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四年级)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7267117
  • 上传时间:2023-11-08
  • 格式:DOC
  • 页数:25
  • 大小:12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四年级)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 四年级 九年级 传统文化 教案 下载 _7-9年级综合实践(通用版)_综合实践活动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万物一体教学目标:1、理解“万物一体”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万物一体”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万物一体”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万物一体”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物一体”是说宇宙万物本源、根基相同,人与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宇宙为道所生,宇宙内的一切也为道所生,我们即与一切同体,万物平等。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强调人类与宇宙万物皆归本于良知。万物一体的文化共识,術生出新的人生观即“泛爱万物”“众生平等”。这种人对物的爱,是品德修养,更是哲学与智慧的

    2、境界。彻悟万物一体的真义才能更好地自爱爱人、己立立人、成己成物,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蒙。二、新课教学1、乾称父,坤称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正蒙乾称注释:(兹:这。藐:小。塞:充塞。帅:率领。与:交往,指同伴。语译:天被称为父亲,地被称为母亲。我们这些渺小的人,居于混沌的天地之中。所以天地之间充塞之气,即是我的身体;天地的主宰,就是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2、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宋张载正蒙大心注释:梏:束缚。语译:世人的心灵

    3、,为见闻经验所局限。圣人则能穷尽自己的本性,让自己的心灵不被耳目见间所東缚。他们看待天下万物,没有一样是不属于大我的。3、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已私未忘。明王守仁传习录语译:仁者与万物为一体。不能与万物为一体,只因没有忘掉私欲。4、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明)洪应明菜根谭注释:诀:高明的方法。见:表现。文:现象。语译:鸟鸣虫叫的声音,显现着以心传心的奥秘。红花绿草,无不是表现大道的形态。5、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明)王守仁大学问注释:间(jian):区隔。形骸:身体。语译:通达的人,是以天地

    4、万物为一体的。他看待天下如同一家,看待中国如同一人。至于那些分隔党群、区别你我的,就是小人了。三、思考讨论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此言提出的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今天我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有启示,请结合社会实际简单谈谈。2菜根谭可谓传心之诀、见道之文,请结合选文和“积累与感悟”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谈谈菜根谭在你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四、延伸阅读郑板桥教子行善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不仅艺术作品受到世人的广泛喜爱和重视,而且还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一善良,有着独到的见解。郑板桥五

    5、十二岁生有一个儿子,但他从不溺爱,他主张对孩子要“爱之必以其道”,也就是说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溺爱。他教育孩子要从小热爱大自然,整个身心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充分感受她的美,培养孩子善待万物的良好心态。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在孩子断奶后不久,郑板桥就主动把他送回农村居住,安顿在扬州老家,让他接受管東调教,以期让孩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与小动物的相处中,郑板桥主张以童心塑童心。孩子爱与小动物玩要,是童心童趣最真切的表现,所以,他抓住这一时刻,在孩子跟小动物玩要时,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告诉他要善待小动物,不能为了图自己的一时之乐,而对小蜡蜓、螃蟹、小鸟等进行東缚捆绑,这样只能导致

    6、小动物被虑待而死。人应该与小动物和谐共处,同乐同存,以此来塑造善良的童心。不仅如此,郑板桥还教育孩子要从小善待弱势群体,比如对那些贫家子弟以及寡妇之子,他要求孩子都要一视同仁,对他们倾注自己的一片爱心。好吃的东西要主动和大家一起分享,对缺少笔墨纸硯的贫苦学生,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进行暗中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让人难堪。五、积累与感悟1积累以下选文。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一明洪应明菜根谭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朝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明洪应明菜根谭2道教认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

    7、惜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应是做人的根本与修道的必需。请查找资料,以“善待生命”为主题出一期板报。第 2 课 同生共荣教学目标:1、理解“同生共荣”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同生共荣”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同生共荣”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同生共荣”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包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而怨恨则如一剂毒药。怀着怨恨的心,则无疑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远离快乐的海洋,犹如走进了阴暗的监牢。所以,为什么不用宽广的胸怀让自己安享快乐呢?海納百川,同生共荣。做到兼容并包,不仅于个人有益,于整

