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doc》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1、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案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 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 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 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
2、春 :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 。 沁园春词牌, 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 沁园春双调,114 字。上片 13 句,四平韵;下片 12 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沁园春长沙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 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 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 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 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 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 竞自
4、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 形象、 极富表现力, 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 “争” 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
5、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 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同志从 1911 年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 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 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
6、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 修大学, 反对袁世凯称帝, 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 湘江评论 ,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 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 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通过寒秋、 霜天 (气 候) 、万山(层林尽染) 、湘江(碧透,百舸争流) 、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 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
7、,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 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 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 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 300 至 400 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 1: 桂桂 枝枝 香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8、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 2:板书设计: 万 山 峥嵘岁月 意象 湘江 看 作者: “立”于“寒秋” 忆 同学少年 战斗 万 类 中流击水 精神 附 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 . .毛泽东毛泽东 2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教案 雨巷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
9、、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 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 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 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
10、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 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 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
11、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 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 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 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 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 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
12、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 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 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 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 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针、象
13、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 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 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 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 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 能是年
14、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 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 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 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 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 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15、 学生踊跃发言: 生 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 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当初 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 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 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
16、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 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17、,走进诗人内心。 二。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 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 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
18、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 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 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他搭“济南号
19、”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 50 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 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 时年仅 36 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 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 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播放黄磊
20、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 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 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
21、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 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 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串讲诗句 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 1 节,连用三个
22、“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 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 2 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 3 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 4 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 5 节, 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 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 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 “向星辉斑斓里” 放声高歌。 第 6 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 7 节,跟开头呼
23、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 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 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B、第一节:借代 第二节:暗喻 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 第五节:照应开头 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 第八节:重叠复唱 C、 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 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 “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 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
24、然 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 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 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 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 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 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 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