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doc

  • 上传人(卖家):风feng866
  • 文档编号:7183934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31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doc》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综合素质 评价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 小题,计17 分)1. 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 分)(1)_,胡为乎中露? (式微)(2) _,君子好逑。 (关雎)(3)蒹葭苍苍,_。 (蒹葭)(4) _,悠悠我心。 (子衿)(5)坐观垂钓者,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_,双手搂定宝塔山。 (贺敬之回延安)(7)桃花源记中从穿着角度描写桃花源中人的句子是:_,_。(8) 2023河北改编 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我们会发现许多与“劳动”相关的古诗文,如柳宗元的“_,_”,寄寓了发现美景的欣喜。 阅

    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3 小题。(4 分)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鲁迅记忆里那蒙着jio 洁月色的社戏,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子、油馍和米酒,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吴伯箫文字里那静m的、暖融融的灯笼,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色彩浓重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并理解民俗的多样和价值。2. 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1)贺敬之心中那永不变味的糜(A. mi B. m)子、油馍和米酒。 ( )(2)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粗犷(A. kung B. gung)豪放的安塞腰鼓。 (

    3、)3.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 分)(1)jio _ 洁 (2)静m_4. 2023重庆潼南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3 分)“书”原是记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 (有改动)(1)请根据选段及原著内容,说说尚书内容的由来。(1 分)(2)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主要区别是

    4、什么?请根据经典常谈中的尚书第三的内容简要概括。(2 分)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_,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_。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会举行各种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庆贺新春活动。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1)请指出第句中画线短语的结构类型,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_(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 分)A. 文化底蕴

    5、 B. 文化内涵_(3)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_二、综合性学习(7 分)6. 2023宝鸡一模 三秦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留有无数历史遗迹。从西安市区经209 省道去往阎良区的途中,有一座明代时期修建的古桥栎阳桥,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它得名于战国时秦国在这附近建立的国都栎阳城。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参与下面的活动,一起寻访栎阳古桥吧!材料一:栎阳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与临潼区栎阳街道交界的清河上,是阎新公路上一座重要的桥梁。据临潼县志载:“县北五十里清河上栎阳桥,明总督武志望倡建。”这是一座用青石条修筑而成的双拱桥,坚固耐用,桥身宽7.

    6、 5 米,长30 米,高8 米。栎阳古桥两旁的栏杆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石柱顶端的造型,如一颗颗硕大的桃子。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桥面磨损严重,两边栏杆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后来,阎良区人民政府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古桥进行了整修,更换了两侧的栏杆,修饰了桥身,古桥又重放异彩。材料二:【活动一:文字导航】如果你的同学小秦要来游览古桥,请你根据材料二图的位置信息写一段文字,帮助他准确定位。(2分)【活动二:巧拟对联】为了适应交通发展的需求,保护文物古迹,陕西省公路局在栎阳古桥上游150米处又建了一座新桥。小秦在游览完古桥和新桥后,拟写了一副对联,但是他不小心把下联的顺序打乱了,请你运用对联知识重新组

    7、合下联,使之与上联相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穿过云雾 时代新风 新桥 送上联:古桥历经风雨载千秋往事下联:_【活动三:介绍古桥】小秦准备了一些材料,打算写一篇介绍栎阳古桥的文章,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帮他完成下面的表格。(2分)说明方法材 料(1)_据临潼县志载:“县北五十里清河上栎阳桥,明总督武志望倡建。”列数字(2)_【活动四:保护古桥】栎阳古桥于2012年2月整修后,被列入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桥头,西安市人民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文物保护碑。请你将“文物保护,你我有责”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1分)文物保护,你我有责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8、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是由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而成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锦绣中华、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几千年来礼服严格遵循礼制,并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服装体系。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

    9、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材料二: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中国服饰文化彰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以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

    10、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下面是关于汉服的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7. 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分)A. 汉服是中国汉朝的一种服饰,是由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配饰等共同组合而成的整体衣冠系统。B. 汉服的形制以“四书五经”为中心,几千年来礼服并