    8、个集体、全社会也将益处无穷。兼容并包之德行犹如光明,所到之处,思想中的黑暗尽被照亮,和谐之花遍地开放。包容,和谐的第一步。二、新课教学1、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客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注释:交:交往,指交友之道。与:交往,友好。矜:怜悯,同情。语译:子夏的门生向子张请教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与他交往,那些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不同于我所听说的,君子尊重贤士,也能包容普通百

    9、姓,赞扬优秀的人,又能同情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贤士,对他人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如果我不是贤士,人们将会排斥我,我又如何去排斥他人呢?2、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礼记中庸语译:宽厚温柔,足以包容万物。3、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宋张载正蒙太和语译:任何现象都有对立的方面,有对立的方面必定产生相反的作用:产生相反的作用就造成仇恨,有了仇恨最终要和解。4、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语译:相互对立,互相仇假,就会产生恶;和谐相处,互相谅解,就会产生爱。三、思考讨论1请从个人角度出发,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而解则爱”的理解。2张载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同时又

    10、强调“仇必和而解”,可见“和”的意义重大。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谈谈“和”在艺术境界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什么作用。四、延伸阅读楚庄王绝缨一次,“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宴请群臣。席间,大臣们开怀畅饮。忽然,阵风吹过,所有的灯火都灭了,宴席上顿时变得一片漆黑,人群中也出现了一阵骚乱。这时,一名将士酒后无德,趁着黑乱扯住了楚庄王爱姬的衣服。这个爱姫十分机智,就顺手扯下了这个人的冠缨,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楚庄王,并叫他命人点燃灯火,只要看到谁的冠缨断了,就知道调戏她的那个人是谁。可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却高声宣布:“大家在灯火点燃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缨,谁不照办,就要受罚。当灯火再次被点亮时,只见群臣头上的冠缨

    11、都已拔去了,而那个调戏楚庄王爱姬的人自然也就无法查出。楚庄王的宽容大度,免除了一场血光之灾,大家又可以继续尽情饮酒作乐了。几年之后,晋国攻打楚国。战场上,一名楚国将军表现得十分英勇,杀敌无数,立了大功。楚庄王很奇怪,问他:“我德行不高,又未曾有恩于你,你为什么为我如此拼命?”这位将领含泪答道:“大王,臣就是曾经在酒宴中调戏您爱姬的那个人大王能原谅臣的过错并为臣解围,不追究臣的过错,臣感激不尽。从那时起,臣就立志要为大王效劳,并时刻准备着为国效命!”五、积累与感悟L积累以下选文,抄写在积累本上,理解其意思。形器不存,方寸海纳。一(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2楚庄王“绝缨”的行为折射出他海纳百川、宽以待

    12、人的非凡气度,堪称领导艺术的杰作。其实,中国历史上有此胸怀以求君臣相合的君主还有不少你还知道其他君主的故事吗?请和身边的同学分享一下。第 3 课 民胞物与教学目标:1、理解“民胞物与”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民胞物与”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民胞物与”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与时俱进”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导言礼记有云:“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强调的是礼仪的真诚性原则。礼不是一些简单的行为框架,而是源自人情人性。向别人说感谢之言时,内心定要有感思之情;向别人敬礼时,要对对方充满意;婚礼进行时,要有神圣庄严的

    13、感觉;丧礼过程中,要有悲伤之情和敬畏生命的情怀。真诚的礼仪,可以让我们领会到那本真的仁爱,习礼也成了一个温暖而诚挚的过程,我们也才能真正以礼自立。二、新课教学1、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明)吕坤呻吟语应务注释:矜:自我夸耀。语译: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自己。2、“礼不妄说人”者,与时俱进。若说人之德,则爵之;问人之寒,则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说,近于佞媚。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曲礼上注释:说:通“悦”。动:使用,运用。爵:给官爵。衣(yi):给衣穿。佞:巧言谄媚。语译:礼不以虚假来取悦于人,就是说,礼的运用不是度假的。君王如果喜欢某人有德操

