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 济宁市 微山县 第二 中学 2021 届高三上 学期 开学 收心 考试 历史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历史试题 第 页 共 8 页 1 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收心考试 历 史 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道小题,每小题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60 分)分) 1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 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 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 2著名作家、学者易中天认为,周是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角度讲,中 华文化和中
2、华文明的真正起源是在西周之所以我要谈西周的政治智慧,就是要寻根,找 到我们文明历史的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3“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 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 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
3、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 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历史试题 第 页 共 8 页 2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有上卿级别的前后左右将 军,负责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修筑宮廷的将作少府等等。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 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 C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 D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6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
4、城西南隅,坐西(南)朝 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 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C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7唐玄宗开元 21 年,在全国十五道置采访使,以“六条”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 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姚州,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一时 期的采访使制度 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 D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8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
5、 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 反映了宋代 A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 B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 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 代。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历史试题 第 页 共 8 页 3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10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应监”、“艾监”等称呼。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 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
6、”最为接近的是 A汉武帝时的刺史 B唐代的门下省 C宋代的三司使 D明朝的内阁 11据载,从 1748 年开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 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 12在古代雅典,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500 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 员(包括 500 人议事会成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卸职检查,这时如有公民就其任职行 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了雅典 A以陪审法庭为政治的核心 B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C注
7、重维护官员的合法权益 D通过分权制衡来防止专制 13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之神。祭祀 这类神祇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 A罗马公民宗教信仰更具有实用性特征 B“天人感应”是古代中西方共同政治理念 C罗马共和国时期女性的地位明显提高 D共和国时期人文主义的政治理念受到推崇 141882 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关于紧急情况的决议 ,规定首相可以“情况紧急”为由,要求议 会对他提出的议案不经讨论立即付诸表决。1893 年又通过所谓的“断头台法”,规定某问题 在一定时间内,不论是否讨论完毕,均当交付表决。内阁制的这一演变 历史试题 第 页
8、共 8 页 4 A使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欢率 C导致责任内阁制完全被破坏 D促使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5华盛顿在 1787 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 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此问题,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规定 A实行联邦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C总统和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 D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6 1878 年 5 月, 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 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 月
9、 19 日,新一届帝 国议会以 221 票对 149 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 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 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17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 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 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B“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
10、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8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有些历史学家认 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 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 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历史试题 第 页 共 8 页 5 A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D 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192014 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 年)中所发生
11、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 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 是 A中国签订首个资本输出条约;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B中国政治民主探索开始;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国救亡探索模式转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探索的开始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初具规模 201904 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 十四年共和制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 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