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湖北省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起点联考语文试题.doc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728425
  • 上传时间:2020-09-03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省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起点联考语文试题.doc》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湖北省 武汉 襄阳 荆门 宜昌 考试 联盟 2021 届高三 起点 联考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 2020 年夏年夏“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高三起点联考高三起点联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5 题。 材料一: 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 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东亚的思维方式未能充分展开主体与客体(或曰人与 天)的分离,以中国为例,虽然有春秋时期子产倡言“天道远,人道迩”,战国荀况、唐代刘 禹锡论证“天人相分”,但就总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念占优势,天人相分观念没有获得充分 发育。这一倾向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特别艰难互为因果。但中国传统的主客一体、天人 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正在形成之中的“主客体辩证统一”思维方式显然富于启迪。这正是具 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注目于东亚智慧的原因所在。 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一种人

    3、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 它所提供的 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的某些启示。 东亚智慧没有完成“主客体浑然一体”向“主客体两分对立” 的转化, 这本是东亚智慧的一种时代性缺陷, 但东亚智慧阐扬了人与自然的一体观从自 然规律经过人的自觉而发展出伦理观以达成人与自然、 人与人和谐统一的观念, 如孟子所说 “仁民爱物”,主张施仁政于民众,更把爱推及到万物;又如宋代思想家张载的名论“民吾同 胞,物吾与也”,视万民为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伴朋友,整个宇宙是一个大家庭,这种 绿色理念对于救正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疗治作 用。 东方智慧的另一源印度思想也有此类资源,

    4、诗人泰戈尔说: 印度人把世界和人 一起包括在一个伟大的真理里。 印度人强调在人和宇宙之间的和谐, 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哲 人的“赞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一类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客体截然两 分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当然,这种“克服”决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新回复古代 的“主客不分”、“主客浑沌”,而是充分肯认工业化的成就,利用现代科技的巨大威力,将现 代生产力引导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绿色运作轨道上。 现代西方的一些思想家,开始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如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奥尔多 利奥波德所著沙乡的沉思一书,描述作者在一个废 弃的沙乡农场

    5、,运用现代科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过程及其思索。该书有一节名为土地 道德 ,首次从道德角度提出人与自然关系标准,把土地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 成的共同体,而人只是共同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该节论述维持生物链完整性的重要性,指 出人如果过分垦殖、开采,强行打破这种生物链,是不道德的,而且,“征服者最终都将祸 及自身”。 利奥波德还指出: “一个事物, 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双向互助式和谐、 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认识与中国一千年前的哲学 2 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命题一脉相通,不过这是在新的科技、新的生产力水平上的哲学 及伦理学概括,生动展现了

    6、人类理智的古今贯穿性和中西相应性。 (摘编自冯天瑜先哲启示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材料二: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 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中国在农业经 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资源和环境未遭大的枯竭和破坏,未曾削弱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 的发展。 传统是由历史沿转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传统,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首先体现在思想上。这就是以人为本, 规范人的思想、行为。由于人抽去了自然属性,因而是社会的人,人代表着社会。 四书 中的首篇大学开

    7、首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社会的灵 魂是道德, 主体是人民,由道德去建造社会的形式, 由人们去构筑社会的精神,所以大学 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 而此中的“格物”和“致知”合起来,也称为格致,被认为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这就 说明中国先贤们试图建立的社会,是文明知识的社会。3000 余年的中国农业经济时代,一 个突出的特点,是知识的农业经济传统。 (摘编自刘盛佳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初探) 1.下列对材料相关

    8、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尽管春秋时期子产倡言“天道远,人道迩”,战国荀况、唐代刘禹锡论证“天人相分”,但 “天人合一”观念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并未被取代。 B. 以中国与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智慧虽然努力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以推广的完备样 板,但实际上因时代性缺陷而无法做到。 C. 孟子“仁民爱物”的思想,与张载“民胞物与”的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一体观,对于工 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之病,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D. 印度智慧中关于人和宇宙和谐的观念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同中有异,后者较前者对 现代人克服主客截然两分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更富启示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