    14、,就给他爵位;间及某人是否感到寒冷,就应当给他衣服穿。如果不给他爵位,也不给他衣服穿,则是以虚妄取悦于人,接近于媚。3、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注释:与:参加,参与。语译: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察神时感到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参与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4、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注释:怵(chu):恐惧。语译:祭祀,不是有某种东西从外面降临,雨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出的行为。心中有所微畏,所以要以礼祭祀。5、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问丧语译:礼与义的基本原则,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从地下冒

    15、出来的,只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而已。三、思考讨论1“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是一颗真诚体谅的心外化出的行为细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还能对你的哪些行为起到指导作用?2“礼不妄说人”强调的也是行礼时内心的真诚,你有过“不妄说人”的经历吗?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再次体会真诚行礼带给自己内心的充盈。四、延伸阅读张良拾鞋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散步。这时,有一个穿着灰色粗布衣服的老人,来到张良所站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了桥下面。然后,老人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子拿上来!”听到他这样跟

    16、自己说话,张良很惊讶,当时就想揍他一顿,但是看到他这样年老,就强忍着怒气把他的桂子取了上来。没想到,等张良把鞋子取过来后,这老人又缓缓地说:“给我穿上鞋子!”张良想,我已经把鞋子给你取上来了何妨再给你穿上?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这个老人伸脚让他给自己穿上了鞋,然后笑着离开了。张良感到很奇怪,看着他慢慢离去了。没想到,那老人走了一半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小子不错啊,是一块可之才。五天后的黎明时分,来这里等我。”张良听了,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很恭地跪下说:“好的。”很快,五天过去了,黎明时分,张良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可是,那位老人已经在曾那里等着张良了。看到张良来得这么晚,老人很生气地说:“跟

    17、老年人相约见面,还迟到,是什么原因?”老人转身就要离开,同时对他说:“五天后早点来这里等我。”五天后,张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鸡一叫他就立即赶到那里。可出乎张良意料的是那个老人又已经先等在那里了。老人又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来晚了?五天后再来这里等我。”说完,又走了。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去了那里。张良到了约定地点以后,不一会儿,那个老人也到了。他看到张良已经到了,很高兴地说:“嗯,这样才对啊。”这时,老人从怀里拿出了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当君王的军师了。今后十年里,你就会兴旺发达。”老人说完就离开了,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过他。第二天天一亮,张良才看清那本书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经常通读并

    18、研究这卷兵书,终于成为了经天纬地的开国元勋。五、积累与感悟1朗读下列名言。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善者,以有札也。一一晏子春秋谏上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2张良克己守礼,历经考验终成一代名臣。生活中,你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谈谈克己守礼的意义并积极与同学分享。第 4课 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理解“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的名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传统中医就是以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种器官相互联系;形神是一个整体,有形器官之中蕴含着

    19、精气神;人体与外界是一个整体,与天地气候、人际关系、人生际遇相互联系;天地宇宙也是一个整体,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人体应该像天地一样运行,才能达到养生和治疗的目的。二、 力学笃行比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节。天地万物欣欣向荣,生机盎然。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眠,早些起床。起床后,头发散开,穿衣宽松舒适,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不要滥施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

    20、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果,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床,不要厌恶白天,心情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背,则会损伤心脏,使得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度引发疾病。秋季的三个月,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

    21、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得泻病。冬季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节。此时,水寒成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人的隐私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收藏来一样;要避免受寒,保持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三、实践活动请组织走访老中医,或者请中医专家来做讲座,并搜集中医的相关斗,了解中医

