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第三专题·传统与现代 课件 (38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第三专题·传统与现代 课件 (38张PPT).ppt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第三专题·传统与现代 课件 38张PPT 思辨 阅读 表达 提升 第三 专题 传统 现代 38 PPT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现代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提升必备 目 录 C O N T E N T S 01 阅读与鉴赏 02 梳理与分析 03 思辨与表达 01 阅读与鉴赏 传统与现代 无声的中国 历史文学观念论 礼治秩序 阅读与鉴赏 传统与现代同处于一个时间轴。传统一端相对稳固甚至封闭,更多体现为一种本能的惯性力量;现代一端相对多 元开放,往往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但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两个独立甚至对立的概念,传统是过去的现代,现代 也可能成为未来的传统。传统作为世代相传的东西,既包括已经传下来的东西,也包括正在被传下去的东西。传统与现 代的对决实质上体现为价值观念的遭遇、冲突与融合。传统与现代相依而存
2、,对现代的界定本质上就决定着对传统的叙 述。所以,追求现代并不意味着反对传统,因为“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 兰)。承续传统也不意味着拒绝现代,因为“假如传统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 无可取”(艾略特)。传统有好有坏,现代亦有优有劣。对传统应该奉行“拿来主义”,对现代也应具体分析。继承与 创新,融合与发展是传统与现代聚焦的核心问题。当下很多具体社会问题其实都蕴含着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潜台词,澄清 它们的实质也是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辨正。如民族复兴与国家现代化、初心与使命、文化遗产与现代保护、乡土文明与 城镇化、生态文明与传统伦理、人文传
3、统与科技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古典诗词与现代吟唱、国学与西学、中医 与西医、传统节日与西洋节日,等等。 主 题 阐 释 阅读与鉴赏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篇幅短小,论述精练,澄清了传统与现代的关 系,尤其是肯定了传统价值的现代意义,并批驳了五四以来知识分 子对传统的偏见。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例证法:如用印度和梁启超的例子论证传统中包含着现代因素。 类比法:如道统与政统发展不平衡的比较。 2.2.余英时先生说:“现代化之稍有成绩可见者大体也都偏在技术方面。余英时先生说:“现代化之稍有成绩可见者
4、大体也都偏在技术方面。 至于精神方面、基本价值方面,传统则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蒙至于精神方面、基本价值方面,传统则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蒙 上了一层薄薄的现代面纱而已。”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论述。上了一层薄薄的现代面纱而已。”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论述。 示例一:同意。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飞猛进 的发展,但这没有直接带来精神价值的等值飞跃,相反,技术也会异化人性, 腐蚀人类的心灵。 示例二:不同意。现代化也是观念价值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技术的现 代化,如鲁迅的现代思想是对传统的突破。 阅读与鉴赏 无声的中国 无声的中国为鲁迅向香港青年发表的演讲词,文 章分析了
5、“无声的中国”的历史、现状以及改进运动,并 对青年寄予希望。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1.为什么说“要恢复这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为什么说“要恢复这多年无声的中国,是不容易的”? 历史原因。文字狱的戕害影响至今,流毒甚深。现实原因。一些人思 想保守,害怕文学革命和思想革新。 2.2.鲁迅说:“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鲁迅说:“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 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 出来。”作为青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出来。”作为青年,你
6、如何理解这句话。 通过革新文艺来唤醒民众,改变无声的中国。写作、说话要符合青年 人身份,不要老腔老调,人云亦云。敢于讲真话,独立思考,守住底线,保 持良心。 阅读与鉴赏 历史文学观念论 作为胡适文学史观的力作,历史文学观念论回顾了白话文的 历史,阐明了白话文运动的动机和目的。阅读时,同学们要把握文章 的说理方式。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1.如何理解胡适提出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含意?如何理解胡适提出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含意? 每一代的社会环境、人心观念不同,这会影响文学内容和文学形 式,使之形成本时代的文学特色。如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等。