    9、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以给现代可持续发展不少启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重新 回到人类发展的“主客浑然一体阶段”。 B. 根据相关概念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为了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 展,就必须牺牲当代人的发展需要。 C.东方智慧与西方思想殊途同归, 同步经历了“主客浑然一体阶段”、 “主客体两分对立阶段”、 “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展现了人类理智的中西相应性。 D.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社会性与社会 的道德感,体现了中国先贤建立文明知识社会的愿望。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范畴

    10、的一项是(3 分) A.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挟太山以超北海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4. 东西方智慧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有哪些相似的认知?请结合利奥波德的相关论述,概括说 明。 (4 分) 3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急管繁弦 彭程 一种感受的降临, 一种觉悟的到来, 和植物的开花结果一样, 是有着自己特定的时间的。 就像田埂上的一棵树,随着日头升到不同的高度,投在地面上的树影的形状、大小、长短等 等,也都在不断变化。生命行进到中途,好像一首曲子,由轻拢慢拨,转入急

    11、管繁弦。 几年前读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一个短篇,看到这样的一个句子“这些三十五六岁、 生活中已经没有多少可能性的人们”。我好像被一根小棒杵了一下,有一些钝痛,一些忐忑。 但或许因为乐观和自信那时尚有足够的储备吧, 那一缕不安很快就散去了, 觉得这个说法未 免颓唐了些。 然而,那种种不切实际的念头,总有一天会被证明是浮浅且盲目的。液态的水,可以汽 化,也可以变成固体的冰,因为分别到达了两个不同的临界点,一百度和零度。自然界的规 律也可以写照人生。只要到了合适的时间,生命面孔上那些伪饰虚假的成分也会剥落殆尽, 像一堵风侵雨蚀褪掉了彩绘的墙壁,显露出原本的颜色。 总之,秋风拂面的感觉,此刻是鲜活酣畅地

    12、体会到了。 失去了完整和恢弘,时间的流淌自然会让人觉得快了。日子与日子之间,面目模糊,大 同小异,相互重叠交叉,好像一条没有落差、体现不出跌宕之势的河流。一家人围坐着吃年 夜饭时,还记得去年此时饭桌上的情形,一些细节,某个戏谑的说法出自谁的口中,而中间 却分明已经隔开了三百六十个日子。现在再来读朱自清的匆匆 ,感慨甚至比作者本人还 要深切。他写这篇文章时,还只有二十多岁,少年的轻愁,毕竟难比中年的悲凉。 时间真是铁面判官, 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用最昂贵的化妆品、 保健品, 都无法贿赂它, 不但得不到赦免,想缓刑都很难。 “你还年轻么?不要紧, 很快就老了。 ”这个时节, 忽然就理解了张爱玲的

    13、这句话。 过去, 最欣赏的是它的机智俏皮,属于修辞的艺术。此刻再念起来,却对其间蕴含的那种沉痛和无 奈有一种切肤之感。是的,“很快”,就两个字,却有千钧之重。古人们的感慨就更有力度, 因为除了浸透了心血而格外凝重外, 还添加进去了他们身后的漫长时光的份量。 理解了三闾 大夫的惘然,“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理解了古诗十九首的哀伤,“人生寄一世, 奄乎若飙尘”;理解了李白的气急败坏,“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急管繁弦,嘈嘈切切,总之都是难免的了。 从一列疾驰的火车上,看到的都是什么样的风景? 足音已逝的青年时代,看待事物的方式,大多不是按照它的实际样子,而是按照自己愿 意