    22、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然后,对此次实践学习进行记举例说明中医理论的哪些方面体现了“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的思想。第 5课 变易通达教学目标:1、理解“变易通达”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变易通达”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变易通达”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变易通达”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君子修己以敬,德性充养于内,呈现于外的则是温润如玉的和悦气象,让人如沐春风。如论语述而中说“子之燕居,申中如也,天天如知也”。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和”还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序。礼记祭义日:

    23、“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和颜悦色”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孔子日“色难”,侍奉父母做到了和颜悦色,才算是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态度温和,宽容大度。二、新课教学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语译: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语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语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

    24、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唱酒。这就是君子之争。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语译:我(孔丘)听说,不管是有封地的诸侯还是有食邑的大臣,不担心财产少,只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人少,只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穸;上下和,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正因为要做到这样,所以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就应该加强文教德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顿下来。5、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25、和。”孟子公孙丑下语译: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天气不如有利的地理条件,有利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所向,团结一致。”三、思考讨论1子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的这句话虽没直接点出“和”,但君子之争,风度翩解,谦让有礼,究其本质,就是和谐。想一想,孔子的“君子之争”在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指导意义吗?举例说说。2生活在和平国家的我们也许还不能真切感受到“天道日新”的重要,上网查一查叙利亚、索马里、伊拉克等动乱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情况,再谈一谈你对“天道日新”的理解。四、延伸阅读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

    26、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面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一个是朝廷一品大员,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州知府,都不能得罪,不敢轻易了断,甚至想辞官不做,以免招来杀身之锅。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让人捎给在北京当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坊?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将信交给来人,命他迅速带回老

    27、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打开书信一看,却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才是唯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家人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邻居一家人,“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的巷子虽短,留给后人的思索却很长。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六尺巷”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五

    28、、积累与感悟1积累以下选文,读懂其意思。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一礼记乐记2中国古代像“六尺卷”这样“天道日新”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收集资料,看看你还能找到哪些。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哪方面的“天道日新”。第 6课 天道日新教学目标:1、理解“天道日新”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天道日新”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天道日新”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天道日新”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29、”(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祭义日:“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和颜悦色”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孔子日“色难”,侍奉父母做到了和颜悦色,才算是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君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态度温和,宽容大度。二、新课教学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

    30、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成为你的座右铭。四、延伸阅读关于创新有关的古诗文名言1.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译: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先秦周易乾文言意译:每天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3.日新之谓盛

    31、德。先秦周易系辞上意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叫大德。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先秦周易系辞下意译: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通达之后才会长久。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只有寻求变化才能继续发展。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戴圣礼记大学引盘铭意译: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应该日日更新,每天都不间断。6.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注释:法:效法。周: 通“赒”, 帮助。循: 沿袭。句意: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7.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意译:天象的变化不必

    32、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的舆论也不要害怕。8.德贵日新君子所学所感须每日有新体会新进步。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先秦荀子劝学意译:青色染料是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蓝草更深。10.惟进取也故日新。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意译:只有不断地进取,才会有不断的创新。第 7课 与时俱进教学目标:1、理解“与时俱进”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与时俱进”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与时俱进”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与时俱进”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导言礼记有云:“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强调的是礼仪的真诚性原则。礼不是一些简单的行

    33、为框架,而是源自人情人性。向别人说感谢之言时,内心定要有感思之情;向别人敬礼时,要对对方充满意;婚礼进行时,要有神圣庄严的感觉;丧礼过程中,要有悲伤之情和敬畏生命的情怀。真诚的礼仪,可以让我们领会到那本真的仁爱,习礼也成了一个温暖而诚挚的过程,我们也才能真正以礼自立。二、新课教学1、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明)吕坤呻吟语应务注释:矜:自我夸耀。语译: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现出快乐,不要对痛哭的人大笑,不要对失意的人夸自己。2、“礼不妄说人”者,与时俱进。若说人之德,则爵之;问人之寒,则衣之。若无爵无衣,则为妄说,近于佞媚。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曲礼上注释:说:通“悦”。动:使用,运用。爵

