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用法 课件52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用法 课件52张.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用法 课件52张 2024 年高 语文 专题 复习 文言 虚词 用法 课件 52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文文言言虚虚词词文言虚词用法20242024年年高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文文言言虚虚词词以以 1介词。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例:问:“何战?”例:余船以次俱进。(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余以
2、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文文言言虚虚词词 2连词。连词。(1)表并列或递进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表承接,可译为表承接,可译为“而而”或省去或省去。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3)表目的,可译为表目的,可译为“而而”、“来来”、“用来用来”、“以致以致”等等。例:作师说以贻之。例:敛赀财以送其行。(4)表因果,可译为表因果,可译为“因为因为”。例:古人以
3、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表修饰,可译为表修饰,可译为“而而”,或省去。,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6)表结果,可译为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以致”。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文文言言虚虚词词3动词。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用”、“行”等。例例: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例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4复音虚词复音虚词“以是以是”、“是以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例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之陋也
4、。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文文言言虚虚词词于于y 1介词。介词。(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例:得复见将军:得复见将军于于此。此。(在。在。)例例:荆国有余:荆
5、国有余于于地而不足于民。地而不足于民。(在在方面。方面。)例例: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在在中。中。)例例:请奉命求救:请奉命求救于于孙将军。孙将军。(向。向。)例例:权起更衣,肃追:权起更衣,肃追于于宇下。宇下。(到。到。)例例:谓狱中语乃亲得之: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于史公云。史公云。(从、自。从、自。)例例:故燕王欲结:故燕王欲结于于君。君。(跟、同。跟、同。)例例: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对、对于。)例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于侍臣。侍臣。(给。给。)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
6、示比较,可译为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比”。例:良曰:“长于臣。”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复音虚词复音虚词“于是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于是”不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
7、击缻。(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文文言言虚虚词词之之zh 1代词。代词。(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例: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例:鞣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例: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2)指示
8、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助词。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4
9、)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5)音节助词。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烟炎张天。例: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文文言言虚虚词词3.“之之”字用作动词,字用作动词,意为意为“往,到往,到去去”。如:如:“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之之”意为意为“到到去去”,句子的意思是:,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我准备到南海去
10、,怎么样?海去,怎么样?”“行不知所之。行不知所之。”“”“之之”意为意为“到到去去”。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文文言言虚虚词词与与y 1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例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可以知之矣。下,可以知之矣。例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2介词,
11、表示相关介词,表示相关,可译为,可译为“和和”、“跟跟”、“同同”。例例:客从外来,与坐谈。例:客从外来,与坐谈。例: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另一说,另一说,“与与”为为介词,当介词,当“为为”、“替替”解。解。)文文言言虚虚词词3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表示,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疑问、感叹、反诘(这个意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后来写作“欤欤”)。例例:“管仲非仁者与管仲非仁者与?”例例: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4用于句中,无意用于句中,无意。例:是。例:是盟也,其与几何?5动词。动词。可译为可译为“给予给予”、“授予授予”、“结交结交”、“参加参加”等。等。例例:与斗卮酒。
12、:与斗卮酒。例例:不欺其与。:不欺其与。例例:蹇叔之子与:蹇叔之子与(y)师。师。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陈涉少时,与人佣耕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吾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文文言言虚虚词词其其q 1代词。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性定语,可译为“他的他的”、“它的它的”(包括复数包括复数)。例:臣从其。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计,大王亦幸赦臣。(2)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一般
13、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应译为“他他”、“它它”,不能加,不能加“的的”。例。例:秦王恐其破:秦王恐其破璧。璧。(“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作宾语。)例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其闻道道”作主语。作主语。)例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其可目”作宾作宾语。语。)(3)活用为第一人称。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的”或或“我我(自己自己)”。例
14、。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那个那个”、“那些那些”、“那里那里”。例:则或咎其欲出者。例:则或咎其欲出者。(5)指示代词,表示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于乱,后面多为数词。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副词。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表示测度、反诘、婉商、
15、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况可译为“大概大概”、“难道难道”、“还是还是”、“可要可要”等,或省去。等,或省去。例例: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大概表测度,大概。)例例:其孰能讥之乎: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表反诘,难道。)例例:汝其勿悲:汝其勿悲!(表婉商,可要表婉商,可要。)例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一定表期望,一定。)例例:吾其还也!: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表祈使,还是。)文文言言虚虚词词3连词。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
16、,可,可译为译为“如果如果”;或表选择,或表选择,可译为可译为“是是还是还是”。例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设。表假设。)例例:其若是,孰能御之: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设。表假设。)例例: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或反诘:表选择或反诘:难道。难道。)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各句中“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17、此乎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焉焉yn 1语气助词。语气助词。(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例:于是余。例:于是余有叹焉。有叹焉。(2)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呢”。例: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于我何加焉!(3)在词或短语后,起附加作用,相当于在词或短语后,起附加作用,相当于“然然”。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代词。代词。(1)相当于人称代词相当于人称代词“之之”:以俟夫观人风者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得焉。(2)疑问代词,可译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哪
18、里”。例:焉足道例:焉足道邪邪!3兼词。兼词。(1)相当于相当于“于之、于是于之、于是”。例例:积土成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例风雨兴焉。例:青麻头伏焉:青麻头伏焉 (2)相当于相当于“哪里哪里”。例:且焉置土石例:且焉置土石?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下列“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谓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文文言言虚虚词词因因yn 1介词。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凭借、对象、方式,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凭借、对象、
19、方式,可分别译为可分别译为“因为因为”、“由于由于”、“趁着趁着”、“凭凭借借”、“经过经过”、“通过通过”。例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例例:变法者因时而化。:变法者因时而化。例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例例: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祥符年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见之。例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文文言言虚虚词词2连词。连词。表顺接上文表顺接上文,可译为,可译为“于是于是”、“便便”。例例:因拔刀斫前奏案。:因拔刀斫前奏案。例例: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因持璧却立。文文言言虚虚词词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