    14、见到的样子,去挑选视野里的目标。年轻的美好可贵,正表现在这里:他可以有意识地遗 漏掉不喜欢的东西,同时又把那些可心如意的加倍放大,这样做时,他神色坦然,丝毫未觉 得有什么不妥。这都是基于生命力的旺盛。而前行若干里路,到了云雾缭绕处的老年阶段, 随着生命力的衰减, 生命的自我保护机制被启动, 使得一切选择都具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意味, 记忆中大量痛苦、尴尬的内容被筛选掉了,只留下温馨蔼然的部分,因为这个年龄负荷和容 纳全部的真实是一桩困难的事情一定会是这样的,但这却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虚假。 只有中年, 既消失了不着边际的幻想, 又尚有足够的生命力来承受令他倍感失望的现实 情形,因此他看到的是本真,是

    15、原貌,是对立迥异的存在:田野,墓地,花园,垃圾站,污 水沟,少女,乞丐,简陋的铁皮屋和豪华的别墅。 外面景色是这样了,这时候,他会更多把眼光回返自身,来观察自己生命中迄今业已成 形的那一片风景。 它是按照他希望的样子呈现的吗?多少人会感到无憾呢?有, 但肯定会是 4 一个很小的数字。 对大多数人来说, 这种体验是强烈的: 曾经幻想过的事情一件也没有做成, 而且眼看就做不成。失败的恐慌,于是有了真实的形状,沉甸甸的份量。 西方神话中西绪弗斯的故事:他因触犯天条而遭天谴,被罚推巨石上山,快到山顶巨石 滚下,于是回到山脚,重新开始,没有尽头。这当然是对于人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一种极 端化的比喻,是对

    16、人类的根本处境的本体意义上的观照和把握。推石上山,哪怕它一次次滚 落在对这种境况的平静的认可和接受中,人显示了自己的尊严和力量。中年的人生,相 当的一部分,甚至是多数,对人对事,都已经是无可无不可了,但仍然有一些人,秉持自己 的原则,不想就此舍弃,愿意竭尽全力,拼最后一把。 当暮年的沉沉阴影降临时,回忆便成为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那时,倘若回眸中年岁月 而感到欣慰的,一定是这样的一些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首段写投在地面上的树影变化,形象地说明人在生命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觉 悟,从而引出人在中年的生命体味这一话题。 B. 对作家厄普

    17、代克短篇里的一句话,作者心里先是一丝忐忑不安,接着是不太确定的自信 乐观,到后来终转为中年真切的秋意。 C. 作者引用朱自清的匆匆以及张爱玲的话语,都结合了自己的个体生命体验,在过去 和现在的比较当中,抒发了更切己、更深重的中年之感。 D.文章比较了青年时代与老年阶段看待事物的方式, 认为它们都存在一定的虚假性, 比如都 存在选择性失明与选择性放大的特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本文层次勾连,气脉中贯。“急管繁弦,嘈嘈切切,总之都是难免的了”承上收结,“从一 列疾驰的火车上,看到的都是什么样的风景?”开启下文。 B. 文章情感丰富,自然真切。本文综合

    18、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对生活的叙述、 情感的抒写、人生哲理的阐发,都渗透着作者的真实体验。 C.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除比喻和对比外,作者还引用屈原、李白等人的诗 句,以增强文章的“阐释性”,主要是为了凸显文章的“诗性”特征。 D. 文章铺排“田野,墓地,花园,垃圾站,污水沟,少女,乞丐,简陋的铁皮屋和豪华的别 墅”等对比性形象,形象地写出了中年人生直面生命本真的一面。 8. “急管繁弦”在宋代晏殊的词中用以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文中划线处的“轻 拢慢拨”、“急管繁弦”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分别解释其含义。(4 分) 9. 本文流露出来的中年之感,不乏让年轻的“后浪

    19、”们清醒、振作的一面。这些启示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及丁 文皇帝忧 ,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 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 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 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

    20、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 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 同 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 5 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 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 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 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擿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 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

    21、过。 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 六宫 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 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盛夏暑月,未尝褰袒。 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觌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 能博学,罕或有焉。 (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B.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

    22、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 敬异。 C.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 异。 D.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 敬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丁忧,本指遭父母等的丧事;本文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太祖文皇帝去世。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 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道家所说的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本文属前者。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及五处燕寝,也就是皇后和妃嫔的