    34、:给官爵。衣(yi):给衣穿。佞:巧言谄媚。语译:礼不以虚假来取悦于人,就是说,礼的运用不是度假的。君王如果喜欢某人有德操,就给他爵位;间及某人是否感到寒冷,就应当给他衣服穿。如果不给他爵位,也不给他衣服穿,则是以虚妄取悦于人,接近于媚。3、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注释:与:参加,参与。语译: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察神时感到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参与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4、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注释:怵(chu):恐惧。语译:祭祀,不是有某种东西从外面降临,雨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出的行为。心中有所微畏,所以要以

    35、礼祭祀。5、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问丧语译:礼与义的基本原则,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只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而已。三、思考讨论1“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是一颗真诚体谅的心外化出的行为细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句话还能对你的哪些行为起到指导作用?2“礼不妄说人”强调的也是行礼时内心的真诚,你有过“不妄说人”的经历吗?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再次体会真诚行礼带给自己内心的充盈。四、延伸阅读张良拾鞋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散步。这时,有一个穿着灰色粗布

    36、衣服的老人,来到张良所站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了桥下面。然后,老人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子拿上来!”听到他这样跟自己说话,张良很惊讶,当时就想揍他一顿,但是看到他这样年老,就强忍着怒气把他的桂子取了上来。没想到,等张良把鞋子取过来后,这老人又缓缓地说:“给我穿上鞋子!”张良想,我已经把鞋子给你取上来了何妨再给你穿上?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这个老人伸脚让他给自己穿上了鞋,然后笑着离开了。张良感到很奇怪,看着他慢慢离去了。没想到,那老人走了一半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小子不错啊,是一块可之才。五天后的黎明时分,来这里等我。”张良听了,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很恭地跪下说:“好的。”很快,

    37、五天过去了,黎明时分,张良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可是,那位老人已经在曾那里等着张良了。看到张良来得这么晚,老人很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相约见面,还迟到,是什么原因?”老人转身就要离开,同时对他说:“五天后早点来这里等我。”五天后,张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鸡一叫他就立即赶到那里。可出乎张良意料的是那个老人又已经先等在那里了。老人又很生气地说:“为什么又来晚了?五天后再来这里等我。”说完,又走了。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去了那里。张良到了约定地点以后,不一会儿,那个老人也到了。他看到张良已经到了,很高兴地说:“嗯,这样才对啊。”这时,老人从怀里拿出了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当君王的军师了。今后十年里,

    38、你就会兴旺发达。”老人说完就离开了,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过他。第二天天一亮,张良才看清那本书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经常通读并研究这卷兵书,终于成为了经天纬地的开国元勋。五、积累与感悟1朗读下列名言。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善者,以有札也。一一晏子春秋谏上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论语子罕2张良克己守礼,历经考验终成一代名臣。生活中,你一定也有类似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谈谈克己守礼的意义并积极与同学分享。第 8课 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理解“创新发展”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创新发展”的名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以“创新发展”为主题。我们从变

    39、易通达、天道日新和与时俱进3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学习,获得了传统文化的滋养。接下来,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生活中感受创新发展的现实,并从天道和人性的角度分析其社会价值,对这种创新是否有价值作出判断。请从古建筑、仿古建筑、传统手艺作坊、传统菜系餐馆中任选一处,进行走访、观察和记录,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人、观察分析,对所选地方哪些方面继承了传统、哪些方面进行了改变、哪些方面属于创新发展作出判断,并仿照下页表格进行填写。最后,对创新的原因、效果进行分析,给所选地方的创新行为进行打分评价。二、 力学笃行创新原因创新效果 此处文庙游客众多,因此对建筑进行了加固和翻修,加菱了各种电器和设备,以更好地进行服务。为了

