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新学习单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3 古诗三首(新学习单教案).docx》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学习单教案 古诗三首【新学习单教案】 古诗 学习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3 古诗三首1.会写“御、侯”等9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交流资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会写“御、侯”2个汉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寒食。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能了解寒食节所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板块
2、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出示课件,指生读。)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多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重耳饥饿难耐之际,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做汤。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慕名利,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其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师: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个节日的由来吗?生:寒食节。师:对,这就是寒食节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寒食节的古诗。(板书:寒食)请大
3、家齐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通过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寒食部分)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很全面!老师也来补充一点(出示答案)。寒食节熄灭旧火,重取新火。在唐代,人们常在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把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里所描绘的景象。师:同学们也都搜集了诗人的
4、资料吧,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师:下面来看下老师总结的。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754)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师:注意“翃”的读音是hn,请大家齐读诗人的名字。(生读)板块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师:谁来读给我们听听?(指名读)师:读得不错。不过这首诗中有一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如“春城”的“城”是后鼻音,“散入”的“散”是平舌音,读第四声。谁还想读读?(再指名读)师:很好!这首古诗里有2个需要会
5、写的字(师范写“御”,生书空),大家看看“侯”与“时候”的“候”有什么区别?生:“侯”字中间少一竖。师:对,“侯”字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请大家看老师怎么写,然后在学习单上多写几遍。(教师范写,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临写。)师:看看下面的几个词语,大家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查看注释或者工具书完成。(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生:“春城”指春天的京城。生:“御柳”指皇城里的柳树。生:“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生:“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生:“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师:很好,那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同桌间互相交流,等会儿找同学来说。师:谁能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生:“春
6、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课件出示诗意)师:不错!谁能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课件出示诗意)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仔细品味下这首诗吧!板块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师: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说说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生:“春城”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春天。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我仿佛看到了长安城内,柳絮在空中到处飞舞,柳枝随着春
7、风摇曳的画面。师:诗人站在高处远看,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这两句诗写出了柳絮轻盈而美丽的特点。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师: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异同。生:“无处不飞花”,“无”和“不”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师:那用双重否定有什么好处呢?生: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让人感觉全城都沉浸在春意中。师:说得不错。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柳絮的轻盈、美丽呢?又从哪里能体会到柳条的轻盈、柔软呢?生:从“飞”字可以体会到柳絮的轻盈、美丽。生:从“斜”字可以体会到柳条的轻盈、柔软
8、。师:不错,“飞”和“斜”两个字极具动感,表面是写柳絮、柳条,其实写的是春风,这两个字写出了春日美景的灵动。(板书:柳絮飞舞柳枝摇曳)师:谁知道寒食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生:时间顺序。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诗的前半部分写白天柳絮在飞,柳条在摇,后半部分就写日暮了,所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师:说得非常好!诗中除了描写柳絮飞舞、柳枝摇曳,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仔细读读后两句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通过你的描述,老师似乎也看到了。(板书:传赐蜡烛轻烟四散)你们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最传神?生:“传”字,它让我感觉到了镜头的移动。生:“散”字,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轻烟飘散
9、的场景。师:说得很好。那从这“传烛图”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生:我想诗人可能是想赞颂皇帝把自己的福泽传递给臣子们,展现了一派承平气象。生:我认为有讽刺的意思,举国上下都在禁火,但是王公贵族却正忙着传赐新火。师:同学们的体会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有道理的。同学们能够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独立思考十分可贵。下面请大家带着不同的体会再读一读这首诗吧!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全班齐读)板块四熟读成诵,拓展积累师:学完了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它快速背诵下来吗?生:可以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背诵。师:说得不错。那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支架试着背诵古诗。 (生自由背诵,再指生背诵,最后去掉课件提示全班齐
10、背。)师:课后,同学们记得背诵巩固哟。教学这首诗时,我先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有助于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我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由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思。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设计意图用介子推的故事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对诗的初步学习作了铺垫。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查找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
11、多种方法,以交流为主的方式完成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仅省时高效,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内容的能力。设计意图以提问的形式导学,让学生围绕给出的问题去学习诗句,可以较好地抓住学习重点,不跑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仿佛看到了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的府第间流动,轻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的画面。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通过提供背诵支架,以辅助学生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第2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会写“皎、章、泣、盈、脉”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4.能了解七夕节所涉及的
12、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诗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寒食,大家一起来背一背。(生背)师:寒食所写的内容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关,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另一首与传统节日七夕有关的古诗。(板书:迢迢牵牛星)师:“迢迢”是什么意思?生:遥远。师: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什么?生:千里迢迢。师:那题目的意思是什么?生:遥远的牵牛星。师:不错!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七夕的相关资料,谁来说说?(生汇报)师:你们真会找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补充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迢迢牵牛星部分,生齐读。)板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读顺。
13、(生自由读)师:这首诗中有许多易读错的字,谁来说一说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纤”这里读xin,不要读成qin;“脉”这里读m,不要读成mi。生:“涕”不要读成了d。师:你们说得很好!课前预学单的第2题都做了吧?大家可以拿出来核对一下答案,填错的字音自己多读几遍。(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答案,学生核对。)师:字音读准了,节奏上也要多注意。听老师读一遍。(课件出示原诗带停顿符)师:谁来学着老师刚才读的节奏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看屏幕上古诗的朗读停顿。(指名读)师: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师:本诗中要求会写的字,有哪些
14、需要注意的呢?生:“盈”的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画要出头;“又”最后一笔要变点,书写时要小一些;“皎”左边的“白”要写得长而细。(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师:得太好了,那我们来写一写这几个字吧!(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练写。)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师: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细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借助课本上的注释,通读全诗,理解整首诗的大意,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生自由读诗,指名答。)生:这首诗写的是织女思念牛郎,表达了相思之情。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份相思的呢?回答时先说诗意,再说自己的理解。(先自己思考,再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