生息(2020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

    16、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命题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唐诗: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命题点:史学功能(2023全国乙卷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命题点: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唐诗: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2023全国新课标 27)表1 表1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

    17、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史料内容来源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李元谅墓志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贞元五年(789)李元谅颂碑命题点:史料辨析史料史料: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

    18、对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了隋唐统一之后雄姿了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

    19、基础、以汉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中国文化圈文化圈”。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探究四: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的重大影响。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举例:中国佛教文化的外传;汉字对朝鲜、日本文字的影响;海陆丝绸之路贸易,促使中国丝绸、铁器、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科举制度西传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创立等。形成原因:

    20、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隋唐统一的局面;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探究五:从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信息: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海陆并重;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探究六:请结合所学,选择图标所代表的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史实进行阐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择: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

    21、公认的佛学大师。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选择:新罗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这些交流对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朝鲜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其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选必三11)探究六:请结合所学,选择图标所代表的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史实进行阐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选择: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他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这些交济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

    22、重要贡献。日本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等。(选必三11)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探究六:请结合所学,选择图标所代表的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史实进行阐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思想界异常活跃;体现民族交融;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科技成就突出;承上启下隋唐: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领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文化成就思想儒学 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儒学复兴运动佛教 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形成不同宗派(完成本土化)VS 反佛斗争道教 民间

    23、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三教并行”,唐初最受推崇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唐诗(李白、杜甫等)艺术书法 王羲之的行书“书圣”楷书(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张旭、怀素)绘画 顾恺之“以形写神”吴道子“画圣”、阎立本等雕塑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科技数学: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地理: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建筑:隋朝李春设计的河北赵州桥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佛经、日历、书籍火药:唐中期已有配方,唐末用于军事(火箭)天文学:僧一行测算子午线长度医学:孙思邈千金方、唐本草探究七:结合上表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成就的特点。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

    24、的吸收与传播。玄奘(玄奘(602602664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西行“求法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1300多卷,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鉴真(688688763763),深明佛学,),深明佛学,5050余岁时,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1

    25、2年,经年,经6 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论述: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2016 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命题点:中外文化交流及其影响示例:观点1:中华发明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26、。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武器,摧毁封建统治;指南针促进了开辟新航路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小结: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中华文化的在西方的传播,推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观点2:坚定的意志成就宏图伟业。论述:汉代司马迁深受宫刑之辱,但仍坚守家学传统,著成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为后世历代正史所传承。唐玄奘为求取准确佛经,不怕艰难险阻,历经艰辛和磨难,终得真经,其翻译的佛经和口授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影响深远。李时珍历尽艰辛,倾注一生心血,编著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小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历代文化工作者的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三、在自信中交流文化的吸收与传播。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0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新教材).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3527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