    40、让文唐发挥文化宣传的作用,开设了祭拜体验和文化学习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但是,这些设计和工作尚景浅表,还没有对游客形成深刻的震撼力。创新分析创新评价三、实践活动根据情况填写记录表第 9课 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依法治国”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依法治国”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道”也是人性。按照朱熹的理解,“诚”是“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人应该做到真实无妄,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

    41、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才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善良的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善良的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善良的天性;这样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真诚相待,会获得別人的真心和友谊,能让人与人的关系真实而亲近。二、新课教学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荷子不荀语译:君子修养身心,量好的方法就是真诚。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注释:形:表现,显露。语译:这就是如果内心真诚,则会流露于外表,因此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3、意欲温清,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必实行其温清奉养之意,务求自慊而无自欺,然后谓之诚意。明王守仁传习录注释:

    42、慊:满足。语译:想要父母冬暖夏凉,想好好奉养父母,这都是意,但不可把它叫作诚意。必须是真正把让父母冬暖夏凉、好好奉养父母的心意实现了,务必使自我满意而不欺骗自己,然后才叫作诚意。4、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明】王守仁传习录语译:我们今天用功,就是要使为善的心真真切切。此心真真切切,见到善就向住有过就改正,这才是真真切切的功夫。三、思考讨论1在我国诚信文化传统中,先贤们一直都非常重视“诚”的价值,为什么“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2品读第三则选文,说一说王守仁在传习录里所说的“意”与“诚意”之间的区别,并联系自身实际谈

    43、谈认识。四、延伸阅读第 10课 礼兴人和教学目标:1、理解“礼兴人和”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礼兴人和”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礼兴人和”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礼兴人和”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子张询问政务管理的准则,孔子回答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怎样才是忠于职守?对自己的职业兢兢业业,毫不倦怠,始终用忠实诚恳的心来对待,就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要做到忠于取守首先需要正直的人格,不因个人任免而喜怒,不因个人利益而“谄渎”,如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子文一般,即使在离职之时,仍然礼兴人和。忠于职守是每个人都应

    44、该具有的美德。官员要为百姓服务,农民要种好田,工人要保证优质高产,商人要合法经营,医生要救死扶伤,教师要教书育人,军人要保卫国家只有每个人都忠于职守,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二、新课教学1、子张问日:“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论语公治长注释:已:停止,罢免。语译:子张问道:“令尹子文数次做令尹,没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数次被免职,也没表现出怨恨的样子。每次离职,一定把政务告诉接任的人。他做得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算是尽忠了。”2、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注释:犯:冒犯,这里指犯言直谏。

    45、语译: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道:“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语译:鲁定公间道:“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为君主做事,该怎么样呢?”孔子说:“君主要按一定的礼仪来差使臣子,臣子要按忠减的原则来为君主做事。”4、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读。周易系辞下注释:渎:轻慢。语译;君子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结交,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结交,不轻慢、高傲。5、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诌;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遂命而不利君谓之篡。荀子臣道注释:逆而夺取。语译:顺从君主的命今而做有利于君主的事叫作“顺”,顺从君主的命令而做不利

    46、于君主的事叫作“谄”;违背君主的命令而做有利于君主的事叫作“忠”,违背君主的命令而做不利于君主的事叫作“篡”。三、思考讨论1什么是忠于职守?如何才能做到对自己的职业始终不倦息,尽心尽责呢?请和班级同学展开讨论,说说彼此的看法。2一个忠于职守的人,是不会因自己个人的利益而玩忽职守的,正如选文中的令尹子文,即使在被免职时也不怨恨,离职时一样把政务告诉接任的人。这需要一定的修养才能做到。请思考:一个具有怎样品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忠于职守,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四、延伸阅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名且。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去世了,武王的儿子成王继承了王位。但是,当时的成王十分年幼,不能独自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就由周公辅佐朝政。当时的周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国内面临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除了内忧,外患也不断。商王的儿子武聚集了一批人起兵造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四年级)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2671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