    11、未有太大变化,而百姓常服则越来越丰富。C. 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宋朝服饰以朴素和理性为主要特征。D. 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8. 阅读材料三,写出你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得到的两条有意义的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据) (4分)9.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5 分)(二)2023怀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14 题。(18 分)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这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

    12、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我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蒸笼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蒸笼,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 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

    13、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打开蒸笼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拔出筷子一看,筷子上没沾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坐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发糕被大口大口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

    14、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干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树叶划拉成细条条。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绑五六斤粽子。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

    15、然后将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一起煮,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竹叶香、棕叶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菖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

    16、、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 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田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

    17、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有改动)10.

    18、从文章的结构与内容来看,第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 分)11. 下面的句子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打开蒸笼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拔出筷子一看,筷子上没沾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12. 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唆,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 分)13. 文章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简要分析。(3分)14. 端午的习俗里藏有一些历史、文化的故事。除了上文所述,请再简要举

    19、出一例。(3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必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20、。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 ,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删改)【注释】归:出嫁,嫁。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铨:作者蒋士铨自称。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戚党:亲族。少痊:病略微好转些。扑之:责打我。之,铨自指。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家益落 _(2)母即抱铨行一室中_(3)先府君苟有过_(4)听而后止_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不以物喜B. 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予独

    21、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铨故不能荒于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 即怒而弃之 亡羊而补牢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18.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是值得我们称赞的。(3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9. 这是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2分)20.

    22、这两首诗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有何不同之处?(2分)四、作文(50分)21. 2023长沙 光明中学学生会开展“创建成长银行”的活动,号召大家以写作的形式进行“存款”。下面是具体要求:存款方式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经历与感悟存款目的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有借鉴价值或启迪意义的范例请你写一篇文章,作为你在“成长银行”中的“存款”。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2)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和运用1. (1)微君之故 (2)窈窕淑女 (3)白露为霜(4)青青子衿 (5)徒有

    23、羡鱼情 (6)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7)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8)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2. (1)A (2)B3. (1)皎 (2)穆4. (1)示例:汉人将虞、夏、商、周时代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点拨】根据选段中的“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可知,尚书的内容主要来自古代档案。再结合原著内容可知,汉人将虞、夏、商、周时代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2)示例:所谓记言,是记事的一种特别的方式。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

    24、心思自然要多得多。5. (1)主谓短语。【点拨】“历史”是名词,“悠久”是形容词,“历史悠久”是主谓短语。(2)B A【点拨】与“深邃”搭配,应用“文化内涵”;与“丰厚”搭配,应用“文化底蕴”。(3)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点拨】“凝固”与“精华”搭配不当,应把“凝固”改为“凝聚”。二、综合性学习6. 【活动一】示例:栎阳古桥位于阎良城区以南7. 5 千米、栎阳街道以东1. 3 千米的清河上,桥面呈东西走向。(或:栎阳古桥位于清河上,呈东西走向,北距阎良城区7. 5千米,西距栎阳街道1. 3 千米。)【点拨】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25、的能力。由材料二的图可知,栎阳古桥架于清河之上,呈东西走向,北距阎良城区7. 5 千米,西距栎阳街道1. 3 千米。【活动二】新桥穿过云雾送时代新风【点拨】本题考查组合对联。组合时应注意: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上联“古桥历经风雨载千秋往事”,“古桥”是名词,“历经风雨”是动宾短语,“载”是动词,“千秋往事”是偏正短语;“新桥”是名词,与“古桥”相对;“穿过云雾”是动宾短语,与“历经风雨”相对;“送”是动词,与“载”相对;“时代新风”是偏正短语,与“千秋往事”相对。所以下联为:新桥穿过云雾送时代新风。【活动三】(1)引资料(2)桥身宽7. 5 米,长30 米,高8 米。【点拨】(1)由“据临潼县志