    23、住处,也可以泛指后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 后,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 B. 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 文采与内容都能谐调配合,不同凡响。 C. 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 节制,不举办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 D. 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庄容貌,不 和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 13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14.梁武帝时期,天下学风浓郁,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 1516 题。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6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5、 本诗从养花说起,卖花人虽然觉得自家花开得较晚,但自信所养之花好卖。 B. 卖花时“美人出帘”,卖花后“蜂蝶相随”,两处侧面描写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C. 卖花人的篇末自白,从买花人角度抒写心曲,未尝没有寄托作者的一些思想。 D. 本诗词浅意深,趣味盎然,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与新乐府一类的诗歌相似。 16. 本诗塑造了职业卖花人形象,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对待职业、他人和人生的哪些优秀 品质?请结合诗意简答。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 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苏轼 赤壁赋 中表现客吹洞箫效果的两句“_, _” 与李贺“老鱼跳波瘦蛟

    26、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2)庄子逍遥游中颂赞了许多理想人格形象,像“至人无己,_, _”他们的人格修为方式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3) 韩愈 师说 结尾处盛赞李蟠, 年仅十七, 因为喜好古文, 所以 “_”, 而且向自己学习,也体现了他“_”的胆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 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它比屋高,比人久。 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

    27、见的也是它。 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 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 箱子,放入绸缎作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 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 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 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 代,可稳定传续的事物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的符号和

    28、痕迹越来越少。 “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选自王开岭人生树下 )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B.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C. 原来鲁镇是僻静的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D.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19.选文第三段引用古镇传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不写成“多么暖心、私密、亲昵”?请简要分析。 (4 分)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表达

    29、准确流畅。 (4 分) 7 “在直播间买的商品有问题谁负责”“直播间价格欺诈怎么办”,伴随直播带货的消费热 潮,对相关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是时候给直播带货戴上“紧箍咒”了。目前国 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 见稿) , 首次我国把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监管提升到法制层面。 广大市民若对征求意见 稿有意见或建议,可于 8 月 28 日前向市场监管总局反馈。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70 字。 (5 分)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 博

    30、览会拉开帷幕。8 月 1 日至 20 日,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青少年学生,将围绕“科技 创 新 梦想”的主题,在云端徜徉科技的舞台,享受科创盛宴。本届青博会期间还将同时开展网 络峰会活动,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在线举办国内外知名校长峰会、科技教师沙龙等活动,探讨 未来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四、写作(0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课期间,陪伴我们的除了老师、同学,还有书本里的人物。班级计划举行以“书本内 外,青春成长”为主题的线上读书会。 请你从下面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个人物,形成有机联系,并以“我读某某与某某”为副标 题,写一篇发言稿。 第一组:庄子、诸葛亮、杜甫、郭橐驼、李

    31、清照 第二组:鲁迅、巴金、海明威、卡西莫多、丹柯 要求:结合读书会主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 年夏年夏“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 高三起点联考 语文 试 题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35 分分)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1. A. 【解析】A 项,符合原文材料一中第一段的表述。B 项,“努力提供完备样板”与第 二段首句意思不合; 原文说“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完备样板, 它所提供的只是 某些启

    32、示”。C 项,“标本兼治”错,原文只说“具有精神疗治作用”。D 项,“更富于启示性” 错,原文并没有比较二者高低。 2. C. 【解析】“同步经历”错,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东西 方并不一定同步。 3. B. 【解析】语出齐桓晋文之事 ,意为“(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比喻难以做 到的事。意义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关。 4. (1)都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8 (2)都把人与自然关系上升到道德伦理、价值引导的高度。 (每点 2 分) 5. (1)首先从人类对自我和自然关系认识的高度,点明中国传统的主客一体、天人合一的 理念富有启迪性; (