7、 阅读与鉴赏 2.2.胡适曾说:“适以为论文学者固当注重内容,然亦不当忽略其文学的胡适曾说:“适以为论文学者固当注重内容,然亦不当忽略其文学的 结构,结构不能离内容而存在,然内容得美好的结构乃益可贵。”请结结构,结构不能离内容而存在,然内容得美好的结构乃益可贵。”请结 合他的“历史文学观念论”,谈谈你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合他的“历史文学观念论”,谈谈你对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看法。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探讨事物构成的基本范畴。形式是为了表 现内容,但不恰当的形式会限制内容。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内容。两宋时市 井生活的兴起,拓展了诗词的表现内容。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 式,如诗言志
8、文以载道;形式决定内容,如词句变化,文体不同,手法 运用会影响文学内容的选择和表达;内容和形式相互影响,如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故事,白居易写的是乐府诗歌,陈鸿写的是传奇,题材运用亦有差别。 阅读与鉴赏 礼治秩序 礼治秩序节选自乡土中国。该书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 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本篇论述的是 乡土社会的治理体系。 阅 读 提 示 阅读与鉴赏 1.1.本文论述的是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为什么开篇要论述“法本文论述的是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为什么开篇要论述“法 治”与“人治”的关系?治”与“人治”的关系? 用比较论证法,澄清了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先破后立,为乡 土社会
9、是礼治社会这一观点的提出作铺垫。与后文论述礼治社会的 特点形成对照,论述更加严密。 2 2. .本文因篇幅原因对原文进行了一些删改本文因篇幅原因对原文进行了一些删改,请你对照原文请你对照原文(见见乡土乡土 中国中国第八章第八章),针对删改部分针对删改部分,谈谈可不可以进行这样的删改谈谈可不可以进行这样的删改。 以原文第二自然段为例,删除所举例子会影响论证的完整性,使论点显 得单薄。另一方面,没写论据和没有论据不是一回事,删除并不意味 着没有论据。可以留出空间让读者补白,不影响观点的可靠性。 阅读与鉴赏 3.3.本文第三自然段,作者说“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并认为本文第三自然段,作者说“传统
10、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并认为 “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原文中,作者曾现身说法,以自己“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原文中,作者曾现身说法,以自己 的亲身经历举例论证。其实,这种“经验”在乡土社会里有很多,有的亲身经历举例论证。其实,这种“经验”在乡土社会里有很多,有 时也被称为“土法”。而且,很多“土法”也被我们的祖先浓缩在诗时也被称为“土法”。而且,很多“土法”也被我们的祖先浓缩在诗 句、俗语或成语中,请试举一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现代社会,人们句、俗语或成语中,请试举一例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现代社会,人们 对这种“土法”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却深信不疑,对这种“土法”的看法不
11、尽相同,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却深信不疑, 也有人半信半疑,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也有人半信半疑,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 例子:东霞轰隆西霞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天上鱼鳞斑,晒谷 不用翻。看法:土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土法能够融洽人际关 系,富有人情味。土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些土法 有封建迷信因素,应该杜绝。拿来主义。 02 梳理与分析 基础分析 理性反思 梳理与分析 总论点: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势不两立,并不是抽象的整体。总论点: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势不两立,并不是抽象的整体。 分论点分论点 依依 据据 传统中并不乏现代性的合理因子。 1.印度等级制度后来竟转化为现代性的社团。 2.梁启超
12、关于伸张民权必自绅权始的主张。 中国传统各部门之间的前进步伐也 往往参差不齐,且多紧张与冲突。 1. 以政治传统而言,明代是专制的高峰;但以思想传统而言,王 学则提倡个性的解放,政统与道统几乎背道而驰。 2. 章炳麟、梁启超等一方面猛烈地攻击中国的政治传统,另一方 面则大肆宣扬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这恰好说明他们已直觉 到这两种传统之间的分别所在。 “五四”以来,狂热追求现代化, 欲速则不达,延迟了现代化的过程。 全面鄙弃中国传统。现代化的成绩大体偏在技术方面。至于精神 方面、基本价值方面,传统则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蒙上了 一层薄薄的现代面纱而已。 传统与现代 梳理与分析 总论点:青年们先可
