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逻辑的力量》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的力量 逻辑 力量 课件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四 单元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逻辑的力量 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单元导读单元导读目目 录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发
2、现潜藏的逻辑谬误01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02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03链接高考链接高考04第一部分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这就是老师您说的 人人 呀。呀。”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
3、这样的特点,但柏拉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图把“人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内涵”和和“外延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面。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
4、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一、何为一、何为“概念概念”1、概念的内涵 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2、概念的外延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内涵:含义 是什么 质 外延:适用范围 包括那些对象 量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课本课本”,不叫,不叫“杂志杂志”,不叫,不叫“小小说说”;这本书用的文字是;这本书用的文字是“汉字汉字”,而不是,而不是“英文英文”,也不
5、是,也不是“日日文文”。这些。这些“课本课本”“”“杂志杂志”“”“小说小说”“”“汉字汉字”“”“英文英文”“”“日文日文”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叫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叫“词语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都是一些“概念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
6、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全同关系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 a与与b 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 a是是b b,并且所有的,并且所有的b b是是a a。例如,。例如,“中国中国的首都的首都”和和“北京北京”、“成年人成年人”和和“年满年满1818周岁的人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
7、图所。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示:(一)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包含关系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种关系。当a a与与b 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 b都是都是a a,并且有的,并且有的a a不不是是b b。例如,。例如,“学生学生”和和“大学生大学生”、“科学科学”和和“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AB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概念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叫属种概
8、念。如:工人与纺织工人;法律与刑法;信息与经济信息;笑与微笑;动物与熊猫等。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属种关系可分为两类: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属种关系是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某概念来说是属概念,相对另一概念来说又可能是种概念。最大的属概念:范畴概念 如物质、意识最小的种概念:单独概念 如济南、黄河注意: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属种关系:反映的是类与分子(小类)之间的关系.如:小说与红楼梦 工人与钢铁工人等。“类”所具有的属性在每一个“分子(小类)”身上都具有,在称谓上可以互相称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不能互相称谓。交叉关系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
9、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 a与与b b两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 a是是b b,有一部分,有一部分a a不是不是b b,并且有一部分,并且有一部分b b不是不是a a。例如,。例如,“青年青年”和和“作家作家”、“畅销商品畅销商品”和和“高档商品高档商品”。交叉关系。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如下图所示:矛盾关系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
10、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 a与与b 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 a都不是都不是b b,并且,并且a a与与b b外延之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和等于其属概念c c的外延。例如,的外延。例如,“有彩色有彩色”和和“无彩色无彩色”、“男人男人”和和“女女人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Ca、b 全异a+b=C对立无中反对关系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生大学生”和和“小学生
11、小学生”、“红色红色”和和“蓝色蓝色”。反对。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关系如下图所示:注意: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注意: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矛盾矛盾关系关系”,但一定是,但一定是“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比如。比如“黑黑”与与“白白”互为反义词,但是它们两个互为反义词,但是它们两个概念是概念是“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因为除了,因为除了“黑黑”“”“白白”两种颜色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两种颜色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a、b 全异a+bc对立有中C练习: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1 1、中国人、中国人 小说家小说家 巴金巴金 2 2、学生、学生
12、青年学生青年学生 青年青年 3 3、普遍概念、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集合概念 单独概念单独概念 4 4、动产、动产 不动产不动产 5 5、亚洲、亚洲 中国中国 北京北京 国家国家 6 6、研究生、研究生 留学生留学生 人人 7.7.工程师工程师 青年人青年人 上海人上海人 老年人老年人 8.8.城市城市 天津市天津市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 9.9.工人工人 德国人德国人 英国人英国人10.10.欧洲欧洲 北美洲北美洲 美国美国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1 1、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 2、地球不是方的。、地球不是
13、方的。3 3、长江在黄河之南。、长江在黄河之南。4 4、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会将地球撑起。、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会将地球撑起。5 5、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么抓住它,要么和它、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么抓住它,要么和它擦肩而过。擦肩而过。!判断的特征:有所断定 有真假 三、什么是判读三、什么是判读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雪是白的。雪是黑的。雪不是黑的。雪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雪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四、逻辑的基本规律四、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德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
14、须保持一致性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A是A文本示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同一律: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公式:公式:A A是是A A A A A A 要求:要求:概念必须保持同一概念必须保持同一 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判断必须保持同一 二、违反同
15、一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 (一)混淆概念(一)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偷换概念)(二)(二)转移论题(偷换论题转移论题(偷换论题 )数学老师在讲数学老师在讲“概率论概率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人口统计中,发现一个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在人口统计中,发现一个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摆动于22/4322/43这个数字左右,而不是这个数字左右,而不是1/21/2。”有个学生听了讲课以后,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有个学生听了讲课以后,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男婴出生率是男婴出生率是22/43,22/43,那就是说,男婴出
16、生率要比女婴出生率高。可是,我看过许多材料,那就是说,男婴出生率要比女婴出生率高。可是,我看过许多材料,这些材料说明,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西德以及我国这些材料说明,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西德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是在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是在22/4322/43上下摆上下摆动,是不能成立的动,是不能成立的”请问:这个学生的说法有什么逻辑错误?请问:这个学生的说法有什么逻辑错误?“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亚里士多德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
17、有一假。A不是非A相互否定的思想相互否定的思想 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和判断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和判断 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有学生不是团员。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团员。这支铅笔是红的。这支铅笔是绿的。或者甲队是冠军,或者乙队是冠军。甲队和乙队都不是冠军。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的要求: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A(A和非和非A)A)。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矛盾律的作用矛盾律的作用 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或
18、者非A 小王是大学生。小王是大学生。小王不是大学生。小王不是大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团员。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团员。有学生是团员。有学生是团员。某厂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某厂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某厂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某厂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如果摩擦,物体生热。如果摩擦,物体生热。物体摩擦了,但是没有生热。物体摩擦了,但是没有生热。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的要求:不能同时否定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相互否定的思想(A A和非和非A A)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两不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适用的范围不同适用的范围不同 要求不同要求不同 逻辑错误不同逻辑错误不同 作用不同作
19、用不同排中律排中律矛盾律矛盾律 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真,不能同假不能同假)不同真不同真不同假不同假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模棱两可(两不可)(两不可)无矛盾性无矛盾性明确性明确性不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差异 金岳霖:不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运用矛盾律或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1、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这块地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好?种什么好?A A 甲一会儿说应该种麦子,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麦子,甲这样甲一会儿说应该种麦
20、子,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麦子,甲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B B 针对甲的说法,乙说: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乙这乙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C C 丙说:丙说:“我看还是种麦子好。我看还是种麦子好。”丁说:丁说:“我看还是种油菜好。我看还是种油菜好。”针对丙和丁的发言,乙有说:针对丙和丁的发言,乙有说:“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不同意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不同意”乙这样说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乙这样说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
21、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莱布尼茨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要点:(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和和“孔乙己孔乙己”是是“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不是,不是“全同关系全同
22、关系”,违反,违反“同一律同一律”。五、小组合作探究五、小组合作探究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
23、,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的说法错误,要么赞成读,要么赞成不读。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
24、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违反“充足理由律”。违反违反“同一律同一律”就会犯就会犯“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现为“划分不当划分不当”“”“发生歧义发生歧义”“”“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等;违反等;违反“不矛盾律不矛盾律”就就会犯会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排中律”就会犯就会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的的逻辑错误;违反逻辑错
25、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就会犯“强加因果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误的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不合逻辑”的逻辑性的逻辑性病句。病句。【2008.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年老、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