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全部教案(共含4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全部教案(共含4课时).docx》由用户(卖炭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上的水资源 栖霞 区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单元 地球 水资源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2 河流与湖泊【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资源的第一节课,初步认识水资源,认识不同的水域的特点,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为学生后面学习地下水,海洋等知识,打下基础。在实验探究中,自主找到答案,体验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还应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蓄水量不同的水域2了解河流与湖泊对生命的重要性科学探究: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河流与湖泊形成的原因科学态度:1培养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去寻求答案的能力2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生命和环境,保护水资源2能够通过学习,观察生活周边的河流与湖泊【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河流与湖泊模型的制作【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河流与湖泊的图片、视频,模拟河流湖泊的模型学生材料:制作模型的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动画(视
3、频),看完后,你们能告诉老师我们今天要学什么吗?生:水、河流、湖泊2师: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河流与湖泊(板书)师:水资源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河流与湖泊,谁能帮我们介绍一下?生:学生介绍二、 淡水资源的多样性1师:老师这里有几种不同地方的水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并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京杭大运河、瘦西湖、池塘、水库图片)生:形状不同,水量不同,形成方式不同等2师: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3师:那河流与湖泊之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呢?(课件图片:河流、湖泊)生:猜测
4、4师:湖和河区别主要是: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三、 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师:这些多种多样的河流与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猜测(来自雨水,泉水,雪山融化等)由高处向低处流(板书),有河槽2师:那是不是雨水落到地上就成了河流了呢?想一想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校园里,小区里什么情况下会有河流或湖泊的出现?生:在下大雨,凹陷的地方会有小河流出现3师:也就是说要有凹下去的河槽(板书),有不断流动的水流(板书)进去,水流很急,雨水又多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生:会在凹陷的地方,聚集起来,形成小水坑。 推测: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与降水有关,在地面形成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流进湖泊。4师:以
5、上这些都是我们的推测,推测是不是正确的要怎样证明呢?生:做实验5师:让我们来做实验看一下,根据猜测,我们的模型里要有什么?生:雨水、河流、湖泊6师:根据实验材料,塑料瓶里是雨水,你能做一个模型模拟河流湖泊的形成吗?提示:要在低洼的河槽周围筑坝,有水流流进河槽的通道,然后做一个封闭的湖泊。生:分组实验7师:巡回指导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河流和湖泊的形成主要来源于降水,经常不断地流动的水,形成地面径流,水在“槽”中流动,形成河流,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8师:河流里的水是降雨、雪山融化的水和地下水共同组成的。刚开始,河流可能只是融化的雪水所形成的
6、小河流,也可能使地面上涌出来的一股泉水,或是雨水所汇集的小溪。当水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而对于湖泊,在湖泊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形成河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经常不断地流动的水,水在其中流动的“槽”。9陆地上成千上万条河流,昼夜不停的流着,其水源从哪来呢,水源叫河流的“补给”:1、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重要水源,海水和陆地表面都不停地进行着水分蒸发,水蒸气再以降水形式落回地面,河槽上空降雨微不足道,河流的降水补给,主要来自他的广大的集水区域,雨水从地面向下不断地渗入土壤的过程,叫下渗,满足下渗后,形成地面洼地,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
7、沿地面流动,称为地面径流,最终注入河网,降水、降雪都可称为河水的来源。10湖和河区别主要是: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河是线性流动的水体。中国古人把陆地中的封闭水域称为湖泊。11河是指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世界不少著名河流像长江、亚马逊河都是这样流动的。河流一般是在高山地方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四、 河流与湖泊的功能1师:我们的陆地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的河流与湖泊呢?生:生命离不开水.2师:河流与湖泊是天然的养殖场,是鱼、虾、贝类等的孕育场所,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还有别的功能吗?生:.3师:还有灌溉、沟通航运的功能,如京杭大运河;还可以防洪,宣泄