13、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总论点: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 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分论点分论点 依依 据据 我们处在一个“无声的中国”。 1.国人哭着还是笑着,舒服还是不舒服,我们不知道。 2.中日战争,“拳匪”事件,“民元革命”这些大事件,一直到现 在,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著作。 造成这“无声的中国”是有原因的。 1.古文字大多数人难于运用。2.少数人用难懂的古文字说话,大家 不能了解。3.历史上统治者(尤其是清代)搞文字狱。 要恢复这多年无声
14、的中国,是不容 易的。 1.死去的人不可能活过来。2.文学革新遭受反动(废止汉字)。 3.文言和白话的优劣的讨论,有很多无谓的议论。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 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 白地说出来。 1.我们说着古代的话,说着大家不明白,不听见的话,已经弄得像 一盘散沙,痛痒不相关了。2.做文言文的少,说白话的人多,不卑 鄙。3.幼稚是会生长,会成熟的。 结论: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结论: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 无声的中国 梳理与分析 总论点:改良今日文学,当注重“历史的文学观念”总论点:改良今日文学,当注重“历史的文学观念” 分论点分论点 依依
15、 据据 自宋以来,白话之文学一线相承,至今 不绝。 1.宋语录体大盛,诗词亦多有用白话者。 2.元代之小说戏曲,则更不待论矣。 3.语录之体,明、清之宋学家多沿用之。俗剧兴起。 4.小说则明、清之有名小说,皆白话也。 5.近人之小说,其可以传后者,亦皆白话也。 今日之文学,当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白话文学为吾国文学趋势,自然如此,故不可禁遏而日以昌大。 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必攻古文家。 古文家不明文学之趋势而强欲行复古之道。 要以历史眼光论古文家。 1. 韩、柳之文在当日皆为“新文学”。韩、柳但择当时文体中之最近于文言之自 然者而作之耳。 2. 马、班自作汉人之文,韩、柳自作唐代之文。其作文之时,
16、言文之分尚不成一 问题。 3.宋代文人,如欧、苏皆常以白话入词,作散文则必用文言。 4. 南宋如陆放翁常以白话作律诗,而其文集皆用文言,朱晦庵以白话著书写信, 而作“规矩文字”则皆用文言,此皆过渡时代之不得已。 5. 惟元以后之古文家,则居心在于复古,居心在于过抑通俗文学而以汉、魏、唐、 宋代之。 历史文学观念论 梳理与分析 总论点:礼治秩序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总论点:礼治秩序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分论点分论点 依依 据据 分论点分论点1 1: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 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 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依据依据1 1:法官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包含人的因素。 依据依据2
17、2:人治如果“望文生义”,理解为“人凭一己好恶来规定人与人的关系”, 也就谈不上“治”了 分论点分论点2 2:乡土社会不是“无法无天”“无需 规律”(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依据依据1 1:老子“小国寡民”,不需外力。 依据依据2 2:现代自由竞争反对“计划”和“统制”。(他们都是“无政府”,属 “无为而治”) 分论点分论点3 3: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是 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依据依据1 1:印度烧妻礼;依据依据2 2:缅甸成年礼 依据依据3 3:杀人祭旗礼;依据依据4 4:告朔饩羊礼 分论点分论点4 4:礼治社会的规范是传统,而传统是 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依据:依据:人们通过
18、学习,将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衣食住行)教给下一代。 分论点分论点5 5: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依据依据1 1: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流动很小,土地很少变动。 依据依据2 2:抗战时,房东老太太靠经验治牙痛。依据3:“灵验”产生敬畏感。 分论点分论点6 6:乡土社会的“礼”不靠权力推行, 人服礼是主动的。 依据依据1 1(引述):(引述):颜渊问仁,克己复礼。 依据依据2 2(比较):(比较):法律靠特定权力限制,道德靠社会舆论维持。 分论点分论点7 7:乡土社会使礼治变得可能。 依据:依据:乡土社会稳定,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 礼治秩序 梳理与分析 文章先综合后分析,但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