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同步测试 新教材 部编版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4.1 认识 同步 测试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 14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 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 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科学认识只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
2、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 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 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 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2 / 14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 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 4.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于河流,视河流为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 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 天, 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 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 )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的目
3、的是获得间 接经验 实践具有历史性, 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具有主观 能动性,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 C. D. 5. 2019 年 4 月,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发布了 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照片给出了黑洞这一极端天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 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 诸多前沿问题。这一科研成果说明( ) A.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有用 B.黑洞研究必须从广义相对论出发 C.黑洞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字宙的认识 D.黑洞的存在源自人们对黑洞规律的把握 6.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
4、詹天佑创造性设计 3 / 14 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 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 技术,在地下 100 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 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7.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 了 5 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
5、对的 。这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 性于一身的优秀电视理论片,以经典串联经典、以问题导入问题,辅之以特定的 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为普通 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向观众传递 着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给 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 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
6、,谈谈你对“马克 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解。 (2)班级拟举办“学习马克思主义,做民族复兴的追梦人”的主题班会, 4 / 14 请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5 / 14 参考答案 1.B 【解析】各种新型地图产品的出现及从事地图服务单位的变化,对相关 法律法规提出修订的要求,这体现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 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 与题 意无关;题干中没有涉及把观念转变为现实,C 与题意无关;题干强调的是实践 推动认识发展,而不是认识指导实践,D 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了实践是认 识发
7、展的动力,D 正确;B 说法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分别是直接经验 和间接经验;A、C 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过去,技术限制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现在,人们借助各种 高新技术设备不断深化对海洋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也体现了实 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应选。题干没有体现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 实的存在,也没有体现某种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不选。 4.B 【解析】人们对人与河流关系的认识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 展,这表明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具有历史性, 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说法错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说法错误。 5.C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 不能说谁更有用, A 错误;黑洞研究必须从黑洞的实际情况出发,B 错误; “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 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化等诸多前沿问题, 说明黑洞 研究有助于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C 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黑洞规 律的把握源自黑洞的存在,D 错误。 6.B 【解析】詹天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设计了“人”字形的京张铁路,京 张高铁的设计者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实现了高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二者对 比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B 正确;哲学上讲的新旧事物不是以事物产生 6 / 14 时间的先后来区
9、分的,A 说法错误;尊重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前提,C 错误;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缺一不可, D 说法片面。 7. 【解析】 第(1)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 个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运 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会过时即可。第(2)问属于开放 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 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 义的全部理论都来
10、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 累硕果,也经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力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推动着马 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不新中国化,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认识对实践 具有反作用,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正 确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 光芒,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2)示例:认真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马 克思主义信仰,勇担时代责任。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定位人生目标,将个人理想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