    26、载:县北五十里清河上栎阳桥,明总督武志望倡建。”可知,这里引用了文献资料,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2)列数字是运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材料一中找到“桥身宽7. 5 米,长30 米,高8 米”一句填写即可。【活动四】略。三、阅读(一)7. B 【点拨】A 项,根据材料一第段中的“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整体衣冠系统”可知,A 项中的“汉服是中国汉朝的一种服饰”说法有误。C 项,根据材料二第段中的“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可知,“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上襦下裙”的特点,并不是唐朝所有服饰的

    27、特点。D 项,“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于文无据。8. 示例: 2022 年中国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剧、电影来接触汉服; 2022 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点拨】图一“2022 年中国消费者接触汉服的文化渠道”,电视剧、电影占54. 37%,自媒体占27. 38%,古籍占7. 98%,其他占10. 27%;据此可知,2022 年中国消费者主要通过电视剧、电影来接触汉服。图二“2022 年某市某校中学生对汉服的喜爱程度”,“喜欢。觉得漂亮,有古典韵味”的占66. 28%,“一般。只是服饰的一种,实用价值不大”的占29. 54%,“不喜欢。觉得

    28、过时,穿着不便”的占4. 18%;据此可知,2022 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9. 示例: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新的审美表达;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推进中国传统服饰创造性转化;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教育,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影响更广、更深的服饰新时尚。【点拨】根据材料一结尾段中的“传统审美需要我们发掘、理解、驾驭和弘扬”“衣尚中国不是简单的提倡复古,而是引领大家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新的审美表达”可概括出

    29、:深入地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学,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新的审美表达。根据材料二首段中的“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可概括出: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推进中国传统服饰创造性转化。材料三的图一“2022年中国消费者接触汉服的文化渠道”启发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文化渠道,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材料三的图二“2022 年某市某校中学生对汉服的喜爱程度”启发我们,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服饰文化)教育,加深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材料三中的“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启发我们,进行积极引导,让中国传统服饰成为影响更广

    30、、更深的服饰新时尚。(二)10.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内容上,展示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勾起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点拨】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展示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根据第段中的“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可知,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根据第段中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可知,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结构上,根据第段中的“比如做发糕”、第段中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

    31、、第段中的“初三是包粽子”、第段中的“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满堂飘香”、第段中的“雷雨刚过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可知,后文内容按照此童谣的顺序依次来写端午节习俗,童谣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引出下文)的作用。11. 示例:细节描写准确生动,“扇”“戳”“看”“撒”等动词生动地描写了奶奶的动作,可见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也表现出“我”对奶奶手艺的赞叹和对发糕的喜爱;比喻生动形象,将刚撒上芝麻的发糕的状态比作白雪公主的眼睛眨呀眨的样子,突出了发糕的可爱诱人。【点拨】题干要求从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打开蒸笼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拔出筷子一看

    32、”“再往发糕面上撒些芝麻点缀一下”运用“扇”“戳”“看”“撒”等动词,是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描绘出奶奶蒸发糕时的动作,表现了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表达了“我”对奶奶手艺的赞叹和对发糕的喜爱。“再往发糕面上撒些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把刚撒上芝麻的发糕的状态比作白雪公主的眼睛眨呀眨的样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了发糕的可爱诱人。12. 括号中的内容不啰唆,不能删除。这些内容起补充和解释作用,介绍了当地的文化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点拨】第段括号中的“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33、解释了第段中的“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的原因,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又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第段括号中的“取用中午12 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起补充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第段括号中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解释了“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的原因,具有丰富文章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等作用;由此可见,括号中的内容不应删除。13. 不是文不对题。艾香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端午节的

    34、美好回忆;艾香与端午节紧密联系,在作者眼里,它已成为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标志;蒸发糕、包粽子、赛龙舟等都是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化习俗,所以紧扣了标题。14. 示例:爱国诗人屈原自沉汨罗江后,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所以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三)15. (1)更加 (2)行走,来回走动 (3)过错 (4)停止16. D 【点拨】A 项,介词,把/ 介词,因为。B 项,代词,指贴在墙上的诗歌/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介词,因为/ 介词,从。D 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17. (母亲)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