    33、2)接着在第二、三段,论述了中印等东方智慧的人与自然一体的共性特征对现代文明 主客对立的救治作用; (3) 最后以美国新环境理论者的思想为例, 揭示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方面的古今 贯穿性和中西相应性。 (每点 2 分,大意相近即可) (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小题 16 分分) 6. D. 【解析】 “选择性放大”不是二者的共同点。原文说青年阶段会把可心如意的加倍放大, 老年阶段只是把记忆中大量痛苦、尴尬的内容筛选掉,留下温馨蔼然的部分;这并不意味着 老年阶段放大了美好。后文提到中年阶段尚有足够的生命力来承受令他倍感失望的现实情 形,因此他能看到本真、原貌、对立迥

    34、异的存在,而不需要放大美好,进一步证明了此点。 7. C. 【解析】 “主要是为了凸显文章的诗性特征”错。文章引用屈原、李白等人诗句,主要 是为了阐释 “古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有力度”。 8. (1)“轻拢慢拨”,是运用演奏曲子的指法来比喻中年之前(青年阶段)悠闲、舒缓的人 生状态; (1)“急管繁弦”,是运用曲子演奏的紧凑、繁复阶段来比喻进入中年紧张、繁杂的心理 感受。 (每点 2 分,大意相近即可。比喻的手法可以不答。 ) 9. (1)丢掉幻想,直面现实。用足够的生命力来承受现实的失望、无奈; (2)把握人生意义。能平静认可和接受生命境况,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3)竭力拼搏。秉持自己的

    35、原则,不就此舍弃,竭尽全力,拼最后一把。 (每点 2 分,大意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20 分分) 10. A. 【解析】断句: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 过成人, 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大意: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 痛苦,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 11. C. 【解析】大同,是年号。 12. C. 【解析】“不举办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错。原文是说除非宗庙祭祀、大的集会酒 宴和各种法事,梁武帝不曾

    36、奏乐。 9 13. (1)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消瘦得皮包骨头,亲属和朋友,不再认 得出他。 (“形容”、 “销毁骨立”、 “焉”各 1 分, 大意 1 分。 “形容”意译为“身体”, “骨立”直译为“似 骨而立”,都算正确翻译。 ) (2)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 手因为这而裂口。 (“竟”、“敕”、“把”各 1 分,大意 1 分) 14. (1)武帝率先垂范:自身勤学爱学,创作成就突出,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朝廷积极兴学:修整装饰学馆,增加学生名额,增设学官等,提供较好的兴学条件。 (每点 1.5 分,大意相近即可。

    37、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高祖天性淳厚孝顺。六岁时,献皇太后逝世,他水米浆汤三天不入口,哭泣哀伤痛苦, 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更加尊敬惊异。等到遭遇文皇帝去世,当时高祖担任齐国随王谘 议参军,随军府在荆州镇所,约略听到消息,就递上辞呈星夜赶路,不再吃饭睡觉,日夜兼 程,大风大浪,也不短暂停留。高祖身形容貌本来强健雄壮,等回到京城, 消瘦得皮包骨头, 亲属和朋友,不再认得出他。拜祭陵墓,眼泪洒落之处,松树野草为之变了颜色。等到处于 帝位,又设立七庙堂,每到叩拜时,总是泪如雨下,哀伤感动了身边的人。加之敬肃明察, 凡事能深入研究,年轻时爱好学习,通晓儒学道学。虽然事务繁多,还书不离手

    38、,点火烛就 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还修整装饰国子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 这时风气端庄肃敬,家家懂得礼节。大同年间,在台城西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 琛、 舍人孔子祛等人交替在那里讲述。 皇太子、 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和扬州官府设立讲坛, 于是四方郡国,追求学术、仰慕品德,都云集在京城。高祖天性聪慧敏捷,下笔便成文章, 众多的诗赋,径直书写便完成,都文采与内容协调配合,超出古今。诏书碑铭赞语诔文,箴 言颂辞书札奏章,从起初在民间,到登上帝位,所有文集,又有一百二十卷。隶草书法和书 信,骑马射箭,无不奇特精妙。勤于政事,孜孜不倦。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 人)掌火

