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章氢氧化钠变质探究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教版九上科学第一章氢氧化钠变质探究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九上 科学 第一章 氢氧化钠 变质 探究 课件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浙教版_科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氢氧化钠变质探究氢氧化钠变质探究放置很久的放置很久的NaOH溶液溶液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产生气泡的方程式为思路分析: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关键是检验OH是否存在。甲 乙 丙加少量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1)该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探究题1: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1)取少量白
2、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娟完成以下探究方案: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迁移应用】写出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两种气体的化学式:_讨论后,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其_。【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请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探究进行评价(1)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2018年衢州)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3氢氧化钠固体
3、4实验启示氢氧化钠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5久置氢氧化钠溶液所含成分分析氢氧化钠(NaOH)没有变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NaOH和和Na2CO3)部分变质 碳酸钠(Na2CO3)全部变质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6从溶液寻找方法未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7从溶液中寻找方法氢氧化钠溶液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即判断溶液中 。是否含有 8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检验CO32-思路分析:实质是检验CO32-,选择的试剂能和CO32-反应产生明显现象,但不能和OH产生同样的现象。CO32-H+:产生气泡Ca2+、Ba2+:产生白色沉淀试剂如何选择?9实验设计试剂选择试剂选择现象现象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 酸酸_产生气泡产生气泡_碱碱_产生白产生白色沉淀色沉淀_盐盐氯化钡氯化钡(或氯或氯化钙溶液化钙溶液)_足量稀足量稀盐酸盐酸(合理即可合理即可)2HClNa2CO3=2NaClH2OCO2(合理即可合理即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合理即可合理即可)Ca(OH)2Na2CO3=CaCO32NaOH(合理即可合理即可)产生白产生白色沉淀色沉淀Na2CO3BaCl2=BaCO32NaCl(或或Na2CO3CaCl2=CaCO32NaCl)10探究NaOH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思路分析:探究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关键是检验OH是否存在。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
5、酞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若选择无色酚酞溶液检验OH,应先排除CO32-的干扰,原因是_,选择能除去CO32-且不引入OH-的试剂。11探究NaOH固体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取部分样品溶于水,加过量BaCl2(或CaCl2)溶液除去Na2CO3_方法:方法一取所得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是否存在NaOH_部分变质_全部变质方法二取所得上层清液,加入可溶性铜盐(或铁盐)检验是否存在NaOH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生成部分变质无沉淀生成全部变质12核心素养提升1.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能否滴加少量稀盐酸?质疑与创新:不能,因为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加入
6、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不能,因为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加入的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当稀盐酸的量不足以将氢氧化钠明显现象,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当稀盐酸的量不足以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或恰好能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时,不会有气泡产生反应完或恰好能将氢氧化钠反应完时,不会有气泡产生_。13核心素养提升质疑与创新:3.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时,能否用适量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_。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能否滴加无色酚酞溶液?_。14核心素养提升质疑与创新:4.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时,为什么加入的CaCl2(或BaCl2)溶液必须足量(或过量)?_。
7、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检验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检验NaOHNaOH是是否完全变质,加入的否完全变质,加入的CaClCaCl2 2(或(或BaClBaCl2 2)溶液必须足量,以使碳酸钠)溶液必须足量,以使碳酸钠完全反应转化为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完全反应转化为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探究题2:某化学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进行了探究:探究题2:某化学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
8、进行了探究:探究题1: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1)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白色物质,能否由此判断氢氧化钙已变质,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2)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不成立探究题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
9、下探究活动: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后,除杂用_,可否用氯化钙,理由_。【迁移应用】写出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两种气体的化学式:_【拓展迁移】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生石灰要密封保存。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_;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15核心素养提升5.已知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注: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视为不溶。已知:酚酞的酒精溶液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与酚酞的水
10、溶液相同。请根据上述信息设计实验探究某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质疑与创新:物质物质NaOHNa2CO3溶解度溶解度/g17.30.0116核心素养提升_。取少量固体加入到乙醇溶液中,再滴加酚酞溶液,如果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红色,则部分变质;如果不溶解,溶液为无色,则完全变质;如果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红色,则没有变质物质物质NaOHNa2CO3溶解度溶解度/g17.30.0117核心素养提升 6.已知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质疑与创新:物质物质NaOHNa2CO3溶解度溶解度/g17.30.01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白色沉淀
11、18核心素养提升物质变质的探究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反应。确定成分没有变质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 变质原理19拓展提升氧化钙的变质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检验变质的方法:加水,观察有无放热现象,若无明显放热现象则说明氧化钙全部变质,再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含有碳酸钙。本质: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变质的原因变质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现象现象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结论结论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12、,入足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有气泡气泡产生产生_氢氧化氢氧化钙钙已经变质已经变质取少量中的滤液于试管取少量中的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中,通入CO2氯化钡氯化钡(或氯或氯化钙化钙)溶液溶液产生白产生白色沉淀色沉淀_部分变质部分变质无明显无明显现象现象全部变质全部变质 3.实验拓展实验拓展(1)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白色物质,能否由此判断氢氧化钙已变质,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白色物质,能否由此判断氢氧化钙已变质,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_。(2)过滤完变质的石灰水中的滤渣后除了用过滤完变质的石灰水中的滤渣后除了用CO2气体检验是否存在气体检验
13、是否存在Ca(OH)2,还可以,还可以用用_溶液。溶液。跟踪训练跟踪训练1.(2019陕西陕西)对一瓶已变质的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目的的是()选项选项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滴加无色酚酞溶
14、液D测溶液的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跟踪训练跟踪训练1.(2019陕西陕西)对一瓶已变质的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目的的是()选项选项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取样,
15、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测溶液的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C2.(2019衡阳改编)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提出猜想】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
16、性。【实验探究2】(3)【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_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_生成猜想_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4)【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由此判断,干燥剂中含有_。(2)乙同学取少量未溶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他得出的结论是样品中含有
18、_。(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Ca(OH)2,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方案三的实验现象是_。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小明得出该干燥剂中含有Ca(OH)2的结论,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方案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结论】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定该生石灰样品中一定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拓展迁移】通过探究,同学们认识到生石灰要密封保存。在实验室,浓硫酸也需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4.某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