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全套教学设计(表格式).doc》由用户(李小二工作室)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空气 全套 教学 设计 表格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全套教学设计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全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1 1感受空气感受空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空气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 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
2、果, 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认识空气的各种基本特征。 难点 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说说空气 的特征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 并把学生回答的填写在气泡图上 总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 状不固定的气体 学生思考并回 答老
3、师提出的 问题 调动学生思维, 尽快进入课堂学 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感受空气 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那么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 吗? 知识讲解: 空气只存在于地面到数千千米的高空之间。这层厚 厚的空气称为大气层,大气层保护着地球,也是我 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越往地球外面,空气越稀薄。 我们怎样才能真实的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观看视频空气在哪儿 ,得出结论:空气看不见 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它的存 在。 二、传递游戏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看视 频 了解空气的知识 实验器材:自封口塑料袋、石头、塑料杯、碗、水 (1)按照数列的形式,给班级学生分组 (2)选择合适的容器,分别把石头、水、空气
4、装 入容器 (3)分成两种方法玩游戏 第一种:连同容器一起传递给其他同学; 第二种:把石头、水、空气从一个学生的容器中 传到另一个同学的容器中。 实验完成,教师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你 能总结一下通过实验学到的东西吗? 实验总结: 1. 石头、空气、水都是可以被传递的。 2. 石头是固体,不论什么容器,最容易传递(即 使没有容器的情况下,石头也是可以被传递的) 。 3. 水和空气在传递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压缩变形 的,是可以流动的。 4.空气与石头、水有较大的区别,不易被观察、容 易泄露、不太好密封等等 三、感受空气的其它特性 1. 把空气转入塑料袋,拥抱一下空气袋,看到了 什么现象,说明了空气有
5、什么特征? 结论:可以感受到袋子很软,说明空气占有一定的 空间,也容易被挤压。 2. 吹哨子,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 特征? 结论:哨子发出了声音,可以感知到空气的流动和 发出声音。 3. 把气球抛起来,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 有什么特征? 结论:可以看到气球缓慢落下,说明气球中的空气 很轻。 学生认识并准 备工具 学生做实 验,观察并 做好记录。 学生回答:石 头 传 播 更 容 易, 水容易洒, 空气容易泄露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塑 料袋鼓鼓的, 拥抱时塑料袋 软软的 学生回答:吹 哨子,哨子会 发出响声 学生回答:气 球缓慢落下 通过实验,感受 固体、液体和空 气的相同
6、点与不 同点 通过几个现象了 解空气的其他特 性 研讨:空气有哪些特征? 结论:占据空间、很轻、很软、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会流动等等 四、知识扩展 如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 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液体。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 积。 五、拓展提高 教师展示课件: 强力的空气吸盘 你知道吸盘为什么能够被牢牢的固定在墙上吗? 教师总结: 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里面的空气,而吸 盘外面仍然受到大气的压力,因此吸盘能够被牢牢 地压在
7、墙上,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一旦吸盘 内进入空气,内外压力平衡,吸盘就会掉下来。吸 盘的接触面越光滑(如瓷砖、玻璃等) ,它的密封 性就越好, 空气就越不容易进入, 承重能力就越强。 学生讨论空气 有哪些特征, 并把讨论得到 的 结 果 写 下 来。 学 生 认 真 听 讲,做好知识 点笔记。 学生回答:吸 盘和墙之间没 有空气,所以 能吸住。 知识扩展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感受到了空气的特 征有哪些, 了解了空气的作用有哪些, 了解了固体、 液体、空气相同以及不同的特征。在科学实验中, 探索石头、水和空气如何进行传递,得出实验结论 是石头容易被传递,水和空气都可
8、以被压缩,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空气则不易被观察、容易泄露、不 太好密封等,大大激发了我们课外探究认知空气的 兴趣。 总结课堂 板书 无色。无味、很轻 空气特征 占据空间、很软 有弹性、会流动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2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 空间。 2. 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吸管吹气把瓶子里的
9、水吹出来,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难点 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 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 吗? 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一些基本 的认识 教师引导: 通常情况下,纸遇到水会变湿。如果有物质占据了 水和纸团之间的空间,使水不能接触到纸团,
10、那么 纸团就不会变湿。 学生猜测答 案,并给出解 释。 单刀直入,激发 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 1:压杯入水 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不会湿? 试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 泡沫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 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 沫塑料) ,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学生准备实验 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 实验 观看视频并没有 切身体会, 通过自己动手实 验探索,真实感 受探索纸团没有 变湿的原因。 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 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
11、团是 否被浸湿。 实验现象:纸团并没有湿 这是为什么? 教师点拨: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不 会湿。 二、探索 2:扎孔观察 把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重复探索 1 的步骤,纸团 会不会湿?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里, 把手放在小孔上面,感受一下,观看杯子中有什么 变化? 实验现象: 杯子里的纸团变湿了。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 杯底扎小孔后,杯中的空气会从小孔中流出,水进 入杯中,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纸团被水浸湿。 三、探索 3:打气观察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 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观看杯子中的现 象。 实验现象
12、: 能够看到杯中的水位有明显的下降。 教师点拨: 因为从小孔向杯中打气时候,空气进入杯中,占据 了一定的空间,挤出杯中的水。 四、研讨 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 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 被扎了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 学生回答:水 并没有漫过纸 团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继续实验 并观察纸团有 没有 学生按步骤实 验,认真观察 现象 学生回答:水 进入了水杯, 漫过了纸团, 纸团变湿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做实验 并观察杯子中 的水位的变 化。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没 有扎孔的时 候,水不能流 进杯子。扎孔 后,水流进杯