    39、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纠察奸人揭露隐秘的事,洞 察世情,经常哀叹同情以致流泪,然后同意上奏。每天仅吃一餐,膳食没有鲜鱼肥肉,只是 豆羹粗食而已。 各种事务繁杂, 日头倘若到了天中央, 就嗽口度过而不食。 身上穿着布衣服, 床上是木绵青帐,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褥用了二年。经常自身厉行节俭,大体都是这 一类。后宫女官从贵妃以下,六宫服饰除了三种绘有山雉的祭服外,衣服都不拖在地上,没 有其余的锦绣绫罗。不饮酒,不听音乐,不是宗庙祭祀、大的集会酒宴和各种法事,不曾奏 乐。性格端庄品行端正,虽然住在小殿暗室中,总是整理衣帽,闲坐时都系好衣带,盛夏暑 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

    40、。不端庄容貌,不和人见面,虽然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 接待贵宾。历观古代的帝王君主,恭顺节俭端庄礼敬,多才多艺学问广博,恐怕很少有人可 与他相比。 (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9 分分) 15.A 【解析】诗句中的“别”字是“另外”“别样”的意思。该句是说自家的花开得更早。 16. (1)敬业爱业,态度自信:养花人勤于养花精于养花,相信花长得好开得早,不愁花不活; (2)待人热情,处事周到:所养之花已买,还向买花人传递信心、传授种养花儿的秘诀; 10 (3)积极乐观,恬淡知足:肩挑重担却步伐欢快;深知富贵终有盈亏,守业知足常乐之理。 (每点 2 分,共

    41、6 分;大意相近即可) (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17.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18. C. 【解析】 C 项冒号与原文冒号都是用在需要解释说明的词语后面;A 项是用在称呼语后 面,表示提起下文;B 项是提示下面是某某人说的话;D 项是承上总结归纳。 19. (1)从陪伴成长与陪嫁两个阶段介绍了江南的优美习俗; (2)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人与树之间的深厚情感与亲密关系。 (每点 2 分,共 4 分;大意相近即可) 20. (1)“

    42、多么暖心、私密、亲昵”,看似表达更简练,但流失了原排比短句分别强调的强烈 情感; (2)原句句式更整齐,所用逗号的停顿较顿号舒缓,所产生的亲切美感更符合选文语境 整体风格。 (每点 2 分,共 4 分;大意相近即可) 21. 语句;修改为:对相关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修改为:相关问题要引起我 们足够的重视) ; 语句;修改为:念上“紧箍咒”; 语句;修改为:日前; 语句;修改为:我国首次把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监管提升到法制层面。 (每点 1 分,共 4 分) 22.答题要点提示: 8 月 1 日至 20 日, 第八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举行,世界各地青少年 学生与会, 主题为“科技

    43、创新 梦想”, 还将开展网络峰会。 (每点 1 分,共 5 分;大意相近即可)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23.评分参考: 【审题说明】 (1)请扣住读书会主题,将“书本内外”与“青春成长”关联起来; (2)体裁为发言稿;正标题与副标题缺其一,扣 1 分; (3)宜扣住“书本内外”,对人物及人物关联本身要挖掘充分,还要进行书外拓展; (4)如有考生选择同一组人物进行组合,可不归入偏题一类; 【立意示例】 (1)读杜甫与丹柯,启发青年增强忧患意识、群体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等; (2)读郭橐驼与卡西莫多,启发青年树立正确的美丑观,倡导自然美、道德美、人性美等; (3)读李清照与海明威,启发青年逆境磨炼,挫而弥坚,激发青春向上的斗志等等; 11 (4)读庄子与鲁迅,启发青年思考社会人生,行所当行,止乎当止,廓清青春困惑等等。 建议:特殊时期,起点考试,主观题评分从宽。建议:特殊时期,起点考试,主观题评分从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湖北省武汉、襄阳、荆门、宜昌四地六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起点联考语文试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28425.html
    cbx170117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