8、区域排水,减少水灾发生,如高邮湖;还能提供工业和引用水源,改善区域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板书设计】12.河流与湖泊 形成条件:不断流动的水流 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有凹下去的河槽 13地下水【教材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顺序,逐渐深入地展开三层内容: 1.第一层(描述现象)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2.第二层(使用模型)做一口“水井”,初步了解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以及地下水的储存位置。 3.第三层(阅读资料,提取信息)阅读课文,认识地下水的成因、储量、使用与补充。地下水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给学生以思考的提示。借助简易水井模型,能模拟出降雨进入可渗透层后,向下储存在不
9、可渗透层上方石块缝隙中,形成井水的过程,能对“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抽象的问题做出直观具体解释。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部分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对于泉水和井水有一定的了解但无法建立概念联结说清地下水的成因。地下水资源的多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师要用好地区资源与课堂紧密联系,方便学生直观感受并代入思考。在动手制作水井模型时,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材料准备,保留学生最需要最直观的制作部分,排除干扰节省时间,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讨论、思考与体验的时间。【教学目标】科学知
10、识: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制作水井模型,结合地下水示意图了解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科学态度:1通过阅读和研讨,体验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思考模型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建立水井模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知道地下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影响,能举例说明人类怎样科学技术去改善状况的。【教学重点】认识地下水的来源和使用途径。通过自主学习资料的方式,在回顾已有知识和阅读新资料中建立概念,在独立思考生成观点后,进行一对一的想法配对,从而使观点完善立体。资料分析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完成科学概
11、念的建立。【教学难点】建立水井模型。地下水与学生的生活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制作水井模型,将知识与经验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是地下水主要来源,同时感受古代人民挖井取水的生活智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每组大小不一的石头和沙子若干,塑料罐一个,去底的塑料杯一个,水若干、塑料勺一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河流、湖泊是人们重要的淡水资源。2师:丰富的淡水资源孕育了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无数生命,但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却是这样的,常年干旱缺水,那他们如何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呢?生:地下有水,挖
12、井。3师:你们都觉得地下有水吗?说说理由。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地下有水,而且还知道人们一般都用井用取用地下水。(板书:井 人工取用地下水的装置)5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又怎样为我们所用呢?带着这两个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下水。二、 地下水的形成1师: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呢?先说说自己的想法。2师:看来想要知道地下水的形成,得先知道地下有什么。但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很显然老师并不能带大家去挖一挖看看地下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搜集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已经研究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测。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记录单,同学们阅读资料,观察思考两个问题。问题1:地下结构分几层? 问题2:这样的
13、结构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什么帮助?你猜测地下水应该存在于哪一层?T:P:S(思考:配对:分享)策略过程:学生在记录单上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看法,不能交流。成对合作,问一问同伴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寻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修改记录单。老师请同学上台展示,其他同学依次进行补充。3师总结:看来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土壤稀松多孔,而最底层的岩石没有裂缝和空隙,地下水停留在碎石层。那根据这个推测,如果我们想要打井,应该打到哪一层?生:碎石层4同学们推测的对不对呢?我们怎样验证?三、 建立地层结构模型1师:老师是没有办法带大家去挖挖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科学家做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模型。开动
14、脑筋,想想需要哪些材料?生:土壤 碎石 岩石 2师:为了防止弄脏桌子和衣物,我们需要一个不漏水的罐子把这些材料装起来,刚好就用罐子的底部模拟岩石层,在罐子底部放上石子模拟碎石层;再放入沙子和泥土模拟土壤层。3师:(出示模型)现在模型建立好了,地下水从哪里来呢?生:用水模拟下雨。4师:我们在罐子上方均匀的洒水表示降雨,同学认真观察水去了哪里。5师:为了方便大家挖井,老师已经事先把井的位置放在了地层里,大家可以利用勺子来挖井。挖哪一部分的土壤?生:挖井里面的。6师:请大家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我们的验证,看一看打到哪一层地下水储量最丰富。实验步骤:补充地下水:一位同学利用装置均匀的将水洒在模型上,其他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