    35、,教我低声念诵,把它当作游戏。【点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把句子中的重点词准确地翻译出来。句中的重点词有:辄,就;以为,把当作;戏,游戏。18. 示例:虽然家中贫困,但母亲没有任何愁容;教儿子学习经典,没有丝毫放松;教育孩子有耐心,有方法,且方法不单一。【点拨】解答此题,先阅读全文,逐句逐段地筛选有关信息,再加以概括。注意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的行为,从而得出答案。【参考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的名门望族,家中排行第九。她小的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为人侠义,爱结交朋友,喜欢以财物周济别人,散给人家许多金钱,家里的钱物都用空了

    36、,(因此,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摘下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不曾有寒酸相。过了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母亲)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我母亲(却依然)很开心,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亲族中人个个赞她贤惠。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习礼记周易毛诗,(我)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她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都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我在室内来回走动,不曾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母亲)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把它当作游戏。父亲如果有过错,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必定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稍微消了气,再极力争辩,直到

    37、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很急躁,(我)稍有一点懈怠,(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我母亲就流着泪责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停止,(母亲)不曾觉得厌烦。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更加严格。(四)19. 示例: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都蕴含着诗人对友人赴任远方的关切之情。【点拨】【甲】诗中的“五津”指的是岷江上的五个渡口,这里代指蜀州,是友人将要赴任的地方;【乙】诗中的“五溪”指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是王昌龄被贬途中要经过的地方。两个地方都远离京城,表明友人此去路途遥远,其中

    38、都蕴含着诗人对友人远离京城去往远方之地的关切之情。20. 【甲】诗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旷达胸怀;【乙】诗情感略显忧伤,更多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点拨】【甲】【乙】两诗均为送别诗,【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几句表现出诗人旷达洒脱的情怀,没有送别诗常见的伤感之情;【乙】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被贬的友人远赴龙标的关切之情,一个“愁”字也可见对友人的同情。四、作文21.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结合表格中的“存款方式”和“存款目的”可知,写作的关键词是“成长”,可以从成长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收获

    39、等方面立意,展示对自我、生活、人生的思考和认识。选材构思。可以写自己的成长,如写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茁壮成长的;可以写某物的成长,如写一棵小树是如何成长为大树的,表现出对成长的感悟: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经历磨难,怎么能成长? 还可以谈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成长不只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心智的成熟。可写如何健康成长,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如何培养自信的品质,如何拥有健康的生活等。例文:成长的思考岁月的脚步固然匆匆忙忙,却留下了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脚印。那脚印或许保留了难忘的回忆,好似五彩斑斓的鹅卵石。我拾起一块,重温儿时的景象。儿时的一切就像看不见终点的赛程,漫长而又丰富多彩,印证了我的成长

    40、。而这一切的一切又引发了我对成长的思考。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愤痛苦,而这就是对成长的思考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对,是拼搏。人生需要拼搏,成长更需要拼搏! 没有拼搏,就没有收获,更没有成长!记得上小学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在一次期末考试时,我却与年级前五失之交臂。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如同五雷轰顶。面对一张张考试卷,看着可怜的分数,一滴滴眼泪滴在了桌子上。我好像看到了无数张充满轻蔑的面孔在嘲笑我。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父母、老师,他们对我的殷切希望换来的却是我的失败。我哭够了,当我抬起头时,我看到了那醒目而又熟悉的两个大字:拼搏。这时,我又充满了希望,擦干了眼泪,在心中默念:我会努力,我会拼搏,我一定会完成我的目标!在后来的时间里,我努力,我拼搏。别人在玩乐,我在学习;别人在看电视,我在学习;别人在听音乐,我在学习。为了完成我的目标,我每天都废寝忘食地学习。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拼搏,我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我高兴极了,不仅是因为考了个好成绩,更是因为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拼搏,成长需要拼搏!也许此刻我们正处于风雪交加、寸步难行的境地,也许此刻我们正被漫天的乌云笼罩着我们只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双手披荆斩棘,才能拼搏出一条光明大路,走向成功。成长的思考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会时常回忆逝去的时光,寻找成长的足迹,思考成长,收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1839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