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7226540
  • 上传时间:2023-10-25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2.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 西华 课件
    资源描述:

    1、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学习本文语言平实而生动的特点。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3.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深入探究孔子对曾皙的人生理想表示赞赏的原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晚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所删修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言行思想见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2、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作者简介孔子的主要思想:(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写作背景孔子首创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循循善诱的方法,是孔门教育的重要特色。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引导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一般认为,课文选取的这段对话发生在孔子自卫返鲁之后的四年里(前484前481)。此时孔子已年近七十,刚刚结束周游列国,除了短暂服务于卫、陈二国,没能得到任何统治者的垂青,回到鲁国,主政者也只是想用他的学生而不想用他。他的救世之心始终得不到实现,因此他也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的念头。因此,曾皙的话可能切中孔子对理想生活

    4、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此时孔子已年近七十,刚刚结束周游列国,除了短暂服务于卫、陈二国,没能得到任何统治者的垂青,回到鲁国,主政者也只是想用他的学生而不想用他。曾晳的这段话,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曾晳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7)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论语这一章,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

    5、合子路等人的问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加之以师旅(介词,用)(4)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认为冉有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不那么感兴趣了。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孔子的言行思想见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资料链接子路之志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

    6、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指负责兵役和军政工作)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篇)由此可知,子路所说治理千乘之国,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自我夸耀,而是他力所能及的。孔子之所以批评他,是因为他“率尔而对”“其言不让”。在孔子看来,没有礼就没有一切;纵有天大的政治才干,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何况当时师生谈话也是有一定的礼仪讲究的。礼记 曲礼下篇说:“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冉有之志“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指担任县长或总管)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篇)“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长篇)这里证明冉有、公西华所谈的理想和孔

    7、子对他们两人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致的。孔子认为冉有二人尽管态度谦逊,不是“率尔而对”,但所谈内容无非是为邦为国一套,这在当时的孔子看来似乎不那么感兴趣了。课文探究1.从子路的言行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率尔”两个字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略显鲁莽、轻率的性格特点。“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国家,子路对治理这样的国家信心满满,语气过于肯定。2.从冉有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起子路说的中等国家,冉有说的国家要小得多。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从公西华的言志中,

    8、可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先谦虚一番,不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说愿意学着干。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3.从公西华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的不同之处。写其动作是为衬托他的特殊志趣,从而为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4.写曾点答话时为什么写其动作?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治理国家要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并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而对于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孔子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孔子认为以公西华的能力,他做个“小相”是大材小用了。5.孔子对

    9、子路、冉有、公西华志向的评价是怎样的?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学生“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深入探究孔子:循循善诱,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因老师比他们年长就不敢说,并在日常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子路性格直率,孔子在他言志之后,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不谦虚,而是笑笑(“哂之”);冉有、公西华性格谦虚,孔子对他们的志向没有表态;曾皙智慧稳重,在他描绘了理想蓝图之后,孔子毫不掩饰地说:“

    10、吾与点也!”正面教育学生,晓之以理。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高屋建瓴,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读论语这一章,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子路等人的问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他“率尔而对”的神态、动作中看出,也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表现出来。冉有、公西华:冉有是个谦虚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曾皙: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

    11、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复述: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2.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说说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魅力:意境美。春风习习,少长和乐,水中涤尘,临风歌舞,兴尽而归,可谓是人间“桃花源”。手法巧。言志,不直白,委婉含蓄,借景抒怀。哲理深。对社会的政治期许蕴含其中:民风淳朴,民德归厚,百姓幸福,天下太平。在语录

    12、体对话中刻画人物。文章通过简短的对话叙述情节、描写人物,却有传神写照之妙。少量的行动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子的良师风范,子路的坦率自负,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洒脱,都跃然纸上,各具风采。特别是曾皙的一段话,描绘出一幅春光烂漫、生机盎然的游春图,在凝练的语言中包孕着深刻的思想,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彩。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语言简洁,富有个性。“率尔而对”刻画了子路不假思索的神态,也表现了他不甚谦虚的性格;“舍瑟而作”表现了曾皙的从容有礼;孔子的开场白“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表现了他的循循善诱,而到子路回答问题之后,“夫子哂之”,用一个神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当听到

    13、曾皙的志向后,沉默不语的孔子,竟然情不自禁赞叹“吾与点也”,勾勒出孔子亦师亦友的形象。观点一:曾晳的观点体现了孔子追求的大同社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缩影,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诸侯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晳向往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因此,孔子对曾晳的“志”慨然叹许。4.孔子为什么对曾晳的人生理想表示赞同呢?观点二:曾晳描绘

    14、了一幅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曾晳淡泊宁静的心态。正因如此,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孔子是一位有着强烈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使鲁国大治。可惜的是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施。曾晳的这段话,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曾晳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文言知识梳理 1.重要字音。率(shui)尔 饥馑(jn)哂(shn)之俟(s)章甫(f)铿(kng)尔冠(gun)者 舞

    15、雩(y)喟(ku)然2.通假释义。鼓瑟希(“希”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3.古今异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4.一词多义。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名词,常规,常法)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将,刚刚)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尔方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则何以哉(动词,做)以吾一日

    16、长乎尔(连词,因为)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以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承)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而5.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摄乎大国之间(动词,夹处)加之以师旅(动词,加到上)比及三年(介词,及,等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动词,等待)如会同(动词,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其言不让(动词,谦让)6.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如会同,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三子者出,曾晳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2)形容词的活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

    17、;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3)动词的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7.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2)状语后置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即“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异乎三子者之撰(即“乎三子者之撰异”)浴乎沂,风乎舞雩(即“乎沂浴,乎舞雩风”)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8.文化知识。(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

    18、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4)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5)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6)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7)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8)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2)莫春者,春服既成课后作业答案:(1)希,同“稀”,稀疏(2)莫,同“暮”,暮春,指农历三月2.解释下列句中加色的词。(1)

    19、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2)居则曰 居:(3)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4)夫子哂之 哂:(5)舍瑟而作 作:(6)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7)吾与点也 与:(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让:答案:(1)在尊长近旁侍奉(2)平日、平常(3)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4)微笑(5)起身、站起来(6)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7)赞成(8)谦让3.对下列句中加色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求也为之,比及三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不同答案:D解析:“为”均作动词,治理;“如”,介词,至于/连词,或者。4.指

    20、出下列句中加色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端章甫(2)风乎舞雩(3)三子者出,曾晳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比及三年,可使有勇(6)异乎三子者之撰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名词用作动词,吹风(3)名词用作动词,落后,走在后面(4)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相(5)形容词用作名词,勇气(6)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俟(s)章甫(f)铿(kng)尔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少量的行动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子

    21、的良师风范,子路的坦率自负,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洒脱,都跃然纸上,各具风采。此时孔子已年近七十,刚刚结束周游列国,除了短暂服务于卫、陈二国,没能得到任何统治者的垂青,回到鲁国,主政者也只是想用他的学生而不想用他。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因老师比他们年长就不敢说,并在日常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礼记 曲礼下篇说:“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公西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

    22、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1)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3)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

    23、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答案:D解析:D 项,彬彬有礼地表示可治理小国的是冉有。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4、答案:(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人家不用我了。(2)(你们)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3)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4)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为人的正道。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冉有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春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答案:(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2265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