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与文化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2.1 世界 物质性 过关 测试 答案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2.12.1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 过关检测题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的认识正 确的有( )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2研究表明,地球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独特,科学家通过观察小行星带的不同天体,发现这些天体 具有与地球相同的同位素浓度。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是一样的 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 A B C D 3 “物质是不
2、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4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 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宇 宙空间的构成表明( ) A宇宙间不存在超自然的造物主 B氢是宇宙的本质 C宇宙是由氢构成的 D人的意识对自然界没有任何影响 5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 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D人类社
3、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 6在机器人技术方面,工程师们已经创造出多关节机器人,有些机器人具备可以获取周围环境信息 的一系列传感器,并能控制这些关节从而越过行进途中的简单障碍。因此,有人认为,机器人是有意识的。 上述观点( ) 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否认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A B C D 72019 年年底我国发射了“天琴计划”第一颗太空引力波探测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家利用这种琴弦 装备的激光干涉测量、 惯性传感器等尖端技术, 捕捉、 感知来自宇宙深处的时空涟漪引力波信号, 将进一步证实爱因斯坦 100 多年前所做的预测。
4、实施该计划的哲学依据是( )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宇宙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宇宙间所有的生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A B C D 8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客观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D世界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92023 年“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将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 “仿 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
5、有人说, “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 这一观点( ) A肯定了意识内容客观与形式主观的统一 B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10科学家表示,宇宙非常浩瀚,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面前连一粒小小的尘埃都算不上。宇宙中的 很大部分是由其他物质构成的, 但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搞清楚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 这种没有搞清楚的 “物 质”( ) 具有客观实在性 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万事万物之源 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 B C D 11明明是平顺大道,但在 3D 斑马线前,人们会产生错觉,行人往往会驻足左右观望,司机
6、则不由 自主地减速,因过马路不看道、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由 此可见( ) 意识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人们的意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意识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 B C D 12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会产生一种恐 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 逐渐消失。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3中国古代无数优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
7、照,清泉石上流。” 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 能反映作者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 A不同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 B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4美国的旅行者 2 号四十年前拜访了木星,它发回的照片显示:木星表面主要由氢及氦组成,还包 含小量的甲烷、氨、水蒸气和其他合成物。木星中央则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木星上颜色多 姿多彩的云层,显示了木星大气层里变幻莫测的天气。这有力地证明了( )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
8、物质结构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5近代中国人自从睁眼看世界以来,就一直对美国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从“门户开放” 、威尔逊“十 四点声明” 、罗斯福“四大警察”设想,到今天佐利克的“利益攸关方”定位,不少国人表现出强烈的兴 奋,对美国充满了希望。然而兴奋至极,常常导致失望至极。二者的交替演绎了国人美国观的钟摆效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一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2.12.1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 过关检测题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的认识正
9、 确的有( )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B C D 解析:选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表明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正确;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不是世界上万 事万物的总和,它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错误。 2研究表明,地球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独特,科学家通过观察小行星带的不同天体,发现这些天体
10、 具有与地球相同的同位素浓度。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是一样的 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自然界是物质的 A B C D 解析:选 C。研究表明,地球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独特,科学家通过观察小行星带的不同天体,发现 这些天体具有与地球相同的同位素浓度。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符合题意;这些天体具有与地球 相同的同位素浓度,并不意味着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是一样的,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界先于人的意 识而存在,不选。 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11、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解析:选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其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 质,D 正确。 4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 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宇 宙空间的构成表明( ) A宇宙间不存在超自然的造物主 B氢是宇宙的本质 C宇宙是由氢构成的 D人的意识对自然界没有任何影响 解析:选 A。构成宇宙空间的元素是物质的,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宇宙间不存在超自然的造物主, A 符合题意且正确。 5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