13、子。 通过实验探索, 探索纸团变湿的 原因。 通过实验探索空 气确实占据空间 通过讨论交流刚 才的实验对实验 的现象进一步的 加深 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 空气从小孔被打进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 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五、研讨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 理由。 教师点拨: 空气占据空间。 理由: 1、上面的实验,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并不 是真空的。 2、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 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 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3、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 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六、实验
14、总结 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个实验, 总结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怎样使羽绒服更保暖? 方法:多轻轻拍打羽绒服可以更保暖。 理由: 羽绒服蓬松时, 羽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 空隙小,羽绒间的空气传热能力差,使外面冷空气 不易到达里面,里面的热空气不易到达外面,保持 了温度。 羽绒服压扁时,羽绒间几乎没有空气,保暖性能就 差。 八、实验拓展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 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矿泉水瓶、水。 实验步骤: (1)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 一根吸管插入到瓶中的水里,
15、另一根吸管插到瓶中 没有水的位置。 (2)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 学生回答:能 因为第一个实 验,空气占据 空间,水才没 有流进水杯。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说出自己 认为的答案: 羽绒服很厚、 不透风等 学生认真思考 并给出认为可 行的方案 学生按步骤实 验 实验总结 通过实例讲解空 气占据空间在生 活中的应用 实验拓展 (3)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向矿泉水瓶中不断 的吹气 实验现象:当不断的吹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 教师点拨: 由于瓶口被橡皮泥封死,并且瓶中的空间是一定 的,所以瓶中的空气完全被瓶中的水和空气占据 着。当向瓶中吹气时,就增加了瓶中空气的总量。 增加的空气不能从任何地方流出,只能
16、占据水的空 间。而水又具有流动性,所以水从另一根吸管中流 出。 学生做好笔记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 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通过实验探索体验,培养 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得出了空气确实占用空间。 联系生活,知道了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 板书 空气能占据空间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本来觉得空气和水 这两种物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 上完才觉得其实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 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是因为 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 既陌生又难以理解的。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认识了空气
17、 后对这个物质的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 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 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 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 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这节 课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 间。 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 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 学,对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 好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实验很好玩, 但是做完了以后什么都没记录下来,对实验 的目的不明确,这是我备课的一个失误,以 后要多加考虑。 作业布
18、置 ( 1 ) 将 气 球 放 在 塑 料 瓶 中 , 将 气 球 口 套在塑料瓶口。 ( 2 ) 用 手 握 住 塑 料 瓶 的 下 半 部 , 用 力 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观察:气球吹大了吗? 教师新课解释: 现象: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将气球吹的圆鼓鼓的 教师点拨:饮料瓶中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瓶子里的 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吹不大。 结论:气球无法吹的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 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2. .3 3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教材 简析 通
19、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可以广泛认同: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是一种物质。在 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 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希 望学生仔细观察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 然后让学生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对现象做出 解释。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 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非常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 课对学生很有价值。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
20、会与环境目标 重点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难点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从物质本身 属性来看,空气和石头的不同点太多。 从颜色、形状、状态上来看,空气和水有一定的相 比性,空气和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 兴趣 讲授新课 一、观看视频 观看空气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视频 得出结论: 相同点: 1.都具有流动性; 2.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3.都没有味道; 学生观看视频 对空气和水的 相同点与
21、不同 点进行记忆记 录。 通过观看视频让 学生了解空气和 水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4.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离不开它们。 不同点: 1.水看得见、摸得着;空气确是透明的,看不见, 摸不着。 2.水可以凝结成冰;空气确不能被冻住。 3.水比较重;空气很轻。 4.水不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二、实验探索 1:预测活塞位置的变化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步骤:用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达 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管口, 将活塞向下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实验现象: 1.抽入水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没有变化 2.抽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位置发生变化 实验结论:水不能被压缩,
22、空气能被压缩 三、实验探索 2:做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 实验步骤: (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 10 毫升的空气,记下初 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 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 为止,然后松手,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抽进 10 毫升的水的注射 器的活塞在向下压和向上拉时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5)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对比水和空气占据 的空间是否相同。 (6)画出向下压和向上拉时,管内水和